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乘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933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跨乘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乘式车辆,该跨乘式车辆包括待附接到车体框 架的被附接部件和覆盖该车体框架的外装部件。
背景技术
在诸如摩托车的跨乘式车辆中,各种部件附接到车体框架。例如,
由坐在座椅后部上的同乘者把持的扶手杆(glove bar)(被附接部件) 附接到支撑骑车人坐于其上的座椅的座椅轨道(例如,见专利文献1)。
这种扶手杆具有朝着座椅轨道延伸的附接部,该附接部借助于螺 栓固定到座椅轨道。切口形成在诸如车体罩或座椅的外装部件中以避 免干涉附接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0.63-82888 (图1)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的传统跨乘式车辆具有以下问题。具体地,由于避免 干涉扶手杆的附接部的切口形成在诸如车体罩或座椅的外装部件中, 所以固定扶手杆的附接部的螺栓的周边部能够通过切口从外部视觉上 发现。因此,在上述的传统跨乘式车辆中具有外观质量劣化的问题。
因此,已考虑到上述状况做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 一种跨乘式车辆,其中当诸如扶手杆的被附接部件附接到覆盖有外装 部件的车体框架时,进一步改进了外观质量。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
征,提供一种跨乘式车辆,包括车体框架(车体框架30);被附接部 件(扶手杆80),具有附接到车体框架的附接部(例如,附接支撑部 81L和81R以及支架IOOL和100R);第一外装部件(座椅60),覆盖 车体框架;以及第二外装部件(侧罩70L和70R),布置在不同于第一 外装部件的位置的位置处并且覆盖车体框架,其中该第二外装部件具 有朝着第一外装部件立起的第一壁部(壁部71L和71R),该第二外装 部件具有分别通过对第一壁部的一部分进行切口而获得的切口(切口 70La和70Ra),附接部布置在切口中,并且附接部具有朝着第一外装 部件立起的第二壁部(壁部IIO)。
根据该跨乘式车辆,附接部布置在通过对第一壁部的一部分进行 切口而获得的切口中。在附接部上,与朝着第一外装部件立起的第一 壁部一样,朝着第一外装部件立起的第二壁部被布置。更具体地,每 一个切口中的内侧都被所布置的第二壁部遮挡。
因此,无法从外部视觉上发现切口中的被附接部件的附接部的周 边结构。因此,能够改进该跨乘式车辆的外观质量。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有关,并且第二壁部沿着 第一壁部延伸的延伸方向(延伸方向D1)布置。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有关,并且附接部包括-被固定部(附接支撑部81L和81R),形成在被附接部件上并且布置在 切口中;以及附接构件(支架IOOL和IOOR),独立于被附接部件,并 且第二壁部布置在附接构件上。
本发明的第四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有关,并且被固定部和附 接构件借助于紧固构件(螺栓33)彼此一起固定到车体框架。本发明的第五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有关,并且第二壁部的长 度(长度L1)比被固定部的长度(长度L2)长。
本发明的第六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有关,并且附接构件中的
每一个均具有固定部(座椅钩123),该固定部(座椅钩123)将不同 于该被附接部件的其他部件固定到车体框架。
本发明的第七特征与本发明的第六特征有关,并且该其他部件是 骑车人坐于其上的座椅(座椅60),并且该被附接部件是由坐于座椅上 的骑车人把持的扶手杆(扶手杆80)。
本发明的第八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有关,并且第一外装部件 覆盖车体框架的上部,并且第二外装部件覆盖车体框架的侧部。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能够提供一种跨乘式车辆,其在诸如扶手杆 的被附接部件附接到覆盖有外装部件的车体框架时进一步改进了外观 质量。


图1是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在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的摩托车的座椅 被移除的状态下的摩托车的后部的透视图。
图3是在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的摩托车的扶手 杆附接到座椅轨道的状态下的附接部的放大图。
图4是沿图3中的F-F线的剖视图。
图5 (a)是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的摩托车的支 架的平面图,并且5 (b)是当从由图5 (a)中的箭头dl指示的方向观
6察时的支架的侧视图。
图6 (a)是示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修改的支架的平面图,并且 图6 (b)是当从由图6 (a)中的箭头d2指示的方向观察时的支架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修改的跨乘式车辆的座椅被移除 的状态下的后部的透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IO...摩托车,20...前轮,30...车体框架,31...座椅轨道, 32L…框架支架,33a、 33b...螺栓,40...发动机,50...燃料箱, 60...座椅,70L、 70R…侧罩,70La、 70Ra…切口 , 71L、 71R.,.壁部,80...扶手杆,80A.,.扶手杆, 81L、 81R.,.附接支撑部,82L、 82R…附接支撑部, 83L、 83R.,.壁部,85...尾灯单元,90…后轮,IOOL、 IOOR...支架, 101..支架,105...台座,110...壁部,121...螺栓接收部, 122...螺栓接收部,120a、 120b...螺栓孔,121...螺栓接收部, 122...螺栓接收部,123...座椅钩,130a、 130b...螺栓孔,131...台座, 132...螺栓接收部,133...螺栓接收部,331...螺栓端部, 332...螺栓端部,Dl...延伸方向,Ll、 L2、 L3…长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跨乘式车辆的实施例。具体 地,下面将描述(1)整体示意性构造、(2)扶手杆的附接结构、(3) 支架的附接结构、(4)支架的结构、(5)操作和效果、(6)修改,以 及(7)另一实施例。
在以下对附图的描述中,与附图的以下描述中的相同或相似的附 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然而,应当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 的并且附图中的尺寸比例不同于实际的尺寸比例。因此,应考虑到以下描述来确定具体尺寸等。当然,附图包括具 有不同尺寸关系或不同尺寸比例的部件。
(1) 整体示意性构造 下面将参考图1来描述用作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作跨乘式车辆的摩 托车10的整体示意性构造。图1是摩托车10的左侧视图。
如图1所示,摩托车10包括前轮20、车体框架30、发动机40、 燃料箱50、座椅60、侧罩70L、扶手杆80、尾灯单元85,以及后轮 90。发动机40、燃料箱50、座椅60、侧罩70L和扶手杆80附接到车 体框架30。
前轮20由连接到车体框架30的一对前叉可旋转地支撑。
发动机40是产生用于摩托车10的驱动力的动力单元。发动机40 在前后方向上在摩托车10的基本中央处附接到车体框架30。发动机 40产生被传递给后轮90的驱动力。在发动机40中,所产生的驱动力 通过链条传递给后轮90。
燃料箱50存储被供给到发动机40的燃料。燃料箱50布置在发动 机40上方。
座椅60布置在燃料箱50的后方。骑车人坐在座椅60上。座椅60 是骑车人和同乘者能够同时坐于其上的双人座椅。
侧罩70L覆盖摩托车10的侧部。在车辆的右侧,摩托车10具有 类似的侧罩70R (图1中未示出)。
扶手杆80附接到车体框架30的部件(图1中未示出)上。扶手 杆80用来在摩托车10移动时支撑摩托车10,或者由坐于摩托车10上的同乘者把持。
尾灯单元85具有尾灯、闪光灯等(未示出)。
(2)扶手杆80的附接结构 下面将参考图2来描述扶手杆80的附接结构。图2是在座椅60 被移除的状态下的摩托车10的后部的透视图。
车体框架30具有支撑座椅60的座椅轨道31 。侧罩70L和70R、 扶手杆80以及尾灯单元85附接到座椅轨道31。
扶手杆80具有附接支撑部81L和81R。该附接支撑部81L和81R 朝着座椅轨道31延伸。附接支撑部81L和81R用来将扶手杆80附接 到座椅轨道31。支架IOOL和IOOR附接到附接支撑部81L和81R。
侧罩70L和70R具有朝着座椅60立起的壁部71L和71R。壁部 71L和71R形成为从侧罩70L和70R的前方延伸到其后方。当座椅60 以及侧罩70L和70R附接到车体框架30时,壁部71L和71R防止跨 乘式车辆10的内侧被通过座椅60与侧罩70L和70R之间的间隙从视 觉上发现。
在侧罩70L和70R中,形成有通过对壁部71L和71R的一部分进 行切口而获得的切口 70La和70Ra。切口 70La和70Ra防止壁部71L 和71R与附接支撑部81L和81R之间的干涉。
支架IOOL和IOOR形成为独立于附接支撑部81L和81R以及扶手 杆80。支架IOOL和IOOR布置在附接支撑部81L和81R上。
支架100L和100R借助于螺栓33a和33b附接到座椅轨道31。支架100L和100R具有朝着座椅60立起的壁部110。壁部110沿 着壁部71L延伸的延伸方向Dl (见图2)布置。
形成在壁部71L和71R的一部分中的切口 70La和70Ra的每一个 的沿着切口 70La和70Ra的延伸方向Dl的长度L3大于附接支撑部81L 和81R中的每一个的长度(长度L2)。如图2所示,壁部110的长度 Ll大于附接支撑部81L和81R中的每一个的长度(长度L2)。
壁部110的长度大于在插入到螺栓孔120a中的螺栓33a的螺栓端 部331和插入到螺栓孔120中的螺栓33b的螺栓端部332之间的长度。
在该实施例中,扶手杆80构成被附接部件。附接支撑部81L和 81R以及支架IOOL和IOOR构成附接部。在本实施例中,座椅60构成 第一外装部件。侧罩70L和70R构成第二外装部件。在本实施例中, 壁部71L和71R构成第一壁部,并且壁部IIOL和IIOR构成第二壁部。
(3)支架IOOL的附接结构 下面将参考图3和4来描述支架100L的结构。图3是将扶手杆 80附接到座椅轨道31的附接部的放大图。图4是沿着图3中的F-F线 的剖视图(然而,在图4中示出了座椅60)。
支架100L借助于螺栓33a和33b与附接支撑部81L —起固定到框 架支架32L,同时布置在附接支撑部81L上。框架支架32L固定到座 椅轨道31。
如图4所示,座椅60覆盖支架IOOL的上部。锁定部62形成在座 椅60的座椅底部61上。锁定部62与附接支撑部81L的表面形成接触 以支撑座椅60。锁定部62锁定被布置在支架IOOL上的固定部(其将 在后面描述并且未在图4中示出)。在本实施例中,附接支撑部81L构成被固定部。螺栓33构成紧固 构件。
(4) 支架100L的结构
下面将参考图5来描述支架100L的结构。图5 (a)是支架100L 的平面图。图5 (b)是当从由图5 (a)中的箭头dl指示的方向观察时 的支架100L的侧视图。这里提到的箭头dl的方向是在摩托车10的车 辆宽度方向上从外侧到内侧的方向,在该方向上,支架100L附接到附 接支撑部81L。
如图5 (a)和5 (b)所示,支架100L具有台座105、壁部110、 螺栓接收部121,以及螺栓接收部122。
螺栓接收部121在与台座105的平面相同的平面上连接到台座 105。在螺栓接收部121中,形成有螺栓33a插入其中的螺栓孔120a。 在螺栓接收部121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用于将其他部件固定到车体框 架30的固定部。在本实施例中,座椅钩123形成为固定部。座椅钩123 锁定到图4中的锁定部62以防止座椅60在竖直方向上浮动。
螺栓接收部122在与台座105的平面相同的平面上连接到台座 105。在螺栓接收部122中,形成有螺栓33b插入其中的螺栓孔120b。
壁部110连接到台座105的端部。在壁部110附接到附接支撑部 81L的状态下,壁部110朝着座椅60延伸。
(5) 操作和效果
根据摩托车10,支架100L和100R布置在通过对壁部71L和71R 的一部分进行切口而获得的切口 70La和70Ra中。在支架100L和100R 上,与朝着座椅60立起的壁部71L和71R—样,朝着座椅60立起的 壁部110被布置。更具体地,切口 70La的内侧被壁部110遮挡。
11因此,无法从外部视觉上发现切口 70La中的扶手杆80的附接部 的周边结构。因此,能够改进摩托车IO的外观质量。
根据摩托车10,壁部110沿着壁部71L延伸的延伸方向Dl布置。 因此,壁部110和壁部71L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外装部件的内侧从视觉 上发现。因为壁部110是沿着壁部71L的延伸方向D1,所以能够形成 使得难以发现切口 70La禾n 70Ra形成在侧罩70L和70R中的外观。
根据摩托车10,支架100L独立于扶手杆80,并且壁部110形成 在支架IOOL上。因此,扶手杆80的附接部的结构变得简单,并且能 够容易地制造扶手杆80。
因为支架IOOL独立于扶手杆80,所以支架IOOL可以被具有类似 切口的其他类型的车辆共用。
摩托车10借助于螺栓33与附接支撑部81L和81R以及支架100L 和100R—起固定到座椅轨道31。
因此,将扶手杆80附接到座椅轨道31的附接部(螺栓33)能够 被形成在支架100L上的壁部110遮挡,并且能够防止通过切口 70La 从外部视觉上发现该附接部。
壁部110的长度Ll大于附接支撑部81L和81R中的每一个的长 度L2。因此,能够防止通过切口 70La和70Ra从外部视觉上发现附接 支撑部81L和81R的附接部的周边部。此外,能够防止水等从切口 70La 进入内部。
支架IOOL具有作为固定部的座椅钩123,该固定部将不同于扶手 杆80的其他部件(座椅60)固定到车体框架30。因此,能够减少在摩托车10的制造中使用的部件数量。
(6)修改
(6.1)支架的修改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架IOOL和IOOR分别具有作为用于将座椅60 附接到座椅轨道31的固定部的座椅钩123。然而,不必布置该固定部。 支架100L和100R的形状不限于图5所示的形状。
图6 (a)是示出为本实施例的修改的支架101的平面图。图6 (b) 是当从由图6(a)中的箭头d2指示的方向观察时的支架101的侧视图。 这里提到的箭头d2的方向是在摩托车1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外侧到 内侧的方向,在该方向上,支架100L附接到附接支撑部81L。
如图6所示,支架101具有台座131、壁部IIO、螺栓接收部132 以及螺栓接收部133。
螺栓接收部132在与台座131的平面相同的平面上连接到台座 131。在螺栓接收部132中,形成有螺栓33a插入其中的螺栓孔130a。
螺栓接收部133在与台座131的平面相同的平面上连接到台座 131。在螺栓接收部133中,形成有螺栓33b插入其中的螺栓孔130b。
壁部110连接到台座131的端部。在壁部110附接到附接支撑部 81L的状态下,壁部110延伸到座椅60。
例如,支架可以关于图6所示的线L对称地形成。支架能够在车 辆的左和右边共用。在支架101上,形成有连接到台座131的螺栓接 收部132和螺栓接收部133。然而,可增大台座131的面积以在其中形 成螺栓孔。(6.2)扶手杆的修改
在上述实施例中,朝着座椅60立起的壁部110形成在支架100L 和100R上。然而,壁部110,即第二壁部,可形成在附接支撑部81L 和81R上,而不是形成在支架100L和IOOR上。
在图7所示的摩托车10的后部上,扶手杆80A具有附接支撑部 82L和82R。附接支撑部82L具有壁部83L。壁部83L沿着侧罩70L 的壁部71L的延伸方向Dl形成在附接支撑部82L的表面上。附接支撑 部82R具有壁部83R。壁部83R沿着侧罩70R的壁部71R的延伸方向 Dl形成在附接支撑部82R的表面上。
(7)另一实施例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然而,构 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描述和附图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发明。根据本公 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构思出各种替代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壁部110沿着壁部71L延伸的延伸方向Dl布 置。然而,壁部110不需要必须是沿着壁部71L延伸的延伸方向D1。 壁部110可布置在无法从外部视觉上发现形成在壁部71L中的切口 70La的内侧的位置处。
在上述实施例中,附接支撑部81L和81R以及支架IOOL和100R 借助于螺栓33彼此一起固定到座椅轨道31。然而,附接支撑部81L和 81R以及支架IOOL和IOOR可用独立的紧固构件紧固到座椅轨道。
在上述实施例中,壁部110的长度Ll大于附接支撑部81L和81R 中的每一个的长度L2。然而,这些长度可彼此基本相等。优选的是, 壁部110的长度Ll基本等于形成在壁部71L和71R的一部分中的切口 70La和70Ra的每一个在延伸方向Dl上的长度L3。壁部110的长度 Ll可大于切口 70La和70Ra的每一个的长度L3。在这种情况下,壁部110相对于壁部71L和71R布置在摩托车10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
壁部110的长度Ll可以是相对于形成在壁部71L的一部分中的切 口 70La的长度来说足以隐藏侧罩70L的内侧的长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架100L和100R分别具有将座椅60固定到 车体框架30的座椅钩123。然而,不需要必须使用座椅钩。例如,可 以通常使用布置在摩托车10的后部上的用于将诸如线束的车辆安装部 件紧固到车体框架的构件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外装部件是座椅60,并且第二外装部件是 侧罩70L和70R。在上述说明中,经由第二外装部件的切口 70La附接 到车体框架30的被附接部件是扶手杆80。然而,该被附接部件不限于 扶手杆。例如,可使用用以防止衣服被巻入后轮中的防巻入部件(防 巻入装置(sariguard))、装载空间、车号牌或其他指示器等。
第一外装部件不限于座椅60并且可使用覆盖车体框架的上部的任 何部件。第二外装部件不限于侧罩70L和70R并且可使用覆盖车体框 架的侧部的任何部件。
.例如,本发明也能够优选地用于以下情况中,其中在具有前罩和 连接到该前罩的侧罩的跨乘式车辆中,切口形成在前罩的一部分中, 并且保险杆等附接到车体框架。
这样,本发明当然包括此处未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等。因此,本发 明的技术主旨和范围不仅仅由适于上述说明的本发明的范围的特定事 项所确定。
1权利要求
1.一种跨乘式车辆,包括车体框架;被附接部件,其具有附接到所述车体框架的附接部;第一外装部件,其覆盖所述车体框架;以及第二外装部件,其布置在不同于所述第一外装部件所在位置的位置处,并且该第二外装部件覆盖所述车体框架,其中所述第二外装部件具有朝着所述第一外装部件立起的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外装部件具有通过对所述第一壁部的一部分进行切刻而获得的切口,所述附接部布置在所述切口中,并且所述附接部具有朝着所述第一外装部件立起的第二壁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第二壁部沿着所述第一壁部延伸的延伸方向而布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附接部包括 被固定部,其形成在所述被附接部件上并且布置在所述切口中;以及附接构件,其独立于所述被附接部件,并且 所述第二壁部布置在所述附接构件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被固定部和所述附接构件借助于紧固构件而彼此一起固定到 所述车体框架。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第二壁部的长度大于所述被固定部的长度。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附接构件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将不同于所述被附接部件的其他部件固定到所述车体框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其他部件是供骑车人乘坐的座椅,并且所述被附接部件是由坐于所述座椅上的骑车人把持的扶手杆。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外装部件覆盖所述车体框架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二外装部件覆盖所述车体框架的侧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乘式车辆。当诸如扶手杆的被附接部件附接到覆盖有外装部件的车体框架时,进一步改进了外观质量。侧罩(70L)具有朝着座椅(60)立起的壁部(71L)。在侧罩(70L)中,用于将扶手杆(80)附接到座椅轨道(31)的切口(70La,70Ra)形成在壁部(71L)的一部分中。支架(100L)具有朝着座椅(60)立起的壁部(110),并且布置在切口(70La)中。
文档编号B62J1/00GK101525015SQ20091000796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7日
发明者冈田健史, 小泽利明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