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平移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09298发布日期:2024-05-17 12:21阅读:15来源:国知局
电动平移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平移车,尤其是涉及电动平移车装置。


背景技术:

1、在预制构件厂内经常需要搬动钢筋、预制构件等,上述材料的重量较重,依靠人工搬运难度较大,另外,也不适合利用推车辅助搬运,因此,一般是配套有自走小车,自走小车需要利用轨道限制移动轨迹,传统的轨道埋设于地面内,这类轨道安装时,首先需要在地面上挖掘出沟槽,然后将沟槽清理干净,在将轨道安装于沟槽内,以使得轨道的上侧低于地面,以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阻碍。

2、中国实用新型公告号为cn215827906u的一种散货物料直卸式装车机,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货物料直卸式装车机,包括设于待装料列车轨道一侧的装车机轨道、可沿装车机轨道滑动的装车机本体以及与装车机本体活动连接以用于承载自卸车的载车平台,装车机本体与载车平台之间设有供于驱动载车平台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载车平台包括供于承载自卸车的第三载车板,供于驱动第三载车板转动的旋转组件以及供于驱动第三载车板水平移动的平移组件,以通过调整自卸车的高度及方位供自卸车的车尾对应于待装料列车轨道上的列车上方。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装车设备,提高散货的转运效率。

3、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上述方案中的多种轨道,其大多为直接挖设在地面上,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子楼板上安装轨道时,明显就不适合采用挖掘沟槽的方式,采用该方式,会使得楼板局部变薄,对楼板的强度影响较大的问题,因此,现在提出电动平移车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在部分自走小车需要安装在楼板上,在楼板上安装轨道时,明显不适合采用挖掘沟槽的方式,采用该方式,会使得楼板局部变薄,对楼板的强度影响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电动平移车装置。

2、本实用新型提供电动平移车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电动平移车装置,包括平移车本体,所述平移车本体下方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移动组件;

3、所述移动组件的下方连接有轨道,所述轨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槽钢;

4、所述槽钢的两侧均焊接有角钢,所述槽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板。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槽钢的内部安装轨道,并利用角钢将槽钢的高度提至与轨道平齐,这样就可避免直接在楼板中挖设轨道。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轨道与轨道之间的间距为1850mm。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轨道的设置可便于平移车本体的行走。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槽钢的高度为115mm。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槽钢的设置可便于对轨道整体的安装以及支撑效果。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下方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移动轮,所述第一移动轮的两端均设有第二移动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移动轮为主移动轮,第二移动轮为支撑移动轮,设置的第一移动轮和第二移动轮可更加稳定平移车本体移动时的稳定性。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安装腔于第一移动轮处设有缓冲结构,所述安装腔于第二移动轮处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空腔,所述空腔开设在安装腔上,所述空腔于第一移动轮处均设有连接板,所述空腔于第二移动轮处均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滑移安装在空腔的内部,所述连接板的上方安装有阻尼器,所述连接板上方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空腔的连接处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开设在空腔的两侧,所述滑动槽的内部设有缓冲弹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结构可实现避免平移车本体上方放置较重的物体时,其平移车本体下压移动组件,导致在移动时,移动组件受到一定的阻力的情况。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弹簧的一侧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另一侧固定安装在滑动槽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弹簧可实现对固定板和连接板的缓冲效果。

1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平移车本体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行走警报装置,所述平移车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撞报警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行走报警装置和防撞报警器可在平移车本体移动的过程中对即将发生的碰撞进行预警。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槽钢将轨道安装在其内部,这样就可以避免挖设轨道使用,并且其两端焊接有角钢,可将槽钢的高度与轨道高度持平,便于使用。



技术特征:

1.电动平移车装置,包括平移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车本体(1)下方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移动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5)与轨道(5)之间的间距为18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6)的高度为1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包括安装腔(201),所述安装腔(201)下方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移动轮(202),所述第一移动轮(202)的两端均设有第二移动轮(2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平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201)于第一移动轮(202)处设有缓冲结构(9),所述安装腔(201)于第二移动轮(203)处设有缓冲结构(9),所述缓冲结构(9)包括空腔(901),所述空腔(901)开设在安装腔(201)上,所述空腔(901)于第一移动轮(202)处均设有连接板(902),所述空腔(901)于第二移动轮(203)处均设有连接板(902),所述连接板(902)滑移安装在空腔(901)的内部,所述连接板(902)的上方安装有阻尼器(903),所述连接板(902)上方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板(904),所述固定板(904)与空腔(901)的连接处设有滑动槽(905),所述滑动槽(905)开设在空腔(901)的两侧,所述滑动槽(905)的内部设有缓冲弹簧(9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平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弹簧(906)的一侧固定安装在固定板(904)上,另一侧固定安装在滑动槽(90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车本体(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行走警报装置(3),所述平移车本体(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撞报警器(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电动平移车装置,涉及平移车技术领域,改善在部分自走小车需要安装在楼板上,在楼板上安装轨道时,明显不适合采用挖掘沟槽的方式,采用该方式,会使得楼板局部变薄,对楼板的强度影响较大的问题,包括平移车本体,以及固定安装在平移车底端两侧的移动组件;所述平移车本体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行走警报装置,所述平移车本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撞报警器,所述移动组件的下方连接有轨道,所述轨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槽钢,所述槽钢的两侧均焊接有角钢,所述槽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槽钢将轨道安装在其内部,这样就可以避免挖设轨道使用,并且其两端焊接有角钢,可将槽钢的高度与轨道高度持平,便于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贾良飞,李佳峰,许培城,许卫红,郑小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三航局第六工程(厦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3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