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摩托车后挡泥板前段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摩托车上后挡泥板前段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后挡泥板前段设置在后挡泥板前方,其功用和后挡泥板一样。通常,后挡泥板前部固设在座垫下方的车架上,后挡泥板前段的中部固设在车架管的水平连接块上,后挡泥板前段的后端与后挡泥板的前端衔接。由于后挡泥板前段的固定点较少,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晃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增加摩托车后挡泥板前段的安装点,以提高后挡泥板前段的稳固性。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前段的安装结构,包括后挡泥板(1)、车架(2)、座垫(3)和后挡泥板前段(4),所述后挡泥板(1)的前端固设在所述座垫(3)下方的车架(2)上,所述后挡泥板前段(4)的中部通过螺栓与所述车架(2)的水平连接块(2a)相连,后挡泥板前段(4)的后端与所述后挡泥板(1)的前端衔接在一起,关键在于所述后挡泥板前段(4)的前部通过左、右两侧设置的半圆形卡套(4a)挂在车架(2)的弯管(2b)上,后挡泥板前段(4)的中后部设置有置物腔(4b),所述半圆形卡套(4a)和置物腔(4b)与后挡泥板前段(4) 一体成型,所述置物腔(4b)的开口朝上并位于所述座垫(3)下方。作为优选,设置在所述后挡泥板前段(4)左、右两侧的半圆形卡套(4a)各为两个,且左右对称设置。有益效果半圆形卡套与后挡泥板前段一体成型,后挡泥板前段通过增加半圆形卡套,作为车架新增的安装固定点,装配方便且成本低;置物腔起到工具盒的作用,与后挡泥板前段一体成型,合理地利用了座垫下方的空间结构,用户打开座垫便可取到工具,不但节约了开发成本,而且使用方便快捷,机构可靠。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不包括座垫)。图3是本发明中的后挡泥板前段。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摩托车后挡泥板前段的安装结构,由后挡泥板1、车架2、座垫3和后挡泥板前段4组成。车架2由水平连接块加、两根弯管2b等构成,水平连接块加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在两根弯管2b上,水平连接快加用于安装后挡泥板前段4。后挡泥板1的前端固设在座垫3下方的车架2上,后挡泥板1的后端悬空。结合图3可知,后挡泥板前段4的中部通过两颗螺栓与车架2的水平连接块加相连,后挡泥板前段4位于水平连接块加的下方。后挡泥板前段4的后端与后挡泥板1的前端衔接在一起,后挡泥板前段4的前部通过左、右两侧设置的半圆形卡套如挂在车架2的弯管2b上,后挡泥板前段4的中后部设置有置物腔4b,半圆形卡套如和置物腔4b与后挡泥板前段4 一体成型。置物腔4b的开口朝上并位于座垫3下方,置物腔4b用于存放工具,起到工具盒的作用,座垫3刚好将置物腔4b盖住。设置在所述后挡泥板前段4左、右两侧的半圆形卡套如最好各为两个,且左右对称设置。安装后挡泥板前段4时,先将后挡泥板前段4插入到车架4后端,并通过左右两侧共四个半圆形卡套如勾挂在车架2的弯管2b上,再通过两颗螺栓与车架2的水平连接块2a连接,安装好的后挡泥板前段4的后端刚好与后挡泥板1衔接在一起。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前段的安装结构,包括后挡泥板(1)、车架(2)、座垫(3)和后挡泥板前段(4),所述后挡泥板(1)的前端固设在所述座垫(3)下方的车架(2)上,所述后挡泥板前段(4)的中部通过螺栓与所述车架(2)的水平连接块(2a)相连,后挡泥板前段(4)的后端与所述后挡泥板(1)的前端衔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泥板前段(4)的前部通过左、右两侧设置的半圆形卡套(4a)挂在车架(2)的弯管(2b)上,后挡泥板前段(4)的中后部设置有置物腔(4b),所述半圆形卡套(4a)和置物腔(4b)与后挡泥板前段(4) 一体成型,所述置物腔(4b)的开口朝上并位于所述座垫(3)下方。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挡泥板前段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后挡泥板前段(4)左、右两侧的半圆形卡套(4a)各为两个,且左右对称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前段的安装结构,后挡泥板(1)的前端固设在座垫(3)下方的车架(2)上,后挡泥板前段(4)的中部通过螺栓与车架(2)的水平连接块(2a)相连,后挡泥板前段(4)的后端与后挡泥板(1)的前端衔接在一起,后挡泥板前段(4)的前部通过左、右两侧设置的半圆形卡套(4a)挂在车架(2)的弯管(2b)上,后挡泥板前段(4)的中后部设置有置物腔(4b),半圆形卡套(4a)和置物腔(4b)与后挡泥板前段(4)一体成型,置物腔(4b)的开口朝上并位于座垫(3)下方。新增的半圆形卡套,提高了后挡泥板前段与车架的安装稳固性;与后挡泥板前段一体成型的置物腔起到工具盒的作用。
文档编号B62J15/04GK102556229SQ20121002571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7日
发明者刘新胜, 杨育奎, 邓泽燕, 黄忱鑫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