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上的开闭盖闭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537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上的开闭盖闭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摩托车等车辆上的行李箱等的开闭盖闭锁装置,尤其是对用带钥匙的操纵装置通过操纵缆绳控制将开闭盖锁止在其关闭位置的盖锁止装置的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上的开闭盖闭锁装置,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6-305464号所公开的那样,对盖锁止装置向相对开闭盖的锁止方向施加弹簧力,用带钥匙的操纵装置牵引操纵缆绳,解除盖锁止装置的锁止状态。
如以上所述,用操纵装置牵引操纵缆绳,解除盖锁止装置的锁止状态的现有的开闭盖闭锁装置,即使盖锁止装置在锁止状态下,锁上操纵装置,若由于恶作剧,操纵缆绳的中间部被拉的话,变成与用操纵装置牵引操纵缆绳的场合相同的状态,盖锁止装置的锁止状态被解除,开闭盖就被打开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车辆上的开闭盖闭锁装置,使其即使由于恶作剧,操纵缆绳的中部被拉,盖锁止装置的锁止状态也不会被解除,能持续地锁住开闭盖的闭锁状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上的开闭盖闭锁装置,用带钥匙的操纵装置通过操纵缆绳控制将开闭盖锁止在其关闭位置的盖锁止装置,其第1特征是构成盖锁止装置,使其承受开闭盖的闭锁力,将开闭盖锁止在闭锁位置,同时,使操纵缆绳向操纵装置一侧移动,另一方面,构成操纵装置,使其能锁住操纵缆绳的向操纵装置一侧移动的状态。
而且,上述带钥匙的操纵装置,与后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组合开关11相对应。
根据该第1特征,当闭锁开闭盖时,盖锁止装置为锁止状态,由于用操纵装置锁住随其向操纵装置一侧移动的操纵缆绳,所以,能使盖锁止装置保持锁止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即使由于恶作剧操纵缆绳的中间部被拉,其拉力也作用在盖锁止装置的锁止方向上,能防止由于恶作剧引起的盖锁止装置的解锁。
另外,本发明,在第1特征的基础上,其第2特征是在操纵缆绳上连接有在开闭盖将盖锁止装置动作到锁止位置时帮助操纵缆绳向操纵装置一侧移动的缆绳回位弹簧。
根据该第2特征,在随着开闭盖的闭锁、盖锁止装置为锁止状态时,由缆绳回位弹簧帮助操纵缆绳向操纵装置一侧移动,能可靠地进行其移动。
再有,本发明,在第1或第2特征的基础上,其第3特征是由以下部分构成盖锁止装置支承在固定的支架上、在锁止设置在开闭盖上的被锁止件的锁止位置和释放该被锁止件的解锁位置之间动作的锁止杆;使该锁止杆向解锁位置一侧弹压的解除弹簧;随着开闭盖向闭锁位置移动,由被锁止件推动、使锁止杆向锁止位置转动的辅助杆。
而且,上述被锁止件与后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被锁止环17相对应。
根据该第3特征,在由操纵装置释放操纵缆绳时,由于释放弹簧的弹簧力,锁止杆向解锁位置摇动,释放被锁止件,可以打开开闭盖,另外,在关闭开闭盖时,被锁止件通过辅助杆能可靠地使锁止杆向锁止位置转动,锁住被锁止件。
再有,本发明,在第1或第2特征的基础上,其第4特征是由以下部分构成操纵装置外壳;能旋转以及能滑动地将操纵轴支承在该外壳中的圆筒销子锁;一体地连接在外壳的一侧的延长外壳;支承在延长外壳上,与上述操纵轴的滑动连动,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摇动的锁杆;支承在延长外壳上,与操纵缆绳相连接,与该缆绳的向操纵装置一侧和向盖锁止装置一侧的移动连动地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摇动的被锁杆;使该被锁杆向第1位置的方向弹压的缆绳回位弹簧,在锁杆上设有在被锁杆占据第1位置时,当锁杆到达闭锁位置时,锁止被锁杆的锁爪。
根据该第4特征,由于用圆筒销子锁的操纵轴的轴向移动操纵锁杆,因此,通过被锁杆,能可靠地锁住操纵缆绳,或解除其闭锁,而且,由延长外壳能保护这些锁杆以及被锁杆不会被恶作剧。


图1是本发明的具备开闭盖闭锁装置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以闭锁状态表示上述整个开闭盖闭锁装置的图。
图3是沿图2的3-3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4向视图。
图5是上述开闭盖闭锁装置的以解锁状态表示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该开闭盖闭锁装置的以刚刚要闭锁前的状态表示的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依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备开闭盖闭锁装置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以闭锁状态表示上述整个开闭盖闭锁装置的图,图3是沿图2的3-3线剖切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4向视图,图5是上述开闭盖闭锁装置的以解锁状态表示的动作示意图,图6是该开闭盖闭锁装置的以刚刚要闭锁前的状态表示的动作示意图。
首先,如图1所示,在小型摩托车M上,在发动机1的上方配设有行李箱2,在该行李箱2的开口部前边,通过铰链轴4连接有兼作乘员用的车座的开闭盖3,通过该开闭盖3的上下方向转动,就能开关行李箱2。在行李箱2的后端部一侧,配置有从车架5立起的支柱6,在支柱6上设有能将开闭盖3锁止在闭锁位置的锁止装置10。另外,在支承有能自如旋转的转向车把9的转向轴杆的车架5的前端的头管5a上,安装有作为带钥匙的操纵装置的组合开关11。在该组合开关11和盖锁止装置10之间,连接有能将用于控制后者10的前者11的操纵力传递到后者10的操纵缆绳7。
以下,参照图2,对上述盖锁止装置1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盖锁止装置10,具备分别通过第1枢轴13和第2枢轴14能自如旋转地安装在固定于上述支柱6上的支架12上的锁止杆15和辅助杆16。另外,在支架12的上部设有在开闭盖3的关闭位置,即在下方转动位置,接受固定在开闭盖3的下面的被锁止环17的导向槽18,锁止杆15具有与进入到该导向槽18中的被锁止环17相卡合、能阻止被锁止环17从导向槽18中脱出的钩子15a。而且,锁止杆15能绕第1枢轴13在使钩子15a与被锁止环17卡合的锁止位置A(参照图2)和使钩子15a脱离被锁止环17的解锁位置B(参照图5)之间摇动。
锁止杆15具有隔着第1枢轴13、向与钩子15a相反的一侧延伸的臂15b、和从第1枢轴13的附近向钩子15a的弯曲方向突出的突起15c,在该臂15b和支架12之间连接有使锁止杆15具有向上述解锁位置B一侧运动的趋势的解除弹簧19。另外,操纵缆绳7后端的连接端子7b连接在臂15b的前端。
辅助杆16,具备隔着上述突起15c相互对置的承压臂16a和限制臂16b,在锁止杆15占据解锁位置B时,使承压臂16a面向导向槽18。
而且,当闭锁开闭盖3时,由于被锁止环17一边进入导向槽18,一边向下方推压辅助杆16的承压臂16a,所以,该承压臂16a绕第2枢轴14向下方摇动,向下方推压锁止杆15的突起15c,使锁止杆15反抗解除弹簧19的弹簧力向锁止位置A一侧摇动,钩子15a与被锁止环17相卡合。随着该锁止杆15向锁止位置A转动,操纵缆绳7向组合开关11一侧移动。
以下参照图3和图4对组合开关11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组合开关11,在一端具备用规定的钥匙20锁上或开锁的圆筒销子锁21,在另一端具备开关上述发动机1的点火电路的公知的发动机开关22,另外,在其中间设有阻止上述转向车把9旋转的车把锁装置23和通过操纵缆绳7控制上述盖锁止装置10的盖锁止控制装置24。
圆筒销子锁21的操纵轴27能旋转和能沿轴向滑动地嵌合在组合开关11的外壳28中,在其内端形成的方轴27a可滑动地嵌合在发动机开关22的活动触点座29的中心部,使其能使活动触点座29向接通位置或断开位置旋转。在该方轴27a和活动触点座29之间,压缩设有回位弹簧31,该回位弹簧31使操纵轴27具有向其外端一侧运动的趋势,同时将活动触点座29压向固定触点座30一侧。
在操纵轴27的中部,形成有曲轴部27b,使其与锁销32相连接,构成上述车把锁装置23。锁销32能滑动地贯通外壳28的一个侧壁,通过曲轴部27b的旋转,能在嵌合到上述转向轴杆的锁孔(图未示)中阻止转向车把9旋转的闭锁位置和从该锁孔41中抽出、使转向车把9处于自由状态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盖锁止控制装置24,由与操纵轴27的轴向移动同步转动的锁杆35和与操纵缆绳7相连接、在操纵缆绳7向盖锁止控制装置24一侧移动时,被锁杆35锁住的被锁杆36构成。
锁杆35通过第3枢轴37安装在一体地突设在外壳28的一个侧壁上的延长外壳28a上,具备向第3枢轴37的上方延伸、卡在操纵轴27的曲轴部27b和突缘部27c之间的第1臂35a和向第3枢轴37的下方延伸的第2臂35b,在第2臂35b的前端形成有向侧面突出的锁爪39。而且,锁杆35随着操纵轴27向发动机开关22一侧推或拉出,能在解锁位置D(参照图5)和锁止位置C(参照图2)之间摇动。
被锁杆36由第4枢轴38安装在延长外壳28a上,具备向第4枢轴38的一侧突出、卡住或离开上述锁爪39的比较短的第1臂36a和向第4枢轴38的下方延伸的比较长的第2臂36b,操纵缆绳7的前端的连接端子7a连接在该第2臂36b的前端。在该第2臂36b的前端和外壳28之间,压缩设有使第2臂36b具有向牵引操纵缆绳7的方向移动的趋势的缆绳回位弹簧40。该缆绳回位弹簧40的固定载荷设定得比上述解除弹簧19的固定载荷小。使被锁杆36与锁止杆15的向解锁位置B和锁止位置A的摇动动作连动,向第1位置E(参照图2)和第2位置F(参照图5)摇动,在被锁杆36占据第1位置E时,若锁杆35到达锁止位置C,则锁爪39与被锁杆36的第1臂36a相卡合,锁住被锁杆36。
为了其内部的盖锁止控制装置24不会被人摆弄,延长外壳28a的侧面和前端由盖板28b密封。
操纵缆绳7能自如滑动地插入在导向索8中,导向索8的两端支承在外壳28和支架12上。
如图4所示,圆筒销子锁21的操纵轴27,由插入到其外端开口的钥匙孔41中的钥匙20操纵其旋转和轴向运动,在外壳28的前端面上,示有「OFF」、「盖开」、「ON」以及「车把锁」字样,作为操纵轴27旋转操纵的位置。
而且,在操纵轴27占据「OFF」的位置时,发动机开关22为断开状态,若在「盖开」的位置沿轴向推动钥匙,则锁杆35向解锁位置D摆动,当到达「ON」位置时,发动机开关22为接通状态,当旋转到「车把锁」的位置时,车把锁装置23动作。在操纵轴27的「OFF」和「车把锁」位置,钥匙20能向钥匙孔41中插入或拔出。
以下,对该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为了打开行李箱2的开闭盖3,将钥匙20插入到圆筒销子锁21的钥匙孔41中,将操纵轴27旋转到「盖开」位置,在该位置沿轴向推压操纵轴27。若由于这样的操纵,操纵轴27向发动机开关22一侧滑动,则如图5所示,锁杆35从闭锁位置C向解锁位置D摇动,释放被锁杆36,所以,盖锁止装置10的锁止杆15靠解除弹簧19的弹簧力摇动到解锁位置B,释放开闭盖3的被锁止环17。因此,能使开闭盖3向上方转动,打开行李箱2。此时,由于解锁弹簧19的固定载荷设定得比缆绳回位弹簧40的固定载荷大,所以,随着锁止杆15向解锁位置B摇动,操纵缆绳7和被锁杆36被拉向锁止杆15一侧,使被锁杆36的第1臂36a的前端面朝向锁爪39。
在这种状态下,虽然若用钥匙20解除向操纵轴27的推压力,则操纵轴27靠回位弹簧31的弹簧力要返回到轴向的原位置,锁杆35要从解锁位置D向闭锁位置C摇动,但如图6所示,在其中途,锁爪39与被锁杆36的第1臂36a的前端面接触,停止摇动。
那么,如果为了闭锁行李箱2,向下方转动开闭盖3的话,则被锁止环17一边进入到导向槽18,一边向下压辅助杆16的承压臂16a,因此,由于承压臂16a向下方推压锁止杆15的突起15c,所以,锁止杆15向锁止位置A摇动,如图6所示,使钩子15a卡住被锁止环17。
那么,锁止杆15向锁止位置A的摇动,由来自锁止杆15的推压力,使操纵缆绳7产生向被锁杆36一侧的移动。特别是,由于缆绳回位弹簧40使操纵缆绳7具有与被锁杆36一起向被锁杆36一侧移动的趋势,所以,操纵缆绳7能平稳地向被锁杆36一侧移动。其结果是,被锁杆36向第1位置E摇动,第1臂36a的前端移动到或未移动到锁杆35的锁爪39的上方,由于回位弹簧31产生的操纵轴27的后退力,锁杆35向闭锁位置C摇动,如图2所示,使锁爪39与第2臂35b相卡合,将被锁杆36限制在第1位置E。
这样一来,能锁住盖锁止装置10的锁止状态,能阻止开闭盖3打开。而且,在这种状态下,即使操纵缆绳7的中间部由于恶作剧而被拉动,被锁杆35锁住的被锁杆36也不会离开第1位置E,另外,由于锁止杆15向增强其钩子15a与被锁止环17的卡合的方向摇动,所以,能防止盖锁止装置10由于恶作剧而解锁,因此,能持续保持开闭盖3的闭锁状态。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其主要意思的范围内能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车辆上的开闭盖闭锁装置,用带钥匙的操纵装置通过操纵缆绳控制将开闭盖锁止在其关闭位置的盖锁止装置,由于构成盖锁止装置,使其承受开闭盖的闭锁力,将开闭盖锁止在闭锁位置,同时,使操纵缆绳向操纵装置一侧移动,另一方面,构成操纵装置,使其能锁住操纵缆绳的向操纵装置一侧移动的状态,因此,当闭锁开闭盖时,盖锁止装置为锁止状态,由于用操纵装置锁住随其向操纵装置一侧移动的操纵缆绳,所以,能使盖锁止装置保持锁止状态。而且,在这种状态下,即使由于恶作剧操纵缆绳的中间部被拉,其拉力也作用在盖锁止装置的锁止方向上,能防止由于恶作剧引起的盖锁止装置的解锁。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由于在第1特征的基础上,在操纵缆绳上连接有在开闭盖将盖锁止装置动作到锁止位置时帮助操纵缆绳向操纵装置一侧移动的缆绳回位弹簧,所以,在随着开闭盖的闭锁、盖锁止装置为锁止状态时,由缆绳回位弹簧帮助操纵缆绳向操纵装置一侧移动,能可靠地进行其移动。
再有,根据本发明的第3特征,由于在第1或第2特征的基础上,由以下部分构成盖锁止装置支承在固定的支架上、在锁止设置在开闭盖上的被锁止件的锁止位置和释放该被锁止件的解锁位置之间动作的锁止杆;使该锁止杆具有向解锁位置一侧移动的趋势的解除弹簧;随着开闭盖向闭锁位置移动,由被锁止件推动、使锁止杆向锁止位置转动的辅助杆,所以,在由操纵装置释放操纵缆绳时,由于释放弹簧的弹簧力,锁止杆向解锁位置摇动,释放被锁止件,可以打开开闭盖,另外,在关闭开闭盖时,被锁止件通过辅助杆能可靠地使锁止杆向锁止位置转动,锁住被锁止件。
再有,根据本发明的第4特征,由于在第1或第2特征的基础上,由以下部分构成操纵装置外壳;能旋转以及能滑动地将操纵轴支承在该外壳中的圆筒销子锁;一体地连接在外壳的一侧的延长外壳;支承在延长外壳上,使其与上述操纵轴的滑动同步,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摇动的锁杆;支承在延长外壳上,使其与操纵缆绳相连接,与该缆绳的向操纵装置一侧和向盖锁止装置一侧的移动连动地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摇动的被锁杆;使该被锁杆具有向第1位置的方向移动的趋势的缆绳回位弹簧,在锁杆上设有在被锁杆占据第1位置时,当锁杆到达闭锁位置时,锁止被锁杆的锁爪,所以,由于用圆筒销子锁的操纵轴的轴向移动操纵锁杆,因此,通过被锁杆,能可靠地锁住操纵缆绳,或解除其闭锁,而且,由延长外壳能保护这些锁杆以及被锁杆不会被恶作剧。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上的开闭盖闭锁装置,用带钥匙的操纵装置(11)通过操纵缆绳(7)控制将开闭盖(3)锁止在其关闭位置的盖锁止装置(10),其特征是构成盖锁止装置(10),使其承受开闭盖(3)的闭锁力,将开闭盖(3)锁止在闭锁位置,同时,使操纵缆绳(7)向操纵装置(11)一侧移动;另一方面,构成操纵装置(11),使其能锁住操纵缆绳(7)的向操纵装置(11)一侧移动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车辆上的开闭盖闭锁装置,其特征是在操纵缆绳(7)上连接有在开闭盖(3)将盖锁止装置(10)动作到锁止位置(A)时帮助操纵缆绳(7)向操纵装置(11)一侧移动的缆绳回位弹簧(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车辆上的开闭盖闭锁装置,其特征是由以下部分构成所述盖锁止装置(10)支承在固定的支架(12)上、在锁止设置在开闭盖(3)上的被锁止件(17)的锁止位置(A)和释放该被锁止件(17)的解锁位置(B)之间动作的锁止杆(15);使该锁止杆(15)向解锁位置(B)一侧弹压的解除弹簧(19);随着开闭盖(3)向闭锁位置移动,由被锁止件(17)推动、使锁止杆(15)向锁止位置(A)转动的辅助杆(1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车辆上的开闭盖闭锁装置,其特征是由以下部分构成该操纵装置(11)外壳(28);能旋转以及能滑动地将操纵轴(27)支承在该外壳(28)中的圆筒销子锁(21);一体地连接在外壳(28)的一侧的延长外壳(28a);支承在延长外壳(28a)上,使其与上述操纵轴(27)的滑动连动,在闭锁位置(C)和解锁位置(D)之间摇动的锁杆(35);支承在延长外壳(28a)上,使其与操纵缆绳(7)相连接,与该缆绳(7)的向操纵装置(11)一侧和向盖锁止装置(10)一侧的移动连动地在第1位置(E)和第2位置(F)之间摇动的被锁杆(36);使该被锁杆(36)向第1位置(E)的方向弹压的缆绳回位弹簧(40),在锁杆(35)上设有在被锁杆(36)占据第1位置(E)时,当锁杆(35)到达闭锁位置(C)时,锁止被锁杆(36)的锁爪(39)。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上的开闭盖闭锁装置,使其即使由于恶作剧操纵缆绳的中间被拉,盖锁止装置的锁止状态也不会被解除,能持续地闭锁开闭盖。开闭盖闭锁装置用带钥匙的操纵装置11通过操纵缆绳7控制将开闭盖3锁止在关闭位置的盖锁止装置10,构成盖锁止装置10,使其承受开闭盖3的闭锁力,将开闭盖3锁止在闭锁位置,同时,使操纵缆绳7向操纵装置11一侧移动,另一方面,构成操纵装置11,使其呈能锁住操纵缆绳7的向操纵装置11一侧移动的状态。
文档编号B62J9/00GK1432503SQ0310164
公开日2003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5日
发明者森川雄一郎, 新村裕幸, 川目和则, 河本秀一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