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剎车夹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7805阅读:1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剎车夹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结构,尤其是自行车剎车夹器构造。
背景技术
有关自行车中剎车器开发的创作众多,其不外是强调具有可调整剎车作用的功
效,但以目前所观察到的剎车器组构造,系以左、右两边各有一夹臂,再由一连结体所予枢设为一体,之后再由剎车握把中所做串结的剎车线穿置在夹臂中定位住,如此一来,在两夹臂之间得以设置前车轮圈,当剎车器作动时,由剎车线连结的夹器受带动,使两夹臂中所装设的夹片向中间的前车轮圈左、右两边触靠作动以构成剎车;由于为了要有良好的剎车效果,两夹臂之间与前车轮圈的间距相当贴近,也因为如此,导致当前车轮圈要做拆换时相对地也不易拆卸下来,原因即在两夹臂之间的宽距所能改变的程度并不大,以致造成前车轮圈在做拆换的活动空间十分有限,这对使用者而言并不理想。
因此,申请人遂针对以上问题加以开发设计,进而提出本专利的申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剎车夹器构造,以克服上述传统结构的缺陷,以凸轮形态来形成长距离的移动行程,以致使两前、后夹臂因而获得更宽长的移动距离,提供更大的拆换前车轮圈空间。
根据上述目的, 一种自行车剎车夹器构造,其特征在于,由两呈L形弯弧的前、后夹臂及一结合件所枢结构成,在前夹臂的上端设有一贯穿孔,该贯孔穿有一螺栓,螺栓上依序穿有位于前夹臂前面扳柄、位于后夹臂背后的垫圈、限位片及用以螺入固定的连结栓,其中,在扳柄中制有凸部,并在凸部上再制有用以嵌入限位片中的D形贯穿孔中而形成连带作动的D形凸体。
据此,通过扳柄带动凸轮结构来形成长距离的移动行程,两前、后夹臂因而获得更宽长的移动距离,以提供更大的拆换前车轮圈空间。


图l: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图。
图3:本实用新型于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在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5-A:本实用新型在组装后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5-B:本实用新型在组装后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6:本实用新型在作动时的示意图(一)。
图7-A:本实用新型在作动时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7-B:本实用新型在作动时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8:本实用新型在作动时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敬请配合参阅图l-3的详细说明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刹车夹器 构造,该整组夹器l安装在自行车的前叉上方位置中,剎车器的控制通过剎车线A 连结的夹器1向中间的前车轮圈B左、右两边触靠而构成;该夹器1由两呈L形弯弧
的前夹臂ll、后夹臂12及一结合件13枢结构成,在前夹臂ll的上端设有一贯穿孔 111,以供在面前的扳柄2及在背后的垫圈2A、限位片3、连结栓4套入后,再由扳柄 2外的螺栓2B予以螺入连结栓4定位住,其中在扳柄2中制有凸部21,并在凸部21上 再制有D形凸体22,以嵌入限位片3的D形贯穿孔31中而形成连带作动。
之后,将前车轮圈B置于前夹臂ll、后夹臂12两者之间的位置中,再将剎车线A 通过连结栓4、夹片5做夹持,并予调整至适当位置后,将扳柄2以予扳紧(如图4 及图5-A、 B),即可做剎车作动;而若要将前车轮圈B做拆换的话,则是只要扳动 该扳柄2 (如图6),通过其凸部21上的D形凸体22所呈现的凸轮结构来造成两前夹 臂ll、后夹臂12之间的间距达到长距离的移动行程(如图7-A、 -B及图S),这样一 来即可提供更大的拆换前车轮圈B空间。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刹车夹器构造,其特征在于,由两呈L形弯弧的前、后夹臂及一结合件所枢结构成,在前夹臂的上端设有一贯穿孔,该贯孔穿有一螺栓,螺栓上依序穿有位于前夹臂前面扳柄、位于后夹臂背后的垫圈、限位片及用以螺入固定的连结栓,其中,在扳柄中制有凸部,并在凸部上再制有用以嵌入限位片中的D形贯穿孔中而形成连带作动的D形凸体。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刹车夹器构造,由两呈L形弯弧的前、后夹臂及一结合件所枢结构成,在前夹臂的上端设有一贯穿孔,以供在面前的扳柄及在背后的垫圈、限位片、连结栓套入后、再由扳柄外的螺栓予以螺入连结栓定位住,其中在扳柄中制有凸部,并在凸部上再制有D形凸体,以嵌入限位片中的D形贯穿孔中而形成连带作动;如此,两前、后夹臂因而获得更宽长的移动距离,以提供更大的拆换前车轮圈空间目的。
文档编号B62L1/14GK201415748SQ200920148279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1日
发明者庄明琦 申请人:彰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