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5578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挡泥板结构,尤指一种一体形成有挡泥板本体、以 及前叉板的结构设计,提供构件简化以及组装快速的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自行车前轮的挡泥板均为外接式,此类外接式挡泥板结构大多是以一
挡泥片利用各式固定组构件,接设在轮轴或前叉上予以支撑;故当骑乘者在雨 天骑乘、行经水洼地或行驶经过泥狞地时,因前轮转动时其轮胎附着夹带的泥 土或水分产生离心作用而喷溅,可凭借所述的挡泥板阻挡避免喷洒到使用者身 体以及车体造成脏污。
现有接设在前叉的外接式挡泥板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89201130号新型专 利所揭示的「自行车土除固定结构改良」,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 一固定座, 固定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可供土除固设的固定部,其中央凸设有一凸块,凸块 的中心贯穿设有通孔,并在凸块的顶部凸设有嵌块; 一中心贯穿有通孔的压迫 块,压迫块的顶部凹设有一与通孔同轴的六角孔,压迫块的底部突设有嵌块; 一位于固定座顶部以及压迫块之间的迫紧块,迫紧块为一可变形的挠性体,其 中心设有贯穿的通孔,迫紧块的顶底端并设有与压迫块以及固块的嵌块相嵌合
的嵌槽; 一埋设在压迫块的六角孔内的六角螺帽; 一由下而上穿置于固定块、 迫紧块以及压迫块通孔,并与所述的六角螺帽螺接的固定螺丝。
另,现有接设在轮轴的外接式挡泥板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1216260号新 型专利所揭示的「可自动脱离挡泥板的支架结构」,其主要由一固定套、 一调 整端套与一锁紧套组合而成,其中所述的固定套,为一长型块体在上侧横切 一对应挡泥板侧缘的上扣槽;而其下端也横切一开口朝下的弹性扣槽,在所述 的弹性扣槽的两内侧壁相对设一弧凹槽;所述的调整端套,为一上端延伸为一
插扣片的套体,而在所述的调整端套的前后两侧表面各凸设一横向的弧状凸条; 且在所述的调整套体内设有一开口朝下的套孔,可供一支架上端形成一外牙端以及一下端渐缩的外锥段;所述的锁紧套,为一中央具有内牙孔的套体,其内 牙孔下段为一锥孔段。
上述结构中,前者是利用固定螺丝将所述的可供土除固设的固定座锁设在
前叉冠的底部;后者结构则是利用支架一端与轮轴接设,以将档泥板架设在前轮上。
然而,无论是接前叉或接轮轴的所述的外接式挡泥板,因其组装时需多项
零件,且需较多道流程的组装方法,造成制造以及组装成本提高;此外,泥土 或水份容易渗入在构件间缝隙处,造成零件耗损以及减少使用寿命;故本案实 用新型设计人,是以一体式挡泥板本体的概念,进一步提供一种前叉挡泥板结 构,所述的前叉上管可供与车架头管相互连结组设,且所述的前叉板是与前轮 轮轴组接设,相对其构件简化,可增加前叉的强度并达轻量化,以及减少构件 以有效降低间隙产生,降低构件间缝隙处渗入泥土或水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前叉挡 泥板结构,利用所述的前叉上管与车架头管相互接设,同时各所述的前叉板是 设与前轮轮轴接设,整体结构可使构件简化,增加前叉强度以及轻量化,同时 可达降低构件间缝隙处渗入泥土或水份等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挡泥板本体,是具有预设曲率朝两端伸设呈弯弧状的板体,所述的挡泥 板本体上方预设部位接设一前叉上管,所述的前叉上管穿设于一头管内;
一前叉板,是由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两侧预设位置分别向下一体延伸的板体, 以供与前轮轮轴相互接设。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釆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所述的一体式挡泥板本体 设计,其一体形成各所述的前叉上管、以及前叉板等的设计,不需要再另外购 置挡泥板,且可减少组装所需的零件,同时可达轻量化的创新便利实用性效益。
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其构件简化以减少构件间 之间隙产生,同时可将低构件间缝隙处渗入泥土或水份的情形发生,达到阻挡 泥 及延长构件寿命效果。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将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一体 形成各所述的前叉上管、以及前叉板等的设计,可使构件简化且组装快速,也 能降低制造成本以及人工成本。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其中所述的挡泥板本体在 各所述的前叉板的两侧是设有至少 一轮裙装置,是呈具有预设面积的隔离面, 以区隔外物进入所述的挡泥板本体弯曲内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外观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车架10;头管11;前叉挡泥板20;挡泥板本体21;前叉 上管22;前叉板23;结合部24;轮裙装置25;导线孔26。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 20,其主要包含有 一挡泥板本体21、 一前叉上管22、以及一前叉板23。
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1,是具有预设曲率朝两端伸设呈弯弧状的板体,所述 的挡泥板本体21上方延伸设置一前叉上管22,所述的前叉上管22穿设于一车 架IO其前方的一头管11内。
所述的前叉板23,是由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1两侧预设位置分别向下一体延 伸的板体,在各所述的前叉板23延伸的末端分别设有可与前轮的轮轴接设的一 结合部24。
凭借上述构件,将所述的前叉上管22设与车架10头管ll相互接设,同时 两侧各所述的前叉板23的结合部24是可与前轮轮轴接设,以增加定位效果, 即可将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1组设在前轮上,整体结构可有效将构件简化、减少 零件,且可达增加前叉的强度以及轻量化,同时可减少构件间缝隙处渗入泥土 或水份等功效。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以及所预期达成的功
效,兹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组设,请参照图4,是将所述的前叉上管22与车架10头管 11相互接设,再将两侧的各所述的前叉板23结合部24与所述的前轮轮轴相互 组4秦,即组设完成。
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1设计,其一体成型设具有前叉上管 22以及两侧各所述的前叉板23,不需要再另外购置挡泥板,且可减少组装所需 的零件,同时可达轻量化的创新便利实用性效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20结构,其构件简化以减少构件间 之间隙产生;同时,间隙减少则又可降低构件间缝隙处渗入泥土或水份的机率, 并达到阻挡泥水以及延长构件寿命效果;此外,将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1—体形 成各所述的前叉上管22以及前叉板23等的设计,可使构件简化且组装快速, 也能降低制造成本以及人工成本;再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1是可 为碳纤维或铁或铝等多种材料成型。
请参照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中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1在各 所述的前叉板23的两侧是分别设有一轮裙装置25,其呈具有预设面积的隔离面, 以区隔外物进入所述的挡泥^反本体21弯曲内部。
请参照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其中所述的挡泥板本体21的侧 面预设部位是可增设有一导线孔26以供导线容设。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是提供一 种一体式的前叉挡泥板20,其是一体形成具有一挡泥板本体21、 一前叉上管22 以及位于两侧的前叉板23,所述的前叉上管22是与车架IO前方的所述的头管 11相互接设,同时将各所述的前叉板23与前轮轮轴相互组接,以增加定位效果, 整体结构的构件简化,可增加前叉强度以及轻量化,且降低构件间缝隙处渗入 泥土或水份,而获致一便利实用性高的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 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挡泥板本体,是具有预设曲率朝两端伸设呈弯弧状的板体,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上方预设部位接设一前叉上管,所述的前叉上管穿设于一头管内;一前叉板,是由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两侧预设位置分别向下一体延伸的板体,以供与前轮轮轴相互接设。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的 前叉板两侧向下延伸的末端设有一结合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 叉上管是以 一体形成方式设在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上方预设部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 泥板本体是碳纤维材料。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 泥板本体是铁质材料。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 泥板本体是铝质材料。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 泥板本体在各所述的前叉板的两侧设有至少一轮裙装置,所述的轮裙装置具有 预设面积的隔离面,以区隔外物进入所述的挡泥板本体弯曲内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 泥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导线孔以供导线穿设。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一体成型前叉挡泥板结构,其包含有一挡泥板本体,是具有预设曲率朝两端伸设呈弯弧状板体;一前叉上管,是在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上方一体成型突设;一前叉板,是设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两侧预设位置向下延伸一板体;如此,利用所述的前叉上管与车架头管相互接设,同时各所述的前叉板是设与前轮轮轴接设,整体结构可使构件简化,增加前叉强度以及轻量化,同时可达防止构件间缝隙处渗入泥土或水份等功效。
文档编号B62K21/02GK201354120SQ20092000078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9日
发明者欧利森 汤玛士 申请人:拜尔美加费拉索菲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