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170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儿童乘坐或驾驶的童车,特别是在车座上有防护架的童车。
背景技术
现有儿童使用的童车有二轮童车、三轮童车、四轮童车和儿童学步车,为增加乘坐的安全性,这些童车的车座上都设置有防护架,该防护架由两个或三个弯曲的棒状体构成,两个棒状体的后端铰接车座的靠背,前端由可拆卸的扣接件扣接形成环形防护架护住儿童身体。现有所用的扣接件主要由对接的两个扣钩组成,由于乘坐在车座上的儿童经常倾斜压迫防护架,或者用手按压防护架,致使防护架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对接的两个扣钩便会脱扣,防护架被拆开,给儿童造成危险。现有所用的扣接件的另一种方式是在棒状体的端部有一外凸部件,对接的另一棒状体端部有相应的套孔,外凸部件卡于套孔中实现棒状体的对接,但这种方式拆卸十分困难,由于防护架需要频繁拆卸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给童车的使用造成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较好的童车,该童车的防护架能稳固扣接,不因防护架的变形而脱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童车包括支撑整车的车架,连接于车架下部的车轮、车的中部有供儿童乘坐的车座,车座的靠背或其侧缘铰接两个适度弯曲的棒状体,棒状体的端部扣接形成一个防止儿童跌倒的防护架,其中,所述棒状体的端部连接有配套的扣接件,该配套扣接件包含第一扣接件和第二扣接件第一扣接件包括扣座,扣座中有扣板,扣板前端有扣钩,后端与扣座铰接,扣板的侧面有使扣板活动的弹簧和推杆;第二扣接件包括扣座,扣座中有与第一扣接件的扣钩对接的扣钩,还有使第一扣接件的扣钩和第二扣接件的扣钩扣接后卡紧扣接状态的活动扣板以及使活动扣板前后移动的推杆。
上述活动扣板最好位于道轨中。该道轨优选是由上托板和下托板配合形成的夹缝。
上述活动扣板后部还有一在复位状态下使该活动扣板处于卡紧扣钩扣接状态的弹簧。
在第二扣接件中,推杆和活动扣板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滑动连接。滑动连接是在活动扣板中设置有滑槽,推杆前端为斜面并且置于该滑槽中。
本实用新型适用童车可以是二轮童车、三轮童车、四轮童车或儿童学步车。
本实用新型由于防护架扣接件实现紧扣接,防护架受压变形后仍然稳固而不脱扣,因此避免防护架脱扣给儿童造成危险,是一种安全的童车。扣接件结构简单,对接和拆卸轻松自如,方便了防护架的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立体图。
图2是第一扣接件剖视图。
图3是第二扣接件剖视图。
图4是扣接件扣接状态剖视图。
图5是活动扣板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是一种三轮童车,包括支撑整车的车架1,连接在车架下部的前轮2和双后轮3,车的中部有供儿童乘坐的车座4,控制前轮2转向的方向把手5通过叉杆6连接前轮2,脚踏板7连接前轮2的轮轴,位于车架1后部有手推握把8,手推握把8通过连杆9连接前轮叉杆6以便控制前轮2的转向,车座4的靠背10的两侧边缘分别铰接有适当弯曲的棒状体11、12,棒状体11端部连接有第一扣接件13,棒状体12端部有第二扣接件14,扣接件13、14的扣接形成一防护架。
如图2所示,第一扣接件13包括扣座21,扣座21中有扣板22,扣板22的前端有向上突起的扣钩23,扣钩23延伸到扣座21的前端,扣板22的后端24铰接在扣座21上,扣板22的上侧面有推杆25,推杆25上部延伸到扣座21上部以便供人们按压而使扣板22以铰接点24向下转动,扣板22的下侧面有弹簧26使扣板22在复位状态下转动到平行位置或高位,以便于与第二扣接件14扣接。扣座21后部有螺钉连接孔27使第二扣接件13与棒状体11方便地连接。
如图3所示,第二扣接件14包括扣座31,扣钩32位于扣座31前端,与扣座31固定连接。扣钩32方向向下,与第一扣接件13的扣钩23成相反方向,使第一扣接件13和第二扣接件14扣接时,扣钩32和扣钩23配合和对接(图4所示)。扣座31中有与上壁连接的上托板33和与下壁连接的下托板34,上托板33和下托板34配合形成了一夹缝35,该夹缝35成为活动扣板36前后移动的道轨。活动扣板36位于该道轨35中。活动扣板36后部有一弹簧37,在常态下弹簧37把活动扣板36推到位于道轨35的前端位置。活动扣板36后部有推杆38,通过推杆38可人为的将活动扣板36向后移动。扣座31后部有螺钉连接孔40使第二扣接件14与棒状体12方便地连接。
图4示出第一扣接件13和第二扣接件14的扣接状态,第一扣接件13的扣钩23落在第二扣接件14的扣钩32的后部,在正常情况下,这样的连接是不会脱扣的,但是,由于棒状体11、12通常使用塑料材料制造,可以进行挠性变形,当棒状体11、12的变形错位达到一定程度时,第一扣接件13和第二扣接件14被扭曲,扣钩32和扣钩23间容易脱离,会给乘坐的车座4的儿童带来危险。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扣板36卡在扣钩23的下方,限定了扣钩23的活动空间,将扣钩32和扣钩23卡紧在扣接状态。
推杆38上部为斜面,活动扣板36中有滑槽39(如图5所示)与该斜面配合,推杆38上部位于滑槽39中。按压推杆38后,推杆38上部的斜面向上运动把活动扣板33向后推动,松开推杆38后,弹簧37把活动扣板36推到扣钩23的下方位置。
第一扣接件13和第二扣接件14连接时,只需将扣钩23对准第二扣接件14的连接孔,推动活动扣板36进入第二扣接件内腔,弹簧的弹力把扣钩23推入扣接状态,在扣钩23下部留下了空腔后,弹簧37将活动扣板36推到扣钩23下部卡紧扣钩23,从而实现第一扣接件13和第二扣接件14的紧固连接。当防护架需要解开时,两手同时按压第一扣接件13的推杆25和第二扣接件14的推杆38,活动扣板36后退时留下可供扣钩23脱扣的空间,扣板22下移便可使扣钩32和扣钩23方便脱扣。
权利要求1.一种童车,包括支撑整车的车架,连接于车架下部的车轮、车的中部有供儿童乘坐的车座,车座的靠背或其侧缘铰接两个适度弯曲的棒状体,棒状体的端部扣接形成一个防止儿童跌倒的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体的端部连接有配套的扣接件,该配套扣接件包含第一扣接件和第二扣接件第一扣接件包括扣座,扣座中有扣板,扣板前端有扣钩,后端与扣座铰接,扣板的侧面有使扣板活动的弹簧和推杆;第二扣接件包括扣座,扣座中有与第一扣接件的扣钩对接的扣钩,还有使第一扣接件的扣钩和第二扣接件的扣钩扣接后卡紧扣接状态的活动扣板以及使该活动扣板前后移动的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扣板位于道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轨是由上托板和下托板配合形成的夹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扣板后部有一在复位状态下使该活动扣板处于卡紧扣钩扣接状态的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扣板中有滑槽,与活动扣板连接的推杆前端为斜面并且置于该滑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连接活动扣板的后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是二轮童车、三轮童车、四轮童车或儿童学步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童车,具体涉及一种供儿童乘坐或驾驶的童车,包括支撑整车的车架、方向把手、车轮、车座、防护架,防护架的连接有配套的第一扣接件和第二扣接件构成,第一扣接件包括扣座,扣座中有扣板,扣板前端有扣钩,后端与扣座铰接,扣板的侧面有使扣板活动的弹簧和推杆;第二扣接件包括扣座,扣座中有与第一扣接件的扣钩对接的扣钩,还有使第一扣接件的扣钩和第二扣接件的扣钩扣接后卡紧扣接状态的活动扣板以及使活动扣板前后移动的推杆。防护架受压变形后仍然稳固而不脱扣,实现紧扣接,因此避免防护架脱扣给儿童造成危险,是一种安全的童车。
文档编号B62B9/24GK2818272SQ20052006513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3日
发明者陈茂欣 申请人:陈茂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