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的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393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二轮车的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的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该机动二轮车的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通过维持后缓冲装置的冲程量并减小安装部间隔,从而增大邻接部件的形状、尺寸、安装位置等的自由度,另外,适合于将部件集中到后缓冲装置端部周围。
后悬挂装置103可摇动地在动力机组102的后部安装摇臂104,在摇臂104的后端安装后轮105,在车架101的后部安装后缓冲装置106的一端,在后缓冲装置106的另一端连接安装于摇臂104的第1连杆构件107,在该第1连杆构件107连接安装于动力机组102的第2连杆构件108。符号111为安装于车架101前端的头管,符号112为可回转地安装于头管111的前叉,符号113为前轮。
后缓冲装置106将设于缸部115端部的第1安装部116安装于车架101,将设于另一端的第2安装部117安装于第1连杆构件107,当希望确保对车辆100的行走性的乘坐舒适性产生影响的后缓冲装置106的冲程量为所需量时,使后缓冲装置106的第1安装部116与第2安装部117的间隔L1变大,结果使第1安装部116的位置变高,从而受到配置于上方的车座、燃料箱等的形状和安装位置的制约。或者使第2安装部117的位置变低,从而受到配置于下方的第1和第2连杆构件107、108的长度和安装位置的制约。另外,难以在后缓冲装置106的第1和第2安装部116、117的周围配置其它部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改善机动二轮车的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减小后缓冲装置安装位置的间隔,增大邻接于后缓冲装置端部的部件的形状、尺寸、安装位置等的自由度,另外,可将其它部件配置到后缓冲装置端部周围的空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特征在于,在设于车身侧的枢轴可摇动地安装摇臂的一端,在该摇臂的另一端安装后轮,通过安装构件在摇臂安装后缓冲装置的缸侧面,将该后缓冲装置的下端连接到车身侧。
通过安装构件在摇臂安装后缓冲装置的缸侧面,可减少将后缓冲装置安装到摇臂与车身侧之间的场合的、后缓冲装置的摇臂侧安装部与车身侧安装部的间隔,在后缓冲装置端部周围形成新的空间。
因此,可增大与后缓冲装置端部邻接的部件的形状、尺寸、安装位置的自由度,另外,可在后缓冲装置端部周围配置别的部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缸侧面形成阳螺纹,在安装构件形成与阳螺纹进行螺旋接合的阴螺纹。
通过在安装构件形成与阳螺纹进行螺纹接合的阴螺纹,可在使缸回转时相对安装构件使缸朝缸轴的延伸方向移动,可改变后缓冲装置的摇臂侧安装部与车身侧安装部的间隔,可使相对于摇臂的车身侧的位置例如驾驶者的乘车位置上下移动。
图2为示出本发明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第1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3为图2的3向视图。
图4为图2的4-4线断面图。
图5为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第1实施形式)的后悬挂装置的作用的第1作用图。
图6为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第1实施形式)的后悬挂装置的作用的第2作用图。
图7为用于说明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的作用的作用图。
图8为示出本发明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第2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9为示出本发明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第3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0为具有现有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的车辆的说明图。
图1为具有本发明的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第1实施形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机动二轮车10在主构架11和设于该主构架11前端部的头管12可自由操纵地安装前叉13,在该前叉13的一端安装前轮14,在前叉13的上部安装转向柄15,在主构架11的下部安装由发动机和变速器构成的作为车身侧的动力机组16,在该动力机组16的后部安装本发明的后悬挂装置30,在主构架11的上部安装燃料箱17,在该燃料箱17的后方配置车座18、21。符号22为导风罩,符号23、24为从主构架11后部倾斜地朝后上方延伸的车座支架和副构架,符号25为后轮车轴。
后悬挂装置30在动力机组16的后部设置枢轴31,在该枢轴31可摇动地安装摇臂32的前端,在该摇臂32的后端安装作为车轮的后轮33,在摇臂32的枢轴31近旁安装吸收冲击的后缓冲装置34的上端,以不通过后轮33和摇臂32向车身传递冲击,在动力机组16的下部通过连杆机构(将在后面详述)安装后缓冲装置34的下端。
摇臂32为形成山形部32a的构件,该山形部32a将上部的长度中央部形成较高的山形,在该山形部32a的中间部详细地说在山形部32a的长度中央部靠前的位置安装后缓冲装置34的上端。
图2为示出了本发明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第1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侧视图,摇臂32在上部设置用于安装后缓冲装置34的上部托架36、36(背面侧的上部托架36未示出),在下部设置用于安装连杆机构37的下部托架38、38(背面侧的下部托架38未示出)。
后缓冲装置34由作为缸的缸部41、安装在可自由移动地收容于该缸部41的图中未示出的活塞的活塞杆42、设于该活塞杆42端部的下端安装部43、及处于缸部41和下端安装部43之间的悬挂弹簧44构成,以螺纹接合于缸部41侧面的作为安装构件的缸安装构件46可摇动地安装于摇臂32的上部托架36,下端安装部43安装于连杆机构37。符号47、47(背面侧的符号47未示出)为成为缸安装构件46的摇动轴的上部安装螺栓。
连杆机构37由侧视下呈三角形的第1连杆51和第2连杆53构成,该第1连杆51可摇动地安装于摇臂32的下部托架38,该第2连杆53将一端可摇动地安装于该第1连杆51,同时可摇动地安装在设于动力机组16下部的第2连杆52。符号55为动力机组侧摇动轴。
第1连杆51由第1轴56与摇臂32的下部托架38连接,由第2轴57与第2连杆52连接,由第3轴58可摇动地与后缓冲装置34的下端安装部43连接。
动力机组侧摇动轴55为位于枢轴31下方的轴。
在这里,将上部安装螺栓47与第3轴58的间隔设为L2。
图3为图2的3向视图,空白箭头(front、前)示出车辆前方。(以下相同)缸安装构件46由设于中央的圆环部61和从该圆环部61朝左右延伸的臂部62、62构成,将圆环部61以螺纹接合于缸部41的侧面41a,臂部62、62分别由上部安装螺栓47、47安装于摇臂32的上部托架36、36。
图4为图2的4-4线断面图,如图所示,在后缓冲装置34的缸部41的侧面41a设置成阳螺纹的阳螺纹部41b,在该阳螺纹部41b螺旋接合在缸安装构件46的圆环部61(参照图3)形成阴螺纹的阴螺纹部61a,由锁紧螺母64防止缸部41回转,由上部安装螺栓47、47分别将缸安装构件46的臂部62、62安装于摇臂32的上部托架36、36。
缸安装构件46在臂部62形成阴螺纹部62a和比该阴螺纹部62a的内径更大的大直径孔62b。
上部安装螺栓47将阴螺纹部47a螺旋接合于阴螺纹部62a,在大直径孔62b通过插入端部的衬套65和滚针轴承66可回转地安装于上部托架36。
滚针轴承66由外圈66a和设于外圈66a内侧的多个滚针66b构成。符号66c、66c为用于防止土砂和雨水等进入到滚针轴承66内的尘封。H为从上部安装螺栓47的中心到缸部41的端部的高度,上部安装螺栓47可配置在缸部41的端部的下方。
在这里,符号67、67为用于接合扳手而形成为平行面的扳手接合部,符号68为用于插入六角扳手的六角孔,松开锁紧螺母64,由接合在扳手接合部67、67的扳手或插入到六角孔68的六角扳手使缸部41相对缸安装构件46回转,使缸部41朝缸轴延伸方向(即图4的上下方向)移动,从而可如图2所示那样通过后缓冲装置34的下端安装部43、第1连杆51使下部托架38上下移动。
例如,当使缸部41沿缸轴上升时,由于下部托架38相对枢轴31上升,所以,摇臂32的朝后下方倾斜的角度变小。因此,如图1所示,枢轴31相对后轮车轴25下降,驾驶者的车座18下降。
另外,如图2所示,例如当沿着缸轴使缸部41下降时,由于下部托架38相对枢轴31下降,所以,摇臂32朝后下方倾斜的角度变大。因此,如图1所示,枢轴31相对后轮车轴25上升,车座18上升。
这样,通过调整车座18的位置,可根据驾驶者的体形和爱好的不同加以对应。
现返回到图4,在图中,符号71为螺纹接合于缸部41的阳螺纹部41b以支承悬挂弹簧44的一端的花键支承构件,符号72为防止花键支承构件71回转的锁紧螺母,符号73为堵塞缸部41的开口的盖,符号74为可移动地插入到缸部41内的活塞,符号75为设于缸部41端部用于对活塞杆42进行引导的活塞杆导向构件。
下面,说明上述后悬挂装置30的作用。
图5为用于说明本发明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第1实施形式)的作用的第1作用图。
在图1中,例如当机动二轮车10越过路面的凸部、后轮33相对车身侧(主构架11和动力机组16)朝上方移动时,如图5所示,摇臂32从点划线所示位置以枢轴31为中心如箭头①所示那样朝上方摇动到实线所示位置,与此相随,第1连杆51以第1轴56为中心如箭头②所示那样朝顺时针方向摇动,这样,安装于第3轴58的下端安装部43如箭头③所示那样上升。
因此,后缓冲装置34一边收缩一边产生衰减力,吸收冲击。
图6为用于说明本发明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第1实施形式)的作用的第2作用图,用于说明摇臂32的后轮车轴25的上下方向移动量与后缓冲装置34的行程量的关系。图中,大的◎标记表示后轮轴25,小的◎标记显示上部安装螺栓47和第3轴58。
后轮车轴25处于◎标记所示位置即驾驶人员在乘坐于机动二轮车的状态下停车(不在车身作用加减速时的力)直立时的位置(也称“乘车1G状态位置”,下面将该位置记为“乘车中立位置”,这也是摇臂32、后轮33(参照图1)的乘车中立位置。)的场合,连杆机构37(参照图2)和后缓冲装置34(参照图2)的连接轴即第3轴58处于由◎标记表示的位置。
如将此时的后缓冲装置34的全长(上部安装螺栓47的轴线47a与第3轴58的轴线58a的距离。以下同。)设为La,将后缓冲装置34最大伸长时的全长设为Le,则在乘车中立位置的后缓冲装置34的行程量为Sa(即Sa=Le-La)。
首先,在摇臂32从乘车中立位置摇动(朝下方摇动)到后缓冲装置34(参照图2)的伸长侧的场合,摇臂32、摇臂32的上部托架36、后缓冲装置34的下端安装部43、第3轴58、及后轮车轴25处于实线所示位置,设此时的后轮车轴25朝后缓冲装置34伸长侧的移动量(后轮车轴25的轴线25a的移动量)为Da。此时,设后缓冲装置34的全长为Lb,行程量为Sb(即Sb=Le-Lb)。
另外,在摇臂32从乘车中立位置摇动(朝上方摇动)到后缓冲装置34的收缩侧的场合,摇臂32、摇臂32的上部托架36、后缓冲装置34的下端安装部43、第3轴58、及后轮车轴25处于1点划线所示位置,设此时的后轮车轴25朝后缓冲装置43收缩侧的移动量与上述移动量相同,为Da。此时,设后缓冲装置34的全长为Lc,行程量为Sc(即Sc=Le-Lc)。
在本发明的后悬挂装置30(参照图2)中,通过使用连杆机构37(参照图2),使(Sc-Sa)>(Sa-Sb)。
即,随着后轮车轴25朝后缓冲装置34的收缩侧移动,后缓冲装置34的行程量变化增大。
这样,随着后缓冲装置34收缩,后缓冲装置34的活塞的移动速度上升,后缓冲装置34产生的衰减力变大。
下面说明上述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的作用。
图7(a)、(b)为用于说明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的作用的作用图,(a)为本实施形式,(b)为比较例。
在图7(a)的本实施形式中,后缓冲装置34中的缸安装构件46在摇臂的安装部与下端安装部43在连杆机构的安装部的间隔为L2。
在图7(b)的比较例中,后缓冲装置106的第1安装部116在车身的安装部与后悬挂装置106的第2安装部117在第1连杆构件的安装部的间隔为L1。
如图7(a)、(b)所示,在本发明中,将缸安装构件46安装于缸部41的侧面41a,在比较例中,将第1安装部116设置于缸部115的端部,所以,可相对于比较例的间隔L1使本实施形式的间隔L2缩短距离DL。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如图1-图3所示,将后缓冲装置34的缸部41的侧面41a安装于摇臂32,通过连杆机构37将后缓冲装置34的下端安装部43安装于车身侧(即动力机组16),但也可将缸部41的侧面41a安装于车身侧,例如通过连杆机构37安装于动力机组16,将下端安装部43安装于摇臂32。
如在以上的图1、图2、及图4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1特征在于在设于动力机组16的枢轴31可摇动地安装摇臂32的一端,在该摇臂32的另一端安装后轮33,通过缸安装构件46在摇臂32安装后缓冲装置34的缸部41的侧面41a,将该后缓冲装置34的下端通过连杆机构37连接到动力机组16。
通过缸安装构件46在摇臂32安装后缓冲装置34的缸部41的侧面41a,可减少将后缓冲装置34安装到摇臂32与动力机组16之间的场合的、后缓冲装置34的摇臂侧安装部(即缸安装构件46)与车身侧安装部(即下端安装部43)的间隔,在后缓冲装置34的端部周围形成新的空间。
因此,可增大与后缓冲装置34的端部邻接的部件例如燃料箱17、车18、电气部件等的形状、尺寸、安装位置的自由度。另外,可在后缓冲装置34端部周围配置别的部件,例如过去配置到其它场所的油箱、蓄电池、电气部件等新的部件。
另外,通过将后缓冲装置34的缸部41的侧面41a安装于摇臂32,可在摇臂32的上方的主构架11的后部、具有燃料箱17、车座18的车身侧与摇臂32之间形成大的空间,可集中地配置电气部件等或其它部件。另外,通过使部件集中,可使组装容易进行并可使部件紧凑化,可提高机动二轮车10的生产率和小型化。
另外,由于可使较多的部件与大体配置于车身中央部的后缓冲装置34的端部邻接,由车身中央部的部件的集中化使重量集中到车身中央部,可提高越野规格和竞赛规格的车辆的运动性能。
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于在缸部41的侧面41a设置形成阳螺纹的阳螺纹部41b,在缸安装构件46设置阴螺纹部61a,该阴螺纹61a形成与阳螺纹进行螺纹接合的阴螺纹。
通过在缸安装构件46的阴螺纹部61a螺旋接合缸部41的阳螺纹部41b,当使扳手、六角扳手等工具使缸部41回转时,可相对缸安装构件46使缸部41朝缸轴的延伸方向移动,可改变后缓冲装置34的缸安装构件46与下端安装部43的间隔L2。
因此,可改变车身侧相对摇臂32的位置,例如改变车座18的高度,可对应驾驶者的体形和爱好的变化。另外,可例如调整从动力机组16的下端到地面的最低地上高度,如增大最低地上高度,则可提高越野规格的车辆的差路通过性。
图8为示出本发明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第2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侧视图,与图2所示第1实施形式相同的构成采用相同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后悬挂装置80由枢轴31、摇臂32、后缓冲装置34、连杆机构81构成,后缓冲装置34上端可摇动地安装到摇臂32的上部托架36,后缓冲装置34的下端可摇动地安装于连杆机构81。
连杆机构81由第1连杆82和第2连杆83构成,该第1连杆82将一端可摇动地安装于摇臂32的下部托架38,该第2连杆83将一端可摇动地安装于动力机组16的连杆安装部52,并将另一端可摇动地安装到后缓冲装置34的下端安装部43,在中间部可摇动地安装第1连杆82的另一端。符号85为第1轴,符号86为第2轴,符号87为第3轴,符号88为动力机组摇动轴,第3轴87配置于第2轴86的下方或相同高度。
图9为示出本发明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第3实施形式)的要部侧视图,与第1、第2实施形式相同的构成采用相同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后悬挂装置90由前叉13、摇臂32、后缓冲装置34、及连杆机构91构成,将后缓冲装置34的上端可摇动地安装于摇臂32的上部托架36,将后缓冲装置34的下端可摇动地安装于连杆机构91。
连杆机构91由第1连杆92和侧视下为三角形的第2连杆93构成;该第1连杆92将一端可摇动地安装于摇臂32的下部托架38,该第2连杆93将一个角部可摇动地安装于动力机组16的连杆安装部52,同时,将另一角部可摇动地安装于后缓冲装置34的下端安装部43,而且,将第1连杆92的另一端可摇动地安装于余下的角部。符号94为第2轴,符号95为第3轴,第2轴94位于第3轴95上方。
在本实施形式中,将扳手接合部67、67和六角孔68双方设置在缸部41的端部,但也可仅设置扳手接合部67、67和六角孔68中的一方。
本发明由上述构成发挥以下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机动二轮车的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由于在设于车身侧的枢轴可摇动地安装摇臂的一端,在该摇臂的另一端安装后轮,通过安装构件在摇臂安装后缓冲装置的缸侧面,将该后缓冲装置的下端连接到车身侧,所以,可减少将后缓冲装置安装到摇臂与车身侧之间的场合的、后缓冲装置的摇臂侧安装部与车身侧安装部的间隔,在后缓冲装置端部周围形成新的空间。
因此,可增大与后缓冲装置端部邻接的部件的形状、尺寸、安装位置的自由度,另外,可在后缓冲装置端部周围配置别的部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机动二轮车的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由于在缸侧面形成阳螺纹,在安装构件形成与阳螺纹进行螺纹接合的阴螺纹,所以,通过使缸回转可相对安装构件使缸朝缸轴的延伸方向移动,可改变后缓冲装置的摇臂侧安装部与车身侧安装部的间隔,使车身侧位置上下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二轮车的悬挂装置安装构件,其特征在于在设于车身侧的枢轴可摇动地安装摇臂的一端,在该摇臂的另一端安装后轮,通过安装构件在上述摇臂安装后缓冲装置的缸侧面,将该后缓冲装置的下端连接到车身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缸侧面形成阳螺纹,在上述安装构件形成与上述阳螺纹进行螺旋接合的阴螺纹。
全文摘要
一种机动二轮车的后悬挂装置安装构造,其中,在设于动力机组16的枢轴31可摇动地安装摇臂32的一端,在该摇臂32的另一端安装后轮33,通过缸安装构件46在上述摇臂32安装后缓冲装置34的缸部41的侧面41a,将该后缓冲装置34的下端连接到动力机组16。这样,可减少将后缓冲装置安装到摇臂与车身侧之间的场合的、后缓冲装置的摇臂侧安装部与车身侧安装部的间隔,在后缓冲装置端部周围形成新的空间。因此,可增大与后缓冲装置端部邻接的部件的形状、尺寸、安装位置的自由度,另外,可在后缓冲装置端部周围配置别的部件。
文档编号B62K25/28GK1378944SQ0210782
公开日2002年1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4日
发明者后乡和彦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