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伞柄车自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308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童伞柄车自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童车的自立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婴童伞柄车自立结构。
背景技术
婴儿使用的伞柄车由于车体轻便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折叠不用时,都需要有一套自立装置来用于方便的放置,因此自立机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伞柄车的使用性能。目前市场上伞柄车的自立机构,大多是直接连在车体的管架上,在自立的状态下, 轮子与自立支撑脚之间成不规则三角形,致使重心不稳定,遇到大风时有容易被吹倒的情况。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不易被吹到的婴童伞柄车自立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童伞柄车自立结构,连接于伞柄车的座驾管和背靠管,并且通过连接片活动连接于伞柄车的后脚管,所述的后脚管上通过第一折合扣和第三折合扣与自立管连接;所述的第一折合扣包括左扁铁和右扁铁与后脚管和自立管转动连接;第三折合扣通过两个下扁铁片与后脚管和自立管转动连接。为了使自立架在合拢状态下不会自动打开,在打开状态下也不会自动合拢,所述的第一折合扣和第三折合扣之间设有第二折合扣,它通过弹簧与后脚管和自立管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自立的状态下,轮子与自立支撑脚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的重心稳定,遇到大风时不容易被吹倒,结构简单,采用第二折合扣中的弹簧,能够保持打开和合拢的状态,不容易发生危险。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载自立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合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座驾管 2、背靠管 3、右扁铁4、弹簧 5、自立管6、下扁铁片 7、后脚管8、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婴童伞柄车自立结构,连接于伞柄车的座驾管1和背靠管2,并且通过连接片8活动连接于伞柄车的后脚管7,所述的后脚管7上通过第一折合扣和第三折合扣与自立管5连接;所述的第一折合扣包括左扁铁和右扁铁3与后脚管7和自立管5转动连接;第三折合扣通过两个下扁铁片6与后脚管7和自立管5转动连接;在所述的第一折合扣和第三折合扣之间设有第二折合扣,它通过弹簧4与后脚管7和自立管5转动连接。如图2所示伞柄车在自立状态时,左扁铁和右扁铁3与自立管5同处于一直线上, 后脚管7处于垂直状态,下扁铁片6处于水平状态,其机构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使其重心稳固,且不会造成车架干涉,影响车子的使用。如图3所示伞柄车在非自立状态时,左扁铁和右扁铁3与自立管5成角度状态,下扁铁片6与自立管5也成角度状态,后脚管7处于垂直状态,自立管5与后脚管7处于平行状态。在行车的时候,伞柄车处于非自立状态,此时的自立结构处于合拢状态,不影响行车;在伞柄车需要合拢放置时,即伞柄车自立状态,此时的自立结构处于打来状态,方便放
置,重心稳定,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婴童伞柄车自立结构,连接于伞柄车的座驾管(1)和背靠管0),并且通过连接片(8)活动连接于伞柄车的后脚管(7),其特征是所述的后脚管(7)上通过第一折合扣和第三折合扣与自立管( 连接;所述的第一折合扣包括左扁铁和右扁铁(3)与后脚管(7) 和自立管(5)转动连接;第三折合扣通过两个下扁铁片(6)与后脚管(7)和自立管(5)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童伞柄车自立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第一折合扣和第三折合扣之间设有第二折合扣,它通过弹簧(4)与后脚管(7)和自立管( 转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童伞柄车自立结构,连接于伞柄车的座驾管和背靠管,并且通过连接片活动连接于伞柄车的后脚管,所述的后脚管上通过第一折合扣和第三折合扣与自立管连接;所述的第一折合扣包括左扁铁和右扁铁与后脚管和自立管转动连接;第三折合扣通过两个下扁铁片与后脚管和自立管转动连接;在所述的第一折合扣和第三折合扣之间设有第二折合扣,它通过弹簧与后脚管和自立管转动连接。在自立的状态下,轮子与自立支撑脚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的重心稳定,遇到大风时不容易被吹倒,结构简单,采用第二折合扣中的弹簧,能够保持打开和合拢的状态,不容易发生危险。
文档编号B62B7/06GK202029882SQ20112012368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5日
发明者陈裕盛 申请人:荣邦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