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车摇篮式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2329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轮车摇篮式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轮车摇篮式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两轮车越来越多的成为了人们的代步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现有的两轮车一般包括主车架、设于主车架前方的车头组件以及设于主车架后方的后轮组件。所述车架一般由若干金属管焊接或紧固而成,用以连接车头组件和后轮组件, 同时又要承担车身和人体的重量。由于金属管承重以及受压有限,使得金属管构成的车架容易损坏,影响了使用寿命。现有两轮车的车座一般没有可以倚靠的装置,驾驶的人在行驶中不会享受到驾驶的舒适感。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两轮车摇篮式车架。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两轮车摇篮式车
^K O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两轮车摇篮式车架,包括支撑梁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撑梁的座位支架和侧支架,其中所述侧支架包括对称设于所述支撑梁两侧的两个侧支架,每个侧支架包括大致垂直的水平杆和垂直杆,其中水平杆设于所述支撑梁下方并连接于所述支撑梁的后方,所述垂直杆垂直所述支撑梁并连接于所述支撑梁前方,所述座位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梁的后上方,包括相互垂直的底座支架和靠背支架。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包括位于同一面内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每个支撑梁包括平板部以及分别于平板部两端折弯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的顶端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梁的截面为凹字形。进一步地,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以及平板部形成一凹形的凹口,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凹口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凹口面向相反方向。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支撑梁的折弯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臂。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杆通过固定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梁,所述固定件为三角形,包括用以收容所述垂直杆的收容槽以及连接所述支撑梁的延伸部。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支架前端通过设置第一支撑臂固定于所述支撑梁中部,所述底座支架的后端通过设置第二支撑臂固定于所述支撑梁的后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臂还固定连接于所述水平杆。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杆上固定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包括沿所述水平杆纵向设置的踏板以及位于所述踏板下方的若干支撑肋。进一步地,所述踏板靠水平杆一侧向下垂直弯折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和所述支撑肋之间形成有可配合所述水平杆的收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车架摇篮式的设计使得驾驶人在行驶中更加舒适,支撑梁的独特设计可使车身更加坚固,以及固定件可以有效防止撞击对车身的损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车架、车头组件以及后轮组件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摇篮式车架的立体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脚踏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两轮车包括车架10、分别位于车架10前方和后方的前轮和后轮(未图示)、设于车架10前方的车头组件20、设于车架10后方的后轮组件30以及连接于车架10上的驻车机构40。参图1至图3所示,车架10包括支撑梁11、侧支架12以及座位支架13,支撑梁 11、侧支架12以及座位支架13的组装使得车架整体呈摇篮式。支撑梁11设置为两个,分别为位于同一面内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每一个支撑梁11为金属材质制成,其顶端沿纵长方向形成有凹槽111,使得支撑梁11的截面呈凹字形。每一个支撑梁11包括矩形的平板部112、自平板部112 —端弯折的第一折弯部113 以及自平板部112另一端弯折的第二折弯部114,第一弯折部113和第二弯折部114位于平板部112的同一侧,且第一弯折部113和第二弯折部114与平板部112形成一凹形的凹口, 两个支撑梁11背向设置,凹口面向相反方向。在两平板部112之间设有一金属轴14,两第一折弯部113之间通过弧形的连接臂15连接。侧支架12对称设于支撑梁11的左右两侧,每个侧支架12大致呈“L”形,包括位于支撑梁11下方的水平杆121以及大致与水平杆121垂直的垂直杆122,水平杆121与支撑梁11的第二折弯部114固定连接,垂直杆122通过三角形的固定件16固定连接于支撑梁11的第一折弯部113 ;座位支架13固定连接于支撑梁11的第二折弯部113上方,包括用以承担人体重量的底座支架131以及用以抵靠人体后背的靠背支架132,底座支架131和靠背支架132垂直。底座支架131的前端通过第一支撑臂1311固定于平板部112,底座支架131的后端通过第二支撑臂1321固定于第二折弯部113的后端并向下延伸与水平杆121 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车架10通过支撑梁11、侧支架12以及座位支架13的连接,使得车架10的整体呈摇篮式,驾驶者在行驶中更加舒适。同时由于支撑梁11采用凹字形金属材料制成,强度较大,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和撞击力,大大提高了车架10的坚固度。参图3所示,固定件16用以固定侧支架12和支撑梁11,包括用以收容垂直杆122 的收容槽161以及用以连接支撑梁11的延伸部162。当两轮车受到撞击时,固定件16将外力传递至支撑梁11,由于支撑梁11比较坚固,可有效抵挡外部的受力,避免两轮车较大的变形,进而保护驾驶者。
4[0027]参图2和图4所示,水平杆121上还可固定安装有脚踏板17,脚踏板17包括沿水平杆121纵长方向延伸的踏板171以及位于踏板171下方并用以支撑踏板171的若干支撑肋173,支撑肋173之间相互平行且垂直于踏板171和水平杆121。踏板171靠水平杆一侧向下垂直弯折有弯折部1711,所述支撑肋173贴近水平杆121 —侧设置为可与水平杆121 相配合的弧形,所述弯折部1711和所述支撑肋173之间形成有可固定水平杆121的收容槽 17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两轮车摇篮式车架,包括支撑梁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撑梁的座位支架和侧支架, 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包括对称设于所述支撑梁两侧的两个侧支架,每个侧支架包括大致垂直的水平杆和垂直杆,其中水平杆设于所述支撑梁下方并连接于所述支撑梁的后方, 所述垂直杆垂直所述支撑梁并连接于所述支撑梁前方,所述座位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梁的后上方,包括相互垂直的底座支架和靠背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摇篮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包括位于同一面内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每个支撑梁包括平板部以及分别于平板部两端折弯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轮车摇篮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的顶端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梁的截面为凹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车摇篮式车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以及平板部形成一凹形的凹口,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凹口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凹口面向相反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车摇篮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梁的折弯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摇篮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杆通过固定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梁,所述固定件为三角形,包括用以收容所述垂直杆的收容槽以及连接所述支撑梁的延伸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摇篮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支架前端通过设置第一支撑臂固定于所述支撑梁中部,所述底座支架的后端通过设置第二支撑臂固定于所述支撑梁的后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轮车摇篮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臂还固定连接于所述水平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摇篮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杆上固定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包括沿所述水平杆纵向设置的踏板以及位于所述踏板下方的若干支撑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轮车摇篮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靠水平杆一侧向下垂直弯折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和所述支撑肋之间形成有可配合所述水平杆的收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轮车摇篮式车架,包括支撑梁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撑梁的座位支架和侧支架,所述侧支架包括对称设于所述支撑梁两侧的两个侧支架,每个侧支架包括大致垂直的水平杆和垂直杆,其中水平杆设于所述支撑梁下方并连接于所述支撑梁的后方,所述垂直杆垂直所述支撑梁并连接于所述支撑梁前方,所述座位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梁的后上方,包括相互垂直的底座支架和靠背支架。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梁、座位支架以及侧支架的连接,使得车架呈摇篮式,其有益效果是坚固、乘坐舒适、驾驶安全。
文档编号B62K3/02GK201999128SQ20112005542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4日
发明者张学清, 朱安定 申请人:苏州益高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