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804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与 一种自行车的折叠盒有关,特别是指 一种利用 一连杆式折叠枢转的折叠
盒结构。
背景技术
折叠自行车已越来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折叠后具有不占空间的特性,故容易收 藏或置于后车箱中携带外出,而其折叠结构林林种种,如横向折叠、纵向折叠或直立式折叠, 其中,又以横向折叠为最常见的一种折叠法,其主要系在自行车的车架管间设置一折叠盒结 构,使车架管可藉由折叠盒作横向的枢转折叠;然而,该横向折叠虽对消费者而言有较易折 收、无须特殊技巧的优点,然由于车身锯开的缘故,其折叠处必须承受骑乘者全身的重量、 踩踏力道与路面冲击等应力作用,所以折叠处如只单靠一边的枢接端是不足以有效的承受抗 变的,因此在骑乘一段较久的时间后常容易产生异音、折叠处松脱等状况,而影响到骑乘的 安全性。
因此,针对上述习式的折叠盒结构存有安全上的问题,本发明人就从事自行车相关产品 的多年产销经验,深思改善的方法,在经过多次改良与测试后,终于设计出一种改进的折叠 自行车的折叠盒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盒结构,可提升整体折叠 盒的抗变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盒结构,系包括有 一第一折叠座,其一端的上下边处各凸出有一相对状的枢接套,另端边上系内凹出一容
置缺口,又该容置缺口处向外凸设有一对宽度小于容置缺口的枢接凸耳,该两枢接凸耳间所
形成的间隙系恰供连杆式快拆件的调节杆枢接螺套置枢接,且该间隙向折叠盒边上的容置缺
口内延伸而形成出一嵌置凹口;
一第二折叠座,其一端的边上系凸出 一内枢套与第一折叠座边上的两枢接座对应套接,
另端边上则形成出 一外枢套,又该外枢套内侧边处设有 一对应第 一折叠座嵌置凹口的凸扣块;
3一内枢轴,系轴枢第一折叠座内側枢接边的枢接座与第二折叠座的内枢套; 二外冲区轴;以及
一连杆式快拆件,系设于第一折叠座与第二折叠座枢接端的相对边,包括有一相互枢接 的手柄与 一调节杆,而分别藉由二外枢轴枢接于第 一折叠座的枢接凸耳与第二折叠座的外枢 套上。
该第一折叠座上位处的枢接套枢孔系为不贯穿的沉孔状,而下位处的枢接套枢孔则为贯 穿的穿孔状。
该第 一折叠座系具有内凹的叠合面,该内凹的叠合面上设有 一个以上的叠合凸点。 该第二折叠座的内枢套中段处设有一螺孔状的径向穿孔。 该第二折叠座的外枢套中段处设有一螺孔状的径向穿孔。
该第二折叠座的内、外枢套系往内侧边偏设,使该第一折叠座与第二折叠座叠合时,该 外枢套恰可容置于第一折叠座一端边上的容置缺口中。
该第二折叠座的叠合面上设有与第一折叠座叠合凸点呈相对状的叠合凸点。 该内枢轴中段处设有一螺孔状的径向插接孔。
藉由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二折叠座于叠合固定后可分散作用于枢接边的应力 集中,进而提升整体折叠盒的抗变强度和安全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 图号,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内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i兑明如后 图1系本实用新型叠合时的立体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立体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2,系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盒结构, 其主要包括有
一第一折叠座l,系具有内凹的叠合面10,其一端的上下边处各凸出有一相对状的枢接 套11、 12,且其中于上位处的枢接套11枢孔110系为不贯穿的沉孔状,而下位处的枢接套 12枢孔120则为贯穿的穿孔状,又该第一折叠座l的另端边上系内凹出一容置缺口 13,恰容第二折叠座2与连杆式快拆件6的手柄60枢接端容置,又该容置缺口 13处向外凸设有一对 宽度小于容置缺口 13的枢接凸耳14,该两枢接凸耳14间所形成的间隙恰可供连杆式快拆件 6的调节杆61枢接端头610套置枢接,且两枢接凸耳14中的间隙又向内延伸至容置缺口 13 边而形成出一嵌置凹口 15,再者该第一折叠座1内凹的叠合面10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叠合凸 点101;
一第二折叠座2,系叠合于第一折叠座1内凹的叠合面10上,其一端的边上系凸出一内 枢套20与第一折叠座1边上的两枢接套11、 12对应套接,该内枢套的中段适处设有一螺孔 状的径向穿孔201,而该第二折叠座2的另端边上则形成出一外枢套21与连杆式快拆件6的 手柄60枢接,该外枢套21的中段适处亦设有一螺孔状的径向穿孔210,并该二内、外枢套 20、 21系往内側边偏设,使该第一折叠座1与第二折叠座2叠合时,该外枢套21恰可容置 于第一折叠座1 一端边上的容置缺口 13中,又该外枢套21内侧边处设有一对应第一折叠座 1嵌置凹口 15的凸扣块22,另该第二折叠座2与第一折叠座1的叠合面23上亦设有相对状 的叠合凸点230;
一内枢轴3,系恰可由下往上插置于第一折叠座1与第二折叠座2的内側枢接边上所形 成的枢接套l、12与内枢套20内,而将第一折叠座1与第二折叠座2相互串连枢接,又该 内枢轴3中段适处设有一螺孔状的径向插接孔30,使该第一折叠座1与第二折叠座2藉由该 内枢轴3串连枢接时,可于第二折叠座2的内枢套20径向穿孔201上螺设一栓件202伸入至 该径向插接孔30内,而将该内枢轴3定位隐藏;
二外枢轴4、 5,系分别轴枢连杆式快拆件6的调节杆61、手柄60与第一、二折叠座l、 2外侧边的枢接凸耳14与外枢套21;以及
一连杆式快拆件6,系设于第一折叠座1与第二折叠座2枢接端的相对边,包括有一相 互枢接的手柄60与一调节杆61,其中手柄60 —端系贯设有一对内枢孔601供一外枢轴5枢 接于第二折叠座2的外枢套21上,而该调节杆61 —端连结的枢接端头610则可藉由另一的 外枢轴4与第一折叠座1的枢接凸耳14枢接。
以下兹就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配合图式,详细 说明如后,相信当可由此而对本实用新型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如下所述
续请配合参阅图3,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盒主要系在第一、二折叠座l、 2枢接端的 对边上分别与呈枢接状的手柄60及调节杆61的连杆式快拆件6枢接连结,以提供该折叠盒 可藉由该连杆式快拆件6作叠合迫紧的折叠装置,而当使用者将第一、二折叠座1、 2叠合时, 该连杆式快拆件6的调节杆61即可收合于手柄60内而将第一、二折叠座1、 2迫紧扣合,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第一折叠座l与连杆式快拆件6的枢接边系内凹出一容置缺口 13,又该容置 缺口 13处设有一对宽度小于容置缺口 13的枢接凸耳14,且两枢接凸耳14中的间隙又向内 延伸至容置缺口 13边而形成出一嵌置凹口 15,另于第二折叠座2的外枢套21内側边处设有 对应该嵌置凹口 15的凸扣块22,因此,当第一、二折叠座l、 2叠合时,该扣块恰可扣合入 嵌置凹口中,使该第一、二折叠座l、 2于叠合固定后可分散作用于枢接边的应力集中,进而 提升整体折叠盒的抗变强度。
再者,由于该第一、二折叠座l、 2的叠合面10、 23设有若千呈对应状分布的叠合凸点 101、 230,可令该第一、二折叠座1、 2于叠合时形成点-接触的贴合,而不致影响到叠合面 10、 23上的漆体拨落。
除此,该第一、二折叠座1、 2的枢接端由于第一折叠座1的上位处枢接套11枢孔110 为不贯穿的沉孔状,故内枢轴3可由下往上串接,再利用第二折叠座2内枢套20上的螺孔状 径向穿孔201供一栓件202锁入固定在内枢轴3中段处的径向插接孔30内,如此,可将内枢 轴3隐藏在折叠盒中而定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盒结构,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 进步实用性,同时查遍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数据,文献中亦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 在先。
然而,以上所述,仅系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凡举应用本实用新型说 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系包括有一第一折叠座,其一端的上下边处各凸出有一相对状的枢接套,另端边上系内凹出一容置缺口,又该容置缺口处向外凸设有一对宽度小于容置缺口的枢接凸耳,该两枢接凸耳间所形成的间隙系恰供连杆式快拆件的调节杆枢接螺套置枢接,且该间隙向折叠盒边上的容置缺口内延伸而形成出一嵌置凹口;一第二折叠座,其一端的边上系凸出一内枢套与第一折叠座边上的两枢接座对应套接,另端边上则形成出一外枢套,又该外枢套内侧边处设有一对应第一折叠座嵌置凹口的凸扣块;一内枢轴,系轴枢第一折叠座内侧枢接边的枢接座与第二折叠座的内枢套;二外枢轴;以及一连杆式快拆件,系设于第一折叠座与第二折叠座枢接端的相对边,包括有一相互枢接的手柄与一调节杆,而分别藉由二外枢轴枢接于第一折叠座的枢接凸耳与第二折叠座的外枢套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折叠座上 位处的枢接套枢孔系为不贯穿的沉孔状,而下位处的枢接套枢孔则为贯穿的穿孔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折叠座系 具有内凹的叠合面,该内凹的叠合面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叠合凸点。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折叠座的 内枢套中段处设有一螺孔状的径向穿孔。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折叠座的 外枢套中段处设有 一 螺孔状的径向穿孔。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折叠座的 内、外枢套系往内侧边偏设。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折叠座的 叠合面上设有与第一折叠座叠合凸点呈相对状的叠合凸点。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枢轴中段处 设有 一 螺孔状的径向插接孔。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盒结构,主要包括有一第一折叠座、一第二折叠座、一内枢轴、二外枢轴与一连杆式快拆件,该第一折叠座与第二折叠座一侧边上系藉由一内枢轴相互串连枢接,而第一折叠座与第二折叠座的另一侧边上则系分别与一连杆式快拆件枢接,其中的第一折叠座与连杆式快拆件枢接边系内凹出一容置缺口,又该容置缺口处设有一对宽度小于容置缺口的枢接凸耳,且两枢接凸耳中的间隙又向内延伸至容置缺口边而形成出一嵌置凹口,另第二折叠座的外枢套内侧边处设有对应该嵌置凹口的凸扣块,藉此,使该第一、二折叠座于叠合固定后可分散作用于枢接边的应力集中,进而提升整体折叠盒的抗变强度。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1300942SQ20082017585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9日
发明者黄士维 申请人:申劦金属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