卡轨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9952发布日期:2021-02-09 18:3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卡轨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牵引运输技术应用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卡轨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电站设备牵移,越来越多的采用卡轨式自移列车进行运载,卡轨式自移列车在使用时,需要安装有制动装置,用来实现卡轨式自移列车车架在轨道上的制动。
[0003]
然而,现有的制动装置在使用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现有的制动装置无法在轨道上移动,无法跟随车体向前拉移,使制动装置不能及时的在车体需要制动的地方为车体提供制动,降低了制动装置使用的灵活性,现有的制动装置无法对轨道进行夹紧,降低了制动的效果,增加了使用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轨制动装置。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卡轨制动装置,包括壳体、液压缸、移板,所述壳体为方形箱体结构,壳体顶部设有壳盖,壳体内部安装有两个液压缸,壳体两侧设有耳板,所述耳板上安装有若干个行走轮,通过行走轮能够使壳体移动,从而使卡轨制动装置在轨道上移动,从而使卡轨制动装置能够跟随车体向前拉移;
[0006]
所述液压缸的一端螺纹配合有第三螺栓,液压缸的另一端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一端连接有移板,通过液压缸带动液压杆,液压杆带动移板移动,为卡轨制动装置提供动力;
[0007]
所述移板的底连接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一端安装有主卡块,主卡块的一侧设有安装块,安装块一侧设有摩擦块,摩擦块采用半金属摩擦材质,增加摩擦块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卡轨制动装置的制动能力,传动板另一端设有副卡块,通过移板带动传动板移动,使传动板带动副卡块移动,主卡块通过铰链与传动板铰接,从而使传动板带动主卡块反向移动,从而实现主卡块和副卡块对轨道的抓紧、松开动作,实现与轨道的制动。
[0008]
具体的,壳体底端开设有方形孔,壳体与壳盖通过第二螺栓螺纹配合连接,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壳盖,避免了壳体内部进行灰尘,对壳体内的部件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通过第二螺栓固定,使壳盖能够拆卸,方便后期对壳体进行清洁维护,增加了后期维护使用的便利性。
[0009]
具体的,液压缸的一端通过第三螺栓安装在壳体上,液压杆通过第一销轴与移板连接,通过使用第三螺栓对液压缸进行固定,使液压缸实现可拆卸的功能,为卡轨制动装置后期更换液压缸提供了方便。
[0010]
具体的,移板为u型结构,移板的两侧开设有通孔,第一销轴螺纹配合在通孔,对液压杆的安装固定提供了方便,使液压杆能够使用第一销轴在移板上快速安装固定。
[0011]
具体的,耳板与壳体通过焊接固定,耳板一侧开设有槽孔,槽孔内螺纹配合有第二
销轴,耳板与行走轮通过第二销轴连接。
[0012]
具体的,主卡块通过铰链与传动板铰接,安装块位于主卡块的底端,安装块通过第一螺栓与主卡块连接,通过使用铰链,从而使主卡块能够在传动板的带动下,做与传动板移动方向相反的移动,从而使传动板在远离轨道时,主卡块向轨道靠近,通过使用第一螺栓连接安装块,从而实现安装块的可拆卸功能。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轨制动装置,在壳体两侧设有耳板,在耳板上安装有行走轮,通过行走轮能够使壳体移动,从而使卡轨制动装置在轨道上移动,从而使卡轨制动装置能够跟随车体向前拉移,从而使卡轨制动装置在车体需要制动的地方为车体提供制动,提高了卡轨制动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0015]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轨制动装置,在壳体内部安装有液压缸,在液压缸的一端设有液压杆,在液压杆的一端连接有移板,在移板的底连接有传动板,在传动板一端安装有主卡块,在主卡块的一侧设有安装块,在安装块一侧设有摩擦块,在传动板另一端设有副卡块,通过液压缸带动液压杆,液压杆带动移板移动,移板带动传动板移动,使传动板带动副卡块移动,主卡块通过铰链与传动板铰接,从而使传动板带动主卡块反向移动,从而实现主卡块和副卡块对轨道的抓紧、松开动作,实现与轨道的制动,在液压缸完全顶起液压杆的状态,主卡块和副卡块对轨道进行夹紧,主卡块一侧的安装块对轨道进行挤压,安装块上的摩擦块对轨道产生最大的摩擦力,从而使卡轨制动装置的制动力最大,提高卡轨制动装置的制动效果。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视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板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制动状态示意图。
[0022]
图中:1、壳体;2、主卡块;201、铰链;202、安装块;203、第一螺栓;3、摩擦块;4、液压缸;401、液压杆;402、第一销轴;5、副卡块;6、移板;601、通孔;7、传动板;8、壳盖;801、第二螺栓;9、耳板;10、行走轮;11、第二销轴;12、第三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4]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轨制动装置,包括壳体1、液压缸4、移板6,壳体1为方形箱体结构,壳体1顶部设有壳盖8,壳体1内部安装有两个液压缸4,壳体1两侧设有耳板9,耳板9上安装有若干个行走轮10,通过行走轮10能够使壳体1移动,从而使卡轨制动装置在轨道上移动,从而使卡轨制动装置能够跟随车体向前拉移,从而使卡轨制动装置在车体需要制动的地方为车体提供制动,提高了卡轨制动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0025]
液压缸4的一端螺纹配合有第三螺栓12,液压缸4的另一端设有液压杆401,液压杆401的一端连接有移板6,通过液压缸4带动液压杆401,液压杆401带动移板6移动,为卡轨制动装置提供动力,从而使卡轨制动装置能够实现制动的效果;
[0026]
移板6的底连接有传动板7,传动板7一端安装有主卡块2,主卡块2的一侧设有安装块202,安装块202一侧设有摩擦块3,摩擦块3采用半金属摩擦材质,增加摩擦块3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卡轨制动装置的制动能力,传动板7另一端设有副卡块5,通过移板6带动传动板7移动,使传动板7带动副卡块5移动,主卡块2通过铰链201与传动板7铰接,从而使传动板带动主卡块2反向移动,从而实现主卡块2和副卡块5对轨道的抓紧、松开动作,实现与轨道的制动,在液压缸4完全顶起液压杆401的状态,主卡块2和副卡块5对轨道进行夹紧,主卡块2一侧的安装块202对轨道进行挤压,安装块202上的摩擦块3对轨道产生最大的摩擦力,从而使卡轨制动装置的制动力最大,提高卡轨制动装置的制动效果。
[0027]
壳体1底端开设有方形孔,壳体1与壳盖8通过第二螺栓801螺纹配合连接,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壳盖8,避免了壳体1内部进行灰尘,对壳体1内的部件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通过第二螺栓801固定,使壳盖8能够拆卸,方便后期对壳体1进行清洁维护,增加了后期维护使用的便利性。
[0028]
液压缸4的一端通过第三螺栓12安装在壳体1上,液压杆401通过第一销轴402与移板6连接,通过使用第三螺栓12对液压缸4进行固定,使液压缸4实现可拆卸的功能,为卡轨制动装置后期更换液压缸4提供了方便。
[0029]
移板6为u型结构,移板6的两侧开设有通孔601,第一销轴402螺纹配合在通孔601,对液压杆401的安装固定提供了方便,使液压杆401能够使用第一销轴402在移板6上快速安装固定。
[0030]
耳板9与壳体1通过焊接固定,耳板9一侧开设有槽孔,槽孔内螺纹配合有第二销轴11,耳板9与行走轮10通过第二销轴11连接。
[0031]
主卡块2通过铰链201与传动板7铰接,安装块202位于主卡块2的底端,安装块202通过第一螺栓203与主卡块2连接,通过使用铰链201,从而使主卡块2能够在传动板7的带动下,做与传动板7移动方向相反的移动,从而使传动板7在远离轨道时,主卡块2向轨道靠近,通过使用第一螺栓203连接安装块202,从而实现安装块202的可拆卸功能,使安装块2上摩擦块3在磨损严重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更换安装块2对摩擦块3进行更换,延长了卡轨制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0032]
在使用时,首先在壳体1内部安装有液压缸4,在液压缸4的一端设有液压杆401,在液压杆401的一端连接有移板6,在移板6的底连接有传动板7,在传动板7一端安装有主卡块2,在主卡块2的一侧设有安装块202,在安装块202一侧设有摩擦块3,在传动板7另一端设有副卡块5,在使用时,通过液压缸4带动液压杆401,液压杆401带动移板6移动,移板6带动传动板7移动,使传动板7带动副卡块5移动,主卡块2通过铰链201与传动板7铰接,从而使传动板带动主卡块2反向移动,从而实现主卡块2和副卡块5对轨道的抓紧、松开动作,实现与轨道的制动,在液压缸4完全顶起液压杆401的状态,主卡块2和副卡块5对轨道进行夹紧,主卡块2一侧的安装块202对轨道进行挤压,安装块202上的摩擦块3对轨道产生最大的摩擦力,从而使卡轨制动装置的制动力最大,提高卡轨制动装置的制动效果,然后在壳体1两侧设有耳板9,在耳板9上安装有行走轮10,在使用时,通过行走轮10能够使壳体1移动,从而使卡轨
制动装置在轨道上移动,从而使卡轨制动装置能够跟随车体向前拉移,从而使卡轨制动装置在车体需要制动的地方为车体提供制动,提高了卡轨制动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003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