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自行车体整线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618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自行车体整线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归纳自行车刹车线的整线器,尤其涉及一 种可整理自行车导线,避免其交缠打结的改进的自行车体整线器结构。
背景技术
变速导线与剎车导线对自行车的车速控制至关重要,是掌握行车速 率与安全的关键;变速导线与剎车导线一端布于车架前、后叉的相关结 构上,另一端绕着车架前管与束管由导管包覆而集结于变速器与煞车握 把之内。
一般自行车在出厂时,变速导线与煞车导线均处理为呈现规则状绕 在前管与束管之间,但随着导管长时间被风吹日晒雨淋而脆化变形、变 速器的反复切换与煞车手把的频繁按压、以及自行车龙头的重复转动, 绕于前管与束管之间的变速导线与煞车导线便逐渐位移与弯折交缠,使 前管与束管被不规则状的变速导线与煞车导线缠绕而妨碍龙头的顺利转 动,让自行车龙头在操控方面暗伏隐忧,可能因转动不及或不顺而造成 行车危险;
再者,交缠的导管容易在外界侵蚀与导管相互摩擦变得更容易破损, 而使钢制的导线无保护地暴露于外界的侵蚀之下,且导线间直接相互接 触磨耗受损,导致变速器与煞车手把在操作时导线无法灵敏动作,或者 根本失去本该具有的功效,不但减损了自行车在速率与车速控制方面的 功能,更换新的导线也将多添额外的开销,重新组装也颇为耗时费力。
所以自行车业者便研发出如美国专利公开号20060102807 「Cable bracket for a bicycle」专利,试图解决上述问题,其结构概为一Y形 架体,于叉开的两自由端分别形成一钩部,而远离钩部一端形成一穿线 槽,再借一弹性束紧件绕于二钩部上将Y形架体横向固定于前管之上, 使得导线能集中穿置于穿线槽中。
然而,该穿线槽只有将导线集中穿置,所以即使导线上多加了 Y形架体,但在变速器、煞车手把到Y形架体,以及Y形架体到前叉各段间
的导线还是可在变速器、煞车手把的操控或龙头的转动下各自位移交缠,
这种现象在变速器、煞车手把到Y形架体间的导线最为明显,因为导线 全被集中于Y形架体的穿线槽,使该段导线在变速器、煞车手把到Y形 架体间形成更大弧度的弯折,反而使该段导线更容易交缠而衍生前述的 问题。
因此,鉴于目前自行车对导线的整理问题尚未发展出一个较完善的 结构去应对,本案创作人遂凭借着多年的相关研发经验与研究热忱,历 经多次的设计与试验,终于研制出一种整线器结构,借此改善导线整理 的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 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自行车体整线器结构,其具有整理、防止自 行车导线交缠打结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本体包括一结合件与二集线件,该 二集线件借由一包括凸形扣与嵌孔的结合部分别组设于结合件的两端, 该集线件与结合件组设使本体呈现I形或H形结构态样,其中
该各集线件至少设有一供自行车导线穿置定位、整理用的整束部,
该整束部形成有一收纳自行车导线的容置空间,并于该容置空间开设一
对外连通,供自行车导线扣入或退出的开口,该开口口径是略小于自行
车导线的口径长;
该结合部包括在结合件与集线件上对应设置的凸形扣与嵌孔;
该本体是以与结合件垂直方式设有一用以将本体与自行车结合的辅
接件,该辅接件与结合件组设的另一端则设有一具吸附效果的接座;
该结合件包括一相互接合的第一、第二杆,该第一、第二杆的上设
置一令第一、第二杆具备伸縮效果的调整部,该调整部包括复数可相互
嵌卡的卡缘与环沟,借由结合件的长度调整令本体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车
架与不同长度的自行车导线;
该本体是以辅接件的接座将本体连结在自行车的前管上,并以交错方式两端握把上变速器、煞车手把所连接的自行车导线各自依序穿置于
本体靠近对侧握把的二集线件的上、下整束部内,当本体完成整线程序
后,可将辅接件由前管与结合件上拆除。
本实用新型将不同变速器与煞车手把的自行车导线分开整理于集线
件两端的整束部内,避免变速器、剎车手把与本体上、下端集线件之间
的各段自行车导线因全数集中于一处而交缠打结,且变速器、煞车手把 与本体上端集线件之间的那段自行车导线是穿置于对侧的整束部内,该
段自行车导线因被拉向对侧而呈现较趋近直线的小弧度线段,而本体上 端集线件以下的自行车导线则呈现直线状向下延伸,故可避免过度弯折 或与其它导线相互交缠、打结的情况发生,所以能保持自行车龙头顺利 转动,且导线因不会相互磨损可维护自行车变速与煞车的操控性,并节 省导线更换的成本与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具有整理、防止自行车导线交缠打结 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进的自行车体整线器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
解示意图。
图1A是
图1所示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组装完成后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本体与自行车导线穿置调整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与图5是第一实施例组装于自行车做整线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第二实施例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本体l 结合件IO 第一杆ll 第二杆12
集线件20 整束部21容置空间22 开口23
结合部30 凸形扣31嵌孔32辅接件40 接座41 前管50
自行车导线60
调整部70 卡缘71 环沟7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改进的自行车体整线器结构,请参阅图l、图 1A与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其本体I包括一结合件IO 与二集线件20,该二集线件20与结合件10相互垂直,并借由一包括凸 形扣31与嵌孔32的结合部30分别组设于结合件10的两端,该结合部 30于本实施例是于结合件10两端的端面各设置一凸形扣31,于各集线 件20对应凸形扣31组设位置开设嵌孔32,借由凸形扣31设入嵌孔32 后撑开定位,将集线件20与结合件10组设为H形结构态样,其中
该各集线件20至少设有一整束部21,本实施例中该集线件20两端 各设有一供自行车导线穿置定位、整理用的整束部21,该整束部21是呈 圆圈状,其内形成有一收纳自行车导线的容置空间22,并于该容置空间 22开设一对外连通,供自行车导线扣入或退出的开口 23,该开口 23 口 径是略小于自行车导线的口径长;
该本体1是于结合件10 —侧的轴向端面上,以与结合件10垂直方 式设有一用以将本体1与自行车结合的辅接件40,该辅接件40与结合件 10组设的另一端则设有一具吸附效果的接座41;
再请配合参照图3至图5所示,该本体1是以辅接件40的接座41 将本体1连结在自行车的前管50上,并先将其中一条自行车导线60由 对侧本体1上端集线件20的开口 23扣入整束部21内,接着将本体1顺 该自行车导线60上下调整至适当位置后,再把分别连接在握把两端的变 速器、煞车手把的剩余自行车导线60,以交错方式各自依序穿置于本体 1靠近对侧握把的二集线件20的上、下整束部21内,当本体1完成整线 程序后,亦可将辅接件40由前管50与结合件10上拆除。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不同变速器与煞车手把的自行车导线60分 开整理于集线件20两端的整束部21内,避免变速器、剎车手把与本体l 上、下端集线件20之间的各段自行车导线60因全数集中于一处而交缠 打结,且变速器、煞车手把与本体1上端集线件20之间的那段自行车导线60是穿置于对侧的整束部21内,该段自行车导线60因被拉向对侧而 呈现较趋近直线的小弧度线段,而本体1上端集线件20以下的自行车导 线60则呈现直线状向下延伸,故可避免过度弯折或与其它导线相互交缠、 打结的情况发生。
请再参照图6至图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其中组件 与功效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以下仅就不同处做说明
该结合件10包括一相互接合的第一、第二杆ll、 12,该第一、第二 杆ll、 12的上设置一令第一、第二杆ll、 12具备伸縮效果的调整部70, 该调整部70包括数个可相互嵌卡的卡缘71与环沟72,在本实施例中, 该调整部70是于第一杆11外周形成数个卡缘71,于第二杆12内径形成 对应的环沟72,该第一、第二杆ll、 12可借调整部70调整卡合位置以 伸縮结合件10整体长度;借由结合件10的长度调整令本体1适用于不 同尺寸的车架与不同长度的自行车导线6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 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 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 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 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 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 提起申请。
权利要求1. 一种改进的自行车体整线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本体包括一结合件与二集线件,该二集线件各以一结合部组设于结合件的两端;该各集线件设有至少一整束部,该整束部内形成有一收纳的容置空间,并于该容置空间开设一对外连通,供进出用的开口。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的自行车体整线器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本体设有一可与结合件组设的辅接件,该辅接件设有一具吸附 效果的接座。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的自行车体整线器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结合件包括一相互接合的第一、第二杆,该第一、第二杆上设 置一令第一、第二杆具备伸縮效果的调整部,该调整部包括数个可相互 嵌卡的卡缘与环沟。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的自行车体整线器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结合部包括在结合件与集线件上对应设置的凸形扣与嵌孔。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的自行车体整线器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结合件与集线件组设后是呈H形态。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的自行车体整线器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开口口径是略小于自行车导线的口径长。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自行车体整线器结构,其本体包括一结合件与二集线件,该二集线件各以一结合部组设于结合件的两端;该各集线件设有至少一整束部,该整束部内形成有一收纳的容置空间,并于该容置空间开设一对外连通,供进出用的开口;本体设有一可与结合件组设的辅接件,该辅接件设有一具吸附效果的接座。本实用新型具有整理、防止自行车导线交缠打结的功效。
文档编号B62J99/00GK201245199SQ200820074288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日
发明者温芫鋐 申请人:温芫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