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自行车鞍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车座,尤其涉及一种像普通自行车那样能坐姿骑、 也能像赛车运动员那样俯姿骑的自行车车座。
背景技术:
车座是自行车的必备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其结构及造型不但直接影响 骑行过程中舒适程度,而且还直接影响骑行者的健康。
现有技术的自行车鞍座主要包括座体及支撑座体有些还装了减震弹簧, 其座体包括基座与包覆层。塑料或金属的基座一般为前部很窄后宽状,基座 上用耐磨的人造革包面以构成包覆层,或在包面下还设有软垫。
现有技术的自行车鞍座至少有两点不足
第一,由于座体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短,臀部在座体上几乎没有前后 移动的余地,不能调节骑行的姿势(坐姿或俯姿),因此坐姿鞍座与俯姿鞍座 不便于通用。实际上,骑自行车时,特别是骑行距离稍长时,变换一下姿势 利于缓减或解除疲劳,增添轻松感。因此,设计一种既可坐姿骑行,又能俯 姿骑行的自行车鞍座符合市场需求。
第二,鞍座的舒适性有待提高。 一般鞍座与自行车的连接近似刚性连接, 即使有弹簧也只有一点点的活动。减震弹簧只在座体的后部安装,产生的弹 力很小,遇震动时,臀部有一种明显受到冲击的感觉,特别当长时间骑行时, 甚至会产生疼痛感,使前列腺或会阴受伤。
第三,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人们对自行车的功能也提 出了新要求有时想坐姿,有时想俯姿;既可以作为代步工具,又是非常好 的运动健身器械, 一会儿锻炼腰部, 一会儿锻炼腿部。如何通过一种简捷的 方式实现普通自行车的功能与自行车赛车的功能的整合?问题的症结在于鞍 座,只要设计并推出一种坐姿骑行及俯姿骑行合用的自行车鞍座便能实现,
4并且,这种自行车鞍座适配于现有的各种型号的自行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及市场的广泛需求,推出一种自 行车鞍座,其具有既能坐姿骑行,也能俯姿骑行,骑行舒适,适配于现有的 各种型号的自行车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鞍座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构造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鞍座,包括上座体、减震机构及下支撑座, 所述上座体包括基板、紧固于基板上的软垫及包覆罩,包覆罩将基板及软垫 包罩;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竖立设置于基板与下支撑座之间的前排螺旋压縮弹 簧及后排螺旋压缩弹簧,所述前排螺旋压縮弹簧及^f述后排螺旋压縮弹簧各 两条;所述后排螺旋压縮弹簧的弹力远大于所述前排螺旋压縮弹簧;与所述 前排螺旋压縮弹簧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縮弹簧相配合,竖立设置立杆;所述立 杆从下而上穿过与其对应的所述前排螺旋压縮弹簧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縮弹 簧;所述立杆的上端与基板紧固,所述立杆的下端与下支撑座动配合。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基板、紧固于基板上的软垫及包覆罩设置于上方。
所述前排螺旋压縮弹簧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縮弹簧分别设置于基板及下支 撑座的前部与后部。
所述立杆在上端制有罗纹。
所述立杆的上端旋接螺母,该螺母与基板焊接,另加弹簧垫圈和螺母加 以紧锁,以实现所述立杆的上端与基板紧固。 下支撑座包括水平设置的两条支撑杆。
在下支撑座与所述立杆的下端对应的位置制有立杆通过孔,所述立杆通 过孔内加有衬套管使得所述立杆上下移动阻力极小。所述立杆自下而上从所 述立杆通过孔中通过后与螺母旋紧,使所述立杆下端能在所述立杆通过孔中 上下位移又不致脱出所述立杆通过孔,以实现所述立杆的下端与下支撑座的 动配合。在下支撑座上安装可以与车架紧固的连接装置。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可套于车架的立筒上端的开口套筒,在所述开口套筒 的开口的两对应侧壁分别伸出与其整体成型的凸耳,所述凸耳上开有螺钉通
过孔;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两个爪耳,每个所述爪耳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爪 片,两个所述爪片的上部呈相对的弧形,下支撑座的所述支撑杆夹持于两个 所述爪片的呈相对的弧形的上部,两个所述爪片的下部开有螺钉通过孔;所 述螺钉分为左、中、右三段,其中段为绿有螺纹的方形柱,其左段及右段制 有罗纹;两个所述爪耳分别设置于所述开口套筒的两个所述凸耳的外侧且其 上的螺钉通过孔"^一相对,所述螺钉穿过两个所述爪耳及所述开口套筒的两 个所述凸耳的螺钉通过方孔,在所述螺钉的左右两端分别旋以螺母,随着螺 母的旋进,使所述开口套筒箍紧于车架的立筒上端,并使下支撑座的所述支 撑杆紧紧夹持于两个所述爪片的呈相对的弧形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其一,可非常好的适合 普通自行车与自行车赛车。其二,通过鞍座的坐姿骑行及俯姿骑行功能的整 合实现了普通自行车与自行车赛车的功能整合,使一辆普通自行车既可坐姿 骑行,同时又可俯姿骑行。其三,减震效果好,鞍座的舒适性提高,通过设 置所述前排螺旋压缩弹簧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縮弹簧,使所述前排螺旋压縮弹 簧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縮弹簧在人体重力作用下压縮约3 4公分,当受到来自 路面的颠簸时,所述前排螺旋压縮弹簧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縮弹簧吸收来自颠 簸的能量,使颠簸传至基板的能量大大减弱,减震效果好,使骑行舒适,如 像坐在沙发上一般,也像坐在小艇上;同时,所述立杆从下而上穿过与其对 应的所述前排螺旋压縮弹簧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縮弹簧,且所述立杆的上端与 基板紧固,所述立杆的下端与下支撑座动配合,所述立杆对所述前排螺旋压 縮弹簧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縮弹簧的上下伸縮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增加了稳 定性与舒适感。其四,与现有各种型号的自行车的适配性好,便于与其配装。 其五,便于加工生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爪耳示意图之一 (比例尺比图l、图2放大); 图4为本实用新型爪耳示意图之二 (比例尺比图l、图2放大);
图5为骑行者体重50kg,坐姿时,鞍座受力点、前排螺旋压縮弹簧及后 排螺旋压縮弹簧压縮状况、立杆位移状况示意图6为骑行者体重50kg,由于身体前倾,鞍座上的实际受力为35kg,俯 姿时,鞍座受力点、前排螺旋压縮弹簧及后排螺旋压縮弹簧压缩状况、立杆 位移状况示意图。
图中1、下支撑座,2、基板,3、软垫,4、包覆罩,5、前排螺旋压縮 弹簧,6、后排螺旋压縮弹簧,7、立杆,8、螺母,9、螺母,10、车架,11、 连接装置,12、开口套筒,13、凸耳,14、螺钉通过方孔,15、爪耳,16、 螺钉通过孔,17、螺钉,18、螺母,19、螺母,20、立杆通过孔,21、爪 片,22、衬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鞍座的具体实施方式
。 如图所示,构造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鞍座,包括上座体、减震机构及 下支撑座l,所述上座体包括基板2、紧固于基板2上的软垫3及包覆罩4, 包覆罩4将基板2及软垫3包罩;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竖立设置于基板2与下 支撑座1之间的前排螺旋压縮弹簧5及后排螺旋压縮弹簧6,所述前排螺旋压 縮弹簧5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缩弹簧6各两条;所述后排螺旋压縮弹簧6的弹 力远大于所述前排螺旋压縮弹簧5,由于骑车者的体重差距很大,所以要有各 种大小弹力的弹簧供应;与所述前排螺旋压縮弹簧5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縮弹 簧6相配合,竖立设置立杆7;所述立杆7从下而上穿过与其对应的所述前排 螺旋压缩弹簧5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缩弹簧6;所述立杆7的上端与基板2紧固, 所述立杆2的下端与下支撑座1动配合。
基板2、紧固于基板2上的软垫3及包覆罩4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足够的长度,使臀部可坐于基板的前部或后部仍感舒适。
所述前排螺旋压縮弹簧5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縮弹簧6分别设置于基板2 及下支撑座1的前部与后部。
所述立杆7的上端制有罗纹。
所述立杆7的上端旋接螺母9,另加弹簧垫圈及螺母8锁紧,所述螺母9 与基板2焊接,以实现所述立杆7的上端与基板2紧固。
下支撑座1包括水平设置的两条支撑杆,两条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也可以 紧固连接为一体或整体成型为一体。
在下支撑座1与所述立杆7的下端对应的位置制有立杆通过孔20,在立 杆通过孔20中加有衬套管22,所述立杆7自下而上从所述立杆通过孔20中 的衬套管22通过后旋接螺母9,以实现所述立杆7的下端与下支撑座1的动 配合。
在下支撑座1上安装可以与车架IO紧固的连接装置11。 所述连接装置11包括可套于车架10的立筒上端的开口套筒12,在所述 开口套筒12的开口的两对应侧壁分别伸出与其整体成型的凸耳13,所述凸耳 13上开有螺钉通过方孔14;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两个爪耳15,每个所述爪耳 15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爪片21,两个所述爪片21的上部呈相对的弧形,下 支撑座1的所述支撑杆夹持于两个所述爪片21的呈相对的弧形的上部,两个 所述爪片21的下部开有螺钉通过孔16;所述螺钉17分为左、中、右三段, 其中段为没有螺纹的方形柱,其左段及右段制有罗纹;两个所述爪耳15分别 设置于所述开口套筒12的两个所述凸耳13的外侧且其上的螺钉通过孔16、 螺钉通过方孔14 一一相对,所述螺钉17穿过两个所述爪耳15的所述爪片21 及所述开口套筒12的两个所述凸耳13的螺钉通过孔16、螺钉通过方孔14, 在所述螺钉17的左右两端分别旋以螺母18及螺母19,随着螺母18及螺母 19的旋进,使所述开口套筒12箍紧于车架10的立筒上端,并使下支撑座1 的所述支撑杆紧紧夹持于两个所述爪片21的呈相对的弧形的上部。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鞍座,包括上座体、减震机构及下支撑座(1),所述上座体包括基板(2)、紧固于基板(2)上的软垫(3)及包覆罩(4),包覆罩(4)将基板(2)及软垫(3)包罩;其特征是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竖立设置于基板(2)与下支撑座(1)之间的前排螺旋压缩弹簧(5)及后排螺旋压缩弹簧(6),所述前排螺旋压缩弹簧(5)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缩弹簧(6)各两条;所述后排螺旋压缩弹簧(6)的弹力大于所述前排螺旋压缩弹簧(5);与所述前排螺旋压缩弹簧(5)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缩弹簧(6)相配合,竖立设置立杆(7);所述立杆(7)从下而上穿过与其对应的所述前排螺旋压缩弹簧(5)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缩弹簧(6);所述立杆(7)的上端与基板(2)紧固,所述立杆(7)的下端与下支撑座(1)动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其特征是所述前排螺旋压 縮弹簧(5)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縮弹簧(6)分别设置于基板(2)及下支撑座(1)的前部与后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其特征是所述立杆(7) 的上端制有螺纹。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其特征是所述立杆(7) 的上端旋接螺母(9),所述螺母(9)与基板(2)焊接,另加弹簧垫圈及螺 母(8)锁紧,以实现所述立杆(7)的上端与基板(2)紧固。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其特征是下支撑座(1) 包括水平设置的两条支撑杆。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其特征是在下支撑座(1) 与所述立杆(7)的下端对应的位置制有立杆通过孔(20),在立杆通过孔(20) 中加有衬套管(22),所述立杆(7)自下而上从所述立杆通过孔(20)中的 衬套管(22)通过后旋接螺母(9),以实现所述立杆(7)的下端与下支撑座(1)的动配合。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其特征是在下支撑座(1) 上安装可以与车架(10)紧固的连接装置(11)。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其特征是所述连接装置(ll)包括可套于车架(10)的立筒上端的开口套筒(12),在所述开口套筒(12) 的开口的两对应侧壁分别伸出与其整体成型的凸耳(13),所述凸耳(13)上 开有螺钉通过方孔(14);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两个爪耳(15),每个所述爪 耳(15)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爪片(21),两个所述爪片(21)的上部呈相对 的弧形,下支撑座(1)的所述支撑杆夹持于两个所述爪片(21)的呈相对的 弧形的上部,两个所述爪片(21)的下部开有螺钉通过孔(16);所述螺钉(17) 分为左、中、右三段,其中段为没有螺纹的方形柱,其左段及右段制有螺纹; 两个所述爪耳(15)分别设置于所述开口套筒(12)的两个所述凸耳(13) 的外侧且其上的螺钉通过孔(16)、螺钉通过方孔(14) 一一相对,所述螺钉(17)穿过两个所述爪耳(15)的所述爪片(21)及所述开口套筒(12)的 两个所述凸耳(13)的螺钉通过孔(16)、螺钉通过方孔(14),在所述螺钉(17)的左右两端分别旋以螺母(18)及螺母(19)。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鞍座,涉及自行车车座。包括上座体、减震机构及下支撑座,所述上座体包括基板、软垫及包覆罩,包覆罩将基板及软垫包罩;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竖立设置于基板与下支撑座之间的前排螺旋压缩弹簧及后排螺旋压缩弹簧,所述前排螺旋压缩弹簧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缩弹簧各两条;所述后排螺旋压缩弹簧的弹力大于所述前排螺旋压缩弹簧;与所述前排螺旋压缩弹簧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缩弹簧相配合,竖立设置立杆;所述立杆从下而上穿过与其对应的所述前排螺旋压缩弹簧及所述后排螺旋压缩弹簧;所述立杆的上端与基板紧固,所述立杆的下端与下支撑座动配合。其有益效果是可俯姿骑行,也可坐姿骑行;减震效果好;与现有各种型号的自行车的适配性好。
文档编号B62J1/02GK201354112SQ20082023531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9日
发明者詹自然 申请人:詹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