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7718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具体涉及具有尾灯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这样的一种摩托车。这种摩托车具有形成其外 形的车体罩,并且作为尾灯的尾灯被布置在车体罩的后端部。
在此情况下,当尾灯被附装至车体罩的后端部时,由于由发动机振动 或由车辆在不平整道路上行驶所产生的振动,作用在尾灯上的动量会增 大。因此,着眼于保持充分的固定强度,通常将这种尾灯经由支架或加强 构件固定至车架。
具体而言,在使用其中尾灯及指示灯被组合并附装至车体的结构(公 知为"后组合灯")的踏板式摩托车的情况下,由于所使用的尾灯的尺寸 及重量增大,动量会变的更大,由此进一步增大了将尾灯固定至车架的必 要性。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号H6-33057

发明内容
但是,当尾灯固定至车架时,由于其相对于车架的位置,尾灯的布置 受到限制,由此极大地降低了尾灯布置的自由度。着眼于可见性,优选地 是根据车辆的外形将尾灯附装至容易识别的位置。
此外,因为必须增大支架的尺寸或提供其他加强构件以将尺寸及重量 增大的组合尾灯附装至车架,增大了用于容纳尾灯的空间,由此后部的自由空间减小。当后部的自由空间减小时,则难以容纳尺寸增大的后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不仅尾灯要附装至车架之外的部件,还需要即使 在作用在尾灯上的动量在车辆行驶增大时也允许尾灯保持足够强度的结 构。
着眼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其具有允 许紧凑安装同时保持布置自由度的尾灯。
本发明的摩托车包括车体罩,其构成车辆的外形;及后挡泥板,其用
于防止泥浆飞溅,并从所述车体罩的后部向后方倾斜向下延伸,其中尾灯 被设置在所述后挡泥板上方,并且所述尾灯被嵌入所述车体罩并相较于所 述车体罩的后端部进一步向后方伸出。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尾灯具有从前方朝向所述车辆的后方伸出的凸 面形状。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尾灯具有凸面球形透镜。
在优选实施例中,还在所述后挡泥板的上方设置有指示灯,并且所述 指示灯被嵌入所述车体罩并独立于所述尾灯设置。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灯是凸面形指示灯。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灯具有凸面球形透镜。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尾灯的下端被设置的低于所述指示灯的下端。
在优选实施例中,开口形成在所述车体罩中使得所述尾灯穿过所述开 口并可向所述车辆的后方伸出。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车体罩包括具有彼此连续连接的外周的多个主 体罩、以及插入所述主体罩与所述尾灯之间的辅助罩,该辅助罩具有与所 述外周连接的一侧以及构成所述开口的另一侧。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罩在纵向方向上被设置于所述主体罩的端部。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支撑所述尾灯的固定部;以及 布置在所述尾灯上并由所述固定部支撑的目标固定部,其中,所述固定部 被设置在所述车体罩上,并且通过将所述车体罩附装至所述车辆而将所述 固定部与所述目标固定部接合。此外,本发明的摩托车包括车体,构成所述车体的一部分并形成车辆 的外形的车体罩,具有光源的尾灯,设置在所述车体一侧并支撑所述尾灯 的固定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尾灯上并由所述固定部支撑的目标固定部,所 述摩托车包括夹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目标固定部之间的弹性构件;以及 设置在所述车体罩上的开口,使得所述尾灯穿过所述开口并可向所述车辆 的后方伸出,其中,当从所述车辆的侧面观察时,所述目标固定部被布置 位于所述开口的内边缘的所述车辆的最前部与最后部之间。
在实施例中,当从所述车辆的侧面观察时,所述目标固定部被布置邻 近于所述尾灯的主体部的伸出平面的中心。
在实施例中,当从所述车辆的侧面观察时,所述目标固定部被布置位 于所述尾灯的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伸出平面内。
在实施例中,所述尾灯的所述主体部包括由透光材料制成的透镜组件 以及具有反射器的基体构件,并且所述目标固定部被布置在所述基体构件 上,且当从所述车辆的侧面观察时,所述目标固定部被形成为与所述透镜 组件重叠。
在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是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杆、或是形成在 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孔,且所述目标固定部是所述杆或所述孔的另一者。
在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固定部被所述固定部支撑以自由枢转。
在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固定部被支撑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自由滑动。
在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车体罩上,并且通过将所述车 体罩附装至所述车体来接合所述固定部及所述目标固定部。
在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固定部被分别设置在与所述尾灯相对的位置 处,使得所述尾灯的所述光源被夹在其间,并且所述目标固定部及所述光 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大致呈直线设置。
在实施例中,所述车体罩包括具有彼此连续连接的外周的多个主体 罩、以及插入所述主体罩与所述尾灯之间的辅助罩,该辅助罩具有与所述 外周连接的一侧以及构成所述开口的另一侧。
在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罩为圆形,其外周构成一侧而其内周构成另一 侧,且所述辅助罩被所述主体罩支撑。在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罩在纵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主体罩的端部。 在实施例中,所述尾灯相对于所述主体罩被可移动地支撑。 在实施例中,所述尾灯的所述主体罩内的区域的剖面形状大于所述开□。
在实施例中,所述开口面对后上方,并且形成所述辅助罩的所述外周 与所述内周之间的间距使得所述间距在所述车辆的上部较宽而在所述车辆 的下部较窄。
此外,本发明的指示灯安装结构包括形成车辆外形的车体罩;以及 设置在车体罩的内表面一侧的安装凸台,并且其中,通过将设置在指示灯 中的安装臂部通过固定构件固定至安装凸台来将指示灯固定至车体罩,其 特征在于形成安装凸台,使得表示固定构件被附装至安装凸台的组装方向 的轴线沿车体罩的外表面延伸。
在实施例中,布置安装凸台使得轴线的顶部相较于其底部更远离车体 罩的内表面,并且轴线相对于车体罩的内表面倾斜此外,本发明的指示灯安装结构包括形成车辆外形并通过注塑成型 (模具成形)模制的树脂车体罩;以及设置在车体罩的内表面一侧的安装 凸台,并且其中,通过将设置在指示灯中的安装臂部通过固定构件固定至 安装凸台来将指示灯固定至车体罩,其特征在于形成安装凸台,使得表示 固定构件被附装至安装凸台的组装方向的轴线沿与车体罩的模切方向相交 的方向延伸。
在实施例中,安装凸台的后边缘部在安装方向上与车体罩的内表面分离。
在实施例中,安装凸台设置有固定孔,其沿轴线延伸,并具有在安装 方向上后边缘部中的底壁。
在实施例中,车体罩设置有肋,其从车体罩的内表面向安装凸台伸出 以与安装凸台的轴线相交并支撑安装凸台。
在实施例中,将肋至少设置到安装凸台安装方向上的前边缘部以及其 安装方向上的后边缘部。
在实施例中,车体罩设置有肋,其从车体罩的内表面向安装凸伸出并与安装凸台的轴线平行,并支撑安装凸台。
在实施例中,车体罩具有多个安装凸台,设置这些安装凸台使得其轴 线彼此平行。
本发明的摩托车包括车体罩以及用于防止泥浆飞溅的后挡泥板,而尾 灯设置在后挡泥板上方。尾灯形成为嵌入车体罩并向后方伸出超出车体罩 的后端部。
通过将尾灯嵌入车体罩,除了透镜,尾灯主体可被封闭在车体罩内, 由此允许对尾灯紧凑的安装。因此,可以增大后部的自由空间并可将后挡 泥板设置的更高。因此,可以方便地容纳尺寸增大的后轮。此外,因为尾 灯设置在后挡泥板上方,故可以避免诸如泥浆等附着至尾灯导致可见性劣 化的问题。
此外,在本发明的摩托车中,指示灯设置在后挡泥板上方,且指示灯 嵌入车体罩并独立于尾灯设置。因此,尾灯与指示灯被分开设置而并结
合,并在后挡泥板上方被分别嵌入车体罩。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除了尾灯之外,指示灯也被嵌入车体罩并因此允 许紧凑安装,故可进一步增大后部的自由空间。
此外,因为分别形成了尾灯及指示灯,故相较于尾灯及指示灯结合的 情况(公知为后组合灯),可以减小尺寸及重量。因此,不需要较大的支 架或加强构件,且可进一步增大后部的自由空间。此外,因为尾灯及指示 灯的各个透镜被设置在分开的位置,故可容易地增大两者的分辨性及可见 性。因为也可分别拆卸各个透镜,故因故障等情况在维修时可独立地替换 透镜,由此可降低维修成本。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减小了尾灯及指示灯的尺寸及重量,故可 将尾灯及指示灯直接附装至车体罩而无需将其固定至车架。因此,可以提 高对尾灯及指示灯的布置的自由度。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例中摩托车100的结构的外部侧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后部的主要部件的放大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后部的主要部件的放大视图4是本实施例所示摩托车的后视图5是车辆后部的主要部件的放大侧视图6是示出侧罩的俯视图7 (a) -7 (b)示出了辅助罩,其中图7 (a)为正视图而图7 (b) 为侧视图8 (a) -8 (b)示出了尾灯,其中图8 (a)为前视图而图8 (b)为
图9是示出其中辅助罩被附装至尾灯的状态的侧视图10是沿图5的线B-B所取的剖视图11是沿图4的线A-A所取的剖视图;且
图12是沿图5的线C-C所取的剖视图。
图13是具有本实施例的指示灯安装结构的摩托车的后视图14是沿图13的线D-D所取的剖视图15是从图14的箭头B观察的安装结构的侧视图16是从图15的箭头D观察的安装结构的正视图n是从图14的箭头C观察的安装结构的侧视图18是从图17的箭头E观察的安装结构的前视图;以及
图19是示出安装凸台的另一方面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附图中,以相同的参 考标号表示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或部件。注意,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 例。
将参考图1及图2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摩托车100 (以下也称为 "车辆")。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例中摩托车100的结构的外部侧 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后部的主要部件的放大视图。出于简化的目的以 虚线示出或省去构件的一部分。
相对于本实施例的车辆前后方向,驾驶员乘坐的车座60被布置在摩托车100的中间部分,而车把62布置在车座60前方。前叉63从车把62 向下朝向前方延伸,且前叉63支撑附装至车辆最前部的前轮64。
乘坐在车座60上的驾驶员控制车把62,而控制力经由前叉63传递至 前轮64。通过改变前轮64的方向来确定摩托车100的行驶方向。发动机 65布置在车座60下方,而后轮68附装至发动机65的后部。由发动机65 产生的动力经由动力传动设备66被传递至后轮68以驱动后轮68。
此外,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00还包括车体罩70、后挡泥板80及尾灯40。
车体罩70构成车体10的一部分,并形成车体10的外形。车体罩70 由主体罩75及辅助罩78构成。本实施例中的主体罩75通过树脂注塑成型 (模制成形)而形成,并布置在驾驶员乘坐的车座60下方,并被设置使 得纵向方向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主体罩由形成车辆左右侧表面形状的 左右侧罩72、位于车座60后方形成车辆的后部形成并连接左右侧罩72的 上边缘部的上罩74、以及位于左右侧罩72的下边缘部并形成车体10的下 表面的下罩76构成。
辅助罩78在纵向方向上布置在主体罩75的端部。本实施例的辅助罩 78被设置在多个主体罩75的后端外周。如图2所示,开口79形成在辅助 罩78中,尾灯40穿过其并延伸至车辆的后部。
后挡泥板80是用于防止泥浆飞溅的构件,并从车体罩70的后部斜向 向下延伸至后部。后挡泥板80布置在后轮68上方后侧,并具有防止由后 轮68带起的沙石及尘土飞溅的功能。本实施例中的后挡泥板80的前端与 下罩76的后端连接,其构成车体的下表面,使得后挡泥板与下罩76 —体 化。
在本示例中,尾灯40是布置在摩托车100上的后部照明设备,起在 制动时点亮的停车灯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尾灯40具有起光源作用的灯 泡(图1中未示出)、以及由透光材料制成、具有从车辆的前方向后方伸 出的凸面的透镜42 (发射自灯泡的光可穿过)。具体而言,透镜42具有 从车辆前方向后方伸出的凸面外形。
尾灯40布置在后挡泥板80上方。因此,可以防止泥浆等飞溅在尾灯40上,由此避免劣化尾灯40的可见性的问题。此外,尾灯40被嵌入车体 罩70并被形成进一步向后方伸出超过车体罩70的后端部。具体而言,布 置尾灯40使得透镜42从内侧穿过辅助罩78的开口 79,由此进一步向后 伸出超过车体罩70的后端部(辅助罩78)。
根据本实施例中的摩托车100,通过将尾灯40嵌入车体罩70 (在本 示例中,辅助罩78中的开口79),除了透镜42之外,尾灯40的主体可 被封闭在车体罩内而不会从后部暴露,由此允许对尾灯40紧凑的安装。 由此,可以增大后部的自由空间,并可以将后挡泥板80布置的更高。因 此,可以容易地容纳尺寸增大的后轮68。换言之,对于具有较大(例如 14英寸或更大)后轮的摩托车可有利地采用上述尾灯40的结构。较大尺 寸后轮的优点包括在崎岖不平的表面上行驶时减小被卡死的可能性。
此外,因为尾灯40被布置使得其进一步向后伸出超过车体罩70的后 端部(以下称为辅助罩78)且伸出部分(以下称为透镜42)的形状为凸 面形,可以减小伸出部的体积(以及重量)。因此,可以抑制当车辆行驶 时由于振动等作用在尾灯40上的动量。因此,即使对于其中尾灯被布置 在车体罩的后端部的摩托车(例如本实施例),也可维持对于尾灯充分的 固定强度。此外,通过使用具有凸面外周形状的透镜42,可以进一步减小 于尾灯的后端伸出部的体积,并提高尾灯40的可见性。
将详细描述与本实施例相关的摩托车100的结构,具体指尾灯40周 围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摩托车100具有设置在后挡泥板80上方的左右成对指 示灯90。指示灯90起指示方向的灯的作用,公知为信号灯。本实施例中 的指示灯90配备有灯泡(在图1中未示出),起光源的作用,并具有由 透光材料制成的透镜92,发射自灯泡的光可穿过透镜92。
指示灯90被嵌入形成在车体罩70 (在本示例中为侧罩72)中的开口 99中。在示意性示出的附图中,布置指示灯90使得透镜92从内侧穿过侧 罩72中的开口99,由此进一步向外伸出超过侧罩72的外表面。此外,指 示灯90独立于尾灯40布置。换言之,尾灯40及指示灯90分别形成并未 结合,并在后挡泥板80上方被分别嵌入车体罩70。
12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指示灯90布置在后挡泥板80上方,可以防止 泥浆等飞溅在指示灯90上。此外,通过将指示灯90嵌入车体罩70中可进 一步增大后部自由空间,并允许紧凑安装。
此外,因为分别形成尾灯40及指示灯90,故相较于结合的尾灯及指 示灯(公知为后组合灯),可减小尺寸及重量。因此,不需要附装传统后 组合灯时所需的较大支架或加强构件,因而可进一步增大后部的自由空 间。此外,因为两个灯分离并且由此其各个透镜(42及92)布置在分离 位置,故可以容易地识别两者并提高了可视性。因为还可分别拆卸各个透 镜,故因故障等可以在修理时独立地替换透镜,由此降低维修成本。
此外,通过减小尾灯40的尺寸及重量,可以减小固定尾灯40所需的 固定强度,由此可以将尾灯40直接附装至车体罩70而非车架18。换言 之,通过附装至车体罩70可以将尾灯40间接固定至车架18。因此,可以 在车体罩内形成开口 79而不会被其与车架18之间的位置关系限制,且可 以提高布置尾灯40的自由度。因此,可以根据车体罩70的形状将尾灯40 附装在容易识别的位置(易见位置)。
如图1所示,例如,可以将尾灯40及指示灯90附装至车体罩70使得 尾灯40的(透镜42的)下端40A布置的低于指示灯90的(透镜92的) 下端20a。通过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交错各个透镜(42及92)的位置,可 以容易地区分两个灯,并由此改进可见性。
优选地是指示灯90是具有类似于尾灯40的凸面形状的指示灯。根据 这种结构,可以减小伸出部(以下称为透镜92)于指示灯的后端处的体积 (及重量),并可抑制作用在指示灯90上的动量。此外,通过使用具有 凸面外周形状的透镜92,可以减小伸出部于指示灯的后端处的体积,并可 进一步改进指示灯90的可见性。
以下将参考图3至图12详细描述尾灯40与本实施例相关的结构,具 体指尾灯40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图3是本实施例后部主要部件的放 大示例,图4是本实施例所示摩托车的后视图,图5是车辆后部的主要部 件的放大侧视图,图6是示出侧罩的俯视图,图7 (a) -7 (c)示出了辅 助罩,其中图7 (a)为前视图而图7 (b)为侧视图,图8 (a) -8 (b)示出了尾灯,其中图8 (a)为前视图而图8 (b)为侧视图,图9是示出其中 辅助罩被附装至尾灯的状态的侧视图,图IO是沿图5的线B-B所取的剖 视图,图11是沿图4的线A-A所取的剖视图,而图12是沿图5的线C-C 所取的剖视图。
首先,将描述尾灯40的结构及安装结构。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 例的车体罩70包括具有连续连接外周12的多个主体侧罩75、以及其一侧 连接至外周12而另一侧构成开口 79的辅助罩78,且辅助罩78被插入主 体侧罩75与尾灯40之间。具体而言,通过布置多个主体侧罩75使其连接 来形成连续连接的外周12。此外,辅助罩接收部13被设置在这些主体侧 罩75的后端部的外周12上。
如图7 (a) -7 (b)所示,辅助罩78呈圆形,且外周与辅助罩接收部 13接触并被主体罩75支撑。此外,开口79形成在辅助罩78的内周。
如图8 (a) -8 (b)所示,构成尾灯40的主体的主体部40a包括作为 光源的灯泡43、具有将从灯泡43发射的光在预定方向上反射的反射器 (图中未示出)的基体构件41、以及由透光材料制成的透镜42。布置尾 灯40使得透镜42穿过开口 79并从车辆前方向后方伸出。换言之,辅助罩 78被布置在主体罩75与尾灯40之间。
然后将描述尾灯40的安装方法。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 过附装至车体罩70将尾灯40固定至车架18。具体而言,在尾灯40与车 体罩70之间设置包括安装部、导引部、固定部及辅助固定部的安装区 域。上述安装区域确定了尾灯40待固定至车体罩70的位置。根据上述安 装区域,当以适当的顺序组装时,可以将尾灯40于常规位置固定至车体 罩70而使其间不存在缝隙。
如图3所示,安装部具有安装杆23。安装杆23设置在下罩76的底部 24并向上伸出。在用于将尾灯40附装至车体罩的第一引入步骤中,通过 将从下罩76伸出的安装杆23插入尾灯40而将尾灯40临时安装在下罩76 上,随后将两者附装。
再参考图5,除了安装杆23之外,安装部还包括目标安装开口 45, 安装杆23通过其穿过。目标安装开口 45形成在车辆向上的方向并通过板状目标安装臂部45a (从尾灯40的基体构件41的下方向车辆的前方伸 出),且安装杆23也通过其。
如图IO所示,导引部由导引杆15及目标导引开口 46构成。导引杆 15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两侧罩72的各个内表面向车辆中间伸出,并具有 锥形尖端。目标导引开口 46形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通过板状目标导 引臂部46a从尾灯40的基体构件41上方向车辆前方伸出,且导引杆15穿 过其。
如图11所示,固定部由起固定部件作用的固定杆16、起目标固定部 件作用的目标固定开口 47、以及由弹性材料制成并插入固定杆16与目标 固定开口 47之间的垫圈50构成。固定杆16由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两个侧 罩72的各个内侧向车辆中间伸出的杆部16a以及设置在杆部16a的尖端并 具有锥形形状的头部16b构成,并形成使得其沿杆方向的剖面具有箭头形 状。
当从车辆的侧面观察时,由于目标固定臂部47a设置在尾灯40的基体 构件41上,故目标固定开口 47位于尾灯40的主体部40a的伸出平面的中 央附近。目标固定开口还分别被布置在与尾灯40相对的位置,使得尾灯 40的灯泡43被夹在其间,且目标固定开口 47及灯泡43在车辆的宽度方 向上被布置成大致直线。
设置目标固定臂部47a使得其从尾灯40的基体构件41的前方的中央 部向车辆的后方伸出,且当从车辆的侧面观察时,为与透镜42重叠的板 状构件。目标固定开口 47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形成通过目标固定臂部47a的 尖端,且固定杆16通过其。
如图12所示,辅助固定部由辅助固定开口 17、目标辅助固定开口 48、弹性螺母49以及螺丝61构成。辅助固定开口 17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 形成通过两个侧罩72的下边缘部,且螺丝61通过其。
目标辅助固定开口 48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形成通过设置在尾灯40的 基体构件41上的目标辅助固定臂部48a,且螺丝61通过其。目标辅助固 定臂部48a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从尾灯40的基体构件41的下方向左右 两侧伸出的板状构件。在目标辅助固定臂部48a中的目标辅助固定开口 48被布置使得弹性螺母49可在目标辅助固定臂部48a上移动。
垫圈50是由橡胶材料等制成的弹性构件,呈圆形,且其中杆开口 51 设置在中心而周向槽52形成在外周上。如下所述,周向槽52由目标固定 开口 47及辅助罩78的支撑开口 31接合,且杆开口 51由固定杆16接合。 由固定杆16的杆部16a经由垫圈50来支撑目标固定开口 47 (换言之,尾 灯40)以及支撑开口 31 (换言之,辅助罩78),使得他们可在车辆宽度 方向上自由枢转并滑动。
辅助罩78呈圆形,并在其外周与辅助罩接收部13接触时由主体罩70 支撑。开口79由辅助罩78的内周形成。
当附装至车辆时,开口 79面对后上方,使得其可向车辆的后方伸 出,并形成车辆外形的外观部42a在透镜构件42内穿过其。
形成辅助罩78的外周33与内周34之间的空间,使得其在车辆的上部 较宽而在车辆的下部较窄。
支撑开口 3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形成通过设置在辅助罩78上的支撑臂 部31a,并由垫圈50的周向槽52配合。当从车辆的侧面观察时,支撑臂 部31a为从外周向车辆前方伸出的板状构件,使得支撑开口 31位于内周 34 (其是开口79的开口边缘)的车辆的最前部与最后部之间。
下面将描述将尾灯40附装至车辆100的步骤。首先,将尾灯40的目 标固定开口 47布置在辅助罩78的支撑开口 31上方,且垫圈50的周向槽 52由目标固定开口 47及支撑开口 31接合并如图9所示一体化为一个单 元。
然后,通过将安装杆23插入固定至车架的下罩76中的目标安装开口 45来进行其中尾灯40被实际附装至车体罩70的初始安装过程。通过插入 安装杆23将尾灯40临时安装在下罩76上。
在安装过程之后,侧罩7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被附装至车辆100。此 时,侧罩72的固定杆16被插入由尾灯40中的目标固定开口 47所保持的 垫圈50中的杆开口 51中,且侧罩72的导引杆15被插入尾灯40中的导引 开口 46。通过将固定杆16插入杆开口 51,由于其反作用力,垫圈50被 保持在固定杆16与目标固定开口 47之间并配合固定杆16及目标固定开口47,且尾灯40被固定至侧罩72。然后通过将固定杆16及导引杆15插入 目标导引开口 46来将尾灯40导引/调整至规定位置/或取向。
最后,螺丝61被插入侧罩72中的辅助固定开口 17并与尾灯40的弹 性螺母49拧紧在一起以固定侧罩72的下边缘部,由此完成附装尾灯40的 过程。
如上所述,当从车辆的侧面观察时,通过将目标固定开口 47布置在 开口 79的内周34的车辆的最前部与最后部之间,可减小尾灯40于开口处 的振荡宽度。因此,即使在因发动机振动或车辆行驶在不平坦路面上造成 的振动作用在照明设备上时,也可以减小尾灯40与车体罩之间的间隙。 类似的,当从车辆的侧面观察时,即使在目标固定开口 47被布置接近尾 灯40的主体部40a的伸出平面的中心,也可以减小尾灯40的振荡宽度, 并可减小尾灯40与车体罩之间的间隙。 .
通过将固定杆16及目标固定开口 47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当将侧 罩72固定至车辆时可同时将固定杆16插入目标固定开口 47,由此可提高 组装操作的效率。
通过利用固定杆16支撑目标固定开口 47使得其可自由枢转并滑动, 可以在附装侧罩72期间确定尾灯40的位置。因此,在附装侧罩72之前不 需要严格规定尾灯40的位置,且可提高组装操作的效率。
通过将目标固定开口 47分别设置在与尾灯40相对的位置使得尾灯40 的灯泡43被夹在其间,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将目标固定开口 47及灯泡43 大致布置在直线上,即使振动作用在尾灯40上,灯泡43也不会摆动,由 此可以防止损坏灯泡43。
通过将辅助罩78在纵向方向上设置在侧罩72的端部,因为可以对准 左右侧罩72的接合处,故不需要极其精确地成形各个侧罩72,由此可降 低制造成本。
通过增大尾灯40的侧罩72内的区域的截面形状,不再需要在尾灯40 与辅助罩78之间形成缝隙,由此不能从开口 79观察到车辆的内部结构, 且改进了外观。
下面,将参考图13至图18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指示灯90的结构,
17具体指指示灯90的安装结构。图13至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图 13是具有本实施例的指示灯安装结构的摩托车的后视图。图14是沿图13 的线D-D所取的剖视图。图15是从图14的箭头B观察的安装结构的侧视 图。图16是从图15的箭头D观察的安装结构的正视图。图17是从图14 的箭头C观察的安装结构的侧视图。图18是从图17的箭头E观察的安装 结构的正视图。
如图13及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指示灯安装结构由设置在车体罩70 的内表面一侧的安装凸台151、设置在起设备作用的指示灯90上的安装臂 部136、以及起固定构件作用的自攻螺钉141构成,并通过使用自攻螺钉 141将安装臂部136固定至安装凸台151来将指示灯90固定至车体罩70。
当侧罩72被注塑成型时,安装凸台151形成为与其内表面一侧的侧 罩72—体化。此外,设置安装凸台151以沿侧罩72的外表面延伸,艮P, 例如轴线L (其表示当将起固定构件作用的自攻螺钉141附装至安装凸台 151上时的组装方向)相对于侧罩72的内表面倾斜,其中轴线L的顶部相 较于其底部距离侧罩72的内表面更远。换言之,形成安装凸台151使得 轴线L (其表示当将自攻螺钉141附装至安装凸台151上时的组装方向) 沿与侧罩72的模切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
此外,安装凸台151的中心部设置有固定孔154,其沿轴线L (其表 示当将自攻螺钉141附装至安装凸台151上时的组装方向)延伸并具有在 安装方向上处于后边缘部的底壁152。此外,形成安装凸台151使得固定 孔154的侧壁153与侧罩72的内表面分离,S卩,在安装方向上位于后边缘 部的底壁152与侧罩72的内表面分离。
如图15及图16所示,安装凸台151由从侧罩72的内表面沿安装凸台 151的轴线伸出的支撑壁155支撑。因此,安装凸台151与侧罩72的内表 面之间的部分被去除,且安装凸台151的侧表面被支撑在侧罩72的内表 面一侧呈与侧罩72的内表面分离的状态。
此外,侧罩72设置有固定孔154,其在安装凸台151的安装方向上于 前边缘部开口,并沿侧罩72的模切方向从侧罩72的内表面向安装凸台 151延伸,并与安装凸台151的轴线相交,还设置有从底壁152伸出的肋156,其在安装方向上位于后边缘部并支撑安装凸台151。
侧罩72具有多个上述安装凸台151,且设置安装凸台151使得表示当 将自攻螺钉141附装至安装凸台151上时的组装方向的轴线彼此平行,且 各个自攻螺钉141均从相同方向组装。
如图17及图18所示,另一方面,如上述安装凸台151中一样,支撑 壁155a支撑安装凸台151a呈与侧罩72的内表面分离的状态,而设置肋 156a使得其从侧罩72的内表面向安装凸台151a的后边缘部的底壁152a伸 出,并与安装凸台151a的轴线平行,并支撑安装凸台151a。此外,安装 凸台151a设置有安装轴157a以将其他设备安装至侧罩。
指示灯90与构成车体罩70并固定至车架的侧罩72组装在一起,此 外,指示灯90包括起光源作用的灯泡96,并由具有将从灯泡96发射的光 反射至预定方向的反射构件98的基体构件94以及由透光材料制成并形成 车辆外形的一部分的透镜92构成。安装臂部136与基体构件94 一体形 成,且安装臂部136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安装臂部136的顶部附装至侧罩 72的目标孔137。
为了将指示灯90与侧罩72附装在一起,诸如起子的工具与自攻螺钉 141的头部142配合并通过将来自工具的旋转力传递至自攻螺钉141来将 自攻螺钉141拧入固定孔154。在此情况下,在对固定孔154的侧壁153 形成螺纹(外螺纹)的同时自攻螺钉141被朝向底壁152拧入,并紧固固 定安装臂部136。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不能在车体罩内提供充分的空间时,本实施例 的指示灯安装结构也允许安装设备。
因为固定孔154的入口侧相较于底壁152距离车体罩70的内表面更 远,且安装凸台151被布置以相对于侧罩72的内表面倾斜,故可以设置 安装凸台151而不会降低组装工作的效率。
因为设置安装凸台151使得固定孔154的侧壁部远离侧罩72的内表 面,故防止了侧罩72的外表面在注塑成型期间树脂收縮,由此改进了产 品质量。
因为固定孔134设置有底壁152,故用于注塑成型的模具可被简化,可以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并可延长模具寿命。
因为设置安装凸台151使得轴线彼此平行,故在相同方向进行组装工 作,由此提高了组装工作的效率。
如图19所示,根据安装凸台的另一方面,形成固定轴154b而非固定 孔,且推力螺母141被插入固定轴154b使得安装臂部136被插入目标孔 137。即使上述简单固定结构也可实现类似的操作及效果。
注意,尽管本实施例仅由踏板式摩托车的示例示出,但本说明书中的 术语"摩托车"并不限于此。本说明书中的术语"摩托车"指包括机动脚 踏车(机动车)的摩托车,具体指具有尾灯的车辆。因此,术语"摩托 车"可包括其车轮数量为三个或四个(或更多)且至少前轮或后轮具有两 个或更多车轮的车辆。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描述而 可进行各种改变。
工业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包括允许紧凑安装同时保持布置自由度的 尾灯的摩托车。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包括车体,构成所述车体的一部分并形成车辆的外形的车体罩,后挡泥板,其用于防止泥浆飞溅,并从所述车体罩的后部向后方倾斜向下延伸,具有光源的尾灯,设置在所述车体一侧并支撑所述尾灯的固定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尾灯上并由所述固定部件支撑的目标固定部件,所述摩托车包括夹在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目标固定部件之间的弹性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体罩上的开口,所述尾灯穿过所述开口并相较于所述车体罩的后端部进一步向所述车辆的后方伸出,其中,所述尾灯被设置在所述后挡泥板上方,当从所述车辆的侧面观察时,所述目标固定部件被布置位于所述开口的内边缘的所述车辆的最前部与最后部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当从所述车辆的侧面观察时,所述目标固定部件被布置邻近于所述尾 灯的主体部的伸出平面的中心,所述主体部构成尾灯的主体并包括光源、 具有将从光源发射的光在预定方向上反射的反射器的基体构件、以及透 镜。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当从所述车辆的侧面观察时,所述目标固定部件被布置位于所述尾灯 的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伸出平面内。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尾灯的所述主体部包括由透光材料制成的透镜组件以及具有反射 器的基体构件,并且所述目标固定部件被布置在所述基体构件上,且当从所述车辆的侧面观察时,所述目标固定部件被形成为与所述透镜组件重叠。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固定部件是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杆、或是形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孔,且所述目标固定部件是所述杆或所述孔的另 一者。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目标固定部件被所述固定部件支撑以自由枢转。
7. 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目标固定部件被支撑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自由滑动。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固定部件被设置在所述车体罩上,并且通过将所述车体罩附装至所述车体来接合所述固定部件及所述目标固定部件。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目标固定部件被分别设置在与所述尾灯相对的位置处,使得所述尾灯的所述光源被夹在其间,并且所述目标固定部件及所述光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大致呈直线设置。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车体罩包括具有彼此连续连接的外周的多个主体罩、以及插入所述主体罩与所述尾灯之间的辅助罩,该辅助罩具有与所述外周连接的一侧以及构成所述开口的另一侧。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辅助罩为圆形,其外周构成所述一侧而其内周构成所述另一侧,且所述辅助罩被所述主体罩支撑。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辅助罩在纵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主体罩的端部。
13.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尾灯相对于所述主体罩被可移动地支撑。
14.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尾灯的所述主体罩内的区域的剖面形状大于所述开口。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所述开口面对后上方,并且形成所述辅助罩的所述外周与所述内周之间的间距使得所述间距在所 述车辆的上部较宽而在所述车辆的下部较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允许紧凑安装同时保持布置自由度的尾灯的摩托车。一种摩托车(100)包括构成车辆外形的车体罩(70)以及用于防止泥浆飞溅的从车体罩(70)的后部斜向下朝向后方延伸的后挡泥板(80),其中尾灯(40)设置在后挡泥板(80)上方,且尾灯(40)嵌入车体罩(70)并相较于车体罩(70)的后部(78)进一步向后方伸出。
文档编号B62K11/00GK101628600SQ20091016484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8日
发明者松泽虎勇, 高桥晴仁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