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3171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短距离交通工具,由于摩托车的特性是具有灵巧性及高速性,故一般业者大都会将小排气量(50cc)摩托车的车体尽量朝小型化设计,以符合摩托车灵巧性的特色。
摩托车车体的小型化,使得其配件及其他机构间的配置变得非常重要,诸如在置物箱的容积需维持必要的大小的情况下,该置物箱与其他配件(如油箱锁)的配置关是,常令摩托车业者绞尽脑汁来开发各种便利性的机构。
习知的摩托车1,如图1所示,当置物箱B被设计在驾驶座坐垫11的下方、引擎的上方处时,于置物箱B的后方车体内部会配置一些补机类配件,如油箱及空气滤清器等(此处不绘出),另,在坐垫11的后方为了便于加油而设置有油箱的加油口,该加油口处设置有可被主开关锁(电源锁)12控制的油箱盖13。
为了方便控制油箱盖13的开启与闭合,一般是于主开关锁12的末端延伸一控制导线C,借助该控制导线C来带动控制机构14令油箱盖13开启或闭合。
习知的油箱盖锁K,如图2所示,主要是由控制机构14及油箱盖13所构成,该控制机构14是由一止挡元件141、一滑槽142及一弹性元件143所构成。该控制导线C是套接于滑槽142的前端,而控制导线C的内线C1是穿入滑槽142内,并且穿越弹性元件143固接于止挡元件141的前端。
油箱盖13,是由一中空的座体131及一油箱盖132所构成,油箱盖132借助曲臂133枢接于座体131上,座体131则借助固定耳1311被固设在车体上,油箱盖132与控制机构14相对处延设有一卡勾134,借助卡勾134与控制机构14即形成所谓的油箱盖锁K。
习知的油箱盖13的开启与闭合,如图3所示,图3中箭头方向为车头方向,当转动主开关锁12时,即可牵引控制导线C的内线C1朝车头方向拉动,内线C1即可将止挡元件141于滑槽142内向后移动,进而使原本已进入油箱盖13的座体131并与油箱盖132的卡勾134勾合的止挡元件141端头部,退回到滑槽142内,使油箱盖132不再受拘束而开启。当欲盖合油箱盖132时,只须将油箱盖132下压,即可藉卡勾134勾部的斜面与止挡元件141的斜面机构,轻易的将止挡元件141略为推向滑槽142的内,当卡勾134向下超过止挡元件141时,止挡元件141即被弹性元件143推向座体131内,而可抵顶于卡勾134的上端来形成锁固的状态。
另有一种习知的油箱盖锁K’,如图4所示,亦是由油箱盖2及控制机构3所构成,其油箱盖2的结构与习知技术相同,故不再赘述,而为了达到省力化的功能,习知的油箱盖锁K’是利用杠杆原理来设计,其中,该控制机构3,包括有一摇臂部31及一拉引部32。
摇臂部31,是由一止挡元件311、一滑槽312及一摆臂313所构成。而拉引部32主要是由一拉引元件321、一滑槽322及一弹性元件323所构成。拉引元件321借助固定元件314与摆臂313固接,摆臂313另一端以固定元件315被固接在车体上,摆臂313的中间则与止挡元件311固接。
另请配合参阅图5,当转动主开关锁后,即可带动控制导线C的内线C1将拉引元件321向车头方向(如图3、4箭头方向)移动,借助拉引元件321来拉动摆臂313,再借助摆臂313来将止挡元件311滑槽312内朝车头方向移动,而使止挡元件311的端头退出油箱盖2的座体21,当止挡元件311退出座体21后,即不再与油箱盖22的卡勾23勾合,油箱盖22即可借助不被拘束而呈开启状。上述控制方式藉摆臂313的一端被固接于车体上,而形成一旋转支点,使摆臂313成为有一支点的摇动杆,而达到较前述习知技术省力的结构。
上述二种习知的油箱盖锁K、K’,固然皆可达到借助主开关锁来控制其开启的便利性,但如前述,当小排气量的摩托车车体朝向小型化的设计,习知的油箱盖锁K、K’,便具有下列的缺失1.由于习知的油箱盖锁K、K’是设置于车体的中心线上(如图6所示),且依车头方向往车后方依序设置控制机构及油箱盖,此一设置是为了控制的确实性及方便性,但却也造成了设置油箱锁的纵向长度过长(依车头方向为基准),如图3、4所示的总长度L,此一纵向长度L过长,增加了摩托车置物箱B配置的困难性,严重者会使置物箱B的容量大大的缩小。
2.由于主要控制的主开关锁,是设置于车体的前端,而油箱盖锁K、K’是设置于车体的尾端,而控制机构又是设置于车体的中心线上,故其控制导线C必须绕过置物箱B,造成控制导线C会有二个接近直角的转折处(如图6所示),此二处近90度的转折,容易使控制导线C的内线C1失去控制时应有的灵敏度。
因此,如何在摩托车车体朝向小型化的趋势下,能维持置物箱应有的容积量,又能确保油箱盖所控制的便利性及精确性,为目前业者所亟待追求的目标。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可促使控制导线拉引控制机构的方向改变,以缩短油箱盖锁的纵向长度,而可避免因油箱盖锁的纵向长度过长,影响置物箱的容积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包括有一中空座体,该中空座体通过固定孔而固设于车体上;一油箱盖,该油箱盖借助曲臂枢接于该座体上,于该曲臂的相对侧延设有卡勾;一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设有被控制导线拉引的摆臂,该摆臂具有一止挡部,该止挡部与该油箱盖的卡勾相卡合,形成一供油箱盖开闭的油箱盖锁,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机构的摆臂与控制导线的拉引方向是与车体的中心线垂直,藉此减少油箱盖锁的纵向长度,并可减少控制导线的转折处,以避免因油箱盖锁的长度,来影响置物箱的容积量,并可提升控制导线的控制精确性。
所述的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油箱盖的卡勾所勾的方向是与控制导线的拉引方向反向。
所述的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内侧设有二对向的弧形导片。
所述的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机构是由基座、摆臂、弹性元件及一螺固元件所构成。
所述的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摆臂的前端具有一止挡部。
所述的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挡部的端部设一斜面。
所述的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摆臂是以螺固元件为一旋转支点而摆动。
所述的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油箱盖是朝车体中心线向后掀开。

图1是习知摩托车各配件的示意图。
图2是习知油箱盖锁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油箱盖锁的示意图。
图4是另一习知油箱盖锁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油箱盖锁的使用示意图。
图6是习知油箱盖锁配置于摩托车上的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油箱盖锁的立体分解图。图7B是图7A中的摆臂42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油箱盖锁的立体图。
图9、10是本发明油箱盖锁的动作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油箱盖锁配置于摩托车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易于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到的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7A、图7B、图8所示,本发明的摩托车油箱盖锁结构A,主要是由一控制机构4及一油箱盖5所构成。
控制机构4,是由一基板41、一摆臂42、一弹性元件43及一螺固元件44所构成。该基板座41是大概呈一厂形的板体,于基板41的适当处设有一固定孔411,该固定孔411是可供螺固元件44穿入,该摆臂42的前段为条状的止挡部421,该止挡部421的前端的上方侧具有呈向一边倾斜的斜面4211,而摆臂42的中段与基板41的固定孔411对应处设有孔洞422,该孔洞422的孔径略大于螺固元件44的外径,摆臂42的后段则为一扣合部423,该扣合部423恰可供控制导线6的内线61的端头62扣合于其中。弹性元件43是设置于摆臂42的上方,弹性元件43一端被固定在油箱盖5的固定座53上,一端置于摆臂42,螺固元件44则由下方往上螺固于固定座53的固定孔531上,并由下而上分别贯穿基板41、摆臂42及弹性元件43。由于摆臂42的孔洞422的内径略大于螺固元件44的外径,可令摆臂42以螺固元件44为旋转支点,再借助弹性元件43的作用及控制导线6的拉引,使摆臂42形成可左右摆动的省力机构。
油箱盖5,是由一中空的座体51,一油箱盖52及一固定于座体51一侧边的固定座53所构成,该座体51的内部环设有数个固定孔511,该固定孔511可以螺固方式将座体51固设于车体上,座体51的外侧延设有一固定座53,该固定座53可供控制机构4的固设,固定座53的一侧具有一U形的卡座532,该U形卡座532恰可供控制导线6的端头62卡固,而固定座53的中段处设有一固定孔531,该固定孔531是可供控制机构4的螺固元件44螺固,固定座53的顶端为一平整状,二侧边向下沿设有凸墙533,该凸墙533向下形成一开放口534,该开放口534的形状是与基板41的形状相对应,另于固定座53相反于座体51的一侧亦呈一开口部535,该开口部535可供控制机构4的摆臂42的扣合部423穿出。又,座体51于固定座53的侧边下端具有一ㄇ形的缺槽536,该ㄇ形缺槽536的高度略大于基板41的挡部412,当基板41被螺固于固定座53后,仍然会留有一小段空间,该空间则恰可供摆臂42的止挡部421穿入,并可自由的摆动,另于座体51的内侧于缺槽536的上方设有二对向的导片512,该导片512是呈相对的弧片,可将卡勾522顺利导向缺槽536,以供止挡部421卡固。
油箱盖52,是借助一曲臂521被枢接于与固定座53相对侧的座体51上,油箱盖52在曲臂521的相对侧延伸有卡勾522,该卡勾522可卡扣住控制机构4的摆臂42的止挡部421,该卡勾522为了能卡扣住止挡部421,其勾的方向与止挡部421是为相对应,并可借助摆臂42的摆动来令油箱盖52的开启与闭合,而该油箱盖52的卡勾522所勾的方向是与控制导线C的拉引方向为反向。
本发明于使用时,请配合参阅图9、10,当利用钥匙操作主开关锁时(此处不绘出),借助主开关锁拉动控制导线C内的内线C1,再由控制导线C的内线C1来拉动控制机构4的摆臂42,令摆臂42的止挡部421摆动,进而使止挡部421脱离油箱盖52的卡勾522,使油箱盖52不再被拘束而自然呈开启状,当要盖合油箱盖52时,只要下压油箱盖52,即可借助勾卡522的斜面5221相互作用,将止挡部421略为推摆向一边,而卡勾522则可轻易的滑入止挡部421的下方处,当卡勾522滑入止挡部421的下方同时,止挡部421会被弹性元件43推回原位,来供卡勾522的卡合,使油箱盖52成为一闭合的状态。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油箱盖5亦设置于摩托车车体的中心线上,如图11所示,该控制机构4的摆臂42与控制导线C的拉引方向是与车体中心线呈垂直方向,藉此可缩短油箱盖锁A的纵向长度。
本发明借助上述的设置,至少可具有下列优点1.控制导线C与摆臂42的拉引方向与车体中心线呈垂直,可有效缩短油箱盖锁A的纵向长度,可避免油箱盖锁A的纵向长度过长,而妨碍了摩托车置物箱的容积量。
2.控制导线C与摆臂42的拉引方向与车体呈垂直方向,可使控制导线C的转折处只剩一处,可增加控制导线控制的精确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能有效改善习知摩托车油箱盖锁的弊端,并可避免摩托车置物箱的容积受到油箱锁的限制,且有效提升控制导线的控制精确度,已较习用油箱盖锁具有增进功效。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包括有一中空座体,该中空座体通过固定孔而固设于车体上;一油箱盖,该油箱盖借助曲臂枢接于该座体上,于该曲臂的相对侧延设有卡勾;一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设有被控制导线拉引的摆臂,该摆臂具有一止挡部,该止挡部与该油箱盖的卡勾相卡合,形成一供油箱盖开闭的油箱盖锁,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机构的摆臂与控制导线的拉引方向是与车体的中心线垂直,藉此减少油箱盖锁的纵向长度,并可减少控制导线的转折处,以避免因油箱盖锁的长度,来影响置物箱的容积量,并可提升控制导线的控制精确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油箱盖的卡勾所勾的方向是与控制导线的拉引方向反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内侧设有二对向的弧形导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机构是由基座、摆臂、弹性元件及一螺固元件所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摆臂的前端具有一止挡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挡部的端部设一斜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摆臂是以螺固元件为一旋转支点而摆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油箱盖是朝车体中心线向后掀开。
全文摘要
一种摩托车油箱盖锁装置,包括有一中空座体,该中空座体通过固定孔而固设于车体上;一油箱盖,该油箱盖借助曲臂枢接于该座体上,于该曲臂的相对侧延设有卡勾;一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设有被控制导线拉引的摆臂,该摆臂具有一止挡部,该止挡部与该油箱盖的卡勾相卡合,形成一供油箱盖开闭的油箱盖锁,该控制机构的摆臂与控制导线的拉引方向是与车体的中心线垂直,藉此减少油箱盖锁的纵向长度,并可减少控制导线的转折处,以避免因油箱盖锁的长度,来影响置物箱的容积量,并可提升控制导线的控制精确性。
文档编号B62J35/00GK1715127SQ200410062909
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日
发明者林建成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