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371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已提出了多种车身罩安装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16851号)中提出了在两轮摩托车中由多个车身罩覆盖车架的车身罩安装结构,该车架由主管从顶管向后下方延伸而形成。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两轮摩托车,由前罩覆盖车架的前方,将左右一对主管侧罩的前端部安装在该前罩的两侧上,由此对车架的左右侧进行覆盖。而且,在两轮摩托车上被前罩和左右一对主管侧罩所夹持的左右腿遮护板以容易装卸的方式安装。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身罩安装结构中,通风窗一体地设置在前罩的中央位置上,并且,前罩由螺栓从前方安装在车架上。因此,从前方能够看见用于安装前罩的螺栓。另外,对于这种车身罩安装结构,从提高外观设计性等观点出发,若将通风窗设置为独立的左右一对,则会导致零件数量增加,制造成本提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其能够遏制通风窗零件数量增加,而且从前方看不到前罩的安装部,能够提高外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罩,其覆盖车架的前部,并在其上形成有左右一对开口部,通风窗主体,其具有面对该前罩的开口部设置的左右一对通风窗并安装在车架侧,通过将从里面突出形成在前罩上的安装凸台插入到形成于上述通风窗主体上的凸台安装孔内,使上述前罩支承在上述通风窗主体上。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车架具有顶管,撑条设置在该顶管的前方,通风窗主体由橡胶软垫固定在该撑条上。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前罩两侧的左右一对罩部件,该一对罩部件安装在通风窗主体上。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将喇叭设置在上述通风窗的内侧。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的特征在于,在前罩上部形成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内安装有前上罩。
技术方案1的发明,由于具有安装在车架侧的通风窗主体,且该通风窗主体具有面对前罩的开口部设置的左右一对通风窗,因而在单个的通风窗主体上可设置左右一对通风窗,这样能够遏制零件数量增加。此外,由于将形成在前罩里面的安装凸台插入到通风窗主体的凸台安装孔内,进而使前罩被支承在通风窗主体上,因而,凸台安装孔和安装凸台不在前罩的前面露出,可以提高外观性。再有,由于通风窗主体固定在车架侧,因而与将通风窗主体安装在前罩上相比,能够大幅度提高通风窗主体的安装强度。
技术方案2的发明,由于通风窗主体通过橡胶软垫固定在撑条上,该撑条设置在顶管的前方,因此支承在通风窗主体上的前罩通过橡胶软垫63的防振作用而能够减少伴随着两轮摩托车的行走而产生的振动。
技术方案3的发明,由于覆盖前罩两侧的左右一对罩部件安装在通风窗主体上,因而左右一对罩部件的强度由通风窗主体的作用而增强,能够提高该对罩部件的安装强度。
技术方案4的发明,由于将喇叭设置在通风窗的内侧,因而从外部难以看见喇叭,从而能够提高外观性。
技术方案5的发明,由于在前罩的上部形成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中安装有前上罩,因此,通过更换安装不同式样的电镀或喷漆形成的前上罩43,能够轻易地改变外观。


图1是本发明的两轮摩托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沿图1中箭头II方向观看时的放大视图;图3是通风窗主体、前侧罩、前罩、前上罩的侧视图;图4(a)是通风窗主体的注视图,图4(b)是沿图4(a)的IV-IV线的剖面图;图5是用于说明将前罩、前上罩、通风窗主体安装在车架上的主视图;图6是沿图5中VI-VI线的剖面图;图7是沿图5中VII-VII线的剖面图;图8是沿图5中VIII-VIII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附图是以符号方向为观察方向的。
图1是本发明的两轮摩托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沿图1中箭头II观看时的放大视图。如图1和2所示。两轮摩托车的车架10包括设置在车架前端的顶管11,与顶管11相连并从顶管11向后下方延伸的主管12,固定在主管12的后端并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管13,分别一体地连接设置在后管13的后端并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座椅导轨14,从主管12的后端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支承框架15。
前叉16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构成车架10前部的顶管11上。前叉16通过轴支承前轮WF,杆状转向手柄17连接在前叉16上端。另外,在前叉16上安装有前挡泥板18,该前挡泥板18覆盖在前轮WF的上方,并从前轮WF的上方覆盖后方侧。
用于支承后轮WR的后叉20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一对支承框架15上,后垫21设置在后管13和后叉20之间。此外,后挡泥板22安装在后管13上,并从后轮WR的上方覆盖后方侧。
由发动机E和变速机M组成的动力单元P以位于主管12下方的方式搭载在车架10的中间部位置上,变速机M的输出经由链条23传送到后轮WR上。
空气过滤器24及设置在空气过滤器24和发动机E之间的化油器25设置在发动机E的上方,燃料箱26固定在后管13上并设置在后轮WR的上方。此外,向后方水平延伸设置的排气管27连接在发动机E的下部,并与设置在后轮WR侧部的消声器28相连。
由二人座29形成的能够向上方开闭的收纳箱30以位于油箱26的前方的方式固定在后管13上。而且,台架31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支承框架15的下部上。另外,可发出报警声音的喇叭32设置在顶管的前方。
如图1~3所示,车架10由合成树脂制造的车身罩40覆盖。车身罩40包括手柄罩41,前罩42,前上罩43,左右一对罩部件即主管侧罩44,左右一对腿遮护板45,底罩46,主管上罩47,中罩48,左右一对侧罩49,前体罩50以及后体罩51。
手柄罩41覆盖转向柄17,前罩42及前上罩43覆盖顶管11的前方。左右一对主管侧罩44连接在前罩42的两侧上,以使其从侧面覆盖主管12和发动机E的一部分以及空气滤清器24和化油器28。左右一对腿遮护板45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主管侧罩44上以使其从侧面覆盖主管侧罩44的前方,底罩46连接在主管侧罩44的前侧下部之间。
此外,主管上罩47从后方侧覆盖顶管11的同时连接到主管侧罩44的前侧上部之间,以使其从上方覆盖主管12的前部。中罩48连接到主管侧罩44和主管上罩47的后部上,以使其从上方覆盖主管12的中间部。左右一对侧罩49连接到主管侧罩44的后部上,以使其从侧方覆盖主管12的后部和后管13。前体罩50连接到中罩48的后部和一对侧罩49的上部上,以使其覆盖收纳箱30的侧面,后体罩51连接到侧罩49的后部和前体罩50的后部上,以使其覆盖座椅导轨14的侧面。
在手柄罩41的前部中央位置上形成有前照灯用开口部52,前照灯53以面对该前照灯用开口部52的方式安装在手柄罩41上。另外,在主管侧罩44的前下部位置上形成有一对前转向灯用开口部54。一对前转向灯55以面对该前转向灯用开口部54的方式安装在该主管侧罩44上。
而且,如图2~4所示,在前罩42前部两侧上形成有左右一对通风窗用开口部56,在该通风窗用开口部56上形成有通风窗主体57,具有多个水平窄缝59的左右一对通风窗58以面对该通风窗用开口部56的方式设置。
如图3和4所示,通风窗主体57由合成树脂形成,其在车身宽度方向两侧具有左右一对通风窗58。在一对通风窗58之间,形成有左右一对垫架安装孔57a,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橡胶软垫63(参照图7)能够嵌入到该左右一对垫架安装孔57a中,同时在一对垫架安装孔57a之间的车身宽度方向中央位置上形成有凸台安装孔57b,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环状垫圈67(参照图6)能够安装在该凸台安装孔57b上。
此外,在通风窗主体57上形成有连接孔57c,该连接孔57c位于车身宽度方向侧缘部上的左右一对通风窗58的上方及下方的4个位置上,而且,在通风窗主体57向斜后方延伸的下部57d的左右两端上形成有一对贯通孔57e。
下面对前罩42、前上罩43和通风窗主体57安装在车架上的安装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和7所示,在顶管11上固定有向前方突出的安装片61,撑条62的一对连接片62a连接在该安装片61上。如图5所示,撑条62的剖面大致弯曲成コ字状,在一对连接片62a的前方具有主体框架62b。另外,主体框架62b具有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前端部62c,其从正面看形成为大致T字形,在主体框架62b的前端部62c上形成有2个连接孔62d(参照图7),该2个连接孔62d的位置与通风窗主体57的软垫安装孔57a的位置相对应。
由此,在将橡胶软垫63嵌入软垫安装孔57a内的状态下,将螺栓65从撑条62的连接孔62d的里面插入并与螺母64旋合,通风窗主体57通过橡胶软垫63安装在撑条62上。
另外,在一对主管侧罩44的上缘部的4个位置上设置有4个安装片(参照图3),该4个安装片沿车身宽度方向内方延伸并具有安装孔44a。由此,使4个安装孔57c分别与一对主管侧罩44的安装孔44a位置对齐,通过将螺纹部件66插入并连接,进而将通风窗主体57安装在主管侧罩44上(参照图5)。
此外,通过固定在撑条62上的通风窗主体57将前罩42安装在车架例上,如图5和6所示,安装凸台42a向后方突出地形成在前罩42的里面中央且与通风窗主体57的凸台安装孔57b对应的位置上。如图5和7所示,在前罩42的里面下部左右两侧上设置有分别向后方突出的一对下部筋42b。在各个下部筋42b上与通风窗主体57的下部57d接触的表面上形成有一对通风窗主体安装孔42c,该一对通风窗本体安装孔42c的位置与各个贯通孔57e的位置相对应。
由此,如图6所示,通过将安装凸台42a插入到垫圈67内,并将垫圈67安装在通风窗主体57的凸台安装孔57b内,前罩42就会被定位在通风窗主体57上。另外,如图7所示,使前罩42的下部筋42b重合在通风窗主体57的下部57d上,通过从下方将单头紧固件(onetouch fastener)68插入到通风窗主体57的一对贯通孔57e和前罩42的一对通风窗主体安装孔42c中,来将通风窗主体57和前罩42的下部固定。
而且,前罩42、主管侧罩44及主管上罩47连接在一起。如图5和8所示,在前罩42的里面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一对上部筋42d,在该对上部筋42d上形成有罩安装孔42e。
使所述前罩42的上部筋42d与形成在主管侧罩44上的安装筋44b及形成在主管上罩47上的安装部47a重合,然后,从后方将螺纹部件69插入到形成在安装部47a上的安装孔47b、形成在安装筋44b上的安装孔44c、形成在上部筋42d上的罩安装孔42e内,通过将螺纹部件69与安装在上部筋42d上的螺母70啮合,进而将前罩42固定在主管侧罩44和主管上罩47上。
这样,由于将前罩42安装在通风窗主体57、主管侧罩44和主管上罩47上,用于安装前罩42的单头紧固件68、安装凸台42a、凸台安装孔57b及螺纹部件69等便可设置在从前方不能看到的位置上,因此具有良好的外观。
另外,用于将通风窗主体57安装在撑条61和主管侧罩44上的螺栓65和螺纹部件66等也由前罩42覆盖,不能从前方看到,因此外观性良好。
而且,在将前罩42安装在通风窗主体57和罩44、47上之前,将前上罩43固定在大致呈V字形开口部42f上,该开口部42f形成在前罩42的上部。具体地说,在前罩42上的4个位置上设置有中空圆筒状安装凸台42g(参照图5),该中空圆筒状安装凸台42g沿着大致呈V字形的开口部42f从里面向后方突出。将形成在前上罩43的大致呈V字形缘部43a上的4个安装筋43b(参照图3)与安装凸台42g位置重合,由从里面插入的螺纹部件71将安装筋43b和安装凸台42g连接在一起。从而,即使设置了前上罩43,从前方也不能看到用于连接前上罩43的安装筋43b、安装凸台42g和螺纹部件71,能够保持良好的外观。另外,针对驾驶员的爱好,通过更换电镀或涂漆等类型不同的前上罩43,还能够改变外观。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由于具有通风窗主体57,该通风窗主体57具有面对前罩42的通风窗用开口部56的左右一对通风窗58,且其被固定在车架侧上,因而在单个的通风窗主体57上可设置左右一对通风窗58,这样能够遏制零件数量增加。另外,由于将形成在前罩42内表面上的安装凸台42a插入到了通风窗主体57的凸台安装孔57b内,使前罩42被支承在通风窗主体57上,因而凸台安装孔57b和安装凸台42a不会在前罩42的前表面露出,能够提高外观性。此外,由于通风窗主体57固定在车架侧,因而与将通风窗主体57安装在前罩42上的情况相比,大幅度的提高了通风窗主体57的安装强度。
另外,由于通风窗主体57通过橡胶软垫63安装在撑条62上,该撑条62设置在顶管11的前方,因而,通过橡胶软垫63的防振效果,能够减少支承在通风窗主体57上的前罩42伴随着两轮摩托车的行走而产生的振动。
而且,由于覆盖前罩42两侧的左右一对主管侧罩44安装在通风窗主体57上,左右一对主管侧罩44的强度通过通风窗主体57的作用而增强,能够提高所述主管侧罩44的安装强度。
此外,由于将喇叭32设置在通风窗58的内侧上,从外部难以看见喇叭32,从而能够提高外观性。
此外,由于将前上罩43安装在开口部42f上,该开口部42f形成在前罩42上部,通过更换安装不同式样的电镀或喷漆形成的前上罩43,能够轻易地改变外观。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适当的变型或改良。
权利要求
1.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包括前罩,其覆盖车架的前部,并在其上形成有左右一对开口部,通风窗主体,其安装在上述车架侧,并具有面对该前罩的上述开口部的左右一对通风窗,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从里面突出形成在前罩上的安装凸台插入到形成在上述通风窗主体上的凸台安装孔内,将上述前罩支承在上述通风窗主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车架具有顶管,在该顶管的前方设置撑条,上述通风窗主体通过橡胶软垫固定在上述撑条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上述前罩两侧的左右一对罩部件,上述一对罩部件安装在上述通风窗主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将喇叭设置在上述通风窗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罩的上部形成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内安装有前上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其能够遏制通风窗的零件数量增加,而且从前方看不到前罩的安装部,能够提高外观性。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包括前罩(42),其覆盖车架(10)的前部,并在其上形成有左右一对开口部(56),通风窗主体(57),其具有面对前罩(42)的开口部(56)设置的左右一对通风窗(58)并固定在车架侧。通过将从里面突出形成在前罩上的安装凸台(42a)插入到形成在通风窗主体(57)上的凸台安装孔(57b)内,使前罩(42)支承在通风窗主体(57)上。
文档编号B62J23/00GK1891559SQ200610082758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9日
发明者上野正树, 中岛泰, 儿玉真, 大坪守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