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854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转向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转向控制系统作为汽车必不可少的部件,其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
制汽车的行驶方向。随着汽车工业发展迅猛,汽车转向控制系统也得到了相应
的发展,其基本已形成了专业化、系列化生产的局面。
然而现有的汽车转向控制系统,为使汽车转向过程中内转向轮与外转向轮
转动不同的角度,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结构一般设计得较为复杂,因此汽车转
向控制系统的制造过程难度较大,而容易造成制造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的汽车转向控制系统。 一种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其包括用于带动第一前轮转动的第一转动元件、 用于带动第二前轮转动的第二转动元件、方向控制元件、调节装置以及连接第 一转动元件、第二转动元件、方向控制元件及调节装置的连接元件,调节装置 包括移动组件及与移动组件相连的调控组件,调控组件与连接元件相连,当转 动方向控制元件时,连接元件可通过调控组件的运动让移动组件来调节连接元 件带动第二转动元件转动的角度,而使第二转动元件转动的角度与第一转动元 件不同。
上述汽车转向控制系统通过调节装置即可实现两个前轮转动不同的角度,因此便于简化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结构,降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制备成本。

图l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使用图1所示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汽车的转向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转向控制系统作进一步的详 细说明。
请参见图1与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例的汽车转向控制系统10, 其包括用于带动第一前轮110转动的第一转动元件11、用于带动第二前轮120 转动的第二转动元件12、方向控制元件13、调节装置14以及连接第一转动元 件11、第二转动元件12、方向控制元件13及调节装置14的连接元件17。调节 装置14包括移动组件16及与移动组件16相连的调控组件15。调控组件15与 连接元件17相连,当转动方向控制元件13时,连接元件17可通过调控组件15 的运动让移动组件16来调节连接元件17带动的第二转动元件12转动的角度, 而使第二转动元件12转动的角度与第一转动元件11不同。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装置14位于第一转动元件11与第二转动元件12 之间。调控组件15包括第三转动元件152及与第三转动元件152相连的转换元 件154。第三转动元件152与连接元件17相连。第三转动元件152通过转换元 件154带动移动组件16运动。其中第三转动元件152与转换元件154可通过一
导引结构及与导引结构相配合的导引配合结构实现。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导引 结构为一具有弯曲侧壁的孔1522,孔1522形成于第三转动元件152;导引配合 结构为一柱状结构1542,其形成于转换元件154,柱状结构1542可在孔1522内移动。转换元件154 —端固定,相对的另一端与移动组件16相连以带动移动
组件16运动。移动组件16包括杆部162及设在杆部162两端的两个第四转动 元件164,第四转动元件164与连接元件17相连。
第一转动元件11、第二转动元件12、移动组件16及转换元件154可位于 连接元件17的内侧,第三转动元件152可位于连接元件17的外侧。并且第一 转动元件11、第二转动元件12及第三转动元件152的位置可相对固定。
此外,方向控制元件13可与方向盘(图未示)相连。第一转动元件ll、第 二转动元件12、第三转动元件152及第四转动元件164可为齿轮,而连接元件 17可为链条。
使用时,转动方向控制元件13,方向控制元件13带动连接元件17使得第 一转动元件ll直接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前轮110转动。而第二转动元件12则 由连接元件17在调节装置14的作用下带动转动,使得外转向角a与内转向角 P可满足以下关系式Cota=cotP + B/L,其中B为两个前轮llO, 120之间 的距离,L为前轮与后轮之间的距离。
由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10通过一调节装置14即可实现两个前轮110, 120 转动不同的角度,即使得外转向角a与内转向角e角度不同,因此便于简化 汽车转向控制系统10的结构,降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10的制备成本。
进一步,汽车转向控制系统10还可包括外部调控装置(图未示)。该外部 调控装置与移动组件16相连,用于调整移动组件16的初始位置,例如向上或 向下调节移动组件16的初始位置。由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10还包括外部调控 装置,因此还易于调节两个前轮110, 120的转动角度差。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 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其包括用于带动第一前轮转动的第一转动元件、用于带动第二前轮转动的第二转动元件、方向控制元件、调节装置以及连接该第一转动元件、第二转动元件、方向控制元件及调节装置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该调节装置包括移动组件及与该移动组件相连的调控组件,该调控组件与该连接元件相连,当转动该方向控制元件时,该连接元件可通过该调控组件的运动让该移动组件来调节该连接元件带动的该第二转动元件转动的角度,而使该第二转动元件转动的角度与该第一转动元件不同。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调节装置位于该第 一转动元件与该第二转动元件之间,并且该调控组件包括第三转动元件及与 该第三转动元件相连的转换元件,该第三转动元件与该连接元件相连,该第 三转动元件通过该转换元件带动该移动组件运动,该移动组件则作用于该连 接元件而使该第二转动元件转动的角度与该第一转动元件不同。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转动元件与该 转换元件相连是通过一导引结构及与该导引结构相配合的导引配合结构实 现。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导引结构为一具有 弯曲侧壁的 L,该孔形成于该第三转动元件;该导引配合结构为一柱状结构, 其形成于该转换元件。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转换元件一端固定, 相对的另一端与该移动组件相连以带动该移动组件运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组件包括杆部 及分别设在该杆部两端的两个第四转动元件,该第四转动元件与该连接元件 相连。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动元件、该 第二转动元件、该移动组件及该转换元件位于该连接元件的内侧,该第三转 动元件位于该连接元件所围成空间的外侧。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动元件、该 第二转动元件及该第三转动元件的位置相对固定。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转动过程中,外转向 角a与内转向角P满足以下关系式Cota=cotP+ B/L,其中两个前轮之 间的距离为B,前后轮之间的距离为L。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汽车转向控制系统还包括外部调控装置,该外部调控装置与该移动组件相连,用于调整该 移动组件的初始位置。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其包括用于带动第一前轮转动的第一转动元件、用于带动第二前轮转动的第二转动元件、方向控制元件、调节装置以及连接第一转动元件、第二转动元件、方向控制元件及调节装置的连接元件。调节装置包括移动组件及与移动组件相连的调控组件,调控组件与连接元件相连。当转动方向控制元件时,连接元件可通过调控组件的运动让移动组件来调节连接元件带动的第二转动元件转动的角度,而使第二转动元件转动的角度与第一转动元件不同。
文档编号B62D1/00GK201350922SQ20082021226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7日
发明者李兆民, 王兆海, 董铸荣, 高谋荣 申请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