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248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收合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在将幼儿带到室外散步或者游玩的时候,由于幼儿不会或者刚学会走路,父母需要一直抱着幼儿走动,这样长时间下来难免会造成疲惫。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婴儿车做为运送幼儿的工具,现有婴儿车的共同特征是都设有轮子,从而父母可以轻松的推着走,节省了很多的体力。虽然童车的出现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但是现有的婴儿车结构还是存在不足之处。 为了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能够折叠摆放,现有的婴儿车一般包括上架、座位、前脚及后脚,所述前脚和后脚的一端铰接,所述前脚和后脚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车轮,所述座位设于所述前脚与所述后脚的上端之间,所述上架的下端与所述后脚的中部铰接,由于所述前脚与所述后脚铰接及所述上架与所述后脚的中部铰接,当不使用的时候,所述婴儿车的前脚、后脚及上架之间可以收叠起来,从而占用的空间小且便于搬运。然而,通过所述前脚与所述后脚铰接及所述上架与所述后脚的中部铰接的方式来实现婴儿车收叠,操作者需要双手配合才能完成婴儿车的收叠,因此操作不方便且该方式的结构较为复杂;此外,由于所述上架铰接于后脚的中部,而所述后脚中部靠近婴儿车的座椅处,在所述上架的上端被向前或向后推动时,所述上架的下端会相对于所述后脚向前或向后转动,从而在所述上架与所述后脚之间会产生间隙,从而所述间隙容易夹伤坐于所述婴儿车座椅上的幼儿的手,对幼儿造成伤害。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型的婴儿车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收叠操作方便快捷且使用安全可靠的婴儿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婴儿车,所述婴儿车具有可移离设置的座椅,所述座椅可以选择前向位置或是后向位置设置,从而方便父母照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儿车,包括底架、连接件、上架及支撑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设于所述底架上、另一端与所述上架枢接,所述支撑件枢接于所述连接件上,且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上架枢接,所述上架的末端可操作地与所述底架卡合。较佳地,所述上架的末端设有卡合件,所述底架设有与所述卡合件匹配的卡合槽, 所述卡合件可操作地与所述卡合槽卡合。较佳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设于所述底架两侧的左、右连接件,所述上架包括分别与所述左、右连接件枢接的左、右上架,所述支撑件包括左、右支撑件,所述左支撑件枢接于所述左连接件上且所述左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左上架枢接,所述右支撑件枢接于所述右连接件上且所述右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右上架枢接,所述左、右上架的末端分别设有左、右卡合件,所述底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左、右卡合件匹配的左、右卡合槽,所述左、右卡合件分别可操作地卡合于所述左、右卡合槽中。 较佳地,还包括操作件和钢索,所述操作件设于所述上架上,所述钢索的一端连接所述操作件、另一端连接所述卡合件,所述卡合件的一端可滑动地卡设于所述上架内并与所述钢索连接、另一端凸伸于所述上架的末端外并可操作地与所述卡合槽卡合连接。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上设有滑套,所述滑套枢接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支撑件滑动地穿设于所述滑套内,当所述上架相对所述底架转动而使婴儿车朝向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架在所述滑套内滑动。较佳地,还包括一座椅,所述座椅设于所述支撑件的上端。较佳地,所述座椅可移离地与所述支撑件的上端连接且所述座椅可在前向位置及后向位置间转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包括底架、连接件、上架及支撑件,由于所述婴儿车是通过所述上架与所述连接件枢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上架及所述连接件枢接来实现婴儿车的收叠的,当需要收叠所述婴儿车时,只需将设于所述上架末端的卡合件从设于所述底架上的卡合槽中分离出来,然后单手操作就可以将婴儿车收叠起来,因此所述婴儿车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此外,由于所述上架的末端卡合连接于所述底架上,因此在推动所述上架的过程中,所述上架不会相对于所述连接件转动,从而避免了所述上架与所述连接件的枢接处产生间隙,进而所述婴儿车使用起来安全可靠。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婴儿车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婴儿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5为图3所示婴儿车另一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婴儿车又一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所示婴儿车再一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收叠操作方便快捷且使用安全可靠的婴儿车。参考图1-2,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包括底架11、连接件12、上架13及支撑件14, 所述连接件12的一端固定设于所述底架11上,所述上架13靠近下端处与所述连接件12 的另一端枢接,所述上架13的上端形成手把133部供照护者握持,所述支撑件14枢接于所述连接件12上,且所述支撑件14的下端与所述上架13的下端枢接、上端与婴儿车1上的座椅20连接,所述上架13的末端设有卡合件15,所述底架11设有与所述卡合件15匹配的卡合槽110,所述卡合件15可操作地卡合于所述卡合槽110内。参考图3-7,所述底架11在本实施例中大致呈一 U字型,所述连接件12包括设于所述底架11两侧的左、右连接件121、122,所述上架13包括分别与所述左、右连接件121、 122枢接的左、右上架131、132及连接所述左、右上架131、132的手把部133,所述支撑件14 包括左、右支撑件141、142。所述左连接件12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架11的左侧、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左上架131靠近下端处,所述右连接件1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架11 的右侧、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右上架132靠近下端处,所述左连接件121的中部枢接有一滑套 161,所述左支撑件141滑动地穿设于所述滑套161中从而与所述左连接件121枢接,所述左支撑件141的下端与所述左上架131的下端内侧壁枢接,所述右连接件122的中部枢接有另一滑套162,所述右支撑件142滑动地穿设于所述滑套162中从而与所述右连接件122 枢接,所述右支撑件142的下端与所述右上架132的内侧壁枢接,所述左、右支撑件141、142 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座椅20的左右两侧;所述卡合件15包括设于所述左上架131末端的左卡合件151和设于所述右上架132末端的右卡合件152,所述左卡合件151的一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左上架131的末端内、另一端可操作地凸露于所述左上架131的末端外,所述右卡合件152的一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右上架132的末端内、另一端可操作地凸伸于所述右上架132的末端外,所述卡合槽110包括设于所述底架11的左侧并与所述左卡合件151 匹配的左卡合槽111及设于所述底架11的右侧并所述右卡合件152匹配的右卡合槽112。 更加具体地,婴儿车1还包括操作件17和钢索(图未示),所述操作件17设置于所述上架 13的手把部133上,所述左、右卡合件151、152分别通过所述钢索与所述操作件17连接,所述钢索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右卡合件151、152、另一端连接所述操作件17,对所述操作件17进行操作,所述左、右卡合件151、152在所述钢索的带动下分别可操作地卡合于所述左、右卡合槽111、112中。参考图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20可移离地与所述左、右支撑件141、142的上端连接,且所述座椅20可在前向位置(如图1所示)或后向位置(如图2所示)间换向, 即所述座椅20可选择地面朝前(如图1所示)或是面朝后(如图2所示)设置,当所述座椅20位于后向位置时,照护者可以看到乘坐于所述座椅20上的幼儿,从而更加方便照看。下面参考图1-7对本实用新型婴儿车1的操作原理进行详细的描述,具体如下当婴儿车1处于展开状态时(如图5所示),所述左、右卡合件151、15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左、右卡合槽111、112卡合,从而使所述婴儿车1维持展开状态,此时所述座椅20 可选择设置于前向位置或是后向位置;当需要收合所述婴儿车1时,制动所述操作件17,此时所述左、右卡合件151、152在所述钢索的带动下分别朝所述左、右上架131、132的上方滑动,所述左、右卡合件151、152滑动的过程中会压缩设于所述左、右上架131、132内的弹簧 (图未示),从而所述左、右卡合件151、152的另一端分别从所述左、右卡合槽111、112中分离出来,此时推动所述上架13使其绕着所述左、右连接件121、122的一端朝向所述底架11 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左、右支撑件141、142在所述左、右滑套161、162中向下滑动,且所述左、右支撑件141、142向所述底架11靠近,即可完成所述婴儿车1的折叠状态(如图7所示);当所述左、右卡合件151、152从所述左、右卡合槽111、112内分离出来后,松开所述操作件17,所述左、右卡合件151、152在所述弹簧的反作用力下恢复到锁定位置。[0029]当需要使用所述婴儿车1时,拉动所述上架13使其绕着所述左、右连接件121、122 的一端朝远离所述底架11方向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左、右支撑件141、142在所述左、右滑套 161、162中向上滑动即可实现重新展开所述上架13,当所述上架13完全展开后,所述左、右卡合件151、152的另一端又重新卡合于所述左、右卡合槽111、112中从而对所述上架13进行锁定,使所述婴儿车1恢复到展开状态。综上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包括底架11、连接件12、上架13及支撑件14,由于所述婴儿车1是通过所述上架13与所述连接件12枢接、所述支撑件14与所述上架13及所述连接件12枢接来实现婴儿车1的收叠的,当需要收叠所述婴儿车1时,只需将设于所述上架13末端的卡合件15从设于所述底架11上的卡合槽110中分离出来,然后单手操作就可以将婴儿车1收叠起来,因此所述婴儿车1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此外,由于所述上架13的末端卡合连接于所述底架11上,因此在推动所述上架13的过程中,所述上架13 不会相对于所述连接件12转动,从而避免了所述上架13与所述连接件12的枢接处产生间隙,进而所述婴儿车1使用起来安全可靠。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连接件、上架及支撑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设于所述底架上、另一端与所述上架枢接,所述支撑件枢接于所述连接件上,且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上架枢接,所述上架的末端可操作地与所述底架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架的末端设有卡合件,所述底架设有与所述卡合件匹配的卡合槽,所述卡合件可操作地与所述卡合槽卡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设于所述底架两侧的左、 右连接件,所述上架包括分别与所述左、右连接件枢接的左、右上架,所述支撑件包括左、右支撑件,所述左支撑件枢接于所述左连接件上且所述左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左上架枢接, 所述右支撑件枢接于所述右连接件上且所述右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右上架枢接,所述左、 右上架的末端分别设有左、右卡合件,所述底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左、右卡合件匹配的左、右卡合槽,所述左、右卡合件分别可操作地卡合于所述左、右卡合槽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件和钢索,所述操作件设于所述上架上,所述钢索的一端连接所述操作件、另一端连接所述卡合件,所述卡合件的一端可滑动地卡设于所述上架内并与所述钢索连接、另一端凸伸于所述上架的末端外并可操作地与所述卡合槽卡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有滑套,所述滑套枢接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支撑件滑动地穿设于所述滑套内,当所述上架相对所述底架转动而使婴儿车朝向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架在所述滑套内滑动。
6.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座椅,所述座椅设于所述支撑件的上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可移离地与所述支撑件的上端连接且所述座椅可在前向位置及后向位置间转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座椅,所述座椅设于所述支撑件的上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可移离地与所述支撑件的上端连接且所述座椅可在前向位置及后向位置间转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儿车,包括底架、连接件、上架及支撑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设于所述底架上、另一端与所述上架枢接,所述支撑件枢接于所述连接件上,且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上架枢接,所述上架的末端可操作地与所述底架卡合。所述婴儿车结构简单、收叠操作方便快捷且使用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B62B7/10GK201980276SQ20112006758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5日
发明者李建群 申请人: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