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5577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的挡泥板结构,尤指一种与后上叉管相互组接, 且提供减少零件组装以及减轻重量的 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在雨天骑乘或行驶经过水洼地、泥泞地时,由于轮胎胎紋会夹带泥 水而经后轮转动进行圆周运动时,附着在轮胎上的泥水则产生离心力离开轮胎, 而朝骑乘者身体或车体喷洒,造成骑乘者衣物脏污、浸湿等,美观上以及舒适
性大大受影响;由于一般自行车并无配置挡泥板,特别是登山车种,故除特殊 骑乘目的之外, 一般骑乘者大都会在后轮组装挡泥板。
以后轮而言,常见的自行车挡泥板的结构则可进一步分为外接式以及一体
管的结构设计。
按,现有接设于后上叉的外接式挡泥板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6218282号 新型专利所揭示的「自行车挡泥板具有可调安装锁固位置之结构」,其是由一 挡泥板本体配合至少一组以上的锁固元件所组成,其中所述的挡泥板本体, 设有至少 一纵向滑轨,且所述的纵向滑轨是由所述的挡泥板本体其两端中的第 一端延伸到另外的第二端;所述的锁固元件,是一具有与所述的纵向滑轨对应 的限位部,是用来嵌入在所述的纵向滑轨上,而可沿着所述的纵向滑轨以调整 其与自行车其车架安装锁固的位置。
另,现有接设于座管的外接式挡泥板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5126032号新 型专利所揭示的「可快速调整角度的自行车泥除」,其包括有 一泥除, 一端 设有一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孔内设有一定位部; 一连接杆组,至少其中一端设 有一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孔内设有定位部,所述的定位部是实施为棘齿状;一 调整装置,至少其中一端设有一定位部,所述的定位部也实施为棘齿状;凭借 所述的调整装置穿于所述的泥除与所述的连接杆组的定位孔,使所述的调整装置卡设在所述的连接杆组,所述的调整装置在第一位置时,二定位部接触并相
互啮合,以便设定泥除遮蔽角度;所述的调整装置在第二位置时二定位部脱离,
所述的泥除是以调整装置为支点做枢转,而可快速调整角度。
另,现有一体式挡泥板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85310553号新式样专利所揭 示的「自行车车架(二)联合一」,主要是在自行车车架的上管一端一体向后延伸 出一挡泥板,所述的上管的自由端设有一轴向与直立座管部穿设的套孔,以形 成一具一体式的自行车挡泥板结构。
上述结构中,前二者均是外接式挡泥板的结构设计,可接设于后上叉或座 管;后者结构则所述的是在上管一体向后延伸所形成的挡泥板。
然而,无论是接后上叉或接座管的所述的外接式挡泥板,泥土或水份容易 渗入在构件之间隙间,且所述的挡泥板仍需另外购置,而此类外接式结构因其 需组装多项零件,在组装上需多道流程的组装方法,因此组装方式较为繁杂, 且一般组装在后上叉的挡泥板,则有些车种并无装设的设计,另所述的组装在 座管的除泥板,则容易产生左右摆动而无法固定;而后者所述的一体式结构, 由于其是由车架上管一体延伸成形,则所述的挡泥板的重量较重而不具实用性; 故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是以一体式挡泥板本体的概念,进一步提供一种由挡 泥板本体与后上叉管组成的后轮挡泥板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后轮挡 泥板结构,利用所述的定位件穿伸锁设连结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以及后上叉管, 同时所述的支板是可与后下叉接设,以增加定位效果,整体结构可减少组立所 需的零件以及减重重量,同时可达减少构件缝隙间渗入泥土或水份的情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后上叉管,设在一车架后方,其一端与一立管相接,另一端接设于一后 下叉;
一挡泥板本体,是具有预设曲率朝两端伸设呈弯弧状的板体,所述的挡泥 板本体以上方预设部位与所述的后上叉管相互接设。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l.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是沿后轮外径曲线一体成型所述的挡泥板本体,配合所述的后上叉管设具有固定孔,利用一结合件穿设 连结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以及所述的后上叉管的固定孔,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以及 后上叉管所共同结合形成的一体式挡泥板结构,其构件简单,故可减少组立所 需的零件,有效减轻重量。
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是一体成型的设计,有效 降低构件间缝隙渗入泥土或水份,可达挡泥以及延长构件寿命的功效。
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是具保护板片的轮裙设
计,避免骑乘者衣裙或乘载物巻入车轮,以达保护的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外观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7为本实用新型更一 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立管10;后上叉管11;固定孔12;后下叉13;挡泥板本 体20;连接座21;容孔22;支板23;结合部24;结合件25;轮裙26;导线孔 27。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 其主要包含有 一后上叉管11、 一挡泥板本体20、 一连接座21、 一支板23、 以及一结合件25。
所述的后上叉管11,设在一车架后方,其一端与一立管IO相接,另一端接 设于一后下叉13,其中所述的后下叉13内部设有一固定孔12。
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0,是沿后轮外径曲线一体成型呈一弯弧状板体。 所述的连接座21,是在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0上对应该后上叉管ll相对位 置一体成型设有一连接座21,其中所述的连接座21与挡泥板本体20间是具有 贯通状的容孔22。所述的支板23,是从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0两侧预设位置向下延伸一板体, 在各所述的板体末端设有一可与后下叉13接设的结合部24。
所述的结合件25,是由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0的容孔22穿设所述的连接座 21以及后上叉管11的固定孔12,使锁设连结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0以及后上叉 管11。
凭借上述构件,利用所述的定位件25穿伸锁设连结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0 以及后上叉管11,同时所述的支板23是可与后下叉13接设,以增加定位效果, 整体结构可减少组立所需的零件以及减重重量,同时可达防止构件缝隙间渗入
泥土或水份等功效。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以及所预期达成的功 效,兹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组设,请参照图4,是将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0以及后上叉管 ll相互接设,首先是将所述的挡泥板20的连接座21与后上叉管ll对齐,再将 所述的结合件25由下往上穿伸螺设所述的连接座21的容孔22以及后上叉管11 的固定孔12,接着将所述的挡泥板20两侧的各所述的支板23结合部24与所述 的后下叉13相互组^接,即组-没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0设计,是顺沿后轮外径曲线轮廓呈预设 曲率的弯曲板状,其设具有所述的连接座21,以所述的结合件25加以锁接,即 可提供连结各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0与后上叉管11的功效;同时, 一体式的所 述的挡泥板本体20结构,其可减少组立所需的零件,不必另外购置挡泥板,并 可有效减轻重量。
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0结构,其构件简化以减少构件间之 间隙产生;同时,又可降低构件间缝隙处渗入泥土或水份,达到组挡泥水以及 延长构件寿命效果;此外,将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一体形成各所述的连接座21、 挡泥板本体20、以及支板23等的设计,可使构件简化且组装快速,也能降低制 造成本以及人工成本;再者,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0是可为碳纤维或铁或铝等多 种材料成型。
请参照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中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0在各 所述的支板23两侧是可设有复数保护板片交错形成的轮裙结构26,可避免骑乘 者的衣裙或乘载物巻入车轮,达到保护的功效。
请参照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其中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0上是可设有至少一导线孔27以供导线穿设。
请参照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更一实施例,其中所述的连结座21是以一体 成形方式与所述的后上叉管ll相接,故使各所述的后上叉管11、挡泥板本体 20、连接座21、以及支板23等构件整体结合成一件式者;此实施态样是与前述 实施例同样具有快速组装、降低成本、以及增进构件间使用寿命等功效。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是提供一 种一体式的挡泥板结构,所述的挡泥板20 —体成型设有一连接座21以及两侧 支板23,利用结合件25穿伸锁设所述的连接座21以及后上叉管11,同时将各 所述的支4反23与后下叉13相互组,接,以增加定位效果,整体结构可有效减少 组立所需的零件以及减轻重量,且可防止构件间缝隙处渗入泥土或水份,而获 致一便利实用性高的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 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后上叉管,设在一车架后方,其一端与一立管相接,另一端接设于一后下叉;一挡泥板本体,是具有预设曲率朝两端伸设呈弯弧状的板体,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以上方预设部位与所述的后上叉管相互接设。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 泥板本体上对应所述的后上叉管相对位置设有一连接座,各所述的连接座与挡 泥板本体间具有贯通状的一容孔;在所述的后上叉管内部设有一固定孔; 一结 合件,穿设各所述的容孔以及固定孔,以连结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以及后上叉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挡泥板本体两侧预设位置分别向下延伸一支板;在各所述的支板末端设有可与 所述的后下叉管相互组接的一结合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挡泥板本体是碳纤维材料。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挡泥板本体是铁质材料。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挡泥板本体是铝质材料。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挡泥板本体在各所述的支板的两侧设有至少一轮裙装置,所述的轮裙装置具有 预设面积的隔离面,以区隔外物进入所述的挡泥板本体弯曲内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挡泥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导线孔,以供导线穿设。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一体成型后轮挡泥板结构,其包含有一后上叉管,其内部设有一固定孔;一挡泥板本体,是沿后轮外径曲线一体成型呈一弯弧状板体;一连接座,是在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上一体设有一连接座,所述的连接座与挡泥板本体间是具有贯通状的容孔;一支板,是在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两侧预设位置向下延伸一支板;一结合件,是由所述的挡泥板本体的容孔穿设所述的连接座以及后上叉管的固定孔;如此,利用所述的定位件穿伸锁设连结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以及后上叉管,同时所述的支板是可与后下叉接设,以增加定位效果,整体结构可减少组立所需的零件以及减重重量,同时可达防止构件缝隙间渗入泥土或水份等功效。
文档编号B62J15/00GK201354119SQ20092000078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9日
发明者欧利森 汤玛士 申请人:拜尔美加费拉索菲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