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轿壳的两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0771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轿壳的两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轿壳的两轮摩托车,具体地说是一种带轿壳的不封闭双足着地处的,座椅和方向把稍低于传统摩托车的两轮摩托车。
现两轮摩托车都没有轿壳。我国专利号CN2187139.Y,公开了一种全封闭式轿壳两轮摩托车,由于是“全封闭”式,驾驶者双足不能着地维持平衡,危险且不实用。申请人已获专利ZL99207133.X“带轿壳的两轮摩托车”,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如只有当两侧门开启时方可推车,阻力大且有可能造成翻车,另外平衡窗开闭机构较为烦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安全平衡、小巧轻便、全防实用、舒适美观、具备全天候功能的带轿车壳的两轮摩托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将传统摩托车适当降低座椅和方向把后,加设半封闭式轿壳,轿壳由方向把头罩、挡风玻璃和顶盖的同一大弧过渡流线型框架、后罩、两侧门、平衡窗及前下罩等部分组成;方向把头罩形似半园或梯形盒,方向把可在其中随意转动;轿壳两侧门可制成折扇式门、伞收式门、挂帘式门或其两者结合式门,轿壳顶盖、后罩盖可随意向上、向后开启并固定;在轿壳的中下底部,对应于驾驶者双足方便着地处设有平衡窗。
由上述方案设计的带轿壳的摩托车,不仅保留了摩托车原有小巧轻便、经济实惠等优点,同时还具备了全天候功能,而且美观大方、结构简单实用、改制容易(已试制成功)、机动性强。该摩托车轿壳的两侧门制成折扇式门、伞收式门、挂帘式门或其两者结合式门,能快速折叠收起,既少占空间又有利于维持平衡,而且侧门能随意向外突出,调解轿壳宽与窄。除对现有摩托车改制外,若在生产摩托车时,厂家适当降低座椅和方向把,再安装轿壳,就更加美观舒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轿壳的摩托车,其轿壳还可安装在各种型号、式样的两轮摩托车及三轮摩托车、三轮脚踏车上,甚至还可安装在前上自行车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2为
图1的正视图;图3为
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侧视图;图5为图4的正视图;图6为图4的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侧视图;图8为图7的正视图;图9为图7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侧视图;
图11为
图10的正视图;
图12为
图10的俯视图;
图13为平衡窗的开闭机构示意图;
图14为轿壳支架机构示意图;
图15为轿壳侧门扇片连接机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至
图12中1-方向把头罩;2-挡风玻璃;3-流线型框架;4-顶盖;5-后罩;6-侧门;7-山字架;8-保护杆;9-扇片;10-平衡窗;11-支架;12-前下罩;13-弧弦瓦。
该带轿壳的两轮摩托车,其轿壳整体设计为自然流线型,由方向把头罩1、挡风玻璃2和顶盖4的同一大弧过渡流线型框架3、后罩5、侧门6、平衡窗10及前下罩12等部分组成。轿壳各部分的设计本着宜小不宜大(轿壳越大摇摆性越大,越不易维持平衡)的原则,尽量使轿壳缩小,同时又不影响驾驶活动与乘者的舒适。方向把头罩1依据方向把的长短和转动范围,设计为似半园或似梯形盒形状,只紧紧的包罩住方向把和仪表,不把前照灯罩在轿壳之内,主要由两侧弧弦瓦13与罩底组成。方向把头罩1顶面保持水平,顶面的外后端处与保护杆8相连,其间是侧门6扇片的中心点。方向把头罩1前上端边陲与挡风玻璃2相连接,整个后部和大部分顶面与轿壳内空间相联通,是驾驶者手膊活动处。方向把头罩1的宽度大于轿壳其他部分的宽度,罩底下面不作为轿壳体,故能大大缩小轿壳的体积。
该摩托车的轿壳两侧门6设计为折扇式门、伞式门(用拉链开关)、挂帘式门或上述两者的结合,也可做成一般开关式门,如门上半部为挂帘式并透明,下半部为折扇式,触推之能随意向外突出,上、下两部分均能折叠收起。上述侧门6的设计不仅所占空间小,又能在暴风袭来时快速折叠收起,易维持平衡。两侧门6对应于驾者双膊处,适当向外突出,对应于驾、乘者膝盖处能随意推出;侧门6中部有水平保护杆8,其后端能灵活随意固定在后罩山字架7上,不仅起固定门、保护作用,还能调解轿壳内空间的宽窄,以适应胖者乘用。
轿壳中下部、侧门6内的底部,对应于驾驶者双足能最快捷、最方便着地处不封闭,作为平衡窗10。这不仅是驾者双足随时、方便、迅速伸出轿壳外着地维持平衡的根本保证,也是本实用新型的最根本的特征与灵魂。轿壳顶盖4和后罩5,可以随意推动开启并固定,以适应高个乘者等需要。
图13所示该摩托车平衡窗的开闭机构示意图,其中10-平衡窗;14-转动轴;15-关闭板;16-连杆头;17-连杆;18-固定弹簧;19-连接环;20-旋转筒;21-固定环。
平衡窗10开闭机构是在特别寒冷或路面有水时,将平衡窗10关闭的机构,平衡窗10下面设有关闭板15,关闭板15右侧与旋转筒20联为一体,关闭板15下有转动轴14,关闭板15和旋转筒20可围绕转动轴14旋转。旋转筒20上通过连接环19连接连杆17,连杆17顶端为连杆头16,连杆17以固定环21扶直,连杆17能通过固定环21上下活动。旋转简20右侧设两个固定弹簧18,该固定弹簧18尽力使旋转筒20固定,但若脚踩平衡窗10内的关闭板15,其踩力极易超过固定弹簧18的固定力,关闭板15向下运动,平衡窗10被打开,此时旋转简20向上运动,并推动连杆17亦向上运动。若脚踩连杆头16,连杆17向下运动,推动旋转筒20亦向下转,则带动关闭板15向上运动,则平衡窗10即被关闭。
图14为该轿壳的支架机构示意图,其中22-支架底端;23-支架中杆;24-支架尾端;25-支架外突; 26-三角框;7-山字架。
该支架机构不仅是轿壳的支撑架、轿壳各部的连结者、轿壳的固定者,而且支架机构是人和轿壳的保护者。支架底端22固定在摩托大梁前下部,支架中杆23固定在方向把外套管上,支架尾端24固定在货架上,以钢夹卡在固定处,并用螺丝紧固。支架前部设有三角框26,不仅支撑与固定方向把头罩1,并很坚固是人、轿壳、车的保护者。支架外突25和山字架7,不仅支撑弧弦瓦13和保护杆8,而且也是人、壳、车的保护触手。轿壳各部分单独成形,各部分边缘上、下重叠、打孔、用螺丝紧固在轿壳支架机构上。
图15是轿壳侧门扇片9连结机构示意图。其中9-扇片;28-榔头勾;29-连接片;30-滑动槽。
扇片连结机构是组成侧门6的扇片9、挂帘片的连结者,使各扇片9能拉开,能折叠,不仅占空间小,且易维持平衡,并使侧门不僵硬,推某处,某处可外向突出。各扇片9之间通过连结片29的滑动槽30中的榔头勾28连接。扇片9折叠,侧门6打开;扇片9展开,则侧门6被关闭。打开侧门6人在地面上可以手握方向把推车前进。
权利要求1.一种带轿壳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降低传统摩托车座椅和方向把头,其轿壳由方向把头罩(1)、挡风玻璃(2)和顶盖(4)的同一流线型大弧框架(3)、后罩(5)、侧门(6)、平衡窗(10)及前下罩(12)等部分组成,方向把头罩(1)形似半园或梯形盒,方向把头能在其中自由转动;两侧门(6)为折扇式、伞式、挂帘式,或上述两者结合的快速折叠式门;顶盖(4)、后罩(5)可随意向上、向后开启并固定;在轿壳的中下部、两侧门内之轿壳底处,对应于驾驶者双足方便着地处设有平衡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轿壳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方向把头罩(1)是由两侧弧弦瓦(13)及罩底组成,方向把头罩(1)顶面外后端与保护杆(8)相连,方向把头罩(1)前上边陲处与挡风玻璃(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轿壳的两轮摩托车,其摩托车轿壳中下部、侧门(6)内底部对应于驾者双足能最快捷、最方便着地之处设有平衡窗(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轿壳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平衡窗(10)设有开闭结构,其开闭结构由关闭片(15)、转动轴(14)、固定弹簧(18)、脚踏连杆(17)及其连接头(16)组成。
专利摘要一种带轿壳的两轮摩托车,其座椅与方向把稍低于传统摩托车。其轿壳由方向把头罩、挡风玻璃和顶盖的同一大弧过渡流线型框架机构、后罩、两侧门、平衡窗及前下罩等部分组成。方向把头罩形似半圆或梯形盒,轿壳两侧门为折扇式、伞式、挂帘式门,或上述两者结合式门,能快速折叠收起。顶盖、后罩能随意向上、向后开启并固定,轿壳的中下底部设有方便脚着地的平衡窗。该摩托车安全平衡,轻便小巧,灵活舒适,美观大方,具有全天候功能。
文档编号B62J17/00GK2446033SQ00246618
公开日2001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19日
发明者杨宝堂 申请人:杨宝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