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轮换向型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6244阅读:9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轮换向型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后轮换向型三轮车。
背景技术
现有普通型三轮车主要由把手1、前轮2、脚踏3、后轮4、鞍座5等组成;使用者转动把手1通过前轮2控制三轮车的运动方向。参见图1所示。这是一种十分典型的三轮车结构形式,其外观设计陈旧,使用者倍感单调,乏味,无创新之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全新设计概念的三轮车,它由后轮换向,整车重心低、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一种后轮换向型三轮车,它由车架部件35、驱动部件37、换向部件34、刹车部件36和座椅33组成,车架部件35前部装有驱动部件37,车架部件35中后部装有换向部件34,车架部件35后上方装有座椅33,车架部件35中部装有刹车部件36。所述驱动部件37由前轮11、左脚踏14、左轴套12、右脚踏31、右轴套32、前轮轴13组成,所述左脚踏14、左轴套12、前轮11、右轴套32、右脚踏31依次装在前轮轴13上,并通过左轴套12、右轴套32分别固定连接在车架部件35的前叉15上。所述的车架部件35是由前叉15、大梁17、座椅架24、轴套26组成整体式结构,大梁17前端焊接有前叉15,大梁17后部焊接有座椅架24,轴套26焊接在大梁17的后端部。所述的刹车部件36由车刹16、刹车把手18组成,车刹16固定在所述的前叉15上,刹车把手18铰接在左操纵杆19上,刹车把手18通过钢索与车刹16相连接。所述换向部件34由左操纵杆19、左连杆20、尾架23、转轴25、左后轮21、左后轮轴22、右后轮轴27、右后轮28、右操纵杆30、右连杆29组成,所述左、右操纵杆19、30下部铰接在大梁17上,左、右操纵杆19、30下端和尾架23之间通过左、右连杆20、29活动连接,左后轮21通过左后轮轴22固定在尾架23左端部,右后轮28通过右后轮轴27固定在尾架23右端部。座椅33用螺栓固定在所述座椅支架24上。
由于车架部件35的轴套26是套在换向部件34的转轴25上,当前后推动左、右操纵杆19、30时,带动左、右连杆20、29前后运动,从而使尾架23左、右摆动实现换向的目的。需要刹车时,握紧刹车把手18便能拉动钢索,从而拉动车刹16实现刹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有益效果1、外型设计新颖,完全摆脱常见三轮车的设计概念,给人一种新潮、超前的感觉,是一种既实用又新型的结构设计。
2、由于是通过操纵杆控制后轮换向,操作杆与使用者的距离可以调整,特别适合于幼童使用。
3、考虑到安全因素,本三轮车的座椅离地面特别近,人坐在车上,车的重心很低,两个后轮之间的间距又很宽,因此三轮的稳定度特别大,保证三轮车不会翻车。它既是一种新颖的儿童玩具,又是一种十分安全的儿童健身器械。


图1是现有普通三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轮换向型三轮车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参见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后轮换向型三轮车,它由前轮11、左脚踏14、前轮轴13、左轴套12、右脚踏31、右轴套32组成驱动部件37;车架部件35是由前叉15,大梁17,座椅架24,轴套26焊成一个整体;前叉15前端与驱动部件37的左、右轴套12、32固定连接,位于大梁17后端的轴套26活动套在换向部件34的转轴25上,用螺栓把左操纵杆19、右操纵杆30铰接在大梁17的中部,左、右操纵杆19、30的下端部,分别连接有左连杆20和右连杆29一端,这两条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尾架23左右两侧,控制左、右操纵杆19、30前后运动,就会带动左、右连杆20、29运动,从而使尾架23左、右摆动,实现后轮换向的目的。
左后轮21、右后轮28分别通过左后轮轴22、右后轮轴27连接到尾架23左右两端。
座椅33用螺栓固定在座椅架24上,座椅33的位置可前后调整,以适应不同年龄的小孩使用。
车刹16安装在前叉15后部,刹车把手18铰接在左操纵杆19上,通过握紧刹车把手18带动车刹16移动实现刹车。
本实施例中,通过操纵杆实现后轮换向,使换向操作轻便灵巧,而且车架低矮,两后轮之间的间距大,使本实施例的三轮车稳定性特别好,车子在前进或转弯时都不会翻车,保证使用者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后轮换向型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它由车架部件(35)、驱动部件(37)、换向部件(34)、刹车部件(36)和座椅(33)组成,车架部件(35)前部装有驱动部件(37),车架部件(35)中后部装有换向部件(34),车架部件(35)后上方装有座椅(33),车架部件(35)中部装有刹车部件(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换向型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37)由前轮(11)、左脚踏(14)、左轴套(12)、右脚踏(31)、右轴套(32)、前轮轴(13)组成,所述左脚踏(14)、左轴套(12)、前轮(11)、右轴套(32)、右脚踏(31)依次装在前轮轴(13)上,并通过左轴套(12)、右轴套(32)分别固定连接在车架部件(35)的前叉(1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换向型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部件(35)是由前叉(15)、大梁(17)、座椅架(24)、轴套(26)组成整体式结构,大梁(17)前端焊接有前叉(15),大梁(17)后部焊接有座椅架(24),轴套(26)焊接在大梁(17)的后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换向型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刹车部件(36)由车刹(16)、刹车把手(18)组成,车刹(16)固定在所述的前叉(15)上,刹车把手(18)铰接在左操纵杆(19)上,刹车把手(18)通过钢索与车刹(16)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后轮换向型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部件(34)由左操纵杆(19)、左连杆(20)、尾架(23)、转轴(25)、左后轮(21)、左后轮轴(22)、右后轮轴(27)、右后轮(28)、右操纵杆(30)、右连杆(29)组成,所述左、右操纵杆(19、30)下部铰接在大梁(17)上,左、右操纵杆(19、30)下端和尾架(23)之间通过左、右连杆(20、29)活动连接,左后轮(21)通过左后轮轴(22)固定在尾架(23)左端部,右后轮(28)通过右后轮轴(27)固定在尾架(23)右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换向型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座椅(33)用螺栓固定在所述座椅支架(24)上。
专利摘要一种后轮换向型三轮车,属于童车技术领域。该三轮车车架的前部为前叉,后部为座椅架,前轮和脚踏用前轮轴连成一个整体,并通过左、右轴套连接到车架的前叉上,座椅安装在座椅架上,车架通过轴套套在尾架的转轴上,尾架左右两端装有后轮,车架的中部装有换向用操纵杆,用连杆把操纵杆和尾架活动连在一起,控制操纵杆前后运动就会带动连杆及尾架运动,实现后轮换向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儿童使用,它既是一种新颖的儿童玩具,又是一种十分安全的儿童健身器械。
文档编号B62K9/02GK2579786SQ0224861
公开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1日
发明者李建邦 申请人:银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