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轮自力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41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卫星轮自力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动力通过卫星轮传到前车轮驱动的卫星轮自力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自行车动力是通过中轴带动链条驱动前、后轮转动。这类自行车车身重且长,以26轻便车型为最多,其重量多在18-20公斤上下,车身长多在1720mm-1730mm之间,这么大的重量及长度,在现实的高楼面前,只能放在楼下。由于散乱的停放,不但影响社区环境,也因为安全性差使车主不放心。针对上述缺点,曾设计制造过折叠车和小轮车,虽然克服了车身重且长等缺点,但效果仍然不够理想,例如折叠车环节处虽能转动、折叠,但同时也存在骑车时晃动不稳的现象,况且折来叠去也感到麻烦。小轮车则适合儿童,成人使用总是感到不谐调,正因如此,普及率亦不高。为了克服上述各种类型车存在的缺点,旨在提供一种车身轻、短且方便实用的新型自行车,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前轮驱动,重量轻,车身短,方便实用且容易制造的卫星轮自力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卫星轮自力车的车架上装车座,车架的前叉和后叉上装配有车轮,前叉上部安装车把,车把安装有转向机构。设有4组卫星轮,每组卫星轮由同心的大小二个链轮构成,啮合结构为链条节,其中大链轮与前车轮上设置的飞轮齿啮合,小链轮与脚登齿轮啮合,脚蹬齿轮安装在前车轮大轴辊的一侧上。卫星轮和脚蹬齿轮外设有机心罩,卫星轮心轴安装在机心罩上,机心罩固定有2根叉管的叉座,车轮另一侧也设有2根叉管的叉座,两侧的叉座与两侧分别设有2个叉头的前叉插合。大轴辊穿过固定在飞轮体上的轴套和机心罩,可转动地安装在叉座上,且两端部装有脚蹬腿。
本实用新型所述卫星轮自力车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链轮的啮合的链条节,大链轮为16个链节,小链轮为8个链节,相配合的飞轮齿为20齿,脚蹬齿轮为28齿。
机心罩包括有内罩和外罩,相互扣合,并以螺钉紧固,外罩上固定有叉座,叉座上设有2个叉管,内罩和外罩上装配卫星轮心轴,内罩和外罩中心制有中心孔,外罩中心孔周边固定在叉座上,叉座内镶轴承碗,轴承碗通过滚珠与大轴辊相应的轴挡相配合。
所述转向机构是前叉穿过车架前套管固定在车把上。
所述转向机构是后叉经车架后套管固定在后转向板上,车把穿过车架前套管固定在前转向板上,车架固定前叉,前转向板、后转向板上各设有左右2个装配孔,用车架内含的交叉推拉杆连接,使车把与后车轮转向相反。
前轮为“26”型自行车车轮,后轮为“20”型自行车车轮。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采用卫星轮驱动前轮,取消了现有自力车的中轴结构和链条传动机构,实现了中轴和前轴两轴功能合一的传动结构,减轻了整车重量。利用现有技术中“26”、“25”、“20”型等自行车的结构和零件重新组合,缩短了整车车身的长度,例如可缩短为1350mm,存放、偕行轻便,适应了现代高层建筑及上下楼梯的需要。所用传动机构简单、合理,易于制作。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三轮车等其他自力车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4组卫星轮自力车总体图;图2为俯视示意图;图3为右视方向示意图;图4为左视方向示意图;图5是从另一方向和角度的示意图,图中将其前轮与前叉分开表示;图6为车架及前轮示意图,同时表示后轮转向结构实施例;图7本实用新型自力车停放示意图;图8本实用新型采用3组卫星轮自力车总体图,同时表示前轮转向结构实施例;图9为图8的俯视示意图;图10为图8的右视示意图;图11为图8的左视示意图;图12为图8从另一方向和角度示意图;图13为图8的后视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车梁、车铃和后视镜示意图;图15是卫星轮与脚蹬齿轮、飞轮构造图;图16大轴轮、机心罩、叉座与卫星轮系统装配示意图;图17为机心罩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结构。自力车仍保留已有技术中的车架1,车架1上部安装车座、车把9,车架1前叉2和后叉21分别安装有前车轮和后车轮,本实用新型将连接车架和前车轮轴和后车轮轴的构件分别称为前叉2和后叉21。后叉21经车架1后套管12再经推拉杆82固定在车把9上。本实用新型的前轮右侧前叉2下端的叉头22叉装固定在四方形机心罩7的叉座71上,前轴大轴辊6右端安装有脚蹬腿5和脚蹬。前车轮左侧的前叉2插装在左侧叉座71上,如图5所示,大轴辊6左侧端同样安装有脚蹬腿5和脚蹬,为简单示意省略了车条及部分零件。前叉2固定在车架1上。
图8至图14为另一实施例视图,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卫星轮为3组,因而机心罩7为三角形。再者是其转向机构为车把9通过车架1上的前套管11固定在前叉2上,后叉21与车架相互固定。该结构同样可以用于图1的实施例,同理该实施例也可使用图1所示的转向机构,为本专业技术人员所熟悉,不予赘述。
参看图15,为卫星轮3的结构图,在所述机心罩7内设置有4组结构相同的卫星轮3,外罩73呈四方形,每组卫星轮3由同心一体骨架制成上下两层的链轮31,可用塑料的铸件做骨架,圆心设中心轴32,中央心轴32插入上、下机心罩7的相应轴孔内。上部小链轮34与脚蹬齿轮51啮合,下部大链轮33与飞轮齿4啮合传动,链轮31用现有的自力车链条节制成,例如采用20齿的飞轮时,上、下链轮31可分别为8个和16个链节35,即2个链节为一组完整的链条节。
大轴辊6与相关构件的连接关系见图16,大轴辊6右侧设有一圈凸起的台肩A1,再向右依次装配有轴挡A2、固位垫圈A3、脚蹬齿轮51、轴挡A4、轴挡A5、固位垫圈A6和锁紧螺母A7、右脚蹬腿没作图示。轴挡A4和轴挡A5之间通过滚珠轴承及轴承碗75固定在叉座71上,叉座71上固着机心罩7,应适度调节轴挡A4和轴挡A5间距,使大轴辊6能相对叉座71和机心罩7自由旋转。装配着飞轮齿4的飞轮体41内孔径应比现行自力车飞轮的飞轮体内径适当增大,例如将现有的飞轮芯子内径M35改成M39用于本实用新型中。内孔中固定有轴套42,轴套42外面安装车幅条及前车轮,大轴辊6穿过轴套42。大轴辊6左侧由内向外依次装配有轴挡A8、固位垫圈A9、轴挡A10、轴挡A11、固位垫圈A12、锁紧螺母A13。整体大轴辊6结构中,轴挡A2由台肩A1固定位置,适度调节轴A8使轴套42能相对大轴辊6自由旋转。轴挡A10和轴挡A11间通过滚珠轴承可转动地固定在左叉座71,适度调节轴挡A10和轴挡A11间距,并用锁紧螺母A13紧固。大轴辊6最好制成左螺旋螺纹并可采用现有产品制造,例如动力轴的大轴辊6采用青岛自行车厂生产的C型中轴,全长为220mm,为M18×1的左旋螺纹。
参见图17,机心罩7包括有内罩72和外罩73,相互扣合,并以螺钉紧固,外罩73上固定具有2个叉管23的叉座71,内罩72和外罩73上装配有卫星轮心轴32,外罩73中心制有中心孔74,中心孔74周边固定着叉座71,叉座71内镶有轴承碗75,轴承碗75经滚珠轴承与大轴辊6上装配的轴挡A4和A5相配合。内罩72中心开有一比外罩中心孔74直径大的中心孔,以便于安装和维修。前叉2头部有一台肩B1,端部设有固定叉座71用螺纹螺母B2,前叉2与叉管23之间还可设梯形插口B3以保持结构的稳定。
参见图8和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轮转向结构,车把9直接穿过前套管11固定在前叉2上,车把9将带动前叉2及前轮左右摆动,与现行自力车一样,实现左右转方向。图1、图5和图6则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后轮转向结构实施例,车架1采用横梁式,横梁C1为方形管,前叉2固定在横梁C1前部,车把9穿过前套管11并固定前转向板8;后叉21经车架1的后套管12,固定后转向板81,前转向板8和后转向板81可为圆形,各设左右2个装配孔83,设在车架1横梁C1内,用内含的交叉推拉杆82连接,2个推拉杆要上下错开相应的距离,避免互相磨擦受阻。该车停放状态可参考图7,大轮朝下,小轮在上,成倒立式,家庭存放节省地面,上述两种转向结构自力车的前叉2同样都是双管叉合式,下端用螺纹螺母B2固定紧。
保留26型轮(直径660mm),25型轮(直径635mm)车轮做前动力轮,选用20型(直径510mm)小型轮做后轮,可减轻重量,缩短车身,车全身长约1350mm,上下电梯,存放、偕行都方便。
鞍座是与人体接触感受最密切地部位,那老车座,骑车时间稍长,则劳累不舒服首先反应在臀部,其原因就在那种短小老式的疲劳型鞍座,臀部死压在一点不动,不蹬车就感受到累。改革成稍长形的、透气性的,靠腰背式的,才是较舒适的得力的理想鞍座。
本实用新型结构其前轮拆卸时,只须将螺母B2松开,将前叉2自叉座71中拔出,即可进行维修、保养。在组装时应注意调节大轴辊6与机心罩7、轴套42间转动间隙。其他技术及骑行操作已为现有本专业技术人员所熟知和掌握,不予赘述。
权利要求1,卫星轮自力车,车架(1)上装车座,车架(1)的前叉(2)和后叉(21)上装配有车轮,前叉(2)上部安装车把(9),车把(9)安装有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设有4组卫星轮(3),每组卫星轮(3)由同心的大小二个链轮(31)构成,啮合结构为链条节,其中大链轮(33)与前车轮上设置的飞轮齿(4)啮合,小链轮(34)与脚登齿轮(51)啮合,脚蹬齿轮(51)安装在前车轮大轴辊(6)的一侧上;卫星轮(3)和脚蹬齿轮(51)外设有机心罩(7),卫星轮心轴(32)安装在机心罩(7)上,机心罩(7)固定有2根叉管(23)的叉座(71),车轮另一侧也设有2根叉管(23)的叉座(71),两侧的叉座(71)与两侧分别设有2个叉头的前叉(2)插合;大轴辊(6)穿过固定在飞轮体(41)上的轴套(42)和机心罩(7),可转动地安装在叉座(71)上,且两端部装有脚蹬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轮自力车,其特征在于链轮(31)的啮合的链条节,大链轮(33)为16个链节(35),小链轮(34)为8个链节(35),相配合的飞轮齿(4)为20齿,脚蹬齿轮(51)为28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轮自力车,其特征在于机心罩(7)包括有内罩(72)和外罩(73),相互扣合,并以螺钉紧固,外罩(73)上固定有叉座(71),叉座(71)上设有2个叉管(23),内罩(72)和外罩(73)上装配卫星轮心轴(32),内罩(72)和外罩(73)中心制有中心孔,外罩中心孔(74)周边固定在叉座(71)上,叉座(71)内镶轴承碗(75),轴承碗(75)通过滚珠与大轴辊(6)相应的轴挡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轮自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是前叉(2)穿过车架(1)前套管(11)固定在车把(9)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轮自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是后叉(21)经车架(1)后套管(12)固定在后转向板(81)上,车把(9)穿过车架(1)前套管(11)固定在前转向板(8)上,车架(1)固定前叉(2),前转向板(8)、后转向板(81)上各设有左右2个装配孔(83),用车架(1)内含的交叉推拉杆(82)连接,使车把(9)与后车轮转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卫星轮自力车,其特征在于前轮为“26”型自行车车轮,后轮为“20”型自行车车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卫星轮自力车。包括车架、车座、车轮、车把、前后叉。另设有同心的二个链轮构成的4组卫星轮,链轮分别与前车轮的飞轮齿和脚蹬齿轮啮合,脚蹬齿轮安装在大轴辊的一侧上。卫星轮外设机心罩且心轴安装在机心罩上。机心罩和车轮另一侧都设有叉座,两侧的叉座与前叉插合。大轮辊穿过固定在飞轮体上的轴套和机心罩安装在叉座上,两端部装有脚蹬腿。本实用新型两轴功能合一,整车重量轻,车身短占地面积小。
文档编号B62M23/00GK2680554SQ0324490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9日
发明者栾克扬 申请人:栾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