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罩板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0889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罩板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置在汽车的前窗玻璃与发动机罩之间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前罩板(力々 > 卜'7 力A—)的安装结构,大多采用由形成于前罩板的后端部的夹紧部件夹住前窗玻璃的下端部并进行支撑的安装结构。在这种安装结构中,由于成为由夹紧件从上下方向夹住前窗玻璃的下端部的结构,因此必然成为前窗玻璃的下端部和前罩板的边界部因夹紧部件的板厚而膨胀的结构。于是,提出了消除前窗玻璃的下端部与前罩板的边界部的膨胀,在前窗玻璃的下端部与前罩板的后端部之间将两者的表面拉平的结构作为车辆用前围上盖板通风孔板(力 勺^ >一^')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0-264868号公报。)。通过实现这种拉平的配置结构,能够提高前窗玻璃与前罩板的边界部的外观美感。将日本特开2010-264868号公报所记载的车辆用前围上盖板通风孔板结构作为本申请发明的现有例,在图17中表示出了前围上盖板通风孔主体和挡风玻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如图17所示,在前围上盖板通风孔主体50的后端部50a侧安装有刮水部件52,前围上盖板通风孔主体50通过刮板部件52而与挡风玻璃51的下端侧的端面抵接。在挡风玻璃51的背面,通过双面胶带固定有具备钩形状的嵌合突起54的夹紧件53。嵌合突起54构成为向车辆的上方向侧敞开的形状,从前围上盖板通风孔板主体50的背面向下方竖立设置的爪部55通过使前围上盖板通风孔板主体50相对于夹紧件53从上向下移动而能够嵌合。S卩、使前围上盖板通风孔板主体50向与挡风玻璃51的面正交的方向移动。在使前围上盖板通风孔板主体50的爪部55与夹紧件53的嵌合突起54嵌合的状态下,能够将挡风玻璃51的表面、刮板部件52的表面及前围上盖板通风孔板主体50的表
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在日本特开2010-264868号公报所记载的发明中,通过使前围上盖板通风孔板主体50向与挡风玻璃51的面正交的方向、即、从上朝向下的方向移动,能够使爪部55与夹紧件53的嵌合突起54嵌合。因此,在将爪部55按入嵌合突起54而嵌合时,会对固定夹紧件53的挡风玻璃51的背面作用弯曲应力。由于作用于挡风玻璃51上的弯曲应力的影响,存在使挡风玻璃51产生龟裂或产生破裂的危险性,因此必须将挡风玻璃51的板厚设定较厚。另外,由于将爪部55按入嵌合突起54时的按压力,相对于挡风玻璃51旋转的方向的力作用在夹紧件53上。该旋转力作用于夹紧件53与挡风玻璃51的接合面,存在剥离配置在接合面上的双面胶带的危险性,必须使用粘结力强的粘接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前罩板的安装结构,其能够将前窗玻璃的表面和前罩板的表面拉平地配置,另外,不会使前窗玻璃产生龟裂或破裂,能够使前罩板与固定在前窗玻璃上的夹紧部件卡合,而且,在使前罩板与夹紧部件卡合时,无需进行特别的加固,能够防止夹紧部件和前窗玻璃的固定状态被解除。相关本申请发明的课题能够通过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来实现。即、本申请发明提供一种前罩板的安装结构,该前罩板与配置在车身前部的前窗玻璃的下端部抵接,对覆盖车辆的分隔车室的上部开口的发动机罩的后端部与上述前窗玻璃的下端部之间进行覆盖,并跨越车宽方向而延伸设置,该前罩板的安装结构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具备配置在上述前罩板与上述前窗玻璃之间,且紧固在上述前窗玻璃的下端部侧的背面的夹紧部件;形成于上述前罩板上的卡合部;以及 形成于上述夹紧部件上,且使上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上述卡合部在沿从上述前窗玻璃的下端朝向上端的长度方向的卡合方向上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在使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时,上述前罩板的表面与上述前窗玻璃的表面拉平地配置。另外,本申请发明的主要特征是,上述夹紧部件具有与上述前窗玻璃的下端侧的背面抵接并固定的固定面;以及从上述固定面向上方竖立设置且与上述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抵接的凸部。并且,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是,上述前罩板具备舌片部,该舌片部形成于上述前罩板的背面,车辆的前后方向中的剖面形状具有大致L字状的形状,上述L字状的自由端朝向上述前窗玻璃侧形成,在上述舌片部上形成有上述卡合部。并且,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是,在上述前罩板与上述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之间配设有软质部件,该软质部件填埋上述前罩板与上述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之间的间隙,在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时,上述软质部件的表面、上述前罩板的表面和前窗玻璃的表面之间拉平地配置。另外,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是,上述软质部件安装在上述前罩板上。并且,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是,上述凸部形成为填埋上述前罩板与上述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之间的间隙的配置结构,在上述前罩板与上述凸部之间相互面对地抵接的抵接面形成为具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倾斜的倾斜面的形状,在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时,上述凸部的表面、上述前罩板的表面和前窗玻璃的表面之间拉平地配置。并且,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是,上述夹紧部件与上述前罩板之间被密封。方案8所记载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具备前围上盖板和支承部件,该前围上盖板具备覆盖挡风玻璃与车身部件之间的壳部的外罩主体部、以及突出设置在该外罩主体部的背面侧且在一侧面具有爪部的卡定爪部,该支承部件具备紧固在上述挡风玻璃的缘部的背面侧的被紧固部、以及从该被紧固部突出设置且供上述爪部卡合的卡合部。方案9所记载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的特征是,爪部从卡定爪部朝向挡风玻璃侧突出地形成。
方案10所记载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支承部件具备突出部,该突出部位于被紧固部与卡合部之间且与挡风玻璃的前围上盖板侧的缘部相对地突出,具备软质的罩部件,该罩部件一体地突出设置在外罩主体部的上述挡风玻璃侧的缘部,通过前端侧插入上述挡风玻璃的上述前围上盖板侧的缘部与上述突出部之间并固定,从而覆盖上述挡风玻璃的上述前围上盖板侧的缘部与上述外罩主体部之间。在本申请发明中,构成为,在使形成于前罩板上的卡合部与紧固在前窗玻璃的下端部侧的背面的夹紧部件的被卡合部卡合时,卡合方向为从前窗玻璃的下端朝向上端的沿长度方向的卡合方向。通过这样构成,在使前罩板与固定在前窗玻璃上的夹紧部件卡合时,前罩板在沿前窗玻璃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同时进行卡合,卡合时不会对前窗玻璃作用弯曲应力。 因此,不会产生夹紧部件从与前窗玻璃的固定状态脱落的问题、使前窗玻璃产生龟裂或破裂的问题。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地进行前罩板的安装作业。另外,由于前罩板与夹紧部件的卡合方向为沿前窗玻璃的长度方向的卡合方向,因此即使将车身面板作为加固件而构成,也能够使前罩板与夹紧部件卡合。这样,由于前罩板卡合时不会对前窗玻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安装作业中不会使前窗玻璃产生破损等,无需更换为新的前窗玻璃,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并且还对成本的削减做出贡献。另外,在使前罩板与夹紧部件卡合时,由于能够将前窗玻璃的表面与前罩板的表面拉平地构成,因此能够提高前窗玻璃与前罩板的边界部的外观上的外观美感。在本申请发明中,作为夹紧部件的结构,能够采用使凸部与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抵接的结构,该凸部从与前窗玻璃的下端侧的背面抵接而固定的固定面向上方竖立设置。在使前罩板与固定在前窗玻璃上的夹紧部件卡合时,虽然在夹紧部件与前窗玻璃之间作用剪切力,但是由于成为凸部与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抵接的结构,因此能够防止剪切力作用于夹紧部件与前窗玻璃的紧固部。由此,能够牢固地维持夹紧部件与前窗玻璃的固定状态。在本申请发明中,在形成于前罩板的背面的、具有大致L字状的剖面形状的舌片部上预先形成与夹紧部件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通过这样构成,在使前罩板与夹紧部件卡合时,能够将由剖面形状为大致L字状的舌片部产生的弹性变形力作为卡合时的卡合力来利用。另外,由于以由大致L字状的舌片夹住被卡合部的方式使其卡合,因此能够牢固地维持卡合状态。在本申请发明中,能够做成使用软质部件填埋前罩板与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之间的结构。而且,能够构成为,在使前罩板的卡合部与夹紧部件的被卡合部卡合时,软质部件的表面、前罩板的表面、和前窗玻璃的表面之间拉平地配置。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通过软质部件防止在前罩板与前窗玻璃之间产生间隙,而且,能够使前罩板与前窗玻璃的碰撞变得柔和。另外,由于能够将软质部件的表面、前罩板的表面、和前窗玻璃的表面之间拉平地构成,因此能够提高前窗玻璃和前罩板的边界部的外观上的外观美感。另外,作为软质部件,即使预先做成安装在前罩板上的结构,也能够做成安装在夹紧部件的凸部上的结构、或预先安装在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上的结构。通过做成预先在前罩板上安装软质部件的结构,从而在使前罩板与夹紧部件卡合时,无需进行软质部件的对位,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前罩板的安装作业。在本申请发明中,能够形成为使用夹紧部件的凸部来填埋前罩板与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之间的间隙的配置结构。并且,作为在前罩板与凸部之间相互面对地抵接的抵接面的形状,能够预先形成为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倾斜的倾斜面的形状。通过这样构成,前罩板与凸部通过倾斜面而相互抵接。因此,即使由于前罩板及夹紧部件的加工误差等的原因而在前罩板与凸部之间形成间隙,距离上盖板和凸部的上方的间隙也会成斜向倾斜的间隙。并且,通过间隙能够看到的进深变浅,能够抑制前罩板与凸部的边界部的外观美感的降低。另外,由于能够将凸部的表面、前罩板的表面和前窗玻璃的表面之间拉 平地构成,因此能够提高前窗玻璃与前罩板的边界部的外观美感。在本申请发明中,能够对夹紧部件与前罩板之间进行密封。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防止间隙的产生、以及在分隔车室内等产生的噪音向外部漏出。根据方案8记载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通过在前围上盖板的向外罩主体部的背面侧突出设置的卡定爪部的一侧面设置爪部,卡定爪部的另一侧面侧即爪部的背面侧成为不被外罩主体部约束的状态。因此,无需将卡定爪部的与外罩主体部连续的基端侧的厚度加大到所需以上,能够确保对前围上盖板及支承部件的尺寸的偏差等引起的、使卡定爪部与位于挡风玻璃的缘部的支承部件的卡合部卡合时的、向卡定爪部的基端侧的应力集中的避免,并且还能够在卡定爪部的另一侧面侧设置加固用的肋等以确保强度。因此,伴随着卡定爪部的基端侧的厚度的增加的收缩等的成形不良难以在外罩主体部的表面发生,能够防止外观的降低,并且能够提高卡定爪部的可靠性。根据方案9记载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除了方案8记载的前围上盖板装置的效果以外,通过将爪部从卡定爪部朝向挡风玻璃侧突出形成,能够使前围上盖板的固定中心处于更加接近挡风玻璃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前围上盖板及支承部件的尺寸有偏差等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挡风玻璃侧与前围上盖板的外罩主体部侧的阶梯。根据方案10记载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除了方案8记载的前围上盖板装置的效果以外,即使由于前围上盖板的变形或者尺寸的偏差等而使前围上盖板与挡风玻璃的位置关系相对地变化,也由于通过将前端插入挡风玻璃的前围上盖板侧的缘部与支承部件的突出部之间而固定的软质的罩部件追随该变化量,从而能够防止挡风玻璃的前围上盖板侧的缘部与外罩主体部之间敞开而使外观降低。


图I是表示车辆的前面侧的立体图。(实施方式)图2是图I的II-II剖视图。(第I实施方式)图3是前罩板和前窗玻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第I实施方式)图4是前罩板的主要部分立体图。(第I实施方式)图5是别的前罩板和前窗玻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第2实施方式)图6是其它前罩板和前窗玻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第2实施方式)
图7是使用了软质部件的前罩板和前窗玻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第2实施方式)图8是使用了前罩板的图I的VIII-VIII剖视图。(第3实施方式)图9是前罩板和前窗玻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第3实施方式)图10是前罩板的主要部分立体图。(第3实施方式)图11是别的前罩板和前窗玻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第4实施方式)图12是其它前罩板和前窗玻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第4实施方式)图13是使用了软质部件的前罩板和前窗玻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第4实施方式)图14是用凸部填埋前罩板和前窗玻璃之间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第5实施方式)
图15是用凸部填埋前罩板和前窗玻璃之间的其它主要部分剖视图。(第5实施方式)图16是用凸部填埋前罩板和前窗玻璃之间的别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第5实施方式)图17是前围上盖板通风孔板主体和挡风玻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现有例)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力々 > 力K一)装置的第6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图19是图18的I向视图。图20是图19的II向视图。图21是表示组装了该前围上盖板装置后的车身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图22是表示该车身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装置的第7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装置的第8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图25是图24的III向视图。图26是图25的IV向视图。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装置的第9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图28是表示该前围上盖板装置的支承部件的安装工序的说明剖视图。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装置的第10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图30是表示该前围上盖板装置的前围上盖板热变形时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图31是表示组装了该前围上盖板装置后的车身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装置的第11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装置的第12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装置的第13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申请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的说明。作为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除了以下说明的形状、结构以外,只要是能够解决本申请发明的课题的形状、结构,就能够采用这些形状、结构。因此,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在本申请发明中,将车辆的前进方向作为前方侧、前面侧或前端侧,将后退方向作为后方侧、后面或后端侧。另外,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中,将路面侧作为下方侧或下端侧或者背面侧,将顶板侧作为上方侧或上端侧或者表面侧。(第I实施方式)在第I实施方式中,使用图2 图4,对将形成于夹紧部件上的阶梯部作为卡合在前罩板上的被卡合部的构成例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I对车辆I中的前罩板10的配置结构进行说明。图I表示从斜前方观察车辆I的立体图。另外,省略了刮水器等的图示。在车辆I的车室前方侧配设有前窗玻璃2,前窗玻璃2的配置状态为前窗玻璃2的表面2a从前窗玻璃2的下端2c朝向作为车身上方侧的上端2d向车辆后方侧倾斜。并且,前窗玻璃2的下端部与覆盖分隔车室的上部开口的发动机罩3的后端部3a之间由前罩板10覆盖。前罩板10成为跨越车宽方向而延伸设置的配置结构。如作为图I的II-II剖面的图2所示,前罩板10的前端侧安装在固定于车身面板 上的罩主体5上,后端部IOa侧与固定在前窗玻璃下端2c的背面2b上的夹紧部件20卡合。罩主体5由金属板构成。在前窗玻璃2的下端侧沿车宽方向配设。罩主体5的上端部经由紧固在前窗玻璃2的下端侧的背面2b上的固定密封件6而被固定。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罩主体5上形成有形成排水用的流道的流槽部、空气导入用的通道开口部。在关闭了发动机罩3的状态下,发动机罩3的背面侧压接在前罩板10的前方侧所设的机罩密封件4上。并且,通过机罩密封件4,可防止雨水等浸入分隔车室内。如图2以及作为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的图3所示,在前窗玻璃2的下端侧的背面2b与夹紧部件20的固定面20a之间配置有粘接剂17,夹紧部件20通过粘接剂17固定在前窗玻璃2的背面2b。在夹紧部件20上形成有从固定面20a向上方竖立设置的凸部21,在通过粘接剂17将夹紧部件20固定在前窗玻璃2的下端时,凸部21以与前窗玻璃下端2c的端面2e抵接的状态配置。作为粘接剂17,能够使用凝胶状、液状的粘接液、双面胶带等。前罩板10通过使用了合成树脂材料的成形加工来成形,例如,使用聚丙烯(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酰胺类合成树脂等热塑性树脂进行注射模塑成形,作为能弹性地变形的一体形成的长尺寸的树脂成型品而形成。夹紧部件20通过使用了合成树脂、橡胶材料的成形加工来成形,例如,使用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酰胺类合成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橡胶材料等进行注射模塑成形,作为能弹性地变形的一体形成的树脂成型品而形成。在夹紧部件20的前端侧,在与凸部21相反的方向,形成有向下形成的阶梯部22a。通过阶梯部22a构成夹紧部件20中的被卡合部22。能够使前罩板10的卡合部13与夹紧部件20的被卡合部22卡合。如图2、图3所示,前罩板10成为具有在前窗玻璃2侧延伸设置的接合部14、以及形成于背面Ilb的舌片12的结构。接合部14在前罩板10的后端部IOa侧朝向前窗玻璃2侧延伸设置,舌片12具有在车辆I的前后方向的剖面形状为大致L字状的形状,L字状的自由端侧朝向前窗玻璃2侧而形成。图4是从背面Ilb侧观察前罩板10的后端部IOa侧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如图4所示,舌片12形成为具有从前罩板10的背面I Ib朝向下方竖立设置的纵壁12a、和从纵壁12a的下端弯曲并向前罩板10的后方侧延伸设置的弯曲片12b的结构。由纵壁12a和弯曲片12b构成大致L字状的形状,弯曲片12b成为具有L字状的自由端的形状,形成为自由端侧朝向前窗玻璃2侧的形状。在图4所示的构成例中,将纵壁12a做成沿车宽方向连续的结构,成为使弯曲片12b相对于车宽方向以预定间隔分离的配置结构。但是,作为舌片12的结构,也可以将纵壁12a和弯曲片12b —体地构成并相对于车宽方向以预定间隔分离的配置结构。或者,也可以将弯曲片12b与纵壁12a同样地做成沿车宽方向连续的结构。如图2 图4所示,在前罩板10的背面Ilb和纵壁12a的上端的接合部形成有缩颈12d。通过预先形成缩颈12d,能够防止注射模塑成形后在形成纵壁12a的前罩板10的表面部位产生收缩等外观不良的事情。另外,为了提高纵壁12a的强度,在纵壁12a与前罩板10的背面Ilb之间形成有肋12c。肋12c与沿前罩板10的车宽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的弯曲片12b的形成部位相对应而形成。
作为肋12c,也可以预先形成于纵壁12a的前面侧及后面侧这两面,也可以预先形成于纵壁12a的前面侧或后面侧的一方。另外,既可以将形成于纵壁12a的前面侧的肋12c在车宽方向的位置、和形成于纵壁12a的后面侧的肋12c在车宽方向的位置形成为在车宽方向处于相同位置、也可以形成为处于不同的位置。在弯曲片12b的自由端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13a,作为使前罩板10与夹紧部件20的被卡合部22卡合时的卡合部13而构成。通过一边使前罩板10沿前窗玻璃2的长度方向移动,一边使突出部13a与作为被卡合部22的阶梯部22a卡合,能够将前罩板10安装在前窗玻璃2上。此时,弯曲片12b进行弹性变形并使形成于弯曲片12b的自由端的突出部13a在阶梯部22a的斜面上滑行,能够达到与阶梯部22a的卡合状态。在突出部13a在阶梯部22a的斜面上滑行并移动到卡合位置时,对夹紧部件20作用图3的箭头A方向的力。但是,由于凸部21与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2e抵接,因此对夹紧部件20作用的上述A方向的力被凸部21抑制,能够防止剪切应力作用于粘接剂17。并且,能够防止粘接剂17剥落。因此,能够将夹紧部件20相对于前窗玻璃2牢固地固定,能够顺利地进行相对于前窗玻璃2的前罩板10的安装作业。另外,由于前罩板10和夹紧部件20的卡合方向成为沿前窗玻璃2的长度方向的卡合方向,因此即使不将车身面板作为加固件来构成,也能够使前罩板10与夹紧部件20卡

口 ο若前罩板10的突出部13a与夹紧部件20的阶梯部22a卡合,则向后方侧延伸设置的前罩板10的后端面14a处于与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2e抵接的状态。而且,前罩板10的表面Ila和前窗玻璃2 O表面2a以拉平状态配置,成为前罩板10与前窗玻璃2之间没有间隙的状态。并且,能够提高前罩板10与前窗玻璃2的边界部的外观美感。(第2实施方式)虽然第2实施方式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是使前罩板的卡合部与形成于夹紧部件上的阶梯部卡合的结构,但是其变形例所涉及的结构,使用图5 图7对其进行说明。在图5所示的构成例中,夹紧部件20中的被卡合部22作为向上方突出的阶梯部22b而形成,与阶梯部22b卡合的前罩板10的卡合部13在前罩板10的接合部14的后端以向下的形状形成。另外,在前罩板10与夹紧部件20卡合时,舌片12的弯曲片12b向上方推压夹紧部件20的前端侧的底面,在与卡合部13之间夹持夹紧部件20。其它结构具有与第I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同样的结构,对于同样的结构,通过使用在第I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部件符号而省略该部件的说明。在前罩板10与夹紧部件20卡合时,前罩板10的后端面14a与前窗玻璃2的端面2e抵接,并且将前罩板10的表面Ila与前窗玻璃2的表面2a以拉平的状态配置。在图6所示的构成例中,在前罩板10与前窗玻璃2之间介入有软质部件18,为了提高强度,在夹紧部件20上设有加固用芯材40。另外,在夹紧部件20上形成有限制弯曲片12b的后端面的挡块22c。其它结构具有与第I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同样的结构,对于同样的结构,通过使用在第I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部件符号而省略该部件的说明。 软质部件18由橡胶等具有弹性力的材料构成,在前端侧形成有卡合凹部18b,在后端侧形成有空心部18c。通过使卡合凹部18b与形成于前罩板10上的卡合突起部IOb卡合,从而能够将软质部件18安装在前罩板10上。在形成夹紧部件20时,加固用芯材40与合成树脂材料一起一体地成形。作为加固用芯材40,能够使用由铝材或钢材构成的带材,作为带材的壁厚,能够构成为可得到所希望的弹性力的壁厚。在将前罩板10安装在前窗玻璃2上时,能够经由软质部件18使前罩板10与前窗玻璃2的端面2e抵接。此时,空心部18c变形而能够较大地提高前罩板10与前窗玻璃2之间的密合性。在将前罩板10安装在前窗玻璃2上时,前罩板10 —边沿前窗玻璃2的长度方向移动一边卡合。但是,由于在前罩板10的移动方向配置有软质部件18,因此能够通过软质部件18来缓和安装前罩板10时产生的对前窗玻璃2的冲击。另外,由于软质部件18弹性地与前窗玻璃2抵接,因此能够防止间隙的产生、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向外部露出。另外,作为软质部件18的结构,对具有空心部18c的形状进行了说明,但在使用了具有柔软性的软质部件18时,也可以采用没有形成空心部18c的实心结构。在将前罩板10安装在前窗玻璃2上时,形成于弯曲片12b上的突出部13a —边在夹紧部件20的阶梯部22a的斜面上滑行,一边向卡合位置移动。并且,在突出部13a越过夹紧部件20的阶梯部22a之后成为卡合状态。当突出部13a越过阶梯部22a而成为卡合状态时,突出部13a的后端面与从夹紧部件20朝向下方竖立设置的挡块22c抵接。通过突出部13a与挡块22c抵接,限制前罩板10其以上的移动。另外,当突出部13a被夹持在阶梯部22a与挡块22c之间时,能够牢固地维持前罩板10的安装状态。在将前罩板10安装在前窗玻璃2上时,前罩板10的表面Ila与前窗玻璃2的表面2a及软质部件18的表面18a以拉平的状态配置。并且,软质部件18的背面与夹紧部件20的表面成为抵接的状态,软质部件18起到与夹紧部件20之间的密封作用。图6表示的是软质部件18的背面与夹紧部件20的表面抵接的状态,但也可以构成为在软质部件18的背面与夹紧部件20的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在图7所示的构成例中,成为在夹紧部件20与前罩板10之间配设有密封部41的结构。其它结构具有与第I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同样的结构,对于同样的结构,通过使用在第I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部件符号而省略该部件的说明。
密封部41通过将夹紧部件20的前端侧的端部形成为薄壁形状而构成,通过使形成为薄壁形状的部分弹性变形,对夹紧部件20与前罩板10的背面Ilb之间进行密封。图7表示的是夹紧部件20的凸部21与前罩板10的背面Ilb抵接的状态,但也可以构成为在凸部21与前罩板10的背面Ilb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在将前罩板10安装在前窗玻璃2上时,前罩板10的表面Ila与前窗玻璃2的表面2a以拉平的状态配置。(第3实施方式)在第3实施方式中,成为通过形成于夹紧部件上的被卡合部来夹持形成于前罩板上的卡合部的结构,使用图8 图10对该构成例进行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中,形成为通过形成于夹紧部件上的被卡合部来夹持形成于前罩板上的卡合部的结构、和为了得到夹持力而在夹紧部件上设置加固用芯材的结构。并且,作为前罩板上的卡合部的结构,成为由被卡合部夹持的结构,这些方面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不同。其它结构具有与第I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同样的结构,对于同样的结构,通过使用在第I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部件·符号而省略该部件的说明。如作为图I的VIII-VIII剖面的图8以及作为图8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的图9所示,通过在前窗玻璃下端2c的背面2b与夹紧部件25的固定面20a之间配置的粘接剂17,夹紧部件25固定在前窗玻璃2上。并且,在夹紧部件25的背面侧形成有被卡合部27,该被卡合部27在车辆I的前后方向中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字状。被卡合部27成为从夹紧部件25向下方延伸设置,且使自由端侧朝向车辆前方侧弯曲的结构。通过构成被卡合部27的大致-字状的剖面形状,能够夹持形成于前罩板10上的卡合部13。即、通过大致-字状的剖面形状,构成夹持并容纳前罩板10的突出部13b的卡合凹部27b、和与突出部13b卡合的突起部27a。并且,为了提高被卡合部27的夹持力,在夹紧部件25内设有沿大致口字状的剖面形状的加固用芯材40。如图10所示,在前罩板10的背面形成有舌片12,舌片12成为具备向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纵壁12a、和从纵壁12a的下端向车辆后方侧弯曲延伸设置的弯曲片12b的结构。在弯曲片12b的背面侧,沿车宽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有突出部13b。突出部13b构成为从弯曲片12b的背面向下方突出的形状,构成前罩板10的卡合部13。在通过被卡合部27的卡合凹部27b夹持并卡合突出部13b时,夹紧部件25的被卡合部27以使卡合凹部27b的敞开端侧扩开的方式变形。在将突出部13b容纳在卡合凹部27b内之后,弹性变形后的被卡合部27弹性复位,卡合凹部27b的敞开端侧变窄。为了帮助这一系列的被卡合部的动作,在夹紧部件25上设有一体成形的加固用芯材40。对在车宽方向以连续的形状构成形成有卡合部13的舌片1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采用将构成舌片12的纵壁12a及弯曲片12b沿车宽方向以预定间隔分离的配置结构。在前罩板10被安装在前窗玻璃2上的状态下,前罩板10的表面Ila与前窗玻璃2的表面2a以拉平的状态配置。(第4实施方式)虽然第4实施方式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是使前罩板的卡合部与形成于夹紧部件上的阶梯部卡合的结构,但是其变形例所涉及的结构,使用图11 图13进行说明。图11表示的是在前罩板10与前窗玻璃2之间使用了软质部件18的构成例,图12、图13表示的是在夹紧部件25与前罩板10间配设有密封部41的构成例。在第4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I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通过使用相同的部件符号而省略关于该部件的说明。在图11所示的构成例中,在前罩板10与前窗玻璃2之间介入有软质部件18,为了提高强度,在夹紧部件25上设有加固用芯材40。软质部件18由橡胶等具有弹性力的材料构成,在前端侧形成有卡合凹部18b,在后端侧形成有空心部18c。通过使卡合凹部18b与形成于前罩板10上的卡合突起部IOb卡合,从而能够将软质部件18安装在前罩板10上。加固用芯材40在形成夹紧部件25时与合成树脂材料一起一体地成形。在将前罩板10安装在前窗玻璃2上时,前罩板10能够经由软质部件18与前窗玻璃2的端面2e抵接。并且此时,能够通过软质部件18较大地提高前罩板10与前窗玻璃2之间的密合性。另外,在将前罩板10安装在前窗玻璃2上时,前罩板一边沿前窗玻璃2的长度方向移动一边进行卡合,但通过软质部件18的空心部18c进行变形,能够缓和对前窗玻璃2的冲击。 在将前罩板10安装在前窗玻璃2上时,形成于弯曲片12b上的突出部13b与形成于大致〕字状的被卡合部27的前端的突起部27a滑动接触,同时使卡合凹部27b的敞开端侧弹性变形而扩开。并且,当突出部13b容纳在卡合凹部27b内时,卡合凹部27b的敞开端侧弹性复位而变窄到原来的状态。在图示例中,在突起部27a与夹紧部件25的背面侧之间夹持舌片12的弯曲片12b。另外,在将前罩板10安装在前窗玻璃2上,前罩板10的表面I Ia和前窗玻璃2的表面2a及软质部件18的表面18a以拉平的状态配置。并且,成为软质部件18的背面与夹紧部件25的表面抵接的状态,软质部件18起到在与夹紧部件25之间密封的作用。图11表示软质部件18的背面与夹紧部件25的表面抵接的状态,但也可以构成为在软质部件18的背面与夹紧部件25的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在图12、图13所示的构成例中,成为在夹紧部件25与前罩板10之间配设有密封部41的结构。图12表示密封部41与舌片12的纵壁12a密合的构成例,图13表示密封部41与前罩板10的背面Ilb密合的构成例。在图12的构成例中,作为在夹紧部件25的前端侧具有空心部41a的密封部41而构成,在将前罩板10安装在前窗玻璃2上时,通过密封部41的空心部41a进行弹性变形,从而进行夹紧部件25与前罩板10之间的密封。并且,密封部41的空心部41a作为辅助进行弹性变形的结构,设有加固用芯材40。并且,加固用芯材40延伸设置到凸部26内,以便支撑密封部41的后方侧。在图13的构成例中,密封部41通过将夹紧部件25的前端侧的端部构成为薄壁形状而形成。通过使形成为薄壁形状的部分弹性变形,从而对夹紧部件25与前罩板10的背面Ilb之间进行密封。并且,作为加固密封部41的基端部侧的结构,加固用芯材40延伸设置到密封部41的基端部侧。图13表示的是将夹紧部件25固定在前窗玻璃2上的粘接剂17除了固定面20a以外还配置在凸部26与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2e之间的结构。作为粘接剂17,在第I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示那样设置在固定面20a与前窗玻璃2的背面2b之间,也可以如图13所示,采用还在凸部26与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2e之间配置的结构。因此,作为本申请发明中的夹紧部件的固定,能够采用上述的适当的固定方法。如图12、图13所示,在将前罩板10安装在前窗玻璃2上的状态下,前罩板10的表面Ila与前窗玻璃2的表面2a以拉平的状态配置。(第5实施方式)在第5实施方式中,采用使夹紧部件的凸部向上方延伸设置,并向前罩板与前窗玻璃之间露出的结构。并且,成为通过凸部填埋前罩板与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之间的间隙的配置结构。该结构成为与上述的第I实施方式 第4实施方式的结构不同的结构,但其它结构具备与第I实施方式 第4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同样的结构,关于与第I实施方式 第4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同样的结构,通过在使用第I实施方式 第4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部件符号而省略对该部件的说明。
使用图14 图16对第5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4所示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成为使用了具有阶梯部32a的夹紧部件30的结构。夹紧部件30中的凸部31与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2e抵接,并且在前罩板10与前窗玻璃2之间露出。并且,就凸部31的表面31a而言,在安装了前罩板10时,成为前罩板10的表面I la、凸部31的表面31a及前窗玻璃2的表面2a拉平的结构。通过该结构,成为用凸部31填埋前罩板10与前窗玻璃2之间的结构。由于前罩板10及夹紧部件30的制造误差及安装误差等,在前罩板10与夹紧部件30之间形成有间隙,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将在凸部31与前罩板10之间相互面对地抵接的各自的抵接面33及抵接面15的形状形成为具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倾斜的倾斜面33b、15a的形状。S卩、在凸部31的前面侧的与前罩板10的抵接面33上,沿车宽方向形成有向前方侧开口的切槽33a。并且,将前罩板10的接合部14的后端面14a作为与凸部31的抵接面33的抵接面而构成。由此,前罩板10的后端面14a的形状作为倾斜面而构成,以便与形成于切槽33a的倾斜面33b相对。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将接合部14的后端面14a的一部分插入到凸部31的切槽33a内。在未产生前罩板10及夹紧部件30的制造误差或安装误差等时,接合部14的后端面14a的一部分会嵌入到切槽33a内。在产生了制造误差或安装误差等时,会在接合部14的后端面14a与切槽33a内的倾斜面33b之间产生间隙,但是该间隙成为沿倾斜面33b及后端面14a的倾斜面斜向倾斜的间隙。因此,当从上方观察该间隙时,则会看到进深较浅的间隙。由此,能够抑制来自前罩板10与凸部31的边界部上的外观的外观美感的降低。图15所示的结构具备与上述的图14的结构同样的结构,夹紧部件35的结构代替具有图14所示那样的阶梯部32a的结构,而成为通过形成于夹紧部件35上的被卡合部37来夹持形成于前罩板10上的卡合部13的结构。其它结构具备与图14所示的结构同样的结构,因此,对于同样的结构,通过使用与图14中使用的部件符号相同的部件符号而省略对该部件的说明。形成于夹紧部件35的背面侧的被卡合部37形成为在车辆I的前后方向中的剖面形状为大致-字状。被卡合部37成为从夹紧部件35向下方延伸设置,且使自由端侧朝向车辆的前方侧弯曲的结构。夹紧部件35的固定面20a通过粘接剂17固定在前窗玻璃下端2c的背面2b。通过构成被卡合部27的大致-字状的剖面形状,构成夹持并容纳前罩板10的构成卡合部13的突出部13b的卡合凹部37b、和与突出部13b进行卡合的卡合突起部37a。在图示例中,表示的是未使用加固用芯材的结构,但也可以如图11等所示,为了提高被卡合部37的夹持力,预先在夹紧部件35内设置加固用芯材。当通过被卡合部37的卡合 突起部37a及卡合凹部37b夹持并卡合形成于前罩板10的舌片12上的突出部13b时,能够将接合部14的后端面14a的一部分插入到凸部31的切槽33a内。并且,在未产生前罩板10及夹紧部件30的制造误差或安装误差等时,接合部14的后端面14a的一部分会嵌入到切槽33a内。若将前罩板10安装在前窗玻璃2上,则能够将前罩板10的表面11a、凸部31的表面31a及前窗玻璃2的表面2a以拉平的状态构成。而且此时,成为前罩板10与前窗玻璃2之间由凸部31填埋的结构。图16所示的结构具备与上述的图15所示的被卡合部37的结构同样的结构,但未在夹紧部件35形成切槽,取而代之的是,夹紧部件35的前端面侧形成为倾斜面,并将该倾斜面作为抵接面38而构成。另外,在前罩板10上,以与抵接面38相对的方式形成有抵接面15。在图16中,未形成图14、图15所示的接合部14,而是成为从前罩板2的表面2a直接形成舌片12的结构。并且,在从前罩板2的表面2a向舌片12的弯曲部上形成有抵接面15。另外,在图16所示的结构中,还能够如图14、图15所示那样,做成接合部14向前罩板10延伸设置的结构,将接合部14的后端面14a作为抵接面15而构成。若使前罩板10的卡合部13与夹紧部件35的被卡合部37卡合,则前罩板10的抵接面15与夹紧部件35的抵接面38抵接,能够不在前罩板10与夹紧部件35之间产生间隙地将前罩板10安装在前窗玻璃2上。但是,在产生前罩板10及夹紧部件30的制造误差或安装误差等时,如图16所示,会导致在前罩板10的抵接面15与夹紧部件35的抵接面38之间产生间隙。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抵接面15与抵接面38之间的间隙也成为沿倾斜面15的斜向地倾斜的间隙。因此,当从上方观察该间隙时,则会看到进深较浅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来自前罩板10与凸部31的边界部的外观的外观美感的降低。另外,在将前罩板10安装在前窗玻璃2上时,能够成为前罩板10的表面11a、凸部31的表面31a及前窗玻璃2的表面2a相互拉平的结构。并且,能够成为前罩板10与前窗玻璃2之间由凸部31填埋的结构。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装置的第6 第13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涉及具备覆盖挡风玻璃与车身部件之间的壳部的前罩板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以往,大多使用作为前围上盖板的前罩板,该前罩板配置在汽车的挡风玻璃即前窗玻璃的前端部与发动机罩盖的后侧部之间的所谓壳部,覆盖该壳部以提高外观。这种前罩板利用合成树脂一体形成,具备覆盖壳部的外罩主体部、以及从该外罩主体部的背面侧突出设置的卡定爪部,在该卡定爪部突出设有爪部。并且,通过将该前罩板的卡定爪部相对于开口部按压插入,该开口部是在安装在前窗玻璃的端部的作为支承部件的衬垫的前窗玻璃表面侧开口的开口部,从而前罩板利用爪部与衬垫卡定而组装在一起(例如,参照特表2003-532574 号公报(第 10-12 页、图 19)。)。上述的特表2003-532574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的情况下,卡定爪部形成为基端侧缩颈、爪部侧向前后两侧膨胀的所谓箭头状,在衬垫的开口部形成有从前后两侧嵌合在卡定爪部的基端侧的缩颈部分上的、钩形(☆ ^型)的爪部。因此,在装卸前罩板时,不仅对卡定爪部施加较强的负载,而且在前罩板或者衬垫的尺寸上存在偏差时,组装时应力容易集中到插入到开口部的卡定爪部的基端侧的缩颈部分。并且,为了提高卡定爪部的强度,考虑了加大卡定爪部的基端侧的板厚,但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在外罩主体部的表面侧产生成形不良(收缩),导致外观下降。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外罩主体部的表面侧的成形不良(收缩),考虑了加大 前罩板整体的板厚,但这种情况关系到前罩板的重量增加。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降低外观且能够提高卡定爪部的可靠性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降低外观且能够提高卡定爪部的可靠性的前围上盖板装置。本发明的前罩板31A具有覆盖前窗玻璃14A与车身面板之间的壳部的外罩主体部36A。前罩板31A具有向外罩主体部36A的背面36aA侧突出设置的卡定爪部41A。卡定爪部41A在后侧具有爪部41cA。衬垫32A将被紧固部51A紧固在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的背面14bA侦U。衬垫32A突出设置有使爪部41cA与被紧固部51A卡合的卡合部53A。(第6实施方式)以下对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21及图22中,IOA是作为车辆的汽车的车身,在该车身IOA上覆盖壳部15A,该壳部15A处于作为覆盖发动机室IlA对象部件即罩体的发动机罩盖12A、与位于车室13A的前侧的作为挡风玻璃的玻璃即前窗玻璃14之间,在车身IOA上安装有前围上盖板装置17A。此外,以下关于前方(箭头F方向)、上方(箭头U方向)、以及作为左右方向的两侧方向(箭头W方向)等的方向,以车身IOA的前进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并且,该壳部15A也称为空气箱等,由例如铁板形成,利用作为构成车身的车身部件的车身面板18A形成为在上侧开口的流槽状。并且,在车身面板18A的上侧部设有前窗玻璃支承部21A,利用热熔等的液密地密合的橡胶质的粘接剂等未图示的密封材料,将前窗玻璃14A固定在车身面板18A上。另外,该车身面板18A设有底板部22A的前侧部向前侧上方立起的前板部23A ;该前板部23A的上端部向前侧大致水平地延伸设置的固定支承部即支撑板部24A。并且,在该壳部15A上,连接有向车室13A内导入外部空气的未图示的空调装置的空气取入部,并且,在该壳部15A的一侧即右侧配置有未图示的驱动刮水器的刮水器臂的马达等,在该壳部15A的另一侧即左侧,配置有电池等部件。另外,发动机罩盖12A —体或者分体地形成有位于外侧即关闭的状态下位于上侧的罩外部25A ;以及隔开若干间隔位于该罩外部25A的内侧即关闭状态下位于下侧的罩内部26A。并且,如图18至图22所示,前围上盖板装置17A覆盖前窗玻璃14A的前端的缘部14aA与位于该前窗玻璃14A的前方的发动机室IlA的后端之间,也称为封隙装置,具备作为前围上盖板的前罩板31A、和作为支承该前罩板31A的支承部件的衬垫32A。并且,前罩板31A整体形成为沿壳部15A以车身IOA的两侧方向W即车宽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尺寸的(横长的)大致板状,以便覆盖壳部15A即车身面板18A的上侧并提高外观。另外,该前罩板31A通过使用例如在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打开的金属模以及滑动金属模等,对例如聚丙烯(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酰胺类合成树脂等热塑性树脂进行注射模塑成形而一体形成。并且,该前罩板31A基本上具备覆盖壳部15A并向两侧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的外罩主体部36A ;与该外罩主体部36A的前端部连续并向两侧方向及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壁部37A ;与该纵壁部37A的下端部连续并支撑在支撑板部24A上的车身安装部38A ;从纵壁部37A的上端部向上侧延伸设置的密封安装部39A ;从外罩主体部36A的后端部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作为定位部的凸缘部40A ;以及在外罩主体部36A的后端部附近而在凸缘部40A的前方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卡定爪部41A。另外,外罩主体部36A也能称为被覆部,利用未图示的板状的上壁部形成有沿两侧方向的雨水排水用的流槽部。另外,在该上壁部形成有能够向壳部15A的下侧导入外部空气的格子状的空气取入口。并且,在外罩主体部36A上,与刮水器的形状等对应地形成有孔部或凹部。·并且,车身安装部38A是载置于支撑板部24A上的大致水平的板状部,形成于规定位置上的多个安装部使用例如树脂制的夹紧件或螺栓等安装器具45A而能够装卸地固定在车身面板18A的支撑板部24A等上。另外,密封安装部39A配置在发动机罩盖12A的下方即与背面相对的位置上,形成为朝向上侧突出设置的板状。并且,在该密封安装部39A的上部,配置有从上侧嵌合并作为能够弹性变形的密封部件的罩顶端密封件46A,并且,该罩顶端密封件46A具有例如橡胶制或者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筒状部,与关闭状态的发动机罩盖12A液密地密合,遮蔽来自发动机室IlA的热气及臭气。另外,凸缘部40A为板状部,该板状部呈相对于外罩主体部36A大致垂直的板状。因此,在凸缘部40A与卡定爪部41A之间形成有衬垫32A的一部分所占的空间部47A。并且,在该凸缘部40A上,且与卡定爪部41A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开口部48A。并且,卡定爪部41A是相对于凸缘部40A大致平行、即相对于外罩主体部36A大致垂直状地突出设置的板状(舌片状),具有前后方向的厚度最小、即粗细最细的基端部41aA,比该基端部41aA靠前端侧的部分成为,前后方向的厚度比该基端部41aA大的卡定爪部主体41bA。在该卡定爪部主体41bA上,且在作为前窗玻璃14A侧的一侧面的后面,以朝向作为前窗玻璃14A侧的后侧突出的方式一体形成有爪部41cA,并且,跨越该爪部41cA的左右两侧及上侧连续地形成有包围爪部41cA的两侧及上侧的-字状的切槽开口部41dA。另外,在该卡定爪部主体41bA的与前窗玻璃14A (凸缘部40A)及爪部41cA相反侧面即背面(前面)、切槽开口部41dA的两侧即相对于爪部41cA的两侧隔有间隔的位置,沿上下方向跨越外罩主体部36A —体形成有作为加固用的加固部的肋41eA。此外,卡定爪部41A的基端部41aA的板厚Tl为例如外罩主体部36A的板厚T2的50%以下(Tl彡T2 / 2)。另外,爪部41cA用于对衬垫32A卡定固定前罩板31A。即、该爪部41cA是相对于对前罩板31A进行成形的金属模的起模方向切去下部>夕''力'y卜)的形状、即是不会因相对于起模方向产生勾挂而无法只利用向起模方向推出便从成形模脱离的形状,相对于衬垫32A为悬臂状。此外,在对该爪部41cA进行成形时的未图示的滑动金属模利用凸缘部40A的开口部48A在后方确保滑动方向。并且,该爪部41cA的两侧及上端部通过切槽开口部41dA隔开间隔并成为自由端状。并且,在该爪部41cA上形成有从下端部向上方再向后方逐渐倾斜的第I倾斜面即下部倾斜面41fA,并且从该下部倾斜面41fA的上端跨越爪部41cA的上端部向前方倾斜的第2倾斜面即上部倾斜面41gA。另一方面,衬垫32A也可称为封隙部件,由例如合成树脂、或者橡胶等的软质而且具有弹性的部件等形成,具备通过粘接剂G粘接在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的背面14bA侧的被紧固部51A ;从该被紧固部51A向前方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52A ;设置在作为该延伸设置部52A的顶端部的前端部上的卡合部53A ;以及从延伸设置部52A向上方突出的软质部54A,在卡合部53A与软质部54A之间形成有作为槽状的定位槽部的插入槽部55A。并且,在该衬垫32A的内部埋入有加固用的加固芯56A。被紧固部51A形成为平面状,在上侧涂敷有粘接剂G。此外,该粘接剂G使用例如热熔等液密地密合的橡胶质的粘接剂。 另外,延伸设置部52A从被紧固部51A向前方下侧延伸,并突出到比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更靠前方,位于该缘部14aA与前罩板31A的凸缘部40A之间。另外,卡合部53A从延伸设置部52A的前端部向上方突出设置,作为顶端部的上端部形成为剖面呈圆形形状,成为能够与前罩板31A的凸缘部40A及外罩主体部36A的背面36aA抵接的卡合突出部53aA,在下部卡合爪部41cA。另外,软质部54A由例如与延伸设置部52A相同的材质一体成形、或者与延伸设置部52A不同的软质的(具有弹性的)材质通过双色成形等而与延伸设置部52A —体化,成为以实心形成的实心部。并且,该软质部54A被夹持在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与前罩板31A的凸缘部40A之间,堵塞这些缘部14aA与凸缘部40A的间隙。另外,在插入槽部55A插入有凸缘部40A的下端部,对前罩板31A的后端相对于衬垫32A (前窗玻璃14A)的位置进行定位。即、该插入槽部55A在前后方向上对前罩板31A进行定位。另外,加固芯56A比衬垫32A刚性大,例如由金属板等部件形成,从被紧固部51A跨越延伸设置部52A及卡合部53A而连续地配置。此外,该加固芯56A不是必须的结构。其次,对前围上盖板装置17A向车身IOA组装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相对于组装在车身IOA上的前窗玻璃14A前端的缘部14aA的背面14bA侧,利用粘接剂G紧固衬垫32A的被紧固部51A。此时,通过衬垫32A在使软质部54A与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抵接的位置进行紧固,从而能够容易且准确地对前窗玻璃14A进行定位。接着,将凸缘部40A插入到衬垫32A的插入槽部55A中,对预先成形的前罩板31A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定位,然后通过向下方按入,爪部41cA的后部的下部倾斜面41fA与衬垫32A的卡合部53A抵接,通过该下部倾斜面41fA的倾斜,卡定爪部41A向前方弹性地转动而避让,通过进一步将前罩板31A向下方按入,爪部41cA越过衬垫32A的卡合部53A,即、与衬垫32A的卡合部53A抵接的位置从爪部41cA的下部倾斜面41fA向上部倾斜面41gA切换,卡定爪部41A向后方复位转动,爪部41cA与卡合部53A的下部卡合,该卡合部53A位于空间部47A内,并且成为在衬垫32A的卡合部53A的卡合突出部53aA与凸缘部40A及外罩主体部36A的背面36aA与爪部41cA之间,在上下夹持卡合部53A的状态。其结果,前罩板31A以向上方防脱的状态卡定固定在衬垫32A上,前罩板31A在上下方向上被定位。在该状态下,在前罩板31A的凸缘部40A与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之间介入有软质部54A,堵塞它们的间隙,外罩主体部36A的表面36bA与前窗玻璃14A的表面14cA大致拉平。并且,通过使用安装器具45A将车身安装部38A的安装部固定在支撑板部24A上,从而前罩板31A以覆盖壳部15A的状态固定在车身面板18A上。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前罩板31A的向外罩主体部36A的背面36aA侧突出设置的卡定爪部41A的后面设置爪部41cA,成为卡定爪部41A的前侧即爪部41cA的背面侧不被外罩主体部36约束的状态。因此,无需将卡定爪部41A的与外罩主体部36A连续的基端部41aA的板厚Tl加大到所需以上,能够确保对前罩板31A及衬垫32A的尺寸偏差等引起的、使卡定爪部41A与位于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的衬垫32A的卡合部53A卡合时的、向卡定爪部41A的基端部41aA的应力集中的避免,并且还能够在卡定爪部41A的前面侧设置加固用的肋41e以确保强度。因此,伴随着卡定爪部41A的基端部41aA的板厚Tl 的增加的收缩等的成形不良难以在外罩主体部36A的作为卡定爪部41A的背面侧的表面36bA发生,能够防止外观的降低,并且能够防止卡定爪部41A的破损等,能够提高卡定爪部4IA的可靠性。再有,还能够对卡定爪部41A的基端部41aA的板厚减轻重量,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在外罩主体部36A的表面36bA发生收缩。具体地说,能够使卡定爪部41A的基端部41aA的板厚Tl为外罩主体部36A的板厚T2的50%以下,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外罩主体部36A的表面36bA发生收缩。另外,如为了确保卡定爪部41A的基端部41aA的强度而增加前罩板31A整体的厚度的情况,也无需将前罩板31A的重量加大到所需以上。并且,通过调整卡定爪部41A的强度、即组装前罩板31A时卡定爪部41A的变形量,能够容易地进行装卸力的调整,提高装卸的作业性。另外,在由于前罩板31A及衬垫32A的尺寸偏差等而暂时使前罩板31A倾斜固定的情况下,越是远离由衬垫32A固定的固定中心C的位置,前罩板31A偏离原来的位置越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爪部41cA朝向卡定爪部41A的前窗玻璃14A侧突出地形成,使前罩板31A的固定中心处于更接近前窗玻璃14A的位置,即使在前罩板31A由于前罩板31A及衬垫32A的尺寸的偏差等而暂时倾斜地固定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前罩板31A的前窗玻璃14A侧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抑制前窗玻璃14A侧与前罩板31A的外罩主体部36A侧的阶梯,能够使从前窗玻璃14A侧至前罩板31A侧平坦等,能够提高外观。并且,通过在衬垫32A上突出设置软质部54A,在使该软质部54A与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抵接的位置将衬垫32A紧固在前窗玻璃14A上,从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在沿前窗玻璃14A的面的方向上对衬垫32A进行对位。(第7实施方式)其次,参照图23对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上述第6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及作用,附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是跨越上述第6实施方式的前罩板3IA的外罩主体部36A的背面36aA的卡定爪部41A与凸缘部40A之间形成有肋部36cA的结构。该肋部36cA通过与衬垫32A的卡合部53A的卡合突出部53aA抵接,设定该衬垫32A的卡合部53A在上下方向的位置。并且,通过将凸缘部40A插入到衬垫32A的插入槽部55A而对前罩板31A在前后方向上定位,通过进一步向下方按入,爪部41cA的后部的下部倾斜面41fA与衬垫32A的卡合部53A抵接,通过下部倾斜面41fA的倾斜,卡定爪部41A向前方弹性地转动而避让,通过进一步向下方按入前罩板31A,爪部41cA越过衬垫32A的卡合部53A,从而卡定爪部41A向后方复位转动,爪部41cA与卡合部53A的下部卡合,前罩板31A在上下方向上被定位。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跨越前罩板3IA的外罩主体部36A的背面36aA的卡定爪部41A和凸缘部40A之间设置的肋部36cA与衬垫32A的卡合部53A的卡合突出部53a抵接,从而设定卡合部53A在上下方向的位置。因此,通过爪部41cA与该卡合部53A卡合,设定前罩板31A在上下方向的位置,因此通过调整该肋部36cA的尺寸,能够更加容易地调整前罩板3IA在上下方向的位置。(第8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24至图26对第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及作用,附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是上述第6实施方式的衬垫32A的软质部54A形成于从延伸设置部52A至卡合部53A的上部,并且前罩板31A的凸缘部40A插入到在该软质部54A的上部沿左右方向凹设成槽状的作为支承部件定位槽部的插入凹部54aA。在插入凹部54aA的内部,在前后方向相对地突出设置有密封唇部54bA,通过这些密封唇部54bA从前后方向压接凸缘部40A而将该凸缘部40A保持在插入凹部54aA内,并且构成堵塞该凸缘部40A与插入凹部54aA的间隙。因此,凸缘部40A被软质部54A覆盖。另外,爪部41cA没有被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切槽开口部41dA划分出周围,而是在卡定爪部41A的卡定爪部主体41bA跨越左右方向连续地突出设置,加固用的肋41eA位于其背面侧。因此,该爪部41cA能够使成形时未图示的滑动金属模沿凸缘部40A在左右方向滑动并脱出。因此,在凸缘部40A上不需要用于使金属模脱出的开口部。并且,在对前罩板31A进行组装时,将凸缘部40A插入到衬垫32A的插入凹部54aA而在前后方向上定位,通过进一步向下方按入,爪部41cA的后部的下部倾斜面41fA与衬垫32A的卡合部53A抵接,通过该下部倾斜面41fA的倾斜,卡定爪部41向前方弹性地转动而避让,通过进一步向下方按入前罩板31A,爪部41cA越过衬垫32A的卡合部53A,从而卡定爪部41A向后方复位转动,与卡合部53A的下部卡合。其结果,前罩板31A以向上方防脱的状态卡定固定在衬垫32A上。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由软质部54A覆盖凸缘部40A,提高防水性能,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外部的水分从前罩板31A与软质部54A之间的极小的间隙等进入到壳部15A及发动机室IlA内。(第9实施方式)其次,参照图27及图28对第9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及作用,附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代替上述第6实施方式的软质部54A而在衬垫32A上沿左右方向形成作为槽状的定位槽部的衬垫凹部61A。该衬垫凹部61A凹设在延伸设置部52A的上侧,插入并固定有前罩板31A的凸缘部40A的前端侧。另外,该衬垫凹部61A位于比前窗玻璃14A的前端的缘部14aA的前方下侦U、即前窗玻璃14A的背面14bA更靠下方。再有,在前罩板31A的外罩主体部36A的背面36aA与凸缘部40A之间设有凸缘部40A的加固用的肋部36dA。并且,在将衬垫32A紧固在前窗玻璃14A上时,使用图28所示的夹具63A。在此,该夹具63A具备平面状的平坦部63aA ;以及从该平坦部63aA朝向上方以比前窗玻璃14A的厚度更大的突出量大致垂直状突出的夹具凸部63bA。并且,使平坦部63aA与前窗玻璃14A的表面14cA抵接,并且使夹具凸部63bA与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抵接,将衬垫32A安装成使衬垫凹部61A与该夹具凸部63bA的前端嵌合,通过使被紧固部5IA沿着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的背面14bA并利用粘接剂G进行紧固,从而衬垫32A以相对于前窗玻璃14A正确定位的状态被紧固。
并且,在对前罩板31A进行组装时,通过将凸缘部40A插入衬垫32A的衬垫凹部61A而在前后方向上定位,通过进一步向下方按入,爪部41cA的后部的下部倾斜面41fA与衬垫32A的卡合部53A抵接,通过该下部倾斜面41fA的倾斜,卡定爪部41A向前方弹性地转动而避让,通过进一步向下方按入前罩板31A,爪部41cA越过衬垫32A的卡合部53A,从而卡定爪部41A向后方复位转动,爪部41cA与卡合部53A的下部卡合。其结果,前罩板31A以向上方防脱的状态卡定固定在衬垫32A上。在该状态下,凸缘部40A与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抵接,堵塞前罩板3IA与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的间隙。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构成为在衬垫32A上设置衬垫凹部61A,将凸缘部40A插入该衬垫凹部61A而定位,从而无需进行双色成形等就能够容易地形成衬垫32A,并且能够可靠地在前后方向上对前罩板3IA定位。另外,衬垫32A通过使用夹具63A紧固在前窗玻璃14A上,从而能够将衬垫凹部61A相对于前窗玻璃14A以可靠定位的状态进行固定。(第10实施方式)其次,参照图29至图31对第10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及作用,附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前罩板31A的爪部41cA相对于卡定爪部41A向前方、即反前窗玻璃14A侧突出设置,并且在外罩主体部36A的后端部,代替凸缘部40A而具备作为罩部件的衬垫65A,而且,代替衬垫32A而具备支承部件66A。爪部41cA为相对于形成前罩板31A的金属模的起模方向切去下部形状,相对于支承部件66A为悬臂状。另外,衬垫65A利用例如合成树脂或者橡胶等的、比形成前罩板31的合成树脂等的部件软且具有弹性的部件等,通过双色成形等而与前罩板31A的外罩主体部36A —体成形,具备从外罩主体部36A的后端部朝向后方水平状地突出的覆盖部71A ;以及从作为该覆盖部71A的前端部的后端部朝向下方以弯曲状(凸缘状)突出的作为定位部的插入部72A。覆盖部71A是覆盖前窗玻璃14A的前端缘部14aA与前罩板31A的外罩主体部36A的后端之间而进行堵塞的部分。另外,插入部72A通过由紧固前窗玻璃14A的支承部件66A保持,从而维持利用了覆盖部71A的对前窗玻璃14A的前端的缘部14aA与前罩板31A的外罩主体部36A后端之间的堵塞。并且,该插入部72A的下端部位于比前罩板31A的卡定爪部41A的下端部更靠上方。另一方面,支承部件66A利用例如合成树脂或者橡胶等的、软质且具有弹性的部件等形成,具备通过粘接剂G紧固在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的背面14bA侧的被紧固部74A ;延伸设置在该被紧固部74A的前部且向与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相对的位置突出的突出部75A ;从该突出部75A的前端向前方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76A ;以及设置在该延伸设置部76A的前端部的卡合部77A,在该卡合部77A与延伸设置部76A之间沿左右宽度方向形成有槽状的卡合槽部78A。并且,在该支承部件66A的内部埋入有加固用的加固芯79A。被紧固部74A形成为平面状,并在上侧涂敷有粘接剂G。另外,突出部75A向前方与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隔有间隔,在该突出部75A与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之间,形成有沿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的前部的(追随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的曲率)槽状的定位槽部即插入槽部80A。衬垫65A的插入部72A的下端部插入该插入槽部80A中,规定前罩板31A的后端相对于支承部件66A(前窗玻璃14A)的位置。另外,卡合部77A从延伸设置部76A的前端部向上方突出设置,在作为前端部的上端部,朝向后方即卡合槽部78A内突出设置有卡合爪77aA。另外,卡合槽部78A是供前罩板31A的卡定爪部41A插入的部分。另外,加固芯79A由刚性比支承部件66A大的、例如金属板等的部件形成,从被紧固部74A跨越突出部75A、延伸设置部76A及卡合部77A而配置。此外,该加固芯79A不是必须的结构。并且,在组装前围上盖板装置17A时,首先,利用粘接剂G将支承部件66A的被紧固部74A紧固在组装于车身IOA上的前窗玻璃14A前端的缘部14aA的背面14bA侧。此时,优选支承部件66A使用例如未图示的夹具等,将突出部75A相对于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分离规定的距离地定位于形成插入槽部80A的位置。接着,将插入部72A插入到插入槽部80A而对一体成形有衬垫65A的前罩板31A在前后方向上定位,而且,通过将卡定爪部41A插入卡合槽部78A,并且进一步向下方按入,爪部41cA的前部的下部倾斜面41fA与卡合部77A的卡合爪77aA抵接,通过该下部倾斜面41fA的倾斜,卡定爪部41A在卡合槽部78内向后方弹性地转动而避让,通过进一步向下方按入前罩板31A,爪部41cA越过卡合部77A的卡合爪77aA,从而卡定爪部41A向前方复位转动,爪部41cA与卡合部77A卡合。其结果,前罩板31A以向上方防脱的状态卡定固定在支承部件66A上,从而前罩板31A在上下方向上被定位。在该状态下,与前罩板31A成为一体的衬垫65A与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密合,堵塞与该缘部14aA的间隙,外罩主体部36A的表面36bA与前窗玻璃14A的表面14cA成为大致同一面。并且,通过使用安装器具45A将车身安装部38A的安装部固定在支撑板部24A上,从而前罩板31A以覆盖壳部15A的状态固定在车身面板18A上。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由于例如来自发动机室IlA等的热的传递引起的收缩等的前罩板31A的变形、或者前罩板31A的尺寸的偏差等,而使前罩板31A与前窗玻璃14A的位置关系相对地变化,也由于在前窗玻璃14A的前罩板31A侧的缘部14aA与支承部件66A的突出部75A之间插入作为前端的插入部72A而固定的软质的衬垫65A追随该变化量,从而能够防止前窗玻璃14A的前罩板31A侧的缘部14aA与外罩主体部36A之间敞开而使外观降低或水分进入壳部15A等的情况。此外,在上述第10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图32所示的第11实施方式那样,在衬垫65A的被紧固部74A与突出部75A之间形成与插入槽部80A连通的凹部82A,并且使衬垫65A的插入部72A突出到比卡定爪部41A的下端部更靠下方,将该插入部72A更深地插入到插入槽部80A及凹部82A,从而将衬垫65A的插入部72A更加可靠地保持在支承部件66A上。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前罩板31A的热收缩变形量变得更大的情况,衬垫65A也不会脱落,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在外罩主体部36A与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之间产生间隙。(第12实施方式)其次,参照图33对第1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 结构及作用,附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在上述第10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66A的突出部75A后侧的上部突出设置有嵌合爪部83A。该嵌合爪部83A构成为在前端部的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侧即后部突出设置有嵌合爪83aA,通过该嵌合爪83aA与突出设置在插入部72A的前端侧的前部的爪嵌合部72aA嵌合,将衬垫65A的插入部72A卡定在支承部件66A上。并且,在组装一体形成有衬垫65A的前罩板31A时,通过将插入部72A插入到插入槽部80A,从而将前罩板3IA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并且使衬垫65A的嵌合爪部83A与该插入部72A的爪嵌合部72aA嵌合,可靠地防止衬垫65A从支承部件66A脱落。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朝向插入槽部80A突出设置在支承部件66A上的嵌合爪部83A与插入到插入槽部80A中的衬垫65A的插入部72A的爪嵌合部72aA嵌合,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固定衬垫65A,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在外罩主体部36A与前窗玻璃14A的缘部14aA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对于衬垫65A的脱落及浮起,能够以更高品质的要求来应对。(第13实施方式)其次,参照图34对第1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及作用,附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2实施方式的衬垫65A与前罩板31A的外罩主体部36A分开设置并利用挤压成形等而成形,通过固定部85A而一体地固定在外罩主体部36A的后端部。固定部85A具备例如从外罩主体部36A的后端部朝向后方水平状地突出设置的嵌合凸部87A ;以及凹设在衬垫65A的覆盖部71A的前端部的嵌合凹部88A。嵌合凸部87A沿左右方向形成为长条状的轨道状。并且构成为,在该嵌合凸部87A上,在作为前端部的后端部的上部突出设置有卡合爪部87aA,通过该卡合爪部87aA与设在嵌合凹部88A的卡合凹部88aA卡合,从而将衬垫65A固定在外罩主体部36A上。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衬垫65A与前罩板31A分开形成,无需进行双色成形等而是通过挤压成形等便能够更加容易地对衬垫65A进行成形。此外,在上述第13实施方式中,衬垫65A和固定在外罩主体部36A上的固定部85A也可以使用例如压入、熔敷、粘接、或者粘接带等原有的方法来构成。另外,上述固定部85A也可以分别应用于上述第10至第12实施方式中。再有,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前罩板31A也可以设置在车身IOA的前部以外的部分,例如,配置在后窗玻璃与后备箱罩之间。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挡风玻璃并不限于玻璃制的结构,也可以使用丙烯等透明的材料。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下。本申请发明能够适当地用于前罩板的安装结构。另外,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例如汽车的与发动机室相邻配置的前围上盖板装置。·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1年8月I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168661号及2011年10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230823号的优先权,并且其全部内容作为参考而编入本说明书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前罩板的安装结构,该前罩板与配置在车身前部的前窗玻璃的下端部抵接,对覆盖车辆的分隔车室的上部开口的发动机罩的后端部与上述前窗玻璃的下端部之间进行覆盖,并跨越车宽方向而延伸设置,该前罩板的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在上述前罩板与上述前窗玻璃之间,且紧固在上述前窗玻璃的下端部侧的背面的夹紧部件; 形成于上述前罩板上的卡合部;以及 形成于上述夹紧部件上,且使上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上述卡合部在沿从上述前窗玻璃的下端朝向上端的长度方向的卡合方向上与上述被下I=I卻下I=I在使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时,上述前罩板的表面与上述前窗玻璃的表面拉平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紧部件具有与上述前窗玻璃的下端侧的背面抵接并固定的固定面;以及从上述固定面向上方竖立设置且与上述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抵接的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罩板具备舌片部,该舌片部形成于上述前罩板的背面,车辆的前后方向中的剖面形状具有大致L字状的形状,上述L字状的自由端朝向上述前窗玻璃侧而形成, 在上述舌片部上形成有上述卡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罩板与上述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之间配设有软质部件,该软质部件填埋上述前罩板与上述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之间的间隙, 在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时,上述软质部件的表面、上述前罩板的表面和前窗玻璃的表面之间拉平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软质部件安装在上述前罩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部形成为填埋上述前罩板与上述前窗玻璃下端的端面之间的间隙的配置结构,在上述前罩板与上述凸部之间相互面对地抵接的抵接面形成为具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倾斜的倾斜面的形状, 在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时,上述凸部的表面、上述前罩板的表面和前窗玻璃的表面之间拉平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紧部件与上述前罩板之间被密封。
8.一种前罩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前围上盖板和支承部件, 该前围上盖板具备覆盖挡风玻璃与车身部件之间的壳部的外罩主体部、以及突出设置在该外罩主体部的背面侧且在一侧面具有爪部的卡定爪部, 该支承部件具备紧固在上述挡风玻璃的缘部的背面侧的被紧固部、以及从该被紧固部突出设置且供上述爪部卡合的卡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爪部从卡定爪部朝向挡风玻璃侧突出地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罩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支承部件具备突出部,该突出部位于被紧固部与卡合部之间且与挡风玻璃的前围上盖板侧的缘部相对地突出, 该前罩板的安装结构具备软质的罩部件,该罩部件一体地突出设置在外罩主体部的上述挡风玻璃侧的缘部,通过前端侧插入上述挡风玻璃的上述前围上盖板侧的缘部与上述突出部之间并固定,从而覆盖上述挡风玻璃的上述前围上盖板侧的缘部与上述外罩主体部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罩板的安装结构,其在使前罩板与夹紧部件卡合时,能够防止夹紧部件与前窗玻璃的固定状态被解除,能够将前窗玻璃的表面和前罩板的表面拉平地配置。使夹紧部件(20)的凸部(21)与前窗玻璃下端(2c)的端面(2e)抵接,通过粘接剂(17)将夹紧部件(20)固定在前窗玻璃(2)的背面(2b)。使形成于前罩板(10)的舌片(12)上的卡合部(13)与夹紧部件(20)的被卡合部(22)卡合,以前罩板(10)的表面(11a)与前窗玻璃(2)的表面(2a)拉平地配置的状态安装前罩板(10)。并且,作为卡合方向,为沿从前窗玻璃的下端朝向上端的长度方向的卡合方向。
文档编号B62D25/08GK102910208SQ20121027254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日
发明者仓田武则, 芹泽大介 申请人: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