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703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具有童车主体,以及包含座部和能够放倒的背部且安装在童车主体上的座席部件,特别是涉及即使在放倒的状态下也有效地防止了背部的摇摆的童车。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使婴幼儿乘坐的童车中具有童车主体,以及包含座部和背部且安装在童车主体上的座席部件的童车是公知的。目前所使用的童车基本上都是构成为背部能够放倒。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座席部件是由芯材和包覆芯材的缓冲材料构成的,座席部件的座部以及背部是其缘部固定在童车主体上而悬吊地支撑在童车主体上。在这种童车中,例如JP2010-538923T的0053以及0054段落中所记载的那样,通过缩短从童车主体上的悬吊量以接近该童车主体地拉起背部,能够使背部为立起的状态。相反,通过加长从童车主体上的悬吊量以离开该童车主体地使背部倒向后方,能够使背部为平躺的状态。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放倒机构中,在背部从童车主体向后方较大倾斜的状态下,由于背部从童车主体上的悬吊量加长,所以该背部容易相对于童车主体在宽度方向(横向)上摇摆(晃动)。这种背部的摇摆使乘坐在童车中的婴幼儿的乘坐心情恶化,并且运行童车的运行者(使用者、保护者)的操纵性也恶化。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考虑到这一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童车,具有童车主体,以及包含座部和能够放倒的背部且安装在童车主体上的座席部件,即使在躺倒的状态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背部的摇摆。另外,在以往的童车(例如JP2007-210533A)中,童车主体含有能够摇动的框架,在该能够摇动的框架上安装有座席部件的背部。在该童车中,由于背部直接由具有刚性的童车主体的框架支撑,所以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背部向宽度方向的摇摆。但是,在背部内置有刚性框架的情况下,乘坐在童车中的婴幼儿的乘坐心情恶化。而且,由于设置刚性框架而制作成本将上升。进而,由于设置能够摇动的刚性框架,不仅童车的构造复杂化,而且童车的重量加重,操纵性以及处理性也恶化。除此之外,之前几乎所有的童车均是构成为能够折叠,但在含有刚性框架的情况下,会有不能够使折叠尺寸充分小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童车如果应对这种问题则非常适合。本实用新型的童车具备童车主体;座席部件,安装在上述童车主体上且具有座部和能够放倒的背部;支撑部件,在上述座席部件的上述背部的侧方延伸;连接部件,安装在上述座席部件的上述背部上并与上述支撑部件相连,能够随着上述背部的放倒动作而相对于该支撑部件滑动。在本实用新型的童车中,上述支撑部件可以至少以一个部位固定在上述童车主体上。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童车中,上述支撑部件可以是其两端固定在上述童车主体上。在本实用新型的童车中,上述支撑部件可以是具有柔软性的部件。或者在本实用新型的童车中,上述支撑部件可以是具有能够弯曲的关节部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童车中,上述支撑部件能够取下地固定在上述童车主体上。在本实用新型的童车中,上述连接部件具有被上述支撑部件贯通的环状部。这种本实用新型的的童车还具备调节上述背部的放倒角度的调节机构,上述调节机构具有第I部件和将上述第I部件相对于上述背部固定的第2部件,该第I部件含有固定在上述童车主体或者上述座席部件上的安装部和能够相对于上述背部滑动的滑动部,上述第I部件贯通上述连接部件的上述环状部。在本实用新型的童车中,上述连接部件具有能够相对于上述支撑部件滑动地夹设的钩部。在本实用新型的童车中,上述连接部件是作为沿着上述支撑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构成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童车中,上述座席部件的上述背部具有固定在上述童车主体上的左右的侧面部和位于左右的侧面部之间的背面部,上述连接部位安装在上述背面部与上述侧面部的连接部位中的上述背部上。在本实用新型的童车中,上述座席部件的上述背部具有固定在上述童车主体上的左右的侧面部和位于左右的侧面部之间的背面部,上述连接部位安装在上述侧面部中的上述背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童车还具备调节上述背部的放倒角度的调节机构,上述调节机构具有第I部件和将上述第I部件相对于上述背部固定的第2部件,该第I部件含有固定在上述童车主体或者上述座席部件上的安装部和能够相对于上述背部滑动的滑动部,上述支撑部件以一部分与上述第I部件的一部分结成一束或者与上述第I部件的一部分一体化。在本实用新型的童车中,上述童车主体具有左右的手柄,与左侧的手柄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前腿和与右侧的手柄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前腿,与左侧的手柄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后腿和与右侧的手柄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后腿,分别与左侧的前腿以及左侧的后腿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侧的连结框架部件和分别与右侧的前腿以及右侧的后腿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侧的连结框架部件,上述支撑部件设在上述座席部件的两侧方,分别与设在上述座席部件的两侧方的左右的支撑部件相对应地设有左右的连接部件,左侧的支撑部件固定在左侧的手柄以及左侧的后腿上,并在该左侧的手柄与该左侧的后腿之间延伸,右侧的支撑部件固定在右侧的手柄以及右侧的后腿上,并在该右侧的手柄与该右侧的后腿之间延伸。在这种本实用新型的的童车中,上述童车主体还具有连杆部件,该连杆部件具有分别与左侧的前腿以及右侧的后腿相连且能够转动的第I连杆,和分别与右侧的前腿以及左侧的后腿相连且能够转动的第2连杆,第I连杆的中间部与第2连杆的中间部能够转动地连结在一起。在这种本实用新型的童车中,上述座席部件的上述背部具有固定在上述童车主体上的左右的侧面部和位于左右的侧面部之间的背面部,上述背部的上述侧面部安装在上述手柄以及上述前腿上,上述座部安装在上述连结框架部件上。或者在本实用新型的童车中,上述童车主体具有左右的扶手,与右侧的扶手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框架部件以及与左侧的扶手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框架部件,与右侧的扶手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前腿和右后腿以及与左侧的扶手相连且能转动的左前腿和左后腿,分别与右侧的后腿和右侧的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托架以及分别与左侧的后腿与左侧的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托架,分别与右侧的前腿与右侧的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连结框架部件以及分别与左侧的前腿与左侧的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连结框架部件,与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在向前方倾斜的第I位置与向后方倾斜的第2位置之间摆动的手柄,上述支撑部件设在上述座席部件的两侧方,分别与设在上述座席部件的两侧方的左右的支撑部件相对应地设有左右的连接部件,右侧的支撑部件固定在右侧的框架部件以及右侧的后腿上,并在右侧的框架部件与右侧的后腿之间延伸,左侧的支撑部件固定在左侧的框架部件以及左侧的后腿上,并在左侧的框架部件与左侧的后腿之间延伸。或者在本实用新型的的童车中,上述童车主体具有左右的扶手,与右侧的扶手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框架部件以及与左侧的扶手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框架部件,与右侧的扶手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前腿和右后腿以及与左侧的扶手相连且能转动的左前腿和左后腿,分别与右侧的后腿和右侧的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托架以及分别与左侧的后腿与左侧的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托架,分别与右侧的前腿与右侧的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连结框架部件以及分别与左侧的前腿与左侧的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连结框架部件,上述框架部件构成手柄的一部分,上述支撑部件设在上述座席部件的两侧方,分别与设在上述座席部件的两侧方的左右的支撑部件相对应地设有左右的连接部件,右侧的支撑部件固定在手柄以及右侧的后腿上,并在手柄与右侧的后腿之间延伸,左侧的支撑部件固定在手柄以及左侧的后腿上,并在手柄与左侧的后腿之间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童车,即使座席部件的背部为放倒的状态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其相对于童车主体向宽度方向摇摆。

图I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附图,是从前方一侧表示童车的立体图;图2是从后方一侧表示图I的童车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I的童车的童车主体的侧视图;图4是以折叠状态表示图3的童车主体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图I的童车的附图,是表示座席部件的背部为立起状态的童车的附图;图6是表示图I的童车的附图,是表示座席部件的背部为躺倒状态的童车的附图;图I是表示图5所示的童车的座席部件的背部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图6所示的童车的座席部件的背部的立体图;图9是与图7相对应的附图,是用于说明支撑部件的一变形例的附图;图10是与图8相对应的附图,是用于说明连接部件的一变形例的附图;图11是表示童车主体的一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含有图11的童车主体的童车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童车主体的其它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所附的附图中,为了便于图示和理解,与实物相比适当夸张地变更了比例以及纵横的尺寸比
坐寸o[0035]图I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附图。其中,图I以及图2表示了童车10的整体结构。如图I以及图2所示,在此所说明的童车10具有童车主体20,安装在童车主体20上的座席部件50,安装在童车主体20上的车篷80,以及安装在童车主体20上的收纳箱15。另外,车篷80以及收纳箱15仅在图I以及图2中示出。童车主体20由具有手柄25以及后腿35的框架20a,和安装在框架20a上且能够旋转的前轮31以及后轮36构成。座席部件50含有座部51以及能够放倒的背部53,作为婴幼儿乘坐的所谓座椅发挥功能。在图示的童车10中,座席部件50以及车篷80能够从童车主体20上取下。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童车10例如JP2010-132077A所公开的那样构成为能够折叠。而且,如图2所示,在童车主体20上设有用于搬运折叠状态的童车10的背带18。在本说明书中,相对于童车10及其构成要素使用的“前”、“后”、“右”、“左”、“横”、“上”以及“下”的用语在没有特别明示的情况下分别意味着以乘坐在处于展开状态的童车10中的婴幼儿为基准的“前”、“后”、“右”、“左”、“横”、“上”以及“下”。而且,相对于童车10及其构成要素使用的“宽度方向”为连结“左”以及“右”的方向、即“横”方向,相对于童车10及其构成要素使用的“行进方向”为连结“前”以及“后”的方向。如图I 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童车10在整体上成为了以沿着穿过横向的中心的行进方向(前后方向)的面(横向中心面)为中心大致对称的结构。即,童车主体20,座席部件50以及车篷80的每一个成为了以沿着行进方向(前后方向)的横向中心面为中心大致对称的结构。其中,首先从童车主体20进行说明。童车主体20具有左右的手柄25,左右的前腿30,以及左右的后腿35。构成童车主体20的各构成要素能够转动地连接在一起而能够折叠。如图3所示,前腿30是其上端部分与相对应一侧的手柄25的下端部分相连且能够转动。后腿35是其上端部分与相对应一侧的手柄25的上方部分相连且能够转动。在各前腿30的下端部分设有能够旋转的前轮31。而且,在各后腿35的下端部分上设有能够旋转的后轮36。手柄25的上端部分装有用于提高把持性的把手26。在前腿30与后腿35之间设有左右的连结框架部件34和连杆部件38。左侧的连结框架部件34分别连结在左侧的前腿30以及左侧的后腿35上且能够转动。右侧的连结框架部件34分别连结在右侧的前腿30以及右侧的后腿35上且能够转动。各连结框架部件34以其后端部分与相对应一侧的后腿35相连。另一方面,各连结框架部件34的前端部分越过该连结框架部件34与前腿30的连结部位而向前方伸出。另一方面,连杆部件38具有第I连杆38a以及第2连杆38b。第I连杆38a在左侧的前腿30的下端部分与右侧的后腿35的下端部分之间延伸,第2连杆38b在右侧的前腿30的下端部分与左侧后腿35的下端部分之间延伸。第I连杆38a分别相对于左侧的前腿30以及右侧的后腿35连接且能够以交叉的两个轴为中心转动。因此,第I连杆38a分别相对于左侧的前腿30以及右侧的后腿35不仅能够在二维的平面内转动,而且也能够在三维空间内向各个方向转动。同样,第2连杆38b分别相对于右侧的前腿30以及左侧的后腿35连接且能够以交叉的两个轴为中心转动。而且,第I连杆38a的中间部分与第2连杆38b的中间部分枢轴连接。因此,第I连杆38a以及第2连杆38b能够以从相互的端部分开的状态(X字状)接近或者从相互的端部接近的状态(I字状)分开的 方式相互转动。进而,如图I所示,作为连结在一对前腿30之间的部件设有踏脚板32。踏脚板32是将其两端固定在左侧的前腿30的下端部分与右侧的前腿30的下端部分上而架设在童车主体20上。踏脚板32是采用布料,皮革,橡胶等的柔软材料(软质材料),作为具有柔软性的部件构成的。而且,如图2所示,作为连结在一对后腿35之间的部件设有第I后撑杆37a和第2后撑杆37b。第2后撑杆37b是将其两端固定在左侧的后腿35的下方部分和右侧的后腿35的下方部分上。第I后撑杆37a在将其两端在第2后撑杆37b的上方的位置上固定在左侧的后腿35以及右侧的后腿35上。第I后撑杆37a以及第2后撑杆37b分别构成为能够弯曲,能够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状态以及弯曲成两端在宽度方向上接近的状态。以上是童车主体20的主要的结构。这种童车主体20通过以手柄25和前腿30的枢轴安装点PPl为中心将前腿30相对于手柄25转动而能够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折叠。在折叠操作时,经由连结框架部件34与前腿30相连的后腿35随着前腿30相对于手柄25的转动而以与手柄的枢轴安装点PP2为中心转动而接近手柄25。其结果,如图4所示,在使前腿30、手柄25以及后腿30重合地将童车主体20折叠成折叠状态下,侧视图中的童车主体20的外尺寸(外轮廓)大幅度地小型化。而且,根据图3所示的展开状态与图4所示的折叠状态的比较可以理解,随着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移,前腿30的下端部分以及后腿35的下端部分相互分离。其结果,设在前腿30的下端部分与后腿35的下端部分之间的连杆部件38通过折叠操作而从X字状向I字状变形成侧视图中的长度加长。这样一来,童车主体20的左侧的构成要素(手柄25、前腿30以及后腿35)与右侧的构成要素(手柄25、前腿30以及后腿35)相互接近。其结果,在折叠状态下,主视图中的童车主体20的外尺寸(外轮廓)、即宽度方向的尺寸(外轮廓)也能够大幅度地小型化。另外,在这种童车主体20的左侧的构成要素与右侧的构成要素的接近动作时,连结在左右的前腿30之间的踏脚板32弯曲或者折曲,连结在左右的后腿35之间的第I以及第2后撑杆37a、37b弯曲。因此,不会因连结在左右的构成要素之间的部件32、37a、37b而阻碍宽度方向的小型化。折叠状态的童车主体20通过设在后腿35上的钩部39卡合在前腿30上而维持折叠状态。另一方面,展开状态的童车主体20如图2所示,通过与第I后撑杆37a以及第2后撑杆37b相连的锁定机构24而维持展开状态。该锁定机构24将第I后撑杆37a以及第2后撑杆37b维持在宽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即、取使第I后撑杆37a以及第2后撑杆37b不能够弯曲的锁定状态,和使弟I后撑杆37a以及弟2后撑杆37b能够弯曲的解除状态。并且通过将锁定机构24切换成解除状态,能够进行上述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折叠动作。以下,对车篷80进行说明。车篷80用作乘坐在童车10上的婴幼儿的遮阳以及/或者挡雨。在本实施方式中,车篷80能够取下地固定在童车主体20的手柄25上。车篷80具有形成为U字状的多个篷架81和安装在篷架81上的篷布83。各篷架81以U字端部部分与其它的篷架相连且能够转动。在图I以及图2所示的例子中设有两根篷架81。篷布83安装在该篷架81上,以通过摆动到相互分开的位置上的两根篷架81而张开的状态支撑。因此,通过使篷架81摆动(转动)而能够开闭车篷80。车篷80的篷架81由树脂制细板或金属制细板等构成的弹性体形成。而且,车篷80的篷布由布或塑料等柔软的布状物形成。因此,随着上述童车主体20的折叠动作,篷架81以及篷布83随着童车主体20的变形而变形,车篷80也减小。而且,随着从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的展开动作,篷架81的弹性变形被解除,车篷80自动地张开。以下,对座席部件50进行说明。座席部件50是乘坐在童车10中的婴幼儿接触的部件。座席部件50具有婴幼儿的臀部接触的座部51和婴幼儿的后背接触的背部。其中,背部53具有从后方与婴幼儿的后背接触的背面部53a和从两侧面对婴幼儿的左右的侧面部53b。背部53的背面部53a从上方与座部51相连。背部53的各侧面部53b从上方与座部51相连,并且从前方与背面部53b相连。而且,如图I所示,在座席部件50上设有用于将婴幼儿稳定地支撑在该座席部件上的座席带57。座席部件50采用布、编织材料、皮革等柔软的布状物形成。尤其是支撑婴幼儿的体重的座部51以及背部53的背面部53a由板状的芯材、包覆芯材的布状物形成,优选地是由具有缓冲性的布状物形成。另外,座席部件50构成为在童车的折叠动作时以及展开动作时能够随着童车主体20的变形而变形。因此,在芯材用在座席部件50上的情况下,可以在该芯材上预先形成有折缝或者切缝。在图示的例子中,座席部件50固定在童车主体20的连结框架部件34,前腿30以及手柄25上。更具体地说,如图5以及图6所示,座席部件50的座部51是将其宽度方向上的缘部固定在包含从前腿30向前方伸出的部分的左右的连结框架部件34的前方部分上,以悬吊在该左右的连结框架部件34之间的方式支撑(吊设)。而且,座席部件50的左右的侧面部53b是将其缘部固定在比相对应一侧的手柄25以及连结框架部件34靠上方部分的前腿30上,以悬吊在该手柄25以及前腿30上的方式支撑(吊设)。另一方面,座席部件50的背面部53a经由未直接固定在童车主体20上的邻接的座部51以及左右的侧面部53b悬吊支撑在童车主体20上。背部53的背面部53a与座部51相连且能够转动,而且,背部53的侧面部53b能够随着背面部53a相对于座部51的转动而变形。因此,座席部件50的背部53能够放倒。并且如图5 图8所示,在童车10上还设有调节背部53的放倒角度的调节机构60。调节机构60具有第I部件61和将第I部件61相对于背部53固定的第2部件64,该第I部件61包含固定在童车主体20或者座席部件50上的安装部61a以及能够在形成于背部53上的插通路56内移动地穿过其中并能够相对于背部53滑动的滑动部61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部件61例如通过铆钉扣将安装部61a固定在童车主体20的手柄25上。而且,如图7以及图8所示,第I部件61是作为具有带状的基端侧部62a和纽扣状的前端侧部62b的细长状的部件构成的。 在图不的例子中,从各手柄25上分别延伸出第I部件61。一对第I部件61分别沿着与背部53相对应的一侧的侧面部53b延伸,在背部53的背面部53a处汇合。在背部53的背面部53a上成为背面部53a的基础的布料上缝制有布料55,在该布料55与成为基础的布料之间形成有第I部件61的滑动部61b能够滑动地穿过其中的插通路56。而且,在布料55的中央形成有通到插通路56的贯通孔55a,一对第I部件61汇合并穿过该贯通孔55a从插通路56内向外部抽出。第2部件64是作为将从背部53的贯通孔55a出来的一对第I部件61结成一束进行固定的固定件构成的。通过第2部件64将第I部件61相对于背部53固定,穿过了背部53的插通路56内的第I部件61不被拉回插通路56内。因此,如图5以及图7所示,在从形成在座席部件50的背部53的背面部53a上的贯通孔55a拉出第I部件61的状态下,由第2部件64固定第I部件61,能够使背部53相对于座部51立起。而另一方面,如图6以及图8所示,通过解除第2部件64的约束,将第I部件61经由贯通孔55a向插通路56一侧返回,能够使背部53相对于座部50躺倒。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童车10中,如根据图7 以及图8的比较能够容易理解的那样,通过由调节机构60拉起或者放出座席部件50的背部52的侧面部53b,调节背面部53a从童车主体20上的悬吊量,从而调节背部53的放倒角度。若根据这种式样,通过侧面部53b确保背面部53a的悬吊量较长,能够使座席部件50的背部53相对于座部51大幅度躺倒。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左右的侧面部53b而防止了从后方支撑乘坐在童车10中的婴幼儿的背面部53a向后方倒下。但是,在以往的童车中,则产生座席部件的背面部在宽度方向(横向)上摇摆的不良情况。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童车10上设有在座席部件50的背部53的侧方延伸的支撑部件75和安装在座席部件50的背部53上的连接部件70。并且连接部件70与该支撑部件75相连并能够随着背部53的放倒动作而相对于支撑部件75滑动。若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则即使在背部53的放倒状态下,由于座席部件50的背部53经由连接部件70与位于该背部53的侧方的支撑部件75相连,所以背部53向宽度方向的自由移动受到限制。其结果,即使在背部53相对于座部51大幅度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背部53向宽度方向(横向)的摇摆(晃动)。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件75是由布料、皮革、橡胶等形成的具有柔软性的带状部件(细长状部件)构成的。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细长状的支撑部件75分别设在背部53的两侧。各支撑部件75是将其两端例如由铆钉扣固定在童车主体20上。左侧的支撑部件75固定在左侧的手柄25以及左侧的后腿35上,并在该左侧的手柄25与该左侧的后腿35之间延伸。同样,右侧的支撑部件75固定在右侧的手柄25以及右侧的后腿35上,并在该右侧的手柄25和该右侧的后腿35之间延伸。在图示的例子中,各支撑部件75以手柄25上与前腿30的连结部位以及该手柄25上与后腿35的连结部位之间的位置安装在该手柄25上。而且,各支撑部件75以后腿35上与手柄25的连结部位以及该后腿35上与连结框架部件34的连结部位之间的位置安装在该后腿35上。若根据这种式样,则由于支撑部件75由软质材料构成而能够弯曲或折曲,所以不会因设置支撑部件75而阻碍童车10的折叠动作。即,支撑部件75具有能够随着童车主体20的折叠动作而变形的程度的柔软性,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童车10的折叠动作。尤其是支撑部件75的两端在童车主体20上的安装部位在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折叠动作操作时逐渐接近。因此,即使支撑部件75成为了童车10的展开状态中的某种程度的张开状态,也不会对童车10的折叠动作带来障碍,这样一来,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座席部件50的背部53向横向(宽度方向)摇摆(晃动)。而且,如果支撑部件75成为了童车10的展开状态中的某种程度的张开状态,则背部53的放倒动作时由于连接部件70而相对于支撑部件75的滑动也平滑,能够顺畅地进行放倒操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70也是采用由布料、皮革、橡胶等形成的具有柔软性的带状部件(细长状部件)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70是通过将具有柔软性的带状部件的两端重合或者接近地固定在背部53上而形成的。在图示的例子中,连接部件70是通过将具有柔软性的带状部件的两端重合地缝制在座席部件50的背部53上而形成的。作为更具体的安装位置,图示的连接部件70安装在背部53中背面部53a与侧面部53b的连结部位上。但是,连接部件70的安装部位并不仅限于侧面部53b,作为一例,既可以如后述的图10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将连接部件70安装在侧面部53b上,也可以将连接部件70安装在背面部53a上,进而也可以将连接部件70安装成跨在背面部53a以及侧面部53b双方上。这种连接部件70形成环状部71。并且如图7以及图8所示,连接部件70的环状部71被支撑部件75贯通。换句话说,支撑部件75以贯通连接部件70的环状部71的状态将其两端固定在童车主体20上。若根据这种式样,则能够稳定地维持经由了连接部件70的背部53与支撑部件75的连结状态,稳定地抑制背部53向宽度方向(横向)的摇摆(晃动)。除此之外,由于连接部件70具有能够随着童车主体20的折叠动作而变形的程度的柔软性,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童车10的折叠动作。除此之外,由于连接部件70具有能够随着背部53的放倒动作时相对于支撑部件75的相对位置的偏离而变形的程度的柔软性,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放倒动作。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用于调节背部53的放倒角度的调节机构60具有细长状的第I部件61,但也可以如图7以及图8所示,第I部件61也贯通连接部件70的环状部71而延伸。而且,从穿过连接部件70到固定在童车主体20上为止,调节机构60的第I部件61以及支撑部件70沿着同一条路径的走向。若根据这种式样,则通过用于防止背部53的摇摆的连接部件70,还能够诱导第I部件61,使结构简单化。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支撑部件75配置在座席部件50的背部53的侧方,安装在座席部件50的背部53上的连接部件70与支撑部件75相连,并能够随着背部53的放倒动作相对于支撑部件75滑动。因此,座席部件50的背部53即使在放倒状态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其相对于童车主体20在宽度方向上摇摆。通过防止背部53向宽度方向摇摆,能够改善婴幼儿的乘坐心情,同时也能够提高运行童车的运行者(使用者、保护者)的操纵性。而且,上述的连接部件70以及支撑部件75的追加与在童车主体上设置能够摆动的刚性框架并将该框架组装在座席部件的背部中(例如JP2007-210533A所公开的童车)相t匕,能够实现结构简单化,童车的小型化,童车的轻量化,而且由此在乘坐心情的改善以及操纵性的提高方面当然也是有利的。并且这种优点在用于刚性框架的结构更为复杂化的折叠式童车上尤为显著。另外,关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以下对变更的一例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支撑部件75的两端固定在童车主体20上的例子,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支撑部件75的后方端部固定在后腿35上,支撑部件75的前方端部固定在背部53的侧面部53b上,优选地是固定在侧面部53b上前腿附近的区域中,其结果,支撑部件75沿着背部53的放倒路径延伸而位于处在任意的放倒位置的背部53的侧方。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支撑部件75在一部分区域中在与调节机构60的第I部件61相同的路径延伸的例子。在该例子中,支撑部件75既可以是以一部分与第I部件61的一部分结成一束,也可以是兼着第I部件61的一部分。例如,图7以及图9所示的背部53如果 是处在最直立的状态,则在图7以及图9中,位于连接部件70前方的支撑部件75以及第I部件61既可以是结成一束的也可以如图9所示为一体化。另外,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构成支撑部件75的带状部件是一端与后腿相连,同时另一端缝制在构成第I部件61的带状部件上。并且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该缝制部75a的前方一侧,同一个带状部件兼着支撑部件75以及调节机构60的第I部件61双方。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支撑部件75具有柔软性的例子,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支撑部件也可以由具有能够弯曲的关节部的部件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支撑部件是不具有柔软性的部件也能够通过关节部而弯曲,从而能够随着童车主体20的折叠动作或者展开动作而变形。而且,支撑部件也可以能够取下地固定在童车主体20上。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支撑部件75在背部53的两侧方对称地各设置一个的例子,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设在背部53的一侧的侧方(例如左侧的侧方)的支撑部件75与设在背部53的另一侧的侧方(例如右侧的侧方)的支撑部件75也可以沿着上述手柄25的长度方向配置在不同位置,即不同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上。而且,支撑部件75还可以仅配置在背部53的一侧的侧方。进而,支撑部件75也可以在背部53的一侧的侧方设有多个。进而,也可以使设在背部53的一侧的侧方的支撑部件75的数量与设在背部53的另一侧的侧方的支撑部件75的数量不同。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相对于一个支撑部件75仅设置一个连接部件70的例子,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相对于一个支撑部件75设置两个以上的连接部件70。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连接部件70具有将带状的部件的两端安装在背部53上而成的结构,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0所示,连接部件70是作为沿着支撑部件75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构成的。而且,连接部件70还可以由能够与支撑部件75相连且能够相对于该支撑部件75滑动的钩部等不具有柔软性的部件构成。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调节机构60的第I部件61的滑动部61b穿过其中的背部53的插通路56仅形成在背面部53a上的例子,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插通路56也可以形成在背部53的背面部53a以及侧面部53b双方上。而且,虽然表示了插通路56由设在背面部53a上的布料形成的例子,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多个环材形成。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调节机构60的第I部件61由带状的部件62a和连接在带状的部件62a上的纽扣状的部件62b构成的例子,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第I部件61既可以仅由带状的部件62a构成,也可以仅由纽扣状的部件62b构成。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童车主体20不过仅是一例而已。例如,相对于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童车主体120也能够适用上述的连接部件70以及支撑部件75。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童车主体120具有框架部件121,与框架部件121相连且能够转动的扶手122,与扶手122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前腿130以及后腿135,连结在框架部件121上且能够在向前方倾斜的第I位置(图12的位置)与向后方倾斜的第2位置(图13的位置)之间摆动的手柄125。框架部件121,扶手122,前腿130以及后腿135分别以对称的位置在左侧和右侧合计设置两个。而且,童车主体120在左右分别具有连结前腿125和框架部件121的连结框架部件134。进而,童车主体120具有一端侧与后腿135相连且能够转动,同时另一端侧分别与框架部件121、连结框架部件134以及手柄125相连且能够转动的连结托架123。在后腿之间设有后撑杆137,在前腿之间设有第I前撑杆132a以及第2前撑杆(踏脚板)132b。 并且在图12所示的童车110中,座席部件150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具有座部151以及背部153,背部153具有背面部153a和设在背面部153a的两侧方的侧面部153b。支撑部件175在框架部件121与后腿135之间延伸。而且,连接部件170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式样设在背面部153上。即使在这种童车110中,也能够通过连接部件170以及支撑部件175有效地防止背部153向横向(宽度方向)摇摆(晃动)。而且,在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童车主体120中,表示了手柄125是与框架部件121分别设置的,手柄125能够在第I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摆动的例子,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如图13所示,手柄225固定在第2位置上而不能够从第2位置摆动。在图13所示的童车210的童车主体220中,由U字状的手柄225上相当于U字的端部部分的部分构成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童车110上的一对框架部件121。换句话说,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童车110上的框架部件121构成手柄225的一部分。在图13所示的童车210中,作为一例,通过在手柄225 (框架部件121)与后腿135之间设置支撑部件275,能够有效地防止背部153向横向(宽度方向)摇摆(晃动)。另外,在图13中对于结构与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童车同样的部分赋予与图11以及图12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同样的附图标记。进而,通过与在童车主体上设置能够摆动的刚性框架、且将该框架组装在座席部件的背部中的童车(例如JP2007-210533A所公开的童车)的比较,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童车的优点,但该记载并不排除在童车主体上设置能够摆动的刚性框架、且将该框架组装在座席部件的背部中的童车中适用连接部件以及支撑部件。即,本实用新型也包括将连接部件以及支撑部件适用在童车主体上设置能够摆动的刚性框架、且将该框架组装在座席部件的背部中的童车中的式样,即使在这种式样中,也能够有效地防止背部向横向(宽度方向)摆动(晃动)。
权利要求1.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具备 童车主体; 座席部件,安装在上述童车 主体上且具有座部和能够放倒的背部; 支撑部件,在上述座席部件的上述背部的侧方延伸; 连接部件,安装在上述座席部件的上述背部上并与上述支撑部件相连,能够随着上述背部的放倒动作而相对于该支撑部件滑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件至少以一个部位固定在上述童车主体上。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件是其两端固定在上述童车主体上。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件是具有柔软性的部件。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件是具有能够弯曲的关节部的部件。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件能够取下地固定在上述童车主体上。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件具有被上述支撑部件贯通的环状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调节上述背部的放倒角度的调节机构, 上述调节机构具有第I部件和将上述第I部件相对于上述背部固定的第2部件,该第I部件含有固定在上述童车主体或者上述座席部件上的安装部和能够相对于上述背部滑动的滑动部, 上述第I部件贯通上述连接部件的上述环状部。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件具有能够相对于上述支撑部件滑动地夹设的钩部。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件是作为沿着上述支撑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构成的。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座席部件的上述背部具有固定在上述童车主体上的左右的侧面部和位于左右的侧面部之间的背面部, 上述连接部位安装在上述背面部与上述侧面部的连接部位中的上述背部上。
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座席部件的上述背部具有固定在上述童车主体上的左右的侧面部和位于左右的侧面部之间的背面部, 上述连接部位安装在上述侧面部中的上述背部上。
1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调节上述背部的放倒角度的调节机构, 上述调节机构具有第I部件和将上述第I部件相对于上述背部固定的第2部件,该第I部件含有固定在上述童车主体或者上述座席部件上的安装部和能够相对于上述背部滑动的滑动部, 上述支撑部件以一部分与上述第I部件的一部分结成一束或者与上述第I部件的一部分一体化。
1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上述童车主体构成为能够折叠,并且具有左右的手柄,与左侧的手柄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前腿和与右侧的手柄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前腿,与左侧的手柄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后腿和与右侧的手柄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后腿,分别与左侧的前腿以及左侧的后腿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侧的连结框架部件和分别与右侧的前腿以及右侧的后腿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侧的连结框架部件, 上述支撑部件设在上述座席部件的两侧方, 分别与设在上述座席部件的两侧方的左右的支撑部件相对应地设有左右的连接部件, 左侧的支撑部件固定在左侧的手柄以及左侧的后腿上,并在该左侧的手柄与该左侧的后腿之间延伸, 右侧的支撑部件固定在右侧的手柄以及右侧的后腿上,并在该右侧的手柄与该右侧的后腿之间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上述童车主体还具有连杆部件,该连杆部件具有分别与左侧的前腿以及右侧的后腿相连且能够转动的第I连杆,和分别与右侧的前腿以及左侧的后腿相连且能够转动的第2连杆,第I连杆的中间部与第2连杆的中间部能够转动地连结在一起。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座席部件的上述背部具有固定在上述童车主体上的左右的侧面部和位于左右的侧面部之间的背面部, 上述背部的上述侧面部安装在上述手柄以及上述前腿上, 上述座部安装在上述连结框架部件上。
1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上述童车主体构成为能够折叠,具有左右的扶手,与右侧的扶手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框架部件以及与左侧的扶手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框架部件,与右侧的扶手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前腿和右后腿以及与左侧的扶手相连且能转动的左前腿和左后腿,分别与右侧的后腿和右侧的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托架以及分别与左侧的后腿与左侧的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托架,分别与右侧的前腿与右侧的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连结框架部件以及分别与左侧的前腿与左侧的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连结框架部件,与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在向前方倾斜的第I位置与向后方倾斜的第2位置之间摆动的手柄, 上述支撑部件设在上述座席部件的两侧方, 分别与设在上述座席部件的两侧方的左右的支撑部件相对应地设有左右的连接部件, 右侧的支撑部件固定在右侧的框架部件以及右侧的后腿上,并在右侧的框架部件与右侧的后腿之间延伸, 左侧的支撑部件固定在左侧的框架部件以及左侧的后腿上,并在左侧的框架部件与左侧的后腿之间延伸。
1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上述童车主体构成为能够折叠,并且具有左右的扶手,与右侧的扶手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框架部件以及与左侧的扶手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框架部件,与右侧的扶手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前腿和右后腿以及与左侧的扶手相连且能转动的左前腿和左后腿,分别与右侧的后腿和右侧的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托架以及分别与左侧的后腿与左侧的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托架,分别与右侧的前腿与右侧的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右连结框架部件以及分别与左侧的前腿与左侧的框架部件相连且能够转动的左连结框架部件, 上述框架部件构成手柄的一部分, 上述支撑部件设在上述座席部件的两侧方, 分别与设在上述座席部件的两侧方的左右的支撑部件相对应地设有左右的连接部件, 右侧的支撑部件固定在手柄以及右侧的后腿上,并在手柄与右侧的后腿之间延伸, 左侧的支撑部件固定在手柄以及左侧的后腿上,并在手柄与左侧的后腿之间延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童车(10)具有童车主体(20),具有座部(51)和背部(53)的座席部件(50),在座席部件的背部的侧方延伸的支撑部件(75),以及安装在座席部件的背部的连接部件(70)。连接部件与该支撑部件相连,且能够随着背部的放倒动作而相对于支撑部件滑动。
文档编号B62B7/08GK202358148SQ201120419099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9日
发明者须贺宜英 申请人:康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