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体与车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8972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厢体与车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通用平板式车架上改装各种厢式半挂车或厢式车时,其厢体与车架之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的各种厢式半挂车或厢式车是依据不同的使用或结构要求专门设计的,不同的厢式车或厢式半挂车其车架结构不同,厢体结构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多种不同结构的厢式车或厢式半挂车的设计。由于,每一种结构的厢式车或厢式半挂车批量有限,使得生产成本高居不下。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各种不同结构的厢式半挂车或厢式车需求总量又在不断增长,因此,如何降低各种厢式半挂车或厢式车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显的越来越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厢式半挂车或厢式车生产效率低、车辆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实用的可使通用车架方便快捷的与各种厢体连接的连接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可按如下方案实现一种厢体与车架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通用车架、厢体侧墙总成,其中,所述车架的底侧梁与厢体侧墙总成结合部位之间设置不同的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厢体侧墙总成为硬体厢板结构形式、包括侧帘、侧拦栅、软蓬、支撑组的软体帘布结构形式、包括蒙皮、侧立柱的硬体蒙皮结构形式的任一种。
其中,所述车架与硬体厢板结构的连接装置为将所述硬体厢板连接于所述车架底边梁上表面的连接平板或“U”形截面的连接件。
所述车架与硬体厢板结构的连接装置为将所述硬体厢板连接于所述车架底边梁外侧面的“Z”形截面连接件。
所述车架与硬体厢板结构的连接装置为将所述硬体厢板连接于所述车架底边梁上表面或所述底边梁外侧面的“L”形截面的连接件。
所述车架与软体帘布结构的连接装置为连接于所述车架底边梁外侧面的“S”形截面的连接件,该连接件的上端用于支撑侧栏栅、外侧面的弧面用于支撑侧帘,该连接件的上端可高于车厢内货台平面或与货台平面平齐。
所述车架与软体帘布结构的连接装置为将所述侧帘连接于所述车架底边梁外侧面的“C”形截面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凹口朝内。
所述车架与软体帘布结构的连接装置为将所述软蓬的撑杆组连接于所述车架底边梁外侧面的“C”形截面的滑轨连接件或槽形截面的滑轨连接件。
所述车架与硬体蒙皮结构的连接装置为将所述蒙皮的侧立柱连接于所述车架底边梁外侧面的“Z”形截面的连接件或“L”形截面的连接件。
在通用车架的底边梁的外侧面或上表面,合理设置各种连接装置将通用车架与厢体可靠有效的连接,从而形成厢式车或厢式半挂车。由于通用车架是各类厢式车的主要部分,可以大批量生产,根据市场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连接件便可将通用车架与厢体快捷地组装起来。采用这种连接结构的各类厢式车可提高其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为硬体厢板结构的厢式半挂车外廓示意图;图2为硬体蒙皮结构厢式半挂车的外廓示意图;图3为软体帘布结构厢式半挂车的外廓示意图;图4为硬体厢板与车架底边梁之间用平板连接件连接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硬体厢板与车架底边梁之间用“Z”形连接件连接的剖面示意图;图6、图7为硬体厢板与车架底边梁之间用“L”形连接件连接的两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硬体厢板与车架底边梁之间用“U”形连接件连接的剖面示意图;图9、
图10为软体帘布结构中侧栏栅与车架底边梁之间用“S”形连接件连接的两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不带侧栏栅的软体帘布结构与车架底边梁之间用“C”形连接件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软蓬的撑杆组与车架底边梁之间用“C”形滑轨连接件连接的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软蓬的撑杆组与车架底边梁之间用槽形滑轨连接件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外蒙皮、侧立柱与车架底边梁之间直接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安装外蒙皮的侧立柱与车架底边梁之间用“Z”形连接件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安装外蒙皮的侧立柱与车架底边梁之间用“L”形连接件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和图3示出了三种不同侧墙结构的厢式半挂车,在通用车架的底边梁的外侧面或上表面,设置连接装置,通过该连接装置将通用车架与厢体进行有效可靠连接,从而形成厢式半挂车(或厢式车)。
根据厢体结构的同,可分为如下三大类连接方式硬体厢板结构连接方式、软体帘布结构连接方式和硬体蒙皮结构连接方式。厢体以上的内部结构仍由其本身特征所决定。
图1示出了硬体厢板结构的厢式半挂车,其厢体部分包括有前端总成1、侧墙总成2、厢顶总成3和后端总成4的四部分组成,侧墙总成2是由硬体厢板17构成。通用车架部分包括底架总成5、牵引销总成6、支腿7、悬挂8、车轴9、和车轮10等组成。
图2示出了硬体蒙皮结构厢式半挂车,其中,大部分总成与
图1相似,主要区别在于侧墙总成2是由外金属蒙皮11、侧立柱12和内衬板组成。
图3示出了软体帘布结构厢式半挂车,其与
图1的大部分总成是相似的,而侧墙总成2是由侧帘13、侧帘张紧机构14、侧栏栅15和移动立柱16或软蓬36、撑杆组35、滑轮组33等组成。
从上述几款典型图例可见,前端总成1和后端总成4与底架总成5之间均为基本固定的连接方式,变化较少。而变化较大的是侧墙总成2与底架总成5之间的连接,这些连接结构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根据厢体结构的不同分为如下三种基本结构的连接
一、硬体厢板结构连接方式图4表明了硬体厢板17与底边梁18之间用“一”字形截面的连接平板19连接的剖面示意图。通过连接平板19和连接铆钉20,有效地将上装硬体厢板17连接于底边梁18的上表面。
图5表明了硬体厢板17与底边梁18之间用“Z”字形连接件21连接的剖面示意图。通过“Z”字形连接件21和连接铆钉20,有效地将上装硬体厢板17连接于底边梁18的外侧面,并获得更大的内部空间。
图6表明了硬体厢板17与底边梁18之间用“L”形连接件22连接的剖面示意图。“L”形连接件22与底边梁18上平面焊为一体,通过铆钉20将硬体厢板17固定在“L”形连接件22上,使厢体上装与车架总成连为一体;该“L”形连接件22也可以固定连接在底边梁18外侧面,硬体厢板17插入在“L”形连接件22内,通过铆钉20将其与底边梁18连为一体,如图7所示。
图8为“U”形连接件的剖面示意图。“U”形连接件23与底边梁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硬体厢板17插入在“U”形连接件23内,通过铆钉20将其连为一体。
二、软体帘布结构连接方式图9为侧墙总成2带侧栏栅功能的“S”形连接件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有侧栏栅15、“S”形附边梁25、侧帘13、紧固带27、紧固勾28。侧栏栅15用于货台侧面挡住厢内货物,“S”形附边梁25作为连接件,其上顶面可以比厢内货台面高出25~30mm,以防止托盘货物向外滑动,也可以与厢内货台面平齐,以加大厢内载货面宽度,如
图10所示。
图11为“C”形连接件的剖面示意图,这种结构不带侧栏栅,其连接件为“C”形附边梁30,它反扣焊接在底边梁18的上端。侧帘13通过紧固带27和紧固勾28将其张紧。
图12为“C”形滑轨连接的剖面示意图,其连接件为“C”形滑轨32,它直接焊接在底边梁18的外侧面,滑轨32中的滑轮组33可在滑轨32中滑动。滑轮轴34与撑杆组35连接,软蓬36则在撑杆组的外侧,起到对货物的保护作用。
图13为槽形滑轨连接的剖面示意图。连接件槽形滑轨37直接焊接在底边梁18的外侧面,其工作原理与“C”形滑轨相同,仅滑轨的形状不同。
三、硬体蒙皮结构连接方式
图14为直接连接的剖面示意图,在该结构中,侧立柱38位于底边梁18的上方,外金属蒙皮39通过铆钉20铆接在立柱38和底边梁18的外侧面。内衬板40也是通过铆钉20铆接在立柱38的内侧,从而形成蒙皮结构的厢体。
图15为“Z”形连接件的剖面示意图,在该结构中,连接件为“Z”形梁41,它由铆钉20固定在底边梁18的外侧面,侧立柱38的下端插入到“Z”形梁41的槽中,外金属蒙皮39通过铆钉20铆接在侧立柱38和“Z”形梁41的外侧,内衬板40通过铆钉20铆接在立柱38的内侧,从而形成内宽加大的蒙皮结构的厢体。
图16为“L”形连接件的剖面示意图,在该结构中,连接件“L”形梁42固定连接在底边梁18的外侧面,侧立柱38的下端插入到“L”形梁42的槽中,外金属蒙皮39通过铆钉20铆接在立柱和“L”形梁42的外侧,内衬板40通过铆钉20铆接在立柱38的内侧。
权利要求1.一种厢体与车架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通用车架(5)、厢体侧墙总成(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5)的底侧梁(18)与厢体侧墙总成(2)结合部位之间设有不同的连接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侧墙总成(2)为硬体厢板(17)结构形式、包括侧帘(13)、侧拦栅(15)、软蓬(36)、支撑组(35)的软体帘布结构形式、包括蒙皮(39)、侧立柱(38)的硬体蒙皮结构形式的任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5)与硬体厢板结构的连接装置为将所述硬体厢板(17)连接于所述车架(5)底边梁(18)上表面的连接平板(19)或“U”形截面的连接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5)与硬体厢板结构的连接装置为将所述硬体厢板(17)连接于所述车架(5)底边梁(18)外侧面的“Z”形截面连接件(2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5)与硬体厢板结构的连接装置为将所述硬体厢板(17)连接于所述车架(5)底边梁(18)上表面或所述底边梁(18)外侧面的“L”形截面的连接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5)与软体帘布结构的连接装置为连接于所述车架(5)底边梁(18)外侧面的“S”形截面的连接件(25),该连接件(25)的上端用于支撑侧栏栅(15)、外侧面的弧面用于支撑侧帘(13),该连接件(25)的上端可高于车厢内货台平面或与货台平面平齐。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5)与软体帘布结构的连接装置为将所述侧帘(13)连接于所述车架(5)底边梁(18)外侧面的“C”形截面的连接件(30),该连接件(30)凹口朝内。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5)与软体帘布结构的连接装置为将所述软蓬(36)和撑杆组(35)连接于所述车架(5)底边梁(18)外侧面的“C”形截面的滑轨连接件(32)或槽形截面的滑轨连接件(37)。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5)与硬体蒙皮结构的连接装置为将所述蒙皮(39)和侧立柱(38)连接于所述车架(5)底边梁(18)外侧面的“Z”形截面的连接件(41)或“L”形截面的连接件(4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厢体与车架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通用车架(5)、厢体侧墙总成(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5)的底侧梁(18)与厢体侧墙总成(2)结合部位之间设有不同的连接装置。通用车架是各类厢式车的主要部分,可大批量生产,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连接件便可将通用车架与厢体快捷地组装起来,从而使得各类厢式车的生产效率大有提高,因此可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62D33/00GK2663258SQ20032011898
公开日2004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日
发明者谢良富, 李子韬, 申建文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