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用可调后脚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812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用可调后脚蹬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部件,特别是摩托车的一种后脚蹬。
技术背景摩托车的后脚蹬设置在摩托车后下部的车架上,是供摩托车驾驶人员身后的搭乘人员放置双脚用的装置。目前摩托车上的后脚蹬固定在车架上其位置不可调节,使得后脚蹬在摩托车上的高低位置不能改变,对于不同身高的搭乘者,其乘座的舒适感不同,从而使现有摩托车上的后脚蹬不能满足不同身高搭乘者对乘座舒适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用可调后脚蹬,可方便地改变后脚蹬在摩托车车架上的高度位置,以满足不同身高搭乘者对乘座舒适性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摩托车用可调后脚蹬,包括脚蹬支架和与脚蹬支架联为一体的脚蹬,脚蹬支架上开设有紧固螺钉过孔,脚蹬支架上还开设有圆弧通槽,且所述紧固螺钉过孔中心为该圆弧通槽的圆弧圆心。
安装时用两只紧固螺钉分别通过脚蹬支架上开设的紧固螺钉过孔和圆弧通槽将后脚蹬固定在摩托车车架上,当需要调节后脚蹬高度时,先松开两紧固螺钉,并用力使脚蹬支架绕过孔处的紧固螺钉转动,同时圆弧通槽处的紧固螺钉与圆弧通槽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调节脚蹬高度,调整好后分别将两紧固螺钉旋紧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述后脚蹬由于在脚蹬支架上开设了一圆弧通槽,通过该圆弧通槽用一紧固螺钉将后脚蹬固定在摩托车车架上,并且该圆弧通槽所形成的圆弧是以脚蹬支架上后脚蹬的另一紧固螺钉过孔中心为圆心,从而使该后脚蹬的脚蹬支架可绕过孔处的紧固螺钉转动,同时与脚蹬支架联为一体的脚蹬亦随之转动,从而使脚蹬的高度位置产生变化而达到调节改变后脚蹬在摩托车车架上的高度位置的目的,满足了不同身高搭乘者乘座摩托车的舒适性要求,而整个调节过程仅须松开和旋紧紧固螺钉,操作方便简单;并且由于脚蹬支架上的脚蹬是跟随脚蹬支架作圆弧移动,脚蹬在垂直方向的位移量大而在水平方向的位移量小,故基本上不改变脚蹬在摩托车上的前后位置这一重要的人机尺寸。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摩托车用可调后脚蹬一种具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该后脚蹬安装在摩托车车架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摩托车用可调后脚蹬包括脚蹬支架3和与脚蹬支架3联为一体的脚蹬4,脚蹬4垂直固定在脚蹬支架3的一端,脚蹬支架3上开设有紧固螺钉过孔1,其位于脚蹬支架3的另一端,脚蹬支架3上还开设有圆弧通槽2,其位于紧固螺钉过孔1下方,且所述紧固螺钉过孔1中心为该圆弧通槽2的圆弧圆心。
安装时用两只紧固螺钉5、6分别通过脚蹬支架3上开设的紧固螺钉过孔1和圆弧通槽2将后脚蹬固定在摩托车车架7上,当需要调节后脚蹬高度时,先松开两紧固螺钉5、6,并用力使脚蹬支架绕过孔1处的紧固螺钉5转动,同时圆弧通槽2处的紧固螺钉6与圆弧通槽2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调节脚蹬4高度,调整好后分别将两紧固螺钉5、6旋紧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用可调后脚蹬,包括脚蹬支架(3)和与脚蹬支架联为一体的脚蹬(4),脚蹬支架(3)上开设有紧固螺钉过孔(1),其特征在于脚蹬支架(3)上还开设有圆弧通槽(2),且所述紧固螺钉过孔(1)中心为该圆弧通槽(2)的圆弧圆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部件,特别是摩托车的一种后脚蹬。包括脚蹬支架和与脚蹬支架联为一体的脚蹬,脚蹬支架上开设有紧固螺钉过孔,脚蹬支架上还开设有圆弧通槽,且所述紧固螺钉过孔中心为该圆弧通槽的圆弧圆心。通过松开和旋紧紧固螺钉即可对脚蹬在摩托车上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身高搭乘者乘座摩托车的舒适性要求,并且基本上不改变脚蹬在摩托车上的前后位置这一重要的人机尺寸。
文档编号B62J25/00GK2683495SQ200420032668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8日
发明者姜熙飞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