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车辆的全地形轨道履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350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轮车辆的全地形轨道履带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履带轮,特别是一种能替代四轮车辆车轮使用的全地形轨道履带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休闲运动项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集休闲、娱乐、竟技项目于一体的四轮车辆,如卡丁车、沙滩车、小型越野车等越来越受到广大玩车爱好者的青睐,并逐步应用到交通工具、农业生产以及科学探险等行业。而目前上述四轮车辆的轮子均采用的充气轮胎,其存在的主要缺点有一是只能适应较好的路况,在雪地、沼泽地、泥地、沙漠和攀爬台阶等特殊场地无法行进;二是轮胎与地面为点接触,抓地力差,易出现轮胎打滑现象,无法适应复杂路面,影响越野及爬坡性能;为此,许多科研机构、生产厂家及有识之士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测试,但至今尚未有较好的改进办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轮胎存在的上述弊病,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互换方便、转动灵活、越野及爬坡能力强、能适应不同复杂路况的四轮车辆的全地形轨道履带轮。本发明创造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履带、驱动齿轮、主支架总成、导轮,驱动齿轮设置在主支架总成上,履带设置在驱动齿轮及导轮的外缘上,所述的主支架总成上设有向两侧下方延伸的前后导轮连接臂,导轮分别设置在前后导轮连接臂的两侧。
所述的主支架总成的下方设有副支架总成,副支架总成的下方连接有小导轮支架总成,在小导轮支架总成与副支架总成之间设有减震弹簧,小导轮支架总成上设有小导轮,小导轮的外缘与履带配合。
所述的副支架总成由副支架、连接件、连接臂组成,副支架两端设有向下方延伸的悬臂,连接件分别铰接在副支架两端的悬臂上,两连接件的另一端对应铰接在主支架的前后导轮连接臂上并同时与连接臂铰接,两连接件通过调节螺栓安装在前后导轮连接臂的副支架总成安装孔上。
所述的小导轮支架总成由弹簧座、连杆、小导轮组件和挂臂组成,连杆分别铰接在弹簧座的两端,两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前后小导轮组件铰接,挂臂铰接在前后小导轮组件上,前后小导轮组件对应铰接在副支架的悬臂上,挂臂对应铰接在副支架总成上的连接臂上,小导轮分别设置在前后小导轮组件的两侧。
为了提高减震效果,所述的减震弹簧设置在副支架与弹簧座之间。
为了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在连接件与主支架的前后导轮连接臂之间的调节螺栓上设有弹簧。
采用上述结构后,驱动齿轮通过法兰盘固定在轮胎的传动轴上,传动轴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通过履带的凸齿啮合带动履带围绕导轮及小导轮转动,从而达到行进或倒车的目的;当遇到障碍物时,小导轮被向上顶起,小导轮带动小导轮组件、连杆、挂臂向上位移并带动弹簧座向上位移,迫使减震弹簧压缩,使小导轮支架总成绕副支架总成产生上下摇动,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互换方便、转动灵活、越野及爬坡能力强、能适应不同复杂路况等优点。


图1为本发明创造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创造副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创造小导轮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创造四轮车辆的全地形轨道履带轮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履带1、驱动齿轮3、主支架总成4、导轮2,履带1的内侧面设有与驱动齿轮3相配合的凸齿,驱动齿轮3上设有与轮胎传动轴固定的法兰盘15,驱动齿轮3设置在主支架总成4上,履带1设置在驱动齿轮3及导轮2的外缘上,所述的主支架总成4上设有向两侧下方延伸的前后导轮连接臂16,导轮2分别设置在前后导轮连接臂16的两侧。所述的主支架总成4的下方设有副支架总成8,副支架总成8的下方连接有小导轮支架总成13,在小导轮支架总成13与副支架总成8之间设有减震弹簧11,小导轮支架总成13上设有小导轮10,小导轮10的外缘与履带1配合。
所述的副支架总成8由副支架18、连接件7、连接臂6组成,副支架18两端设有向下方延伸的悬臂19,连接件7分别铰接在副支架18两端的悬臂19上,两连接件7的另一端对应铰接在主支架4的前后导轮连接臂16上并同时与连接臂6铰接,两连接件7通过调节螺栓5安装在前后导轮连接臂16的副支架总成安装孔21上。
所述的小导轮支架总成13由弹簧座14、连杆9、小导轮组件20和挂臂12组成,连杆9分别铰接在弹簧座14的两端,两连杆9的另一端分别与前后小导轮组件20铰接,挂臂12铰接在前后小导轮组件20上,前后小导轮组件20对应铰接在副支架的悬臂19上,挂臂12对应铰接在副支架总成8上的连接臂6上,小导轮10分别设置在前后小导轮组件20的两侧,可通过调节螺栓5调整副支架总成8及小导轮支架总成13的高低,最终实现小导轮10高低的调节。
所述的减震弹簧11设置在副支架18与弹簧座14之间。在连接件7与主支架的前后导轮连接臂16之间的调节螺栓5上设有弹簧17。
本发明创造工作过程如下在正常路况时,四轮车辆通过法兰盘15带动驱动齿轮3转动,驱动齿轮3通过履带1上的凸齿啮合带动履带1围绕导轮2及小导轮10转动,从而达到行进或倒车的目的。当遇到障碍物或高低不平的路况时,前面的导轮2首先被向上顶起,主支架总成4整体呈向后倾斜状态;当履带1走过一定的距离即障碍物在前面小导轮10下方时,前面的小导轮10被向上顶起,小导轮10带动连接在弹簧座14前面的小导轮组件20、连杆9、挂臂12向上位移并带动弹簧座14向上位移,迫使减震弹簧11压缩,使小导轮支架总成13绕副支架总成8产生上下摇动;履带1再继续走即障碍物在后面小导轮10下方时,后面的小导轮10被向上顶起,小导轮10带动连接在弹簧座14后面的小导轮组件20、连杆9、挂臂12向上位移并带动弹簧座14向上位移,迫使减震弹簧11压缩,使小导轮支架总成13绕副支架总成8产生上下摇动,达到减震的目的;履带1再继续走即障碍物在后面的导轮2下方时,后面的导轮2又被向上顶起,主支架总成4整体呈向前倾斜状态,最终实现平稳过障碍物或高低不平的道路。。由于四轮车辆通过履带1与路面接触,履带1与地面接触面积及抓地力大,在行驶过程中不会出现打滑现象,具有较强的爬坡能力,即使在沙漠或沼泽地上行驶也能顺利通过。
权利要求
1.一种四轮车辆的全地形轨道履带轮,包括履带(1)、驱动齿轮(3)、主支架总成(4)、导轮(2),驱动齿轮(3)设置在主支架总成(4)上,履带(1)设置在驱动齿轮(3)及导轮(2)的外缘上,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支架总成(4)上设有向两侧下方延伸的前后导轮连接臂(16),导轮(2)分别设置在前后导轮连接臂(16)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车辆的全地形轨道履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支架总成(4)的下方设有副支架总成(8),副支架总成(8)的下方连接有小导轮支架总成(13),在小导轮支架总成(13)与副支架总成(8)之间设有减震弹簧(11),小导轮支架总成(13)上设有小导轮(10),小导轮(10)的外缘与履带(1)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轮车辆的全地形轨道履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副支架总成(8)由副支架(18)、连接件(7)、连接臂(6)组成,副支架(18)两端设有向下方延伸的悬臂(19),连接件(7)分别铰接在副支架(18)两端的悬臂(19)上,两连接件(7)的另一端对应铰接在主支架(4)的前后导轮连接臂(16)上并同时与连接臂(6)铰接,两连接件(7)通过调节螺栓(5)安装在前后导轮连接臂(16)的副支架总成安装孔(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四轮车辆的全地形轨道履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小导轮支架总成(13)由弹簧座(14)、连杆(9)、小导轮组件(20)和挂臂(12)组成,连杆(9)分别铰接在弹簧座(14)的两端,两连杆(9)的另一端分别与前后小导轮组件(20)铰接,挂臂(12)铰接在前后小导轮组件(20)上,前后小导轮组件(20)对应铰接在副支架的悬臂(19)上,挂臂(12)对应铰接在副支架总成(8)上的连接臂(6)上,小导轮(10)分别设置在前后小导轮组件(20)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轮车辆的全地形轨道履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减震弹簧(11)设置在副支架(18)与弹簧座(1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轮车辆的全地形轨道履带轮,其特征是在连接件(7)与主支架的前后导轮连接臂(16)之间的调节螺栓(5)上设有弹簧(17)。
全文摘要
本发明创造公开了一种四轮车辆的全地形轨道履带轮,包括履带(1)、驱动齿轮(3)、主支架总成(4)、导轮(2),所述的主支架总成(4)上设有向两侧下方延伸的前后导轮连接臂(16),导轮(2)分别设置在前后导轮连接臂(16)的两侧;所述的主支架总成(4)的下方设有副支架总成(8),副支架总成(8)的下方连接有小导轮支架总成(13),在小导轮支架总成(13)副支架总成(8)之间设有减震弹簧(11),小导轮支架总成(13)上设有小导轮(10),小导轮(10)的外缘与履带(1)配合;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互换方便、行驶平稳、转动灵活、越野及爬坡能力强、能适应不同复杂路况等优点。
文档编号B62D55/08GK1899906SQ20061005239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8日
发明者应宁宁 申请人:应宁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