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4390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车,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用、有特色并且安全性高的婴儿车,兼 具有全尺寸与轻量婴儿车的特性,并且符合小型婴儿车的尺寸需求。背影技术婴儿车是父母在外出购物或逛街时,用来搭载婴儿或小孩的工具。一般的婴儿车 通常是由金属框架以及布料组成,金属框架上装配有金属及塑胶元件,布料则连接或缠绕 在框架四周。当婴儿车闲置时,大多数的婴儿车皆可被折叠,以利收藏或搬运。由于婴儿车 具有非常多的功能,在使用上相当方便。举例而言,婴儿车通常具有一舒适的躺椅,供婴儿 或小孩乘坐;可供父母或小孩放置物品的置物或置杯架;或是可放置尿布袋或其它必需品 的置物篮等。目前,市面上已有许多不同款式的可折叠婴儿车,包含小型的、轻量的或全尺寸的 婴儿车。一般而言,由于全尺寸的婴儿车具有较大的乘坐空间、较佳的人体工学设计、较多 的功能以及较坚固耐用的框架,因此全尺寸的婴儿车较受欢迎。然而,当全尺寸的婴儿车被 折叠后,却也较占空间。当父母将折叠后的全尺寸婴儿车置入车辆的行李箱后,就只剩些微 的空间可以放置其它物品。此外,全尺寸婴儿车的重量也比一般婴儿车来得重。不论是将 沉重的全尺寸婴儿车置入行李箱或从行李箱取出,不仅麻烦,而且也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特别是对那些因照顾小孩而显得疲弱不堪的父母。轻量婴儿车则是父母在外出时,主要用来搭载小孩的工具。许多父母皆会额外购 买一台轻量婴儿车,且其大部分时间皆放置在车辆上。此婴儿车的乘坐区域是由布料来支 撑。由于这类婴儿车不具有置物空间、托盘以及顶篷,不仅重量轻、折叠后的体积小,而且外 观也较为时尚。上述两种类型的婴儿车(即轻量以及全尺寸)皆必须舍弃某些功能,而无法达到 全面性的应用。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一般家庭便需同时购买上述两种类型的婴儿 车,从而造成额外的开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坚固耐用、有特色并且安全性高的婴儿车,而在折叠 后,可以符合小型婴儿车对于重量以及尺寸的需求。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婴儿车包含一下支架、一上支架以及一可折叠支撑组合。 所述上支架枢接于所述下支架。所述可折叠支撑组合包含一连接件、一上支撑件以及一下 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上支架。所述下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下支架。 所述上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件的另一端的至少其中之一枢接于所述连接件。在此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可包含一操作部。当所述操作部被致动时,所述上支撑件相对所述上支架转动,且所述下支撑件相对所述下支架与所述连接件转动,使得所述上 支架折叠于所述下支架上。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架可包含一折叠机构。所述上支撑件的一端通过所述折叠机构枢接于所述上支架。所述上支撑件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接件。两个下支撑件分 别连接于所述连接件,并且夹一固定角度。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凹槽,且所述两个下支撑件 中的每一个下支撑件分别枢接于所述连接件的一个所述凹槽中。当所述两个下支撑件相对 所述连接件转动时,所述两个下支撑件间夹一固定角度。所述下支撑件通过固定座枢接于 所述后脚件。此外,所述折叠机构包含一固定件、一枢转件以及一驱动杆件。所述驱动杆件 固定于所述上支撑件与所述枢转件。所述婴儿车另包含一把手,连接于所述枢转件。当所 述把手向前转动时,所述枢转件控制所述驱动杆件转动,从而使所述上支撑件向前转动,使 得所述上支架折叠于所述下支架上。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婴儿车包含一下支架、一上支架、一把手以及一可折叠 支撑组合。所述上支架枢接于所述下支架。所述把手以可伸缩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上支架。 所述可折叠支撑组合包含一连接件、一上支撑件以及一下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的一端枢 接于所述上支架。所述下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下支架。所述上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 下支撑件的另一端的至少其中之一枢接于所述连接件。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婴儿车包含一下支架、一上支架以及一可折叠支撑组 合。所述下支架包含一前轮架、一固定件以及两个后脚件,其中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前轮 架,且所述两个后脚件水平枢接于所述固定件,使得所述两个后脚件可向内转动。所述上支 架枢接于所述前轮架。所述可折叠支撑组合包含一连接件、一上支撑件以及一下支撑件。所 述上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上支架。所述下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下支架。所述上支 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件的另一端的至少其中之一枢接于所述连接件。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婴儿车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婴 儿车不仅具有全尺寸婴儿车的特性,例如坚固耐用、有特色并且安全性高,而且在折叠后, 可以符合小型婴儿车对于重量以及尺寸的需求。换句话说,本发明的婴儿车整合了全尺寸 婴儿车与轻量婴儿车的特色,同时兼顾婴儿车的舒适性与便利性。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 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多个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婴儿车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婴儿车的侧视图;图3是婴儿车处于半折叠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婴儿车处于完全折叠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婴儿车的立体图;图6是图5中的婴儿车的下支架的立体图;图7是图5中的婴儿车的可折叠支撑组合的立体图;图8是图7中的可折叠支撑组合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9是图5中的折叠机构的示意图;图10至图12是折叠机构在折叠过程中的内部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折叠机构的示意图14与图15是图5中的婴儿车的折叠过程。图16是图15中的婴儿车的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3 婴儿车10、30下支架12,32 上支架14、34可折叠支撑组合16,36 前轮18、38后轮20、40 把手42、3200固定件44 插销 46、3400长孔46a 弯曲部 48托盘100,300 前轮架102、302后脚件140、340 连接件142、342上支撑件144、344 下支撑件162侧表面320、320' 折叠机构480连杆1400 操作部 3200a弧形槽孔3202 枢转件 3204驱动杆件3202a 导槽 3204a前端3204b 侧边 3420突出部dl、d2 距离α、β角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1以及图2,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婴儿车1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婴儿车1的侧视图。如图1与图2所示,婴儿车1包含一下支架10、一上支架12、一 可折叠支撑组合14、两个前轮16、两个后轮18以及一把手20。下支架10包含一前轮架100以及两个后脚件102。两个后脚件102分别在水平方 向上连接于前轮架100。关于后脚件102与前轮架100间的连接方式,可通过各种制造工艺 来达成,例如铆接或焊接。后脚件102也可以安装在一后轮固定机构上,以使后轮18的安 装更为容易。前轮16枢接于前轮架100,使得每一个前轮16都可相对下支架10旋转。换 句话说,前轮16与后轮18都安装在下支架10上,当婴儿车1被推动时,可使婴儿车1平顺 地移动。此外,也可以在下支架10上安装一置物篮(未显示)。上支架12枢接于下支架10的前轮架100,使得上支架12与下支架10可相对折 叠。上支架12包含多个上下突出的侧框架,这些侧框架可用来安装婴儿车座椅、顶篷以及 其它配件(未显示),并且提供结构上的支撑。此外,把手20以可伸缩的方式连接于上支架 12。换句话说,把手20可以缩进去上支架12中,从而减少折叠后的尺寸。需注意的是,在 另一实施例中,把手20也可以枢接于上支架12,使得把手20可以折叠在上支架20上,从而 减少折叠后的尺寸。在此实施例中,上支架12也可以与把手20做相对的调整,以让使用者 在使用上更为顺手。可折叠支撑组合14包含一连接件140、一上支撑件142以及一下支撑件144。在此 实施例中,上支撑件142与下支撑件144可以是U形管,如图1所示,但不以此为限。上支 撑件142的一端枢接于上支架12。同样地,下支撑件144的一端枢接于下支架10。此外,上支撑件142的另一端与下支撑件144的另一端的至少其中之一枢接于连接件140。在实 际应用中,连接件140可通过铆钉固定在上支撑件142上,并且可相对下支撑件144转动。 连接件140包含一操作部1400,使用者可抓取操作部1400并且将其向后拉动,以使可折叠 支撑组合14产生连动,从而使上支架12折叠于下支架10上。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 实施例所描述的结构设计。连接件140也可以相对上支撑件142转动并且通过铆钉固定于 下支撑件144上。另一方面,连接件140也可以同时相对上支撑件142与下支撑件144转 动。可折叠支撑组合14设计成一过心(over-center)机构,当婴儿车1处于如图2所 示的使用状态时,上支撑件142与下支撑件144在其枢接点会处于完全静止状态。由此,当 婴儿车1处于使用状态时,可折叠支撑组合14的锁定机构不会承受太大的应力作用。请参考图3以及图4,图3是婴儿车1处于半折叠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婴儿车1 处于完全折叠状态的侧视图。如图3与图4所示,当操作部1400被拉动时,上支撑件142 会相对上支架12转动,并且下支撑件144会相对下支架10与连接件140转动,使得上支架 12折叠于下支架10上。在此实施例中,把手20可被调整成缩进上支架12,以减少折叠后 的婴儿车1的整体尺寸,如图4所示。在此实施例中,两个前轮16中的每一个前轮16实质 上具有一平坦的侧表面162,使得折叠后的婴儿车1可通过前轮16的平坦的侧表面162接 触地面而竖立,从而可将婴儿车1垂直放置,以利于收藏或搬运。请参考图5以及图6,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婴儿车3的立体图,图6是 图5中的婴儿车3的下支架30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婴儿车3包含一下支架30、一上支 架32、一可折叠支撑组合34、两个前轮36、两个后轮38以及一把手40。下支架30包含一前轮架300以及两个后脚件302。两个后脚件302通过一固定件 42在水平方向上连接于前轮架300,固定件42使两个后脚件302可向内转动,并且使前轮 架300位于适当的位置。每一个后脚件302也可以安装在一可拆装的后轮固定机构上,以 使后轮38的安装更为容易。前轮36与后轮38都安装在下支架30上,当婴儿车3被推动 时,可使婴儿车3平顺地移动。此外,也可以在下支架30上安装一置物篮(未显示)上支架32枢接于下支架30的前轮架300,使得上支架32与下支架30可相对折 叠。上支架32包含多个上下突出的侧框架,这些侧框架可用来安装婴儿车座椅、顶篷以及 其它配件(未显示),并且提供结构上的支撑。一折叠机构320装设在侧框架的顶部,如图 5所示。请参考图7与图8,图7是图5中的婴儿车3的可折叠支撑组合34的立体图,图8 是图7中的可折叠支撑组合34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如图7与图8所示,可折叠支撑组合 34包含一连接件340、一上支撑件342以及一下支撑件344。在此实施例中,上支撑件342 可以是U形管,如图7所示,但不以此为限。上支撑件342的一端通过折叠机构320枢接于 上支架32。上支撑件342的另一端枢接于连接件340。上支撑件342具有一突出部3420, 突出部3420设置在连接件340的一长孔3400中。长孔3400允许突出部3420伴随着上支 撑件342在折叠与非折叠位置间转动,以限制上支撑件342的转动范围。两个下支撑件344 连接于连接件340,并且夹一固定角度。如图7所示,连接件340具有两个凹槽3402,并且两 个下支撑件344中的每一个下支撑件344分别枢接于连接件340的一个凹槽3402中。如 图7与图8所示,当两个下支撑件344相对连接件340转动时,两个下支撑件344间夹一固定角度a。当婴儿车3处于使用状态时,每一个下支撑件344的中心轴平行于可折叠支撑 组合34的后表面。此外,下支撑件344通过固定座304而枢接于后脚件302,如图7所示。 当婴儿车3处于使用状态时,下支撑件344的中心轴会垂直于其与后脚件302的连接点。请参考图9至图12,图9是图5中的折叠机构320的示意图,图10至图12是折叠 机构320在折叠过程中的内部示意图。折叠机构320设置在上支架32、可折叠支撑组合34 以及把手40的接合处。折叠机构320包含一固定件3200、一枢转件3202以及一驱动杆件 3204。其中枢转件3202以枢轴3206枢接于固定件3204上,而驱动杆件3204则固定于可 折叠支撑组合34的上支撑件342。驱动杆件3204具有两个侧边,分别连接于枢转件3202 的两个相对侧,并且可相对枢转件3202移动。当把手40在固定件3200中以枢轴3206为 轴心向前(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插销44会沿着长孔46的路径及固定件3200的弧形槽孔 3200a移动,从而带动驱动杆件3204,如图10至图12所示。长孔46具有一弯曲部46a。需 注意的是,如图11所示,驱动杆件3204的前端3204a与枢转件3202的导槽3202a相接触, 并且配合弯曲部46a,从而防止折叠机构320在折叠的过程中退回长孔46。换句话说,当把 手40转动时,插销44会朝向单一方向移动。此外,当把手40或枢转件3202朝顺时针方向 转动时,插销44也会相对长孔46移动。在转动至长孔46的中点处,驱动杆件3204的前端 3204a会与枢转件3202的导槽3202a相接触,避免插销44反转回到原来的路径中。当把手40转动时,转动中的驱动杆件3204会带动可折叠支撑组合34的上支撑件 342朝反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带动可折叠支撑组合34至一折叠状态。于此实施 例中,插销44与驱动杆件3204的前端3204a间的距离dl大于插销44与驱动杆件3204的 侧边3204b间的距离d2。如图10所示,在把手40与可折叠支撑组合34的转动过程中,上 述的设计方式可防止插销44在长孔46中产生错误的作动。请参考图13,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折叠机构320'的示意图。如图13 所示,驱动杆件3204插设于枢转件3202中。折叠机构320'的功能原理与前述的折叠机构 32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如图5所示,婴儿车3可另包含一托盘48。如图7所示,托盘48通过一连杆 480连接于驱动杆件3204。请参考图9,在此实施例中,当插销44沿着长孔46的路径及弧 形槽孔3200a移动时,连杆480也会被向后带动,从而带动托盘48至一折叠位置。换句话 说,当婴儿车3被折叠时,驱动杆件3204也会带动托盘48至一折叠位置。请参考图14至图16,图14与图15是图5中的婴儿车3的折叠过程,图16是图 15中的婴儿车3的侧视图。在此实施例中,把手40可设计成U形管件,但不以此为限。把 手40的端部连接于折叠机构320的枢转件3202。当把手40向前转动时,枢转件3202会 控制驱动杆件3204转动,从而使可折叠支撑组合34的上支撑件342向前转动。当上支撑 件342向前转动时,由于下支撑件344间的角度固定,使得当连接件340会向前移动时,会 带动下支撑件344将后脚件302向内拉动,并且使得上支架32折叠于下支架30上,如图14 与图15所示。当婴儿车3被折叠时,下支撑件344会将后脚件302向内拉动,因此当婴儿 车3处于完全折叠的状态时,后轮38会位于婴儿车3的架体中,如图16所示。由此,可减 少婴儿车3折叠后的尺寸。为了利于后脚件302向内收合,较佳地,当婴儿车3收合时,下 支撑件344与后脚件302实质上平行。另外,在婴儿车3展开状态下,可将下支撑件344间 的夹角a设计成小于后脚件302间的夹角3。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婴儿车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婴 儿车不仅具有全尺寸婴儿车的特性,例如坚固耐用、有特色并且安全性高,而且在折叠后, 可以符合小型婴儿车对于重量以及尺寸的需求。换句话说,本发明的婴儿车整合了全尺寸 婴儿车与重量轻的婴儿车的特色,同时兼顾婴儿车的舒适性与便利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 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包含下支架;上支架,枢接于所述下支架;以及可折叠支撑组合,包含连接件;上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上支架;以及下支撑件,所述下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下支架;其中,所述上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件的另一端的至少其中之一枢接于所述连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含操作部,当所述操作部被 致动时,所述上支撑件相对所述上支架转动,且所述下支撑件相对所述下支架与所述连接 件转动,使得所述上支架折叠于所述下支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包含一前轮架以及两个后脚 件,所述两个后脚件水平连接于所述前轮架,且所述上支架枢接于所述前轮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另包含两个前轮,枢接于所述 前轮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前轮中的每一个前轮实质上具 有一平坦的侧表面,使得折叠后的所述婴儿车可通过所述前轮的所述平坦的侧表面而竖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另包含一把手,以可伸缩的方 式连接于所述上支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另包含一把手,枢接于所述上 支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包含前轮架、固定件以及两个 后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前轮架,所述两个后脚件水平枢接于所述固定件,使得所述 两个后脚件可向内转动,所述上支架枢接于所述前轮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件通过两个固定座枢接于所 述两个后脚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包含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 构包含固定件、枢转件以及驱动杆件,所述枢转件与所述固定件枢接,所述驱动杆件固定于 所述上支撑件与所述枢转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件通过一插销固定于所述 枢转件,所述插销与所述驱动杆件的一前端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插销与所述驱动杆件的一侧 边间的距离。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另包含一把手,连接于所述 枢转件,当所述把手向前转动时,所述枢转件控制所述驱动杆件转动,从而使所述上支撑件 向前转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另包含一托盘,连接于所述 驱动杆件,当所述婴儿车被折叠时,所述驱动杆件带动所述托盘至一折叠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包含两个下支撑件,当所述 两个下支撑件相对所述连接件转动时,所述两个下支撑件间夹一固定角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凹槽,所述两个下 支撑件中的每一个下支撑件分别枢接于所述连接件的一个所述凹槽中。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长孔,所述上支撑件具 有一设置在所述长孔中的突出部,所述长孔允许所述突出部伴随着所述上支撑件在折叠与 非折叠位置间转动。
17.—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包含 下支架;上支架,枢接于所述下支架;把手,以可伸缩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上支架;以及可折叠支撑组合,包含连接件;上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上支架;以及 下支撑件,所述下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下支架;其中,所述上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件的另一端的至少其中之一枢接于所述连 接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包含前轮架以及两个后脚 件,所述两个后脚件水平连接于所述前轮架,且所述上支架枢接于所述前轮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另包含两个前轮,枢接于所 述前轮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前轮中的每一个前轮实质上 具有一平坦的侧表面,使得折叠后的所述婴儿车可通过所述前轮的所述平坦的侧表面而竖立。
21.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包含下支架,其包含前轮架、固定件以及两个后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前轮架,所述 两个后脚件水平枢接于所述固定件,使得所述两个后脚件可向内转动; 上支架,枢接于所述前轮架;以及 可折叠支撑组合,包含 连接件;上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上支架;以及 下支撑件,所述下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下支架;其中,所述上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件的另一端的至少其中之一枢接于所述连 接件。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包含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 构包含固定件、枢转件以及驱动杆件,所述枢转件与所述固定件枢接,所述驱动杆件固定于 所述上支撑件与所述枢转件。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件通过一插销固定于所述 枢转件,所述插销与所述驱动杆件的一前端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插销与所述驱动杆件的一侧边间的距离。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包含两个下支撑件,当所述 两个下支撑件相对所述连接件转动时,所述两个下支撑件间夹一固定角度。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凹槽,所述两个下 支撑件中的每一个下支撑件分别枢接于所述连接件的一个所述凹槽中。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婴儿车展开时,所述两个下支撑 件间所夹之所述固定角度小于所述两个后脚件间的夹角。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婴儿车收合时,所述两个下支撑 件实质上分别平行于所述两个后脚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婴儿车,其包含一下支架、一上支架以及一可折叠支撑组合。所述上支架枢接于所述下支架。所述可折叠支撑组合包含一连接件、一上支撑件以及一下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上支架。所述下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下支架。所述上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件的另一端的至少其中之一枢接于所述连接件。
文档编号B62B7/06GK101844576SQ201010151158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3日
发明者乔纳森·M·派西拉, 柯提斯·M·哈庭斯汀, 贾斯汀·L·理格 申请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