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单轮驱动的摇摆式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267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单轮驱动的摇摆式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后单轮驱动的摇摆式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童车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童车都是水平行走的,即行走的轨迹呈水平状,它讲究推行移动 的平稳性。然而,随着婴幼儿的不断成长,其好动性不断增强,他/她会对现有的童车感觉 平淡无奇,毫无乐趣可言,久之便会对童车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本申请人开发了多种能够 增强承坐乐趣的动感式童车,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现本申请人又以另一种技术方案 来设计动感式摇摆童车。
W开了 一种由后单轮驱动的摇摆式:
;车,该童车既可以平走,又可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
动感式摇摆行走。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后单轮驱动的摇摆式童车,包括承载体、推把、车 底架、两后轮及转向前轮,两后轮设于车底架的后部,转向前轮设于车底架的前部,两后轮 设于驱动轴的两端, 一后轮是驱动轮,另一后轮是差速轮,差速轮与驱动轮轴转动配合;车 底架后部转动式安装一偏心轴,驱动轮轴通过一减速装置与偏心轴联动;承载体后底部开 设摇晃孔,摇晃孔与偏心轴转动配合;车底架前部上方与承载体前部下方设摇摆机构。 所述的摇摆式童车,驱动轮与驱动轮轴紧配。车,驱动轮与驱动轮轴为转动式配合,两者间设离合器。 :车,偏心轴两端为曲拐,承载体的摇晃孔转动配合于曲拐上。 〔车,偏心轴为曲轴式,曲轴中部呈凹状,承载体的摇晃孔转动配合 所述的摇摆式
所述的摇摆式
所述的摇摆式j
于曲轴的凹部。 所述的摇摆式:
;车,驱动轮轴通过齿轮带动偏心轴转动,与驱动轮轴相连的齿轮 为主动轮,与偏心轴相连的齿轮为被动轮,被动轮的直径大于主动轮,主动轮通过惰轮与被 动轮啮合;驱动轮轴上外套齿轮架,扳动齿轮架或移动齿轮架,齿轮架沿驱动轮轴转动或沿 驱动轮轴的轴向移动,使惰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或脱离,转换童车的行走方式。 所述的摇摆式童车,驱动轮轴通过链轮及链条带动偏心轴转动,与驱动轮轴相连 的链轮为主动轮,与偏心轴相连的链轮为被动轮,被动轮的直径大于主动轮。 所述的摇摆式童车,承载体与车底架间设弹簧装置。 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弹簧装置包括上弹簧座、下弹簧座、V形弹簧,上弹簧座安装于 承载体下部,下弹簧座安装于车底架,V形弹簧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上弹簧座、下弹簧座。 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弹簧装置包括导杆座、导杆套、导杆、螺旋弹簧,导杆座安装于 承载体下部,导杆套安装于车底架,导杆的上端摆动式地安装于导杆座上,导杆套设螺旋弹 簧,导杆的下端插入导杆套内。 本实用新型摇摆式童车具有两种行走状态,第一种为传统的平移式行走,第二种
3是无需外力,利用童车后轮的驱动即可使承载体作上下起伏、前后摇摆的动感运动。用户可 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方便地转换童车的行走状态。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A-A视图。 图4为童车掀去承载体的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的后视图。 图7为实施例四状态一的局部结构图。 图8为实施例四状态一的另一个局部结构图。 图9为实施例四状态二的局部结构图。 图10为实施例四状态二的另一个局部结构图。 图11为实施例四状态三的局部结构图。 图12为实施例五掀去承载体后的俯视结构图。 图13为实施例五的链条传动结构图。 图14为实施例六的皮带传动结构图。 图15为实施例七的驱动轮与驱动轮轴的配合结构图。 图16为实施例八的驱动轮与驱动轮轴的配合结构图。 图17为实施例九的驱动轮与驱动轮轴的配合结构图。 图18为实施例十的驱动轮与驱动轮轴的配合结构图。 图示中1、前轮,2、承载体,3、推把,4、车底架,5、主动齿轮,6、惰齿轮,7、7A、7B、 从动齿轮,8、驱动轮轴,9、加强杆,10、曲拐,11、连臂,12、螺旋弹簧,13、驱动轮,14、曲拐轴, 15、齿轮架,16、主轴套,17、曲拐轴轴座,18、上凸耳,19、下凸耳,20、摇杆,21、销轴,23、皮 带,24、主动皮带轮,25、链条,26、主动链轮,27、从动皮带轮,28、从动链轮,29、导杆座,30、 导杆套,31、导杆,32、上弹簧座,33、 V形弹簧,34、下弹簧座,35、连臂,36、曲轴,37、后差速 轮,38、插销,39、偏心手柄,40、长键,41、放松螺母,42、手柄,43、联接圈,44、联接齿圈,45、 螺旋弹簧,317、基座,319、插销,320、螺旋弹簧,321 、插销握柄,324、缺口 。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童车包括承载体2、前轮1、螺旋弹簧12、驱动轮13、差速 轮37、驱动轮轴8、推把3,差速轮37与驱动轮轴8转动配合,驱动轮13与驱动轮轴紧固配 合,其转动可带动驱动轮轴8作同步转动。车底架4前上方设上凸耳18,摇杆20下端与下 凸耳19转动配合,上端与上凸耳8转动配合。推把3与车底架4固定连接,车底架4的后 部还通过加强杆19连接推把3。 承载体2下部安装导杆座29,车底架4上安装导杆套30,导杆31的上端前后摆动 式地安装于导杆座29上,导杆31套设螺旋弹簧12,导杆31的下端插入导杆套30内。螺旋弹簧对承载体起缓冲及回复作用,使承载体的运动更加平稳。 承载体2的后底部固定设置连臂ll,连臂11上开有摇晃孔。驱动轮轴8的中部设 主动齿轮5,两者间通过长键相连。车底架4的后半部设一曲拐轴14,曲拐轴14的两端转 动式地配合曲拐轴座17上,曲拐轴座17与车底架4固定相连。曲拐轴14与曲拐10紧固 配合,曲拐10与连臂11的摇晃孔转动相连。曲拐轴14的中部上设从动齿轮7,从动齿轮7 的外径大于主动齿轮5的外径,从动齿轮7与主动齿轮5通过惰齿轮6啮合。驱动轮轴8上 外套齿轮架15,齿轮架15可沿驱动轮轴8转动,并可以沿驱动轮轴8的轴向移动,转换童车 的行走方式时,扳动齿轮架或移动齿轮架15,都可使惰齿轮6与从动齿轮7相啮合或脱离。 惰齿轮6与齿轮架15间通过销轴转动配合。 车底架4与驱动轮轴8通过主轴套16相连,驱动轮轴8与主轴套16间可相对转 动。 当驱动轮13带动驱动轮轴8同步转动时,驱动轮轴8又使主动齿轮5转动,主动 齿轮5通过惰齿轮6使从动齿轮7转动,使曲拐轴14和曲拐10同步转动,曲拐10通过连 臂11上的摇晃孔使承载体2起伏的运动。再结合前部摇摆机构的作用,其使承载体2作前 后摇摆的运动,最后使承载体2作上下起伏、前后摇摆有规则的运动。 当然,沿驱动轮轴8的轴向移动齿轮架15或扳开齿轮架15,都可使主动齿轮5和 惰齿轮6与从动齿轮7相脱离,此时,承载体2不作运动,其行走与现有的平走式童车相同。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承载体2下部安装上弹簧座32,车底架4上安装下弹簧座 34, V形弹簧33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上弹簧座32、下弹簧座34, V形弹簧33的头部可于弹簧 座上作相对转动。V形弹簧对承载体起缓冲及回复作用,使承载体的运动更加平稳。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轴座17上安装转动式曲轴36,曲轴36的一端头与从动齿 轮7转动配合,曲轴36通过两根连臂35与承载体2相连,曲轴36与连臂35间转动配合。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如图7-11所示,驱动轮轴8与主动齿轮5间采用长键配合,主动齿轮5
和惰齿轮6可沿驱动轮轴8作轴向移动。曲拐轴上设两个不同规格的从动齿轮7A、7B,惰齿
轮6可通过轴向移动与不同的从动齿轮相啮合或脱离。 如图7-8所示为惰齿轮6与较大的从动齿轮7B相啮合时的状态。 如图9-11所示为惰齿轮6与较小的从动齿轮7A相啮合时的状态。 如图11所示为惰齿轮6与从动齿轮相脱离时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五如图12、 13所示,驱动轮轴8紧固主动链轮26,曲拐轴14紧固从动链 轮29,链轮29的外径大于链轮26的外径,两皮带轮间通过链条25传动。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六如图14所示,驱动轮轴8紧固主动皮带轮24,曲拐轴14紧固从动皮带 轮27,皮带轮27的外径大于皮带轮24的外径,两皮带轮间通过皮带23传动。 皮带轮24与基座317联成一体,基座317上插入一带握柄321的插销319,插销 319外套螺旋弹簧320,基座317于插销握柄321端形成长条形缺口 324,插销手柄321的内 端形成长条形状,与缺口 324相对应,当插销319转过90度后,插销手柄321的内端便不能置入缺口 324内。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如图12所示状态,插销319未插入插销孔内,推行该童车时,其平移行走。将插销 319转过90度后,插销319在螺旋弹簧320的弹力作用下插入插销孔内,使驱动轮13与驱 动轮轴8连动,此时推行该童车,承载体后部作上下起伏、前后摇摆运动,产生动感效果。 实施例七如图15所示,该实施例为摩擦式,驱动轮13的内侧面设有联接圈43, 联接圈43与驱动轮轴8紧固。其外侧面的螺母41与驱动轮轴8螺纹连接,螺母41设手柄 42。通过旋紧或放松螺母41来调整驱动轮13与驱动轮轴8的同步转动或脱离转动。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八如图16所示,该实施例为牙齿式,在实施例三的螺母41与驱动轮13间 置入带齿牙的联接齿圈44,联接齿圈44与驱动轮轴8间设一长键40 ;驱动轮13的外侧面 也形成与上述联接齿圈44相应的齿牙,两者脱离结合时,联接齿圈44只作沿驱动轮轴8的 轴向运动。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七相同。 实施例九如图17所示,驱动轮13的内侧设有联接圈43,联接圈43上设有多个 插入孔与插销38相配。该联接圈43与驱动轮轴8紧固,螺旋式插销38拧入驱动轮13后 伸入联接圈43的孔内。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七相同。 实施例十如图18所示,其与实施例九的不同之处在于,插销38外套螺旋弹簧 45,插销38外端连接偏心手柄39。
权利要求后单轮驱动的摇摆式童车,包括承载体、推把、车底架、两后轮及转向前轮,两后轮设于车底架的后部,转向前轮设于车底架的前部,其特征是两后轮设于驱动轴的两端,一后轮是驱动轮,另一后轮是差速轮,差速轮与驱动轮轴转动配合;车底架后部转动式安装一偏心轴,驱动轮轴通过一减速装置与偏心轴联动;承载体后底部开设摇晃孔,摇晃孔与偏心轴转动配合;车底架前部上方与承载体前部下方设摇摆机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轮与驱动轮轴紧配。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轮与驱动轮轴为转动式配 合,两者间设离合器。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偏心轴两端为曲拐,承载体的摇 晃孔转动配合于曲拐上。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偏心轴为曲轴式,曲轴中部呈凹 状,承载体的摇晃孔转动配合于曲轴的凹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轮轴通过齿轮带动偏心轴 转动,与驱动轮轴相连的齿轮为主动轮,与偏心轴相连的齿轮为被动轮,被动轮的直径大于 主动轮,主动轮通过惰轮与被动轮啮合;驱动轮轴上外套齿轮架,扳动齿轮架或移动齿轮 架,齿轮架沿驱动轮轴转动或沿驱动轮轴的轴向移动,使惰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或脱离, 转换童车的行走方式。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轮轴通过链轮及链条带动 偏心轴转动,与驱动轮轴相连的链轮为主动轮,与偏心轴相连的链轮为被动轮,被动轮的直 径大于主动轮。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承载体与车底架间设弹簧装置。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弹簧装置包括上弹簧座、下弹簧 座、V形弹簧,上弹簧座安装于承载体下部,下弹簧座安装于车底架,V形弹簧的两端分别安 装于上弹簧座、下弹簧座。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弹簧装置包括导杆座、导杆套、 导杆、螺旋弹簧,导杆座安装于承载体下部,导杆套安装于车底架,导杆的上端摆动式地安 装于导杆座上,导杆套设螺旋弹簧,导杆的下端插入导杆套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童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单轮驱动的摇摆式童车,包括承载体、推把、车底架、两后轮及转向前轮,两后轮设于车底架的后部,转向前轮设于车底架的前部,两后轮设于驱动轴的两端,一后轮是驱动轮,另一后轮是差速轮,差速轮与驱动轮轴转动配合;车底架后部转动式安装一偏心轴,驱动轮轴通过一减速装置与偏心轴联动;承载体后底部开设摇晃孔,摇晃孔与偏心轴转动配合;车底架前部上方与承载体前部下方设摇摆机构。本实用新型摇摆式童车具有两种行走状态,第一种为传统的平移式行走,第二种是无需外力,利用童车后轮的驱动即可使承载体作上下起伏、前后摇摆的动感运动。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方便地转换童车的行走状态。
文档编号B62K9/00GK201494562SQ20092012416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4日
发明者吴茂盛 申请人:吴茂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