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桥转向差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3464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桥转向差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车辆传动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中桥转向差速装置。 技术背景湖南大学钟志华院士设计的类菱形概念车在2009湖南车展亮相,菱形概念车4个 车轮按菱形排列,中间两轮为驱动轮,前后两轮联动转向,车身根据车轮的布置呈流线型。 菱形车已经开始融入社会,而轮毂电机作为电动车辆的一种先进的驱动方式在菱形车上将 发挥很大的作用。《交通与标准化》2008年第六期刊登的《类菱形概念车转向传动机构设计 与分析》一文基于类菱形车特殊的结构布置而提出前后轮联动的转向传动机构,但缺乏由 轮毂电机驱动的菱形车中桥差速问题的研究。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简单的轮毂电机驱动下的菱形车中桥转 向差速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了分时转换操纵的思想,具体包括驱动轮选通电路、继电器 选通块电路和机械传动部分。驱动轮选通电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由驱动轮主控电路和继电器线圈电路组成。 其中驱动轮主控电路特征在于由常闭触电式继电器将轮毂电机的主供电电路和电机之间 相连接,以便根据车辆转向选择相应的驱动轮;继电器线圈电路特征在于由继电器选通触 点、继电器线圈、转向灯控制电路串联而成。继电器选通块电路的特征在于由电源供能,电源正极与继电器选通块相连,负极 通过一附加电阻搭铁。机械传动部分的具体技术方案是,由齿条、齿扇、继电器选通块组成。其中齿扇、选 通块由连杆连接成为一体实现联动。齿条由转向拉杆带动并与齿扇啮合,将转向动力通过 齿扇传至继电器选通块。

图1为差速装置驱动轮选通电路图;图2为机械传动机构示意图;图3为继电器选通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1、继电器选通触点;2、右转向灯控制电路;3、轮毂电机主供电电路;4、右驱动轮 继电器;5、中桥右驱动轮轮毂电机;6、中桥左驱动轮轮毂电机;7、左驱动轮继电器;8、左转 向灯控制电路;9、继电器选通块;10、转向拉杆;11、齿条;12、齿扇;13、横连杆;14、电源;15、附加电阻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中桥转向差速装置,包括机械传动机构、选通电路和继电器 线圈电路,利用选通块控制两侧轮毂电机的电流通断。当车辆转向时转向拉杆10带动齿条 11移动,从而使齿扇12摆动,12将摆动通过横连杆13传到继电器选通块9上,9转动与相 应的继电器选通触点1接触,使相应继电器4、7线圈通电并将常闭触点打开。由此实现菱 形车转弯时,中桥内侧车轮终止驱动力,但不影响外侧车轮,实现两轮的差速。本装置在设计时各参数、尺寸应当根据菱形车自身尺寸、参数以及所选轮毂电机 的相关参数来确定,在安装时可以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灵活安装,以节省空间。同时,在电 路中可以添加仪表、指示灯等相应的装置以方便使用。本装置相对于纯机械式差速器本装置减少了齿轮副数目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传动 间隙更有利于传动的准确性。
权利要求一种中桥转向差速装置,包括机械传动机构、选通电路和继电器线圈电路,利用选通块控制两侧轮毂电机的电流通断,其特征在于机械传动机构通过齿条齿扇啮合实现转向动力的传动;选通电路通过继电器选通块选择并导通相应的常闭触点式继电器,实现驱动力的中断;继电器选通块为扇形,其中心角由转向轮的转角行程确定;继电器线圈电路将转向灯控制电路与继电器线圈串联,保证转向灯及时点亮。
专利摘要一种中桥转向差速装置,属于车辆传动装置领域,主要特征在于将轮毂电机应用于菱形车的驱动中,采用分时断电式思想,利用常闭式继电器的通断控制车轮差速,同时可将转向灯控制电路以及一些必要的仪器仪表连入电路中。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实现多功能化,方便使用。
文档编号B62D11/02GK201665244SQ20102014149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6日
发明者唐绍峰, 张为春, 李东阁, 柳小伟, 阚玉燕, 高雪熠 申请人:山东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