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身上定位大灯的方法和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317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车身上定位大灯的方法和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装带有大灯的车身时在车身前部定位大灯的方法和结构。
背景技术
在组装车身过程中,前端组件与车体前部结合,上述前端组件包括一个散热器芯支架和其他部分例如保险杠饰带。汽车大灯被固定到前端组件的散热器芯支架。
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2002-264745中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带有大灯附加装置的保险杠饰带与车身的前部结合。

发明内容
在上述结构中,大灯被固定到散热器芯支架上,且散热器芯支架定位在前翼板上,该前翼板被固定到车身前部的发动机罩脊处。因此,很难将散热气芯支架、发动机罩脊、大灯和前翼板调节共线。其不共线导致表面形成不规则的间隙或阶梯,影响车身前部的外观。
本发明针对该问题提出。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在车身前部正确定位大灯的方法和结构。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用于在车身上定位大灯的方法,包括将大灯临时设置在车身的一个第一元件的第一位置处;并将车身的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接合,使第一元件与大灯一起更靠近第二元件,允许大灯从第一位置相对于第一元件移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其中附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用来在车身上定位大灯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其中前端组件和车身前部彼此分离地示出;
附图2是前端组件更靠近车身前部时车身前部左侧的透视图,其中示出了一个用于大灯的临时保持装置;附图3是附图2中的临时保持装置的销和孔的放大透视图;附图4A是附图2中的固定块的放大透视图;附图4B是沿着附图4A中IVB-IVB线的横剖视图;附图5是附图2的前端组件更靠近车身前部状态下的透视图;附图6是附图5中的固定块以及前翼板的前下端部的放大透视图;附图7是附图5的前端组件更靠近车身前部状态的透视图;附图8是附图2中的定位销的放大透视图;附图9是附图7的前端组件更进一步靠近车身前部状态的透视图;附图10定位销沿着附图9中X-X线的横剖视图;附图11是附图9中的临时保持装置的放大透视图;附图12A是大灯前支架与附图5中的散热器芯上的前大灯支架的相对位置的放大透视图;附图12B是大灯前支架和前大灯支架的相对位置的示意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相似的元件用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
如图1所示,前端组件3与车身主体1的前部结合。一个辅助装置或带有用来抓住前端组件3的装配夹具的遥控设备(未示出)可以用来使前端组件3更靠近车身主体1。
前端组件3包括一个散热器芯支架5,该支架在其沿车辆横向的外端的上部带有灯附加装置7。大灯9以临时保持的状态被固定到灯附加装置7上。在车身主体1的两个横向外侧均有固定到发动机罩脊11的前翼板13。在车身主体1前部的下侧部分的两个横向外侧均有向前延伸的前侧件15。
附图2是附图1中的前端组件3靠近车身主体1前部时车身主体1前部左侧的透视图。前部的右侧与其左侧是对称的。在此只对左侧进行说明,省去对右侧的说明。
一个用来临时保持大灯的圆杆形销17从大灯9的下部向下延伸。在大灯下面,在散热器芯支架5上形成一个基本水平的平面部分19。在该平面部分19上有一个孔21。销17被插入孔21中并且由孔21临时保持。销17和孔21构成了大灯9的临时保持装置。
如图3所示,销17带有一个槽部17b,其在离开端部(下端)17a预定距离处的外圆周表面的宽度大于平面部分19的板厚。而且,销17在其槽部17b上的外圆周表面有一个从其外圆周表面伸出的盘状凸缘17c。孔21由一个矩形开口21a和一个在开口21a后侧的保持部分21c构成。保持部分21c与开口21a经一个连通部分21b连通,并且从其向后延伸。
保持部分21c是半圆形的平面部分19的内边,且其内径大于销17的槽部17b的外径,并且小于槽部17b上的部分17d的外径。相应地,如果销17的槽部17b被插入并且与保持部分21c结合,大灯9被前端组件3临时保持。
连通部分21b的开口宽度W1稍小于槽部17b的外径。这使在保持部分21c中的槽部17b很难经过连通部分21b移动到开口21a中。这样,大灯9不容易从临时保持位置松脱。当槽部17b被插入保持部分21c时,连通部分21b的开口边缘21d被弹性变形,以便于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槽部17b经过连通部分21b。
这样临时保持的大灯9在前端组件3上位于通常固定位置的后面,并且在保持在该状态的情况下相对于前端组件3可以向前移动。
此外,销17的凸缘17c大于开口21a。这样,如果大灯9从临时保持位置松开,凸缘17c则被挂在平面部分19上,防止大灯9从限定的位置落下。
在大灯9横向内侧的前部形成一个前支架。散热器芯支架5带有一个前大灯支架25,其以预定的间隔位于临时保持的大灯9的前支架23的前部。一个前固定螺栓26从前面插入前大灯支架25,且前固定螺栓26的后端被临时固定到前支架23。
在大灯9横向内侧的后部,有一个向后延伸的后支架27。在此后支架27上,有一个螺栓插入孔27a和一个线夹插入孔27b,其中分别插入后固定螺栓28和线夹29。
在前翼板13的内上边缘上形成带有螺栓插入孔31a和线夹结合孔31b的后大灯支架31。在后大灯支架31的下侧,对应于螺栓插入孔31a的位置处,固定一个螺母(未示出),其用来将后固定螺栓28紧固到其上。
另外,在大灯9的外下部提供一个固定块33。附图4A是该固定块33的放大透视图。固定块33包括一个块状的翼板支架35,以及一个从翼板支架35的上部水平延伸的板形翼板导向件37。
在翼板支架35的横向外侧面35a上有螺钉孔35b。在前翼板13的前下端有下支架39,其上有螺栓插入孔39a。螺栓41被插入螺栓插入孔39a中,并且被紧固到固定块33的螺钉孔35b中。
翼板导向件37从翼板支架35的上部横向向外延伸,并且带有一个向后延伸的部分。在翼板导向件37上形成导向槽37a,以便从其后端向前延伸。导向槽37a形成在其后端,其带有向后逐渐变宽的锥形切口37b。导向槽37a的入口37d开口宽度为W2。
导向槽37a接收并且导向厚度为t1的前翼板13的下支架39。如图4B所示,导向槽37a的内侧壁37c与翼板支架35的侧面设定为彼此大致对齐。
特别地,如果导向槽37a的内边缘在垂直延伸的下支架39的横向内外侧都可以滑动,那么翼板导向件37会将前翼板13的下支架前边缘导向到导向槽37a中。
此外,大灯9带有从其下部向上和向后延伸的后侧面,在此提供固定块33。在该后侧面上,提供一个向后伸出的定位销45。定位销45逐渐变细,形成一个尖端,其在水平方向其宽度为W3。
同时,在前翼板13垂直的前边缘中部,在对应于定位销45的位置处,有一个销接收件47,其从该前边缘横向向内延伸,并且带有一个与大灯9的前述后侧面配合的斜面。定位销45被插入销接收件47上水平宽度为W4的定位孔47a中。这样,大灯9在车身主体1上被定位。
下面将描述操作过程。首先,大灯9被临时保持在散热器芯支架5上。该临时保持作用通过将临时保持销17插入孔21的开口21a,将销17向后推使销17的槽部17b配合在保持部分21c中实现,如图3所示,并且将前固定螺栓26插入前大灯支架25,并将前固定螺栓26的后端临时固定到大灯9的前支架23。
带有临时固定在散热器芯支架5上的大灯的前端组件3从附图2所示的位置移走,并且更加靠近车身主体1的前部。
当前端组件3和车身主体1通过上述操作到达附图5所示的状态时,首先,前翼板13的下支架39的前边缘开始进入如图6所示的翼板导向件37的导向槽37b中。特别地,翼板导向件37抓住下支架39的前边缘并且其内边缘在下支架39的横向内外两侧滑动将下支架39导向到导向槽37b中。在此,切口37b形成在导向槽37a的入口处,且相应地,下支架39可以被方便地导向倒导向槽37a中。
当前端组件3从附图5所示的位置更加靠近车身主体1时,前翼板13的下支架39移动到导向槽37a深入的前部,如图7所示,且随后定位销45开始与定位孔47a结合,如图8所示。
在定位销45与定位孔47a开始结合之前,前翼板13的下支架39被导向到导向槽37a中,且定位销45在其主动端逐渐变尖。相应地,定位销45可以很容易地与定位孔47a结合。
当前端组件3从附图7所示的位置进一步靠近车身主体1时,围绕着定位销45的基座端部的接触面49与销接收件47的前侧接触,如图10所示。这样,大灯9在车辆纵向、横向和垂直方向自然地定位在车身主体1上。
此时,大灯9的后支架27位于前翼板13的后大灯支架31上。螺栓插入孔27a和31a彼此对齐以便相互匹配,且线夹插入孔27b和线夹结合孔31b彼此对齐以便相互匹配。
当前端组件3从附图10所示的位置进一步向车身主体1移动时,大灯9与车身主体1一起移动,且相应地散热器芯支架5相对于大灯9向后移动。通过该相对运动,如图9和11所示,临时保持销17从保持部分21c脱离,并且移至开口21a。这样,解除了对大灯9的临时保持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销17的凸缘17c与开口21a的周边接触,并且防止大灯9超过限定位置而落下。
随着大灯9从临时保持状态释放,在散热器芯支架5上的前大灯支架25相对于大灯9进一步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的运动如图12A和12B所示。特别地,附图12A中示出了前大灯支架25从该位置向前移动,接着与大灯9的前支架23接触,如图12B所示,前固定螺栓26从前大灯支架25向前伸出。
在这种状态下,通过旋紧前固定螺栓26,前支架23被固定到散热器芯支架5的前大灯支架25。如图9所示,线夹29被插入线夹插入孔27b中,且后固定螺栓28被插入螺栓插入孔27a中并旋紧。这样,大灯9的后支架27被固定到前翼板13的后大灯支架31上。
另外,螺栓41从横向外侧插入前翼板13的下支架39的螺栓插入孔39a中,并且螺旋到翼板支架35的螺钉孔35b中。大灯9的固定块33被固定到下支架39上,从而大灯9被定位在前翼板13上。
根据该实施例,大灯9在其相对于前端组件3的正常固定位置的后部被临时保持在散热器芯支架5上。接着,前端组件3从车身主体1的前面更加靠近车身主体1的前部,与该前部结合在一起。当前端组件3向后移动时,大灯9与车身主体1的前部接触并且定位在该前部上。此后,大灯9相对于散热器芯支架5向前移动。
由于大灯9被定位在前翼板13上,所以消除了散热器芯支架5、发动机罩脊11、大灯9和前翼板13不共线的影响。大灯9和前翼板13共线,且形成在其表面的间隙和阶梯可以被变平整顺滑,改善车身前部的外观。
此外,在前述定位工作中,即使前端组件3由于其自身重量的原因而稍有变形,大灯9也可以被安全地定位在前翼板13上,因为大灯9被设定成相对于前端组件3在临时保持状态下可以移动。
另外,大灯9在被临时保持在散热器芯支架5上时结合在前端组件3中。相应地,免除了安装大灯9的工作,这样减少了制造过程的步骤。
而且,当前端组件3与车身主体1结合时,其横向外端的上部被固定到发动机罩脊11处,如图1所示,且其下部被固定到前侧件15的前端。
当前端组件3更加靠近车身主体1时,翼板导向件37的导向槽37a和前翼板的下支架39在定位销45和定位孔47a开始结合之前,首先开始彼此结合。因此,结合定位销45和定位孔47a之间可允许的相对位置变换可以被设定成小于大灯9与前翼板13之间的相对位置变换。例如,定位销45的端部宽度W3与定位孔47a的开口宽度W4之间的差可以设定成小于翼板导向件37的导向槽37a的入口宽度W2与前翼板13的下支架39的厚度的差。
在此所述的优选实施例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不脱离其主旨和基本特征地进行实践或体现。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且包括在权利要求表述的意义中的各种变化均被包含在此。
本公开涉及2003年6月2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3-179551中公开的主题,该申请所公开的内容整体作为参考专门结合在此。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在车身上定位大灯的方法,包括将大灯临时设置在车身的一个第一元件的第一位置处;并将车身的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接合,使第一元件与大灯一起更靠近第二元件,允许大灯从第一位置相对于第一元件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大灯与车身的第二元件接触以便将大灯从临时设定的状态释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大灯上提供一个导向件,其在第一元件更靠近第二元件时引导车身的第二元件的一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大灯上提供一个第一定位件,并在车身的第二元件上提供一个第二定位件,当车身的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接合时,第二定位件与第一定位件结合,大灯上的导向件在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结合之前开始引导第二元件上的部分。
5.一种用于在车身上定位大灯的结构,包括车身的第一和第二元件,第一元件靠近第二元件以便与第二元件接合;以及提供在第一元件上的保持装置,其在第一元件靠近第二元件时将大灯保持在第一元件的第一位置,并且在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接合时允许大灯相对于第一元件从第一位置移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大灯的构形能与车身的第二元件接触,以便于从保持装置处被释放。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供在大灯上的一个导向件,其用来在第一元件靠近第二元件时引导车身的第二元件的一部分。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大灯上的第一定位件;以及车身的第二元件上的第二定位件,其在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接合时与第一定位件结合;其中大灯上的导向件在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结合之前开始导向第二元件上的部分。
9.一种用于在车身上定位大灯的结构,包括车身的第一和第二元件,第一元件靠近第二元件以便与第二元件接合;以及提供在第一元件上的保持装置,其在第一元件靠近第二元件时将大灯保持在第一元件的第一位置,并且在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接合时允许大灯相对于第一元件从第一位置移走。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在车身上定位大灯的方法,包括将大灯临时设置在车身的一个第一元件的第一位置处;并将车身的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接合,使第一元件与大灯一起更靠近第二元件,允许大灯从第一位置相对于第一元件移动。
文档编号B62D65/16GK1572637SQ20041006284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4日
发明者今野功, 泷井宏树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