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顶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580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的车顶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各实施方式均涉及车辆的车顶模块组件。
背景技术
车辆的车顶模块组件安装在车辆车身上以封闭车辆车身的内部。车顶模块组件可以包括固定板,或者可以包括可动板,其中该可动板相对于车辆滑动或者倾斜以在车顶中形成开口。常规全景车顶模块通常为特定车辆而设计,并且可以包括固定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的车顶模块,以在梁和连接件之间提供用于为粘合剂提供空间的粘合间隙。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的车顶模块设有挤压成形的前横向构件,其适于安装至车辆车身的车顶;和第一对连接件(node),其中每一个连接件均具有接纳在前横向构件的端部区域内的部分。该车辆的车顶模块具有挤压成形的第一侧梁和挤压成形的第二侧梁, 第一梁和第二梁的各自的端部区域接纳第一对连接件中的一个的另一部分。该车辆的车顶模块具有第二对连接件,其中每一个连接件均具有接纳在第一梁和第二梁的另一个端部区域内的部分;和挤压成形的后横向构件,其适于安装至车辆车身的车顶,后横向构件的每个端部区域接纳第二对连接件中的一个的另一部分。该车辆的车顶模块具有板,该板安装至前横向构件、后横向构件、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每个侧梁的每个端部区域限定了内部中空部分。每个侧梁的每个端部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结节,该至少一个结节从侧梁延伸至中空部分内,以维持侧梁与接纳至侧梁端部区域内的连接件之间的粘合间隙,从而用于接纳粘合剂。另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了 前横向构件的每个端部区域限定了内部中空部分。该前横向构件设有至少一个结节,该至少一个结节从前横向构件的每个端部区域延伸至中空部分内,以维持前横向构件与连接件的接纳在前横向构件端部区域内的那部分之间的粘合间隙。另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了 后横向构件的每个端部区域限定了内部中空部分。该后横向构件设有至少一个结节,该至少一个结节从后横向构件的每个端部区域延伸至中空部分内,以维持后横向构件与连接件的接纳在后横向构件端部区域内的那部分之间的粘合间隙。另一个实施方式设有置于粘合间隙内用于将每个连接件连接至相应的端部区域的粘合剂。另一个实施方式设有中间横向构件,其具有安装至第一侧梁的第一端部和安装至第二侧梁的第二端部。该中间横向构件定位在前横向构件和后横向构件之间。另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了 板还由中间横向构件支撑。另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了 板大致是透明的。[0011]另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了 板由玻璃、丙烯酸和聚碳酸酯材料中的一种形成。另一个实施方式设有在每个侧梁内的遮阳板轨道;在侧梁中的至少一个内的遮阳板驱动电缆轨道;以及在侧梁中的至少一个内的遮阳板驱动电缆返回轨道。另一个实施方式设有尺寸形成为大致覆盖板的遮阳板,遮阳板与第一侧梁上的遮阳板轨道和在第二侧梁上的遮阳板轨道相互作用。另一个实施方式设有安装至后横向构件的遮阳板马达;以及将遮阳板连接至马达的驱动电缆。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设有车辆车身和车顶模块,车辆车身具有用于支撑车顶的中间区域的一对车柱。车辆的车顶模块具有挤压成形的前横向构件,其适于安装至车辆车身的车顶;第一对连接件,其中每一个连接件均具有接纳在前横向构件的端部区域内的部分;挤压成形的第一侧梁和挤压成形的第二侧梁,第一梁和第二梁的各自端部区域接纳第一对连接件中的一个的另一部分;第二对连接件,其中每一个连接件均具有接纳在第一梁和第二梁的另一个端部区域内的部分;挤压成形的后横向构件,其适于安装至车辆车身的车顶,后横向构件的每个端部区域接纳第二对连接件中的一个的另一部分;板,其安装至前横向构件、后横向构件、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以及中间横向构件,其具有安装至第一侧梁的第一端部和安装至第二侧梁的第二端部,中间横向构件定位在前横向构件和后横向构件之间。每个侧梁的每个端部区域限定了内部中空部分。每个侧梁的每个端部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结节,该至少一个结节从侧梁延伸至中空部分内,以维持侧梁与接纳至侧梁端部区域内的连接件之间的粘合间隙,从而用于接纳粘合剂。中间横向构件与该对车柱大致对准,以便为车辆提供结构支撑。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的车顶模块设有前构件,该前构件具有中空结构、沿中空结构纵向延伸的凸缘、和延伸至中空结构的内部的至少一个凸起区域。车辆的车顶模块具有第一对连接件,每一个连接件均具有接纳在前构件的端部区域内的部分。车辆的车顶模块具有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每个侧梁具有中空结构、沿中空结构纵向延伸的凸缘、用于遮阳板的沿中空结构纵向延伸并与凸缘大致相对的轨道、以及从第一侧梁延伸至中空结构的内部的至少一个凸起区域,侧梁中每一个的第一端部区域接纳第一对连接件中的一个。 车辆的车顶模块具有第二对连接件,每个连接件接纳在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中每一个的第二端部区域中。车辆的车顶模块具有后构件,该后构件具有中空结构、沿中空结构纵向延伸的凸缘、和从第二侧梁延伸至中空结构的内部的至少一个凸起区域,该后构件的每个端部区域接纳第二对连接件中的一个。车辆的车顶模块具有中间构件,该中间构件具有中空结构、沿中空结构纵向延伸的第一凸缘、和沿中空结构纵向延伸并与第一凸缘大致相对的第二凸缘,该中间构件在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之间延伸。车辆的车顶模块还具有由前构件、后构件、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支撑的板。另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了 每个连接件具有第一突出部,第一突出部的尺寸形成为接纳在侧梁中的一个的中空结构内,并且当连接件的第一突出部插入侧梁中的一个时,第一突出部与侧梁中的一个的至少一个凸起区域配合,以在第一突出部和中空结构的内表面之间提供间隙。另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了 每个连接件具有第二突出部,第二突出部的尺寸形成为接纳在前构件和后构件中的一个的中空结构内,并且当连接件的第二突出部插入前构件和后构件中的一个时,第二突出部与前构件和后构件中的一个的至少一个凸起区域配合,以在第二突出部和中空结构的内表面之间提供间隙。另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了 第二突出部与第一突出部大致垂直。另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了 每个连接件具有凸缘,该凸缘用于密封在侧梁中的一个与前构件和后构件中的一个之间形成的接头。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车身设有一对车柱;由车柱支撑的车顶板;安装至车顶板的一组挤压成形的梁,每个梁具有管状部分,在管状部分的内表面上有至少一个脊状突起;以及一组连接件,其由该组梁的端部区域接纳以连接梁。另一个实施方式设有中间构件,其与该组挤压成形的梁中的两个连接并与该对车柱大致对准;和由该组挤压成形的梁支撑的大致透明的板。另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了 每个连接件具有第一突出部,第一突出部的尺寸形成为装配在梁中的一个的管状部分内,管状部分具有在第一突出部与管状部分的内表面之间提供间隙的至少一个脊状突起;并且该实施方式公开了 每个连接件具有第二突出部,第二突出部的尺寸形成为装配在横向构件中的一个内,其尺寸形成为装配在横向构件中的一个的管状部分内,管状部分具有在第二突出部与另一个管状部分的内表面之间提供间隙的至少一个脊状突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梁和连接件之间提供用于为粘合剂提供空间的粘合间隙,以有助于粘合剂将梁和连接件连接。

图I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具有车顶模块的车辆的透视图;图2是图I的车顶模块的仰视透视图;图3是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顶模块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车顶模块的侧梁的剖视图;图5是图2的车顶模块的前构件或者后构件的剖视图;图6是图2的车顶模块的中间横向构件的剖视图;图7是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顶模块的连接件的俯视透视图;以及图8是图7的连接件的仰视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按需要,在本文中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的实施方式;然而,应理解的是公开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各种形式或者可替代的形式实施。附图不必按照比例绘制;一些特征可以扩大或者减小以显示特定部件的细节。 因此,在本文中公开的具体的结构细节和功能细节不应解释为限制性的,而仅仅是作为权利要求的代表性基础和/或作为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基础。图I示出了具有车顶模块组件12的车辆10。车辆10显示为跨界车辆,但是也可以设想带有车顶模块组件的其它类型的车辆,例如运动型多用途车辆、轿车(sedan)、双门轿车(eoupe)或类似车辆。车顶模块12被放置在车辆车身16的车顶14中的开口内。车顶模块12可以设计成基本覆盖车顶14的区域,或者车顶模块的尺寸形成为比车顶14小。车辆车身16具有几个车柱,以增加对车辆10的结构支撑并支撑车顶14的结构。车辆10 显示为具有前柱18、中柱20和后柱22,这些车柱在结构上支撑着车顶14。在使用各种车辆设计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想其它数量的车柱或者其它车柱构造。图2示出了用于图I的车辆10的车顶模块12。车顶模块具有前梁24、后梁26和一对侧梁28。梁24、26、28被安装至车顶14 (在局部视图中),以将车顶模块12连接至车辆
10。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粘合剂、焊接、铆接或其它紧固系统或者组合来安装梁。前梁 24定向为朝着车辆10的前部,而后梁26定向为朝着车辆10的后部。利用连接件30连接梁24、26、2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0是相同的。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沿对角线相对的连接件30是相同的,因此对于车顶模块12的四个连接件30而言,需要两种连接件设计。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前连接件30是相同的,并且后连接件30是相同的,因此对于车顶模块12的四个连接件30而言,需要两种连接件设计。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0相互之间可以具有不同的特征以与梁连接。中间梁32连接该对侧梁28并定位在前梁24和后梁26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中间梁32定位成与图I中所示的车辆10的中柱20大致对准。这可以增强车辆车身16的结构特性。车顶模块12具有固定板34。板34被安装至前梁24、后梁26和侧梁28。板还可以安装至中间梁32。板34大致是透明的,以使外界的光通过板34进入车辆10的内部。板可以包括颜色或者其它涂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板34由玻璃、塑性材料(例如丙烯酸或聚碳酸酯)或者本领域已知的其它材料制成。在实施方式中,前梁24、后梁26、侧梁28和中间梁32由诸如铝、铝合金、镁、镁合金等金属或者本领域已知的其它材料挤压成形。材料的选择减轻了模块的重量并且降低了车辆10的重心。挤压方法允许在不改变机床安装的前提下为不同车辆制造出不同长度的梁24、26、28、32,而使用冲压方法或者其它常规方法需要改变机床安装。为了应用于各种车辆10,梁24、26、28、32将可以使用相同的挤压成形件,但是梁24、26、28、32将被切割并且成形为适于特定车辆10。在实施方式中,车顶模块12包括遮阳板36,以减少或者防止外界的光通过板34透射至车辆10的内部。遮阳板36是诸如织物、乙烯树脂或类似物的柔性材料。遮阳板36与侧梁28上的轨道38相互作用,以沿着车顶模块12滑动。遮阳板36缠绕在诸如辊子的卷取机构40上,卷取机构40允许在通常将要揭开板34时存储遮阳板36,允许在板34通常覆盖时展开遮阳板36 (如图2所示),并且还允许针对板34的中间覆盖范围将遮阳板36定位在存储和展开之间。卷取机构40可以手动操作,或者可以使用马达42和驱动机构44进行操作。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10的乘客启动按钮或者开关以将遮阳板36移动并越过板 34。图3示出了车顶模块12的实施方式。车顶模块12具有前梁或者前横向构件24、 后梁或者后横向构件26和挤压成形的一对侧梁28。使用连接件30连接梁24、26、28。中间横向构件32连接至侧梁28。图4中示出了侧梁28中的一个的横截面。梁28具有沿着梁28的长度延伸至梁 28的端部区域的管状结构46或者内部中空部分。凸缘47沿着结构46纵向延伸,并且被用来利用凸缘47的下表面48将梁28安装至车辆车身16。板34安装至凸缘47的上表面49。遮阳板轨道38和驱动电缆轨道39沿着结构46纵向地并且与凸缘47大致相对地延伸。返回驱动电缆轨道37还可以与侧梁28 —起挤压成形。一组脊状突起50、结节或者凸起区域向管状结构46的内部延伸。脊状突起50还可以沿梁28的长度延伸。连接件30的一部分的尺寸形成为使得它装配至管状结构46内。 脊状突起50使连接件30与管状结构的内壁间隔开,以在梁28和连接件30之间提供粘合间隙51。粘合间隙51用于为粘合剂提供空间,粘合剂用于连接梁和连接件。梁28可以与凸缘47、轨道38、39和脊状突起50 —起挤压成形,作为一体挤压成形件。另外,这对梁28 中的两个仅需要一个挤压成形型材。图5中示出了后梁26的横截面。后梁26和前梁24可以由相同的挤压件形成。如果前梁和后梁26由相同的挤压件形成,那么可以通过诸如拉伸或压弯的方法使梁26弯曲或者成形为不同以适合车辆车顶14的形状。另外,前梁和后梁26可以加工有不同的凸缘 53。后梁26具有沿着梁26的长度延伸至梁26的端部区域的管状结构52或者内部中空部分。凸缘53沿着结构52纵向延伸。凸缘53的下表面54用于将梁26安装至车辆车身16。 板34被安装至凸缘53的上表面55。一组脊状突起56、结节或者凸起区域向管状结构52 的内部延伸。脊状突起56还可以沿梁26的长度延伸。连接件30的一部分的尺寸形成为使得它装配至管状结构52内。脊状突起56使连接件30与管状结构的内壁间隔开,以在梁 26和连接件30之间提供粘合间隙57。粘合间隙57用于为粘合剂提供空间,粘合剂用于连接梁和连接件。图6中示出了中间横向构件32的横截面。中间横向构件32具有沿着横向构件32 的长度延伸至横向构件32的端部区域的管状结构58或者内部中空部分。第一凸缘60沿着结构58纵向延伸。第二凸缘62沿着结构58纵向延伸并且大致与第一凸缘60相对。横向构件32的上表面63用于将板34安装至横向构件32。一组脊状突起64、结节或者凸起区域从每个凸缘60、62延伸,以便为粘合剂提供粘合间隙,粘合剂用于将横向构件32连接至侧梁28。图7和图8示出了用于连接车顶模块12的梁的连接件30的实施方式。连接件30 可以用于将前梁24连接至侧梁28或者将后梁26连接至侧梁2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0由镁或镁合金浇铸而成。当然,可以设想其它材料和制造方法。连接件30具有主体部66。第一突出部68从主体部66延伸并且第一突出部的尺寸形成为装配在侧梁28的中空结构内。第一突出部的外表面70与侧梁28的结构46的内表面一起形成粘合间隙51,以便为粘合剂提供地方。脊状突起50将突出部68保持与结构 46间隔开,以形成粘合间隙51。第二突出部72从连接件30的主体部66延伸并且第二突出部的尺寸形成为接纳在后构件26或者前构件24的中空结构52内。第二突出部72的外表面与前梁24或者后梁26的结构52的内表面一起形成粘合间隙57,以便为粘合剂提供地方。脊状突起56将突出部72保持与结构52间隔开,以形成粘合间隙57。第一突出部68与第二突出部72大致垂直。第一突出部68在主体66上的取向可以与第二突出部72的不同,使得第一突出部 68相对于第二突出部72倾斜。主体部66以及第一突出部68和第二突出部72可以具有凹入区域,以有助于制造连接件30或者减轻连接件30的重量。凸缘78也从连接件的主体部66延伸。凸缘78可以将车顶模块12额外密封至车辆车身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凸缘还可以用作板34的安装点。尽管已显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并不意味这些实施方式显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能形式。相反,说明书中使用的文字是说明性文字而不是限制性文字,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 另外,各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结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的车顶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挤压成形的前横向构件,其适于安装至车辆车身的车顶;第一对连接件,其中每一个连接件均具有接纳在所述前横向构件的端部区域中的部分;挤压成形的第一侧梁和挤压成形的第二侧梁,所述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的各自端部区域接纳所述第一对连接件中的一个连接件的另一部分;第二对连接件,其中每一个连接件均具有接纳在所述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的另一个端部区域中的部分;挤压成形的后横向构件,其适于安装至所述车辆车身的所述车顶,所述后横向构件的每个端部区域接纳所述第二对连接件中的一个连接件的另一部分;以及板,其安装至所述前横向构件、后横向构件、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其中,每个侧梁的每个端部区域限定了内部中空部分,每个侧梁的每个端部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结节,所述至少一个结节从所述侧梁延伸至所述中空部分内,以维持所述侧梁与接纳至所述侧梁的端部区域内的所述连接件之间的粘合间隙,从而用于接纳粘合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向构件的每个端部区域限定了内部中空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前横向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结节,所述至少一个结节从所述前横向构件的每个端部区域延伸至所述中空部分内,以维持所述前横向构件与所述连接件的接纳至所述前横向构件的端部区域内的部分之间的粘合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向构件的每个端部区域限定了内部中空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后横向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结节,所述至少一个结节从所述后横向构件的每个端部区域延伸至所述中空部分内,以维持所述后横向构件与所述连接件的接纳至所述后横向构件的端部区域内的部分之间的粘合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顶模块,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被置于所述粘合间隙内用于将每个连接件连接至相应的端部区域的粘合剂。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顶模块,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中间横向构件,所述中间横向构件具有安装至所述第一侧梁的第一端部和安装至所述第二侧梁的第二端部,所述中间横向构件定位在所述前横向构件和后横向构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还由所述中间横向构件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大致是透明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由玻璃、丙烯酸和聚碳酸酯材料中的一种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顶模块,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在每个侧梁中的遮阳板轨道;在所述侧梁中的至少一个侧梁中的遮阳板驱动电缆轨道;以及在所述侧梁中的至少一个侧梁中的遮阳板驱动电缆返回轨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顶模块,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尺寸形成为大致覆盖所述板的遮阳板,所述遮阳板与所述第一侧梁上的遮阳板轨道和在所述第二侧梁上的遮阳板轨道相互作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顶模块,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安装至所述后横向构件的遮阳板马达;以及将所述遮阳板连接至所述马达的驱动电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车顶模块,其包括挤压成形的前横向构件;第一对连接件,每一个连接件接纳在前横向构件的端部区域内;挤压成形的第一侧梁和挤压成形的第二侧梁,每个端部区域接纳第一对连接件中的一个;第二对连接件,每一个连接件接纳在第一梁和第二梁的另一个端部区域内;挤压成形的后横向构件,每个端部区域接纳第二对连接件中的一个;以及板,其安装在前横向构件、后横向构件、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上。每个侧梁的每个端部区域限定了内部中空部分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结节,该至少一个结节从侧梁延伸至中空部分内以维持在侧梁与接纳在侧梁端部区域内的连接件之间的粘合间隙,以便接纳粘合剂。
文档编号B62D25/06GK202345776SQ20112031663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0日
发明者B·J·施耐德, J·H·弗斯马克, J·W·泽恩德, M·J·扎鲁泽克, R·H·维科夫 申请人: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