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电动车辆的配电部件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088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鞍乘型电动车辆的配电部件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乘型电动车辆的配电部件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I公开了,在具备左右一对主架的鞍乘型电动车辆中,在主架之间从侧面搭载有蓄电池,利用主架支承该蓄电池的结构。专利文献I :(日本)特许第3949446号公报但是,上述专利文献I公开了蓄电池的搭载及其他配电部件的搭载,但是,并没有公开电动车辆的配电部件的维护情况。·
在对配电部件进行维护时,电动车辆需要切断蓄电池电源,从而具有用于切断该·蓄电池电源的断路器。通常,该断路器还具有防止流向电动机的过电流的功能,希望将该断路器配置在外罩下等由车体部件包围的位置,从而雨滴不会浸入,或者不会被施加外力。但是,在为了切断或恢复断路器而需要接近操作断路器的情况下,因为每次都必须从车体拆下外罩等部件,所以存在增加使用者的负担的问题。另外,在将断路器配置在外罩下等的情况下,存在导致蓄电池、电动机、驱动控制装置等配电部件的配置自由度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提供一种鞍乘型电动车辆的配电部件配置结构,其既防止向断路器的雨滴等浸入或外力的输入又使接近操作断路器变得容易,而且,能够提高蓄电池等的配置自由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发明在从头管3向车辆后方延伸的架4的后部下方配置有驱动用电动机29,在所述架4与所述驱动用电动机29之间配置有蓄电池38,其特征在于,具备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其配置在所述头管3的后方且所述架4的上方,并且检测加速器开度;断路器26,其设置于所述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并且切断或接通进行所述驱动用电动机29的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39与所述蓄电池38之间的电连接;壳部件16,其覆盖所述断路器26及所述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所述壳部件16设置有能够从该壳部件16的外侧操作所述断路器26的开口部16C,并且设置有开闭所述开口部16C的封闭部件16B。第二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壳部件16覆盖所述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及断路器26的至少上方,所述开口部16C设置在所述断路器26的上方。 第三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26的操作部26a配置在比所述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的上端位置J更靠上方的位置。第四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部件16B是能够装卸的盖部件。第五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16B是螺纹式的盖部件。第六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部件16B是合页开闭式的盖部件。第七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16B是弹起式的盖部件。
根据第一方面发明,由于加速器位置传感器设置在头管的后方且架的上方空间,与在架下方设置加速器位置传感器的情况相比,存在能够提高架下方的蓄电池和电动机等配电部件的配置自由度的效果。而且,由于在加速器位置传感器设置断路器,与将加速器位置传感器和断路器例如经由托架等分别地固定于架的情况相比,不需要将断路器固定于架的托架,存在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谋求小型轻 量化的效果。而且,通过打开设置于壳部件的开口部的封闭部件,能够容易地接近操作断路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配电部件维护时的电源切断。另外,在不需要接近操作断路器的情况下,通过关闭封闭部件,能够防止雨滴或灰尘经由开口部浸入盖部件的内部。因此,存在既防止向断路器的雨滴浸入和外力的输入又容易地接近操作配电部件,从而能够谋求提高维护性,减轻使用者的负担,并且能够提高配电部件的配置自由度的效果。根据第二方面发明,由于在断路器的上方配置开口部,所以存在即使驾驶者处于乘车姿势也能够容易地接近操作断路器的效果。根据第三方面发明,在断路器的上方配置开口部的情况下,因为断路器的操作部更接近开口部,所以存在能够谋求提高操作部的操作性的效果。根据第四方面发明,存在通过盖部件的装卸,能够容易地从盖部件的开口部容易地接近操作断路器的效果。根据第五方面发明,因为仅使盖部件旋转就能够装卸盖部件,所以存在使用者能够凭直觉开闭盖部件,从而提高商品性的效果。根据第六方面发明,因为盖部件经由合页安装于壳部件,所以存在能够防止盖部件的脱落和丢失的效果。根据第七方面发明,因为仅进行弹起解除操作就使盖部件弹起,所以存在能够容易地打开盖部件的效果。


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鞍乘型电动车辆的左侧视图。图2是上述鞍乘型电动车辆的右侧视图。图3是上述鞍乘型电动车辆的主要部分的左侧视图。图4是上述鞍乘型电动车辆的车把的后视图。图5是上述鞍乘型电动车辆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图6是从右前方看的上述鞍乘型电动车辆的蓄电池架的立体图。图7是从左前方看的上述鞍乘型电动车辆的蓄电池架的立体图。图8是上述鞍乘型电动车辆的配电图。图9是上述鞍乘型电动车辆的盖部件的立体图。图10是其他实施例的盖部件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3 头管4主架(架)
16配电部件箱(壳部件)16B盖(封闭部件)16C 开口部25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6断路器26a操作杆(操作部)29电动机单元(驱动用电动机)38蓄电池单元(蓄电池) 39控制装置(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使用的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的上方,箭头LH表示车辆的左方。图广图3所示的适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鞍乘型电动车辆I(以下,简称为车辆O构成为比较小型的越野摩托车(才7 口一 F' /SM夕)。车辆I的车架2具备主架4,该主架4 一体地具有从头管3大致水平状态地向车辆后方延伸的水平区域4H ;从该水平区域4H的后端向下方弯曲地延伸的弯曲区域4R。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车座横杆5、5与主架4的弯曲区域4R的起始点附近连接,在车座横杆5、5的下方配设有左右一对支承架6、6,该左右一对支承架6、6将主架4的弯曲区域4R的后部与车座横杆5、5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结合。另外,朝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板7、7与主架4的下部连接。在头管3能够转向地支承左右一对前叉8、8,在连结前叉8、8上部之间的上桥接部9固定有操纵手柄10。参照图4,在操纵手柄10的左侧端部安装有筒状的左手把10L,在操纵手柄10的右侧端部安装有能够绕轴旋转的筒状的加速手把10R。在前叉8、8的下部能够旋转地支承前轮11,在前叉8、8,在前轮11与操纵手柄10之间固定有覆盖前轮11的上方的树脂制的前轮挡泥板12。另外,在板7、7,经由上下一对轴部13、13固定有左右一对后侧臂14、14的前端,在后侧臂14、14的后部能够旋转地支承后轮15。在主架4的水平区域4H的上方配置有模仿两轮机动车的燃料箱的配电部件箱16,配电部件箱16沿主架4向前后方向延伸。在配电部件箱16的后方配置有车座17,该车座17固定于车座横杆5、5的上部并且供乘员乘坐,车座17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其前部从上方与配电部件箱16的后部重叠。另外,树脂制的后轮挡泥板18以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固定在车座17的后方。配电部件箱16具备箱主体16A、盖部件16B,在箱主体16A的稍微向后方倾斜的上表面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向上方突出并开口的开口部16C。参照图9,上述盖部件16B是螺纹式的盖部件,盖部件16B能够装卸地与开口部16C螺纹结合。另外,也可以在螺纹式的盖部件16B设置防脱落用的固定带(7卜9 7°),另外,除上述螺纹式以外,作为通过盖部件的旋转而装卸于开口部16C的部件,也可以采用例如,使形成于盖部件与开口部16C的任一方的卡止片插入设置于另一方的键槽中转动从而被卡止的方式。
箱主体16A具有从形成有开口部16C的上表面向下逐渐展开延伸的前后壁及左右侧壁。参照图3、图7,前侧托架23焊接于主架4的水平区域4H的前侧上部,并且后侧托架24焊接于水平区域4H的后部,配电部件箱16固定于各托架23、24。配电部件箱16的左右侧壁被侧罩21、21覆盖,在车座17的后部下方配设有左右一对后罩22、22。后罩22、22固定于车座横杆5、5,并覆盖支承架6、6的一部分。如上所述,配电部件箱16具有侧壁,由于该侧壁被侧罩21、21覆盖,所以使驾驶者的膝盖夹紧变得容易。参照图3、图5,左右一对板状的悬架托架32、32与主架4的弯曲区域4R的上部联结固定,电动机单元29使其上部固定于悬架托架32、32,并且使其后部固定于板7、7的前部,从而悬空架设于主架4。如图I、图2所示,电动机单元29构成为,在单元箱33内的前侧收纳有驱动用电动机主体34,并且在后侧收纳有未图示的减速器。另外,在单元箱33的下部配设有左右踏板36、36。在车辆上下方向,在主架4与电动机单元29之间配置有蓄电池单元38,在蓄电池·单元38的下方配置有控制装置39,该控制装置39对供给至电动机单元29的电力进行控制。参照图3、图5,蓄电池单元38从侧面看是长方形,在长度方向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蓄电池箱40内收纳有由多个锂离子二次电池(U 々二二次電池)构成的蓄电池41。蓄电池41的电力经由控制装置39供给至电动机单元29。另外,图中的附图标记75表示形成于蓄电池箱40的使用者把持用的把手。蓄电池单元38收纳在悬空架设于主架4的水平区域4H的蓄电池架42内,参照图
6、图7,蓄电池架42构成为具备收纳并保持蓄电池单元38的架主体部43 ;板部件44,其能够从架主体部43向车体右方拆卸并且限制蓄电池单元38的侧向移动;端子部45,其设置于架主体部43的后部,并且用于连接从蓄电池单元38向电动机单元29供给的电力供给。如图5所示,由板金材料形成的控制装置固定部76焊接于蓄电池架42的下部,控制装置39固定并支承于该控制装置固定部76。控制装置固定部76固定控制装置39,以使控制装置39位于比电动机单元29更靠前方且比蓄电池单元38更靠下方的位置。但是,如图3、图7所示,在配电部件箱16内配置有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及断路器26。固定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的传感器托架27向上方突出地焊接于被配电部件箱16覆盖的主架4的水平区域4H的中央上部。如图7所示,传感器托架27形成为沿主架4的延伸方向的大致板状,其上边缘从车辆后方朝向前方向斜下方倾斜。在传感器托架27的上边缘的前后形成有一对安装孔27a,利用相对于上述安装孔27a的螺栓联结固定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而且,传感器托架27的前后边缘为了提高支承强度而弯曲地形成。参照图3、图5,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经由加速器缆线28检测加速手把IOR的旋转操作量。基于该检测的旋转操作量,控制配置于主架4的水平区域4H的后部下方的电动机单元29的输出。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构成为具备滚筒部25a,其弹性地卷绕根据加速手把IOR的操作量拉拽的加速器缆线28的内线束;电位器部25b,其具有与该滚筒部25a共同的旋转轴,并且检测滚筒部25a的旋转位置;支承部件25c,其左右分别固定上述滚筒部25a及电位器部25b。向控制装置39输出检测结果的加速传感器用线束94经由连接器25d能够装卸地与电位器部25b的前方侧连接。加速器缆线28,其一端与加速手把IOR连接,从加速手把IOR朝向车辆的左右方向内侧的下方后,通过上桥接部的下方的前叉之间朝向车辆后方,其另一端从车辆前方侧的稍微斜下方与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连接。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的支承部件25c弯曲朝向车辆前方稍微形成凹形,在其上边缘与下边缘分别形成一对安装孔25e。支承部件25c,在其表面、背面方向为车辆左右方向,并且弯曲成上述凹形的上边缘朝向车辆前方的姿势下,使上述一对安装孔25e与传感器托架27的上边缘的安装孔27a联结。由此,支承部件25c以稍微向车辆前方倾斜的姿势安装于传感器托架27。另外,在上述附图中,省略联结支承部件25c与传感器托架27的联结部件。断路器26是切断过电流的流动的所谓的无熔丝型的切断器,连接在蓄电池单元38的正极端子69 (参照图7)与电动机单元29的电动机电力用的正极输入端子(未图示)之间。该断路器26沿左右方向形成扁平的箱形,在其上表面侧配置有操作切断及恢复的操 作杆26a。该操作杆26a能够沿断路器26的前后方向,即,断路器26上表面的长度方向摆动。另一方面,在断路器26的下表面侧,与断路器26的接点连接的一次侧端子26b及二次侧端子26c分别配置在下表面前边缘与下表面后边缘。朝向上述蓄电池单元38的正极端子69的上游侧正极线束92与一次侧端子26b连接,朝向电动机单元29的电动机电力用的正极输入端子(未图示)的下游侧正极线束90与二次侧端子26c连接。在断路器26的右侧面安装有向后方延伸的大致矩形板状的金属件26d。在该金属件26d的后边缘形成有一对安装孔(未图示),该安装孔经由未图示的联结部件固定在一对安装孔25e,该一对安装孔25e形成于上述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的前侧上部,更具体地说,形成于支承部件25c的上边缘。在该固定状态下,断路器26在伴随着上述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的支承部件25c的倾斜,使其下表面及上表面朝向前方上侧倾斜的状态下,与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固定成一体。上述固定成一体的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及断路器26固定在配置于主架4的水平区域4H并向上方突出的传感器托架27,从而配置在头管3的后方且主架4的上方。参照图5,断路器26的操作杆26a配置在比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的上端位置J更靠上方的位置。参照图3,断路器26与配电部件箱16的开口部16C正下方接近地配置,断路器26的操作杆26a位于配电部件箱16的开口部16C的下方。换句话说,开口部16C配置在断路器26的上方,断路器26安装于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由此,在从开口部16C拆下盖部件16B时,能够经由开口部16C接近操作操作杆26a,而且,因为在使用者乘车的姿势下,使断路器26的上表面朝向使用者侧倾斜,所以即使在乘车姿势下也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操作杆26a的操作。另外,在后面对与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及断路器26连接的各线束90、92、94的配线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39构成为在箱81内收纳驱动器等配电部件,在箱81的左侧面,从前开始依次连接有下游侧电动机用线束82、电源用线束83及传感器用线束84。图8表示车辆I的各种线束的配线图。参照该附图,以下,对各种线束的配线进行说明。下游侧电动机用线束82从控制装置39向后方引出,与电动机用连接器85的下部连接。如图7所示,电动机用连接器85固定在后侧连接器保持板88R的后部侧,该后侧连接器保持板88R固定在后侧架部47的垂下部47L。后侧连接器保持板88R在前部、后部及上述前部与后部之间的中央部具备连接器安装部。与电动机用连接器85的上部连接的上游侧电动机用线束86向前方引出,通过蓄电池单元38的后部,如图2所示地从电动机单元29的右侧面与驱动用电动机主体34连接。如图8所示,电源用线束83包含上游侧负极线束83m及下游侧正极线束83p,并且从控制装置39向后方引出。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电源用线束83从蓄电池单元38的后部附近向前方弯曲,与电源用连接器87的上部连接。如图7所示,电源用连接器87固定在前侧连接器保持板88F的后部,该前侧连接器保持板88F固定在前侧架部49的垂下部50。前侧连接器保持板88F在前部、后部及上述前部与后部之间的中央部具备连接器安装部。下游侧负极线束89及下游侧正极线束90与电源用连接器87的下部连接,分别向上游侧负极线束83m及下游侧正极线束83p通电。下游侧负极线束89及下游侧正极线束90向后方引出,下游侧负极线束89向蓄电池单元38的后部延伸并向蓄电池单元38通电,下游侧正极线束90向上方弯曲,与断路器26连接。在此,电源用线束83、下游侧负极线束89及下游侧正极线束90被卡扣91规整。 而且,参照图3、图8,上游侧正极线束92与断路器26连接,该断路器侧正极线束92向蓄电池单元38的后部延伸,向蓄电池单元38通电。另外,如图8所示,在传感器用线束84含有多个线束,参照图5,其中旋转传感器线束93从控制装置39横跨蓄电池单元38后部,与配置于蓄电池单元38的后方的旋转传感器用连接器95的上部连接。连结线束97与旋转传感器用连接器95的下部连接,如图2所示,该连结线束97从电动机单元29的右侧面与收纳于电动机单元29内部的旋转传感器98连接。另外,如图3所示,传感器用线束84中的加速传感器用线束94从控制装置39向后方引出后,从蓄电池单元38的后部附近向上方弯曲,与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连接。而且,如图3、图8所示,在后侧连接器保持板88R固定主开关用连接器99及切断开关用连接器100。参照图8,第一线束101、第二线束102从主开关用连接器99引出,第一线束101与主开关103连接,第二线束102分岔,与保险丝104及控制装置39连接。参照图5,主开关103固定在主架4的前端下部。另一方面,从切断开关用连接器100引出的第三线束105与切断开关106连接,并且第四线束107与控制装置39连接。参照图4,切断开关106配设于开关盒108,该开关盒108与操纵手柄10的左手把IOL接近地配置。如上所记载,在上述鞍乘型电动车辆I中,电动机单元29配置在主架4的后部下方,该主架4从头管3向车辆后方延伸,在主架4与电动机单元29之间配置蓄电池单元38。上述鞍乘型电动车辆I具备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该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配置在头管3的后方且主架4的上方并检测加速器开度。在上述结构中,与在主架4的下方设置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配置有蓄电池单元38和电动机单元29等的主架4下方的蓄电池单元38和电动机单元29等的配置自由度。而且,在上述鞍乘型电动车辆I中具备断路器26,其设置于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并且切断或接通进行电动机单元29的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39与蓄电池单元38之间的电连接;配电部件箱16,其覆盖断路器26及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配电部件箱16设置有能够从该配电部件箱16的外侧操作断路器26的开口部16C,并且设置有开闭开口部16C的盖部件16B。在上述结构中,与在将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和断路器26经由例如托架等分别地固定于主架4的情况相比,不需要将断路器26固定于主架4的托架,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谋求小型轻量化。而且,通过打开设置于配电部件箱16的开口部16C的盖部件16B,能够容易地接近操作断路器26,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配电部件维护时的电源切断。另外,在不需要接近操作断路器26的情况下,通过关闭盖部件16B,能够防止雨滴、灰尘经由开口部16C浸入配电部件箱16的内部。而且,通过盖部件16B的装卸,能够容易地从配电部件箱16的开口部16C接近操作断路器26。即,能够既防止向断路器26的雨滴浸入和外力的输入又容易地接近操作配电部件,从而谋求提高维护性,减轻使用者的负担,并且能够提高配电部件的配置自由度。而且,在上述鞍乘型电动车辆I中,配电部件箱16覆盖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及断路器26的至少上方,配电部件箱16的开口部16C设置在断路器26的上方。 在上述结构中,即使驾驶者在乘车姿势下也能够容易地接近操作断路器26。而且,在上述鞍乘型电动车辆I中,断路器26的操作杆26a配置在比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的上端位置J更靠上方的位置。在上述结构中,在断路器26的上方配置开口部16C的情况下,因为能够使断路器26的操作杆26a更接近开口部16C,所以能够谋求提高操作杆26a的操作性。而且,在上述鞍乘型电动车辆I中,盖部件16B能够装卸。在上述结构中,通过盖部件16B的装卸,能够容易地从配电部件箱16的开口部16C接近操作断路器26。而且,在上述鞍乘型电动车辆I中,盖部件16B是螺纹式的盖部件。在上述结构中,因为仅通过旋转盖部件16B就能够装卸盖部件16B,所以使用者能够凭直觉开闭盖部件16B,能够提高商品性。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鞍乘型电动车辆I中,将能够利用螺纹式的盖部件16B开闭开口部16C的情况作为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图10所示的其他实施例,也可以使用合页开闭式的盖部件16D。在该情况下,因为盖部件16D经由合页16E安装于配电部件箱16,所以能够防止盖部件16D的脱落和丢失。如上述图10所示的合页开闭式的盖部件16D是利用螺旋弹簧16F被向打开侧施力的弹起式(跳&上#式)盖部件,在关闭状态下,卡止爪t与开口部16C卡止而维持关闭状态。在盖部件16D关闭的状态下操作解除按钮16G时,解除由卡止爪t保持的卡止状态,使盖部件16D向打开方向移动。因此,仅通过进行由解除按钮16G操作的解除操作,就使盖部件弹起,从而能够容易地打开盖部件。而且,在上述开闭式的盖部件16D设置有锁止机构16H。该锁止结构16H构成为具备锁环部161,其能够摆动地支承在与开口部16C的合页16E相反侧的侧部;从盖部件16D的侧面突出的卡止凸部16J。在使盖部件16D处于关闭状态,并且使锁环部161向图10中的箭头方向竖起时,锁环部161的上端部配置在卡止凸部16J的上方,限制卡止凸部16J向上方移动,即,限制盖部件16D向打开方向移动。即,通过使锁止机构16H的锁环部161竖起,即使无意间操作解除按钮16G,也能够防止盖部件16D的打开。另外,在上述其他实施例中,对合页开闭式的盖部件分别具备上述螺旋弹簧16F、锁止机构16H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省略上述螺旋弹簧16F及锁止结构16H。另夕卜,将螺旋弹簧16F及锁止机构16H作为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但是如果能够向盖部件16D施力,限制其向打开方向移动,则不限定于上述螺旋弹簧16F及锁止机构16H的结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单一的主架4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适用于例如,不使用单一的主架4而具备左右一对主架的鞍乘型电动车辆。在此,上述鞍乘型电动车辆包括所有能够跨乘于车体的车辆,不仅两轮机动车,还包括三 轮车辆(除前面一个轮子后面两个轮子以外,还包含前面两个轮子后面一个轮子的车辆)及四轮车辆。
权利要求
1.一种鞍乘型电动车辆的配电部件配置结构,在从头管(3)向车辆后方延伸的架(4)的后部下方配置有驱动用电动机(29),在所述架(4)与所述驱动用电动机(29)之间配置有蓄电池(38),其特征在于,具备 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 ),其配置在所述头管(3 )的后方且所述架(4 )的上方,并且检测加速器开度; 断路器(26),其设置于所述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并且切断或接通进行所述驱动用电动机(29)的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39)与所述 蓄电池(38)之间的电连接; 壳部件(16 ),其覆盖所述断路器(26 )及所述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 ), 所述壳部件(16)设置有能够从该壳部件(16)的外侧操作所述断路器(26)的开口部(16C),并且设置有开闭所述开口部(16C)的封闭部件(16B)。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鞍乘型电动车辆的配电部件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部件(16 )覆盖所述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 )及断路器(26 )的至少上方, 所述开口部(16C)设置在所述断路器(26)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鞍乘型电动车辆的配电部件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断路器(26)的操作部(26a)配置在比所述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的上端位置(J)更靠上方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电动车辆的配电部件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部件(16B)是能够装卸的盖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电动车辆的配电部件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16B)是螺纹式的盖部件。
6.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电动车辆的配电部件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部件(16B)是合页开闭式的盖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鞍乘型电动车辆的配电部件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16B)是弹起式的盖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电动车辆的配电部件配置结构,其既防止向断路器的雨滴浸入和外力的输入又使接近操作断路器变得容易,而且,能够提高配电部件的配置自由度。检测加速器位置的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设置在头管(3)的后方且主架(4)的上方,切断供给至控制装置(39)的蓄电池电力的断路器(26)设置在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该控制装置(39)进行电动机单元(29)的驱动控制,利用具备开口部(16C)的配电部件箱(16)覆盖断路器(26)及加速器位置传感器(25),在开口部(16C)设置能够开闭的封闭部件(16B)。
文档编号B62K11/00GK102910236SQ20121027167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日
发明者石川淳, 西森启之, 中泽健生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