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源自动行驶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5585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能源自动行驶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自动行驶的结构装置,尤其是只让人操作脚踏带动自行车
行驶几圈后,它就会自动行驶几十圈的新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自行车都是在自行车中轴的一边安装一个大链齿轮,在自行车后轮 轴皮上靠大链齿轮的一边安装一个内有节齿转动的小链齿轮,再用链条连结在两链轮之 上,然后人不停的双脚用力操作自行车中轴两边的脚踏,带动链齿轮运转,用链条作力传 动,来带动后车轮轴皮上的节齿小链轮运转,再由小节齿链轮带动自行车后轮使自行车行 驶的,这种结构人不省力,更不能达到自动行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自行车现有结构不能达到自动行驶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能源自动 行驶自行车。它只需要人用双脚操作自行中轴两边脚踏,带动自行车行驶几圈后,就会自动 行驶几十圈,操作时人用力少,但产生自动行驶的力度大,还可调节转换力度,达到自动行 驶能成倍增力,也可在自动行驶时人随时助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将两相同内有节齿转动的小平齿轮,节齿朝自行车行 驶方向固定在后轮轴皮两边,后轮固定在后车架上。六相同内有节齿转动的凹槽转盘,凹槽 内安放滚动轴承,内部节齿朝自行车反行驶方向分成相同两组,各与一大平齿轮固定在一 根轴上,用轴承座将这两组分别固定在车后架左右底板上,两组大平齿轮的平齿与车后轮 轴皮上的两小平齿轮的平齿成直线结合。(凹槽转盘装有上滚动定盘挡,滚动卸盘轮、拉力 定位点、定力点。车后架左右底板上装有上下滚动定盘挡、活动拉力定位点,并让上滚动定 盘挡和上下滚动定盘挡、上拉力定位点和下活动拉力定位点结合,凹槽转盘成固定状态。其 中卸盘轮装在上滚动定盘挡的前面,在凹槽转盘受力时会按顺序连环转动。)将相同两小 平齿轮一个同样小的拔齿轮;用轴和轴承座固定在两大平齿轮的前面,使两小平齿轮的平 齿与两大平齿轮的平齿成直线结合。(其中一小平齿轮的平齿与小拔齿轮的尖齿并成一条 直线,并列固定在一根轴的一边,另一个小平齿轮固定在轴的另一边。)将自动离合拉力大 平齿轮,用一根轴和三角轴承座固定在两小平齿轮的前面,平齿与一边有并列小拔齿轮的 小平齿轮成直线结合。(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装有滚动拔齿轮,与小拔齿轮成直线结合。 自动拉力大平齿轮上开有空齿凹槽。)将一定向小平齿轮一相同小的拔齿轮,尖齿与平齿成 直线并列,用轴和轴承座固定在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前面,平齿与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 轮成直线结合,滚动拨齿轮与拨齿轮成直线结合。将最小的平齿轮固定自行车脚踏中轴不 带链齿轮的一边,与后面小定向轮的平齿成直线结合。 六根特制拉力伸縮绳,一端固定在六转盘凹槽内的定力点上,另一端固定在前车 架上的定力点上,使凹槽转盘在静止状态下有足够的拉力。用轴和轴承座将六根特制拉力 伸縮绳效成车形需要的外形,此时自行车就产生了自动行驶的功能。
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用能源自动行驶、人省力。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 ,相同大小内有节齿两小平齿轮,节齿朝自行车行驶方向固定在后轮轴皮左右 边,后轮固定在车后架上。 图2,大小相同内有节齿的六个凹槽转盘、相同的两大平齿轮分相同两组组合。上 滚动定盘挡、上下滚动定盘挡、上固定拉力点、下活动固定拉力点的构造及结合形式,滚动 卸盘轮卸掉上下滚动定盘挡的形式。组合后的两组凹槽转盘固定在车后架的左右边。
图3,两相同的小平齿轮与同样小的一拨齿轮的构造与组装,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 轮、滚动拨齿轮的构造组装。 一大小相同的定向平齿轮、拨齿轮的构造、组装,最小平齿轮的 构造、组装。 图4,六根特制拉力伸縮绳,被定形轴承座定形成车外形需要的形状。 图5,是凹槽转盘E.的反面图。用左组凹槽转盘上的卸盘轮,卸掉右组上下滚动定
盘挡的形式,成倍增力调节转动把。 图6,齿轮离合调节器的构造、组装。 图7,将相同两小平齿轮与同样小的一拨齿轮、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滚动拨齿 轮、一相同小的定向轮和一拨齿轮、最小的平齿轮、按顺序固定在车架上。再将六特制拉力 伸縮绳,成半拉力形式,一端固定在凹槽转盘内的定力点上,另一端固定在前车架上的定力 点上成自动行驶状态。 图7,齿轮调节器使自动运转在空齿凹槽里的小平齿轮的平齿再次自动结合的连 带关系。 图7,滚动拨齿轮与拨齿轮使平齿再次结合而永不咬齿的具体实施方式
。 在图l中,相同大小两内有节齿的小平齿轮,x、y,舌头,11.节齿,3.挡丸,4.螺纹,
1.车后架,6.链轮,5.节齿,12. 在图2中,内有节齿的凹槽转盘,C.凹槽转盘,D.凹槽转盘,E.大平齿轮,F.大平 齿轮,I.凹槽转盘,J.凹槽转盘,K.凹槽转盘,L.上固定拉力点,7.滚动卸盘轮,8.爬坡轮, 9.滚动轴承,IO.凹槽转盘内节齿舌头,ll.凹槽转盘内节齿,12.上定盘滚动轮,13.凹槽转 盘大平齿轮内孔,O.上下滚动定盘挡,m.上下滚动定盘挡结合面,14.还原爬坡梯,15.上下 滚动定盘挡内壳里上下滚动钢珠,16.活动定向柄,17.定向柄轨槽,18.弹簧,19.活动拉力 定位点,n.滚动轴,20.滚动轴轨槽,21.上滚动定盘挡,b. 图a是凹槽转盘上滚动定盘挡,b.与底板上下滚动定盘挡,m.结合正面图,反面卸 盘轮的位置,虚线,8.上下滚动定盘挡结合面,14.上定盘轮,13. 图p是拉力定位点,7.下活动拉力定位点,n.结合正面图。凹槽转盘,c.反面卸 盘轮的位置,虚线,8.滚动轴,20. 图Q是凹槽转盘滚动卸盘轮,8.卸掉上下滚动定盘挡卸挡面,61.的反面图。上下 滚动定盘挡结合面,14.滚动卸盘轮,8.正面上滚动定盘轮的位置,虚线,b.
图h是将图2中其中一组凹槽转盘,C. D. E.大平齿轮,F.凹槽转盘内部节齿都朝 自行车行驶方向,按顺序用轴和轴承座固定成一组A,大平齿轮,I.凹槽转盘j.k. 1.,凹槽转盘内部节齿都朝自行车行驶方向,按顺序用轴和轴承座固定成一组B。 A组组装在车后架 左边,59.B组组装在右边,60.车后架,6.轴承座,58. 图3中,两小平齿轮,22.拨齿轮,23.凸槽,29.平齿,28.轴,46.自动离合拉力大 平齿轮,W.轴承,24.滚动拨齿轮,25.左、右空齿凹槽,26.小定向平齿轮与小拨齿轮组合 图,r.小拨齿轮,23.小定向平齿轮,27.最小平齿轮,z.平齿,28.凸槽,29.中轴链齿轮, 45. 图4中,滚动轴承,30.滚动轴轴承座,31.特制拉力伸縮绳,32.定形滚动轴,X.定 形轴承座,G.凹槽转盘定力点,47.A组,B组。 图5中,左边,59.为凹槽转盘反面图,右边,60.为正面图。上下滚动定盘挡,m.滚 动卸盘轮,8.上下滚动定盘挡结合面,14.转动调节把,33.调节钢丝线,34.钢丝线定形套, 35.转动轮,36.小滚动轴,37.车架,38.上滚动定盘轮,13.活动定向柄,17.凹槽转盘反面 滚动卸盘轮的位置,虚线,8.凹槽转盘正面上滚动定盘挡的位置,虚线,b.
图6中,拉黄,55.滚动轴承,56.小轴承座,57.齿轮离合调节器,48.定形钢丝线 外套,35.特制拉力伸縮绳,32.滚动拨齿轮,25.磁铁,39.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固定磁铁, 40.杠杆轴承座,41.杠杆,42.横圆棒,43.调节钢丝线,34.左、右空齿凹槽,26.三角架, 44.上调节面,62. 在图7中,内有节齿的小平齿轮,y.内有节齿的链轮,5.轴承座,58.拉簧,55.上 下滚动定盘挡,m小轴承座,57.凹槽转盘内定力点,47.(参考图4中所示定力点,47.)齿 轮离合调节器,48.滚动轴承座,31.定形轴承座,G.平齿轮,22.齿轮平齿,28.磁铁,39.自 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固定磁铁,40.链条,49.脚踏,50.中轴链齿轮,45.特制拉力伸縮绳, 32.车架前定力点,51.定力凸台,52.车把,53.转动调节把,33.车后架,6.最小平齿轮, z.小定向平齿轮,r.左、右空齿凹槽,26.调节钢丝线,34.杠杆,42.杠杆轴承座,41.横圆 棒,43.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w.拨齿轮,23.轴,46.滚动轴承,56.A组、B组,舌头,11.节 齿,12.节齿内部滚动钢珠,16.滚动拨齿轮,25.拨齿轮,23.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中的实施方式,将两相同内有节齿的小平齿轮,x. y.挡丸(4)朝夕卜,内部节齿 (12)朝自行车行驶方向,用带螺纹(1)的一面将小平齿轮x.固定在车后轮轴皮的左边,小 平齿轮y.固定在右边。 图2中的实施方式,将凹槽转盘C.D.E.内部节齿(12)朝自行车反行驶方向,与大 平齿轮F.用一根带凹槽的轴(46)和轴承座(58)按顺序固定在车后架底板左边(59)成为 A组。将大平齿轮i.与凹槽转盘j.k.l.内部节齿朝自行车反行驶方向,用一轴(46)和轴 承座(58)按顺序固定在车后架底板右边,(60)成为B组。并使A组和B组大平齿轮F. i的 平齿(28)与后轮轴皮两边两小平齿轮x. y.的平齿成直线结合。图h所示
图p所示左(59)右(60)车后架底板下安装上下滚动定盘挡m.并使所有凹槽转 盘上的上滚动定盘轮,(13)与车后架左、右底板下所有上下滚动定盘挡m.的结合面(14)全 部结合。 图p所示凹槽转盘上的拉力定位点(7)与车后架左、右底板上活动拉力定位点 n.的滚动轴(20)结合。
5
图Q所示是凹槽转盘反面图。凹槽转盘转动时,上面的滚动卸盘轮(8)接触上下 滚动定盘挡m.的卸挡面(61),便会压下第二凹槽转盘下的上下滚动定盘挡的卸挡面(61), 使上定盘滚动轮(13)自动脱离上下滚动定盘挡,成连环转动形式。 图3中的实施方式,小平齿轮(22)固定在一根轴(46)的右边,小拨齿轮(23)的
尖齿与小平齿轮(22)的平齿(28)并成一条直线,并列固定在轴(46)的左边。 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w.在平齿(28)左右边各开一个空齿凹槽(26),当朝自
行车行驶方向转动时,左、右空齿凹槽(26)前端与齿轮结合的第一个齿安装滚动拨齿轮
(25),中心内孔紧配转动轴承(24),再用一根长圆轴紧配在轴承(24)内孔中。 小定向平齿轮(27)的平齿(28)与小拨齿轮(23)的尖齿并成一条直线,并列固定
在一根圆轴上,r. 最小平齿轮,z.固定在自行车中轴的左边。 图4中的实施方式,六根特制拉力伸縮绳,(32) —端固定在A组、B组凹槽转盘内 的定力点(47)上,用定形滚动轴承,x.将特制拉力伸縮绳定形高度,用滚动轴承(30)和定 形轴承座G定形成需要的宽窄。 图5中的实施方式,当A组最后一凹槽转盘,E.转动到上滚动卸盘轮(8)接触上 下滚动定盘挡,m.的卸挡面(61)时,便会自动压下卸挡面(61),使活动定向柄(17)向上活 动,拉动钢丝线(34),钢丝线另一端固定在B组活动定向柄(17)上,由于下面装有小滚动轴 (37),钢丝线拉动时便自然拉动B组凹槽转盘j的活动定向柄(17)向下活动,这样B组凹 槽转盘j上滚动定盘挡b.的滚动定盘轮(13)便自动脱离上下滚动定盘挡m的卸挡面(61) 形成B组凹槽转盘上的拉力连环转动。当转动调节把(33)提前拉动钢丝线(34)使B组凹 槽转盘j不被上下滚动定盘挡m固定时,便成两倍力度自动行驶。 图6中的实施方式,将滚动轴承(57)固定在B组最外面一凹槽转盘1的反面,与 齿轮离合调节器(48)上调节面(62)结合,齿轮离合调节器(48)用小轴承座(57)固定在 底板上,下面调节面前端固定一根钢丝线(34)并用钢丝线外套(35)固定成形,另一端固定 在杠杆(42)的后端,用杠杆轴承座(41)将杠杆(42)固定在支架(44)上,用一根拉簧(55) 成拉力形成一端固定在调节面(62)上。另一端固定在轴承座(58)上,再用一根拉簧(55) 成拉力形式一端固定在杠杆的前端,另一端固定在三角架(44)上。 图7中的实施方式,将图3中固定在一根轴上的相同两小平齿轮(22) —拨齿轮用 轴承座(58)固定在定形轴承座G上,使相同两小平齿轮(22)的平齿(28)与A组、B组上 的大平齿轮F. i.的平齿(28)结合。再将图3中,固定在一根圆轴上的自动离合拉力大平 齿轮w用三角轴承座(63)固定在车架(44)的左边,右空齿凹槽(26)槽下第一个先结合的 平齿结合在后面小平齿轮(22)的平齿上。同样的滚动拨齿轮(25)与小拨齿轮(23)也以 此形式结合。再将图3中固定在一根轴上面的小定向平齿轮(27)和相同小的拨齿轮(23) r.用轴承座固定在车架(6)上,使小定向平齿轮(27)的平齿结合在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 w.左边空齿凹槽(26)第一个先结合的平齿上,同样的滚动拨齿轮(25)与小拨齿轮(23)也 以此形式结合。 再将图3中组装在自行车中轴上最小的平齿轮z,组装在小定向平齿轮(27)前面, 平齿结合在小定向平齿轮(22)的平齿上。所有齿轮按顺序组装完毕后,将特制拉力伸縮绳 成半拉力形式(32)固定在A组、B组凹槽转盘内的定力点(47)上,(参看图4中所示定力点(47))另一端固定在车架前端的定力点(51)上。此时自行车就有自动行驶的功能。
此时人用脚踏操作自行车行驶几圈后,脚踏中轴一边最小的平齿轮z就会带动后 面小定向平齿轮r转动,小定向平齿轮又带动后面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w.转动。自动离 和拉力大平齿轮又带动后面两小平齿轮(22)同时转动。两小平齿轮又会同时带动A组大 平齿轮F.B组大平齿轮i同时转动,当两大平轮,F. i.同时运转一周时,便带动两组凹槽转 盘内部节齿轮(11) (12)运转一周,这样A组、B组转盘凹槽由内部节齿带动正好也运转一 周,这样固定在凹槽转盘内的特制拉力伸縮绳(32)也绕凹槽转盘运转一周,此时特制拉力 伸縮绳也产生更大拉力一周。这时凹槽转盘上的上滚动定盘挡,b.和滚动卸盘轮(8)又重 新返回原位。其中凹槽转盘D.E. j.k.L.重新被上下滚动定盘挡m固定。此过程中,后轮轴 皮内有节齿的两小平齿轮x.y.此时向后空转几圈。这时不被固定的凹槽转盘C就带着更 大拉力反转过来,带动大平齿轮F朝反方向运转,来带动后轮轴皮两边小平齿轮x. y.使内 部节齿朝行驶方向转动。因着滚动卸盘轮(8)安装在滚动定盘挡b的前面,就能引起A组 到B组被固定的凹槽转盘上的拉力连环转动,这样就能达到不需任何能源自动行驶几十圈 的效果。因着固定在最前面是一个最小的平齿轮z人操作脚踏用力非常小,但产生在凹槽 转盘上的拉力却非常大。 当操作脚踏带动最小平齿轮,z.使凹槽转盘带着拉力转满一周时,也正是小平齿 轮(22)运转进入右空齿凹槽(26)里平齿全部脱离结合之时,因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左 边多两个平齿这样小定向平齿轮,r.便随后也运转进入左空齿凹槽(26)里,平齿也同样全 部脱离结合,这样的结构自行车在自动行驶中人仍可帮助力。 图7中齿轮调节器,(48)使自动运转在空齿凹槽里的小平齿轮的平齿再次自动结 合的具体连带关系。操作脚踏带动凹槽转盘向前拉满特制拉力伸縮绳,(32)此时固定在 凹槽转盘上的滚动轮(56)便离开齿轮离合调节器上调节面(62),固定在上调节面的拉簧 (55)便会向后自动拉动下调节面的钢丝线(34),使固定在杠杆后端的钢丝线(34),拉动杠 杆(42)前端向上扬起。当凹槽转盘带着拉力运转一周时,小平齿轮(22)与小定向平齿轮 r正好运转进入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左、右空齿凹槽(26)里,平齿全部脱离结合,此时固 定在一边的磁铁(39)吸引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固定磁铁(40),使其继续转动,但已被杠 杆向上扬起的前端将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w上的圆棒挡住,使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w 成静止状态。当从A组凹槽转盘连环转动到B组结束时,凹槽转盘上的滚动轮(56)又重新 返回原位,再次结合在上调节面(62)上,使下调节面固定的钢丝线(34)被杠杆(42)前端 的拉簧(55)拉回原位,这样杠杆扬起的前端会再次下垂,縮短与圆棒(43)的距离便脱离结 合,而磁铁(39)的吸引力仍会使自动拉力大平齿轮w自动转动,平齿轮会再次结合,以此形 式循环转动。 图7中滚动拨齿轮(25)与拨齿轮(23)使平齿再次结合而永不咬齿的具体实施方 式拨齿轮(23)的齿形用尖齿,要与小平齿轮(22)同样大小,而且齿一样多,然后尖齿与平 齿对正并列一起。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转动时,左、右空齿凹槽最先与齿接触的一个齿旁 边固定滚动拨齿轮(25),(用最小的轴承座将一个最小的轴承固定起来,升高为平齿的一 半,安装在最先接触的平齿旁边,形成滚动拨齿轮(25),这样平齿结合时已提前效正了齿轨 永不咬齿。
权利要求
一种无能源自动行驶自行车,其特征是两相同内有节齿转动的小平齿轮,节齿朝自行车行驶方向固定在后轮轴皮两边,后轮固定在后车架上,其特征是六相同内有节齿转动的凹槽转盘,凹槽内安放滚动轴承,内部节齿朝自行车反行驶方向分成相同两组,各与一大平齿轮固定在一根轴上,用轴承座将这两组分别固定在车后架左右底板上,两组大平齿轮的平齿与车后轮轴皮上的两小平齿轮的平齿成直线结合,(凹槽转盘装有上滚动定盘挡,滚动卸盘轮、拉力定位点、定力点,车后架左右底板上装有上下滚动定盘挡、活动拉力定位点,并让上滚动定盘挡和上下滚动定盘挡、上拉力定位点和下活动拉力定位点结合,凹槽转盘成固定状态,其中卸盘轮装在上滚动定盘挡的前面,在凹槽转盘受力时会按顺序连环转动)其特征是相同两小平齿轮一个同样小的拔齿轮;用轴和轴承座固定在两大平齿轮的前面,使两小平齿轮的平齿与两大平齿轮的平齿成直线结合,(其中一小平齿轮的平齿与小拔齿轮的尖齿并成一条直线,并列固定在一根轴的一边,另一个小平齿轮固定在轴的另一边)其特征是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用一根轴和三角轴承座固定在两小平齿轮的前面,平齿与一边有并列小拔齿轮的小平齿轮成直线结合,(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装有滚动拔齿轮,与小拔齿轮成直线结合,自动拉力大平齿轮上开有空齿凹槽)其特征是一定向小平齿轮一相同小的拔齿轮,尖齿与平齿成直线并列,用轴和轴承座固定在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前面,平齿与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成直线结合,滚动拨齿轮与拨齿轮成直线结合,其特征是最小的平齿轮固定自行车脚踏中轴不带链齿轮的一边,与后面小定向轮的平齿成直线结合,其特征是六根特制拉力伸缩绳,一端固定在六转盘凹槽内的定力点上,另一端固定在前车架上的定力点上,使凹槽转盘在静止状态下有足够的拉力,用轴和轴承座将六根特制拉力伸缩绳效成车形需要的外形。
全文摘要
一种无能源自动行驶自行车,用六个内有节齿的凹槽转盘,分相同两组,各与同样的大平齿轮组合,并用轴和轴承座各固定在车后架左、右边。使两组大平齿轮与车后轮轴皮两边内有节齿的两小平齿轮结合。两小平齿轮一拨齿轮固定在一根轴的左右边,两小平齿轮与后面两大平齿轮结合。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在平齿左右边各开有空齿凹槽,装有滚动拨齿轮,固定在车架上,平齿与后面小平齿轮结合,滚动拨齿轮与小拨齿轮结合。一小定向平齿轮一小拨齿轮固定车架上与自动拉力大平齿轮结合,滚动拨齿轮与小拨齿轮结合,一最小平齿轮固定在自行车中轴边,并与小定向轮结合,并用拉力伸缩绳,拉力凹槽转盘带动大平齿轮,引起拉力连环转动使自行车自动行驶。
文档编号B62M11/02GK101792007SQ200910148750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日
发明者刘庆军 申请人:刘庆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