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垂直踏板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垂直作用方式来传动运行的垂直踏板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自行车数量占世界第一,然而其中大部分自行车都采用的是传统的脚踏结构。所述具有传统脚踏结构的自行车一般由车体部分、行动部分和传动部分组成,所述车体部分包括车架、前叉、车把、鞍座等,是自行车的主体;所述行动部分包括前后车轮、包括前后轴部件、辐条、车圈、轮胎等;所述传动部分包括脚蹬、曲柄、链轮、链条、中轴和飞轮等,所述脚蹬设置在曲柄两端,所述曲柄固定安装在飞轮上,该类自行车行进时骑车者需要不断地踩动和旋转脚蹬,方可驱车前行,由于传动方式单一,骑车者只能重复相同的动作,这不但使人感到单调,而且容易积累疲劳。另外,上述传统结构的自行车更不能适用于特殊人群,如单腿截肢者和腿部有疾而无法做圆周踩踏运动者。针对上述不足,发明人对现有的自行车传动部分做了有益的改进,使骑车者可以使用多种方式灵活踩踏踏板就可驱车前行,而且经过发明人改进后的自行车不但增加了骑车者的快乐体验,更可以被以往无法使用传统自行车的特殊人群所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垂直踏板自行车,该垂直踏板自行车对传统自行车的传动部分做了有益的改进,解决了传统自行车动力传动方式单一,容易使骑车者产生疲劳的问题。另外,经过改进的自行车更适合特殊人群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垂直踏板自行车,包括车架、车轮、链轮、飞轮和中轴,所述链轮和飞轮之间传动配合,所述链轮固定在中轴之上,所述车架包括下管和座管,所述下管在靠近链轮的部位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两条滑道,每条滑道上各设置一个齿条,所述齿条与其对应的滑道滑动配合,该齿条的上部设有脚踏板;所述中轴上设置有两个大飞轮,所述大飞轮对称地设于座管两侧并分别与相应一侧的齿条啮合。进一步,所述大飞轮的内侧面设有一圈齿牙;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一个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设置于所述两个大飞轮之间并与两个大飞轮内侧的齿牙同时啮合,形成反向传动机构。进一步,所述大飞轮是由外套、芯子和千斤构成的单向咬合齿轮机构,所述齿牙设置于外套上,所述芯子与中轴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一个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设置于所述两个齿条之间并与两个齿条同时啮合,进而形成反向传动机构。进一步,所述滑槽与齿条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在齿条与滑槽的滑动方向上具有伸缩弹性。
3[0011]进一步,所述脚踏板上设有脚踏板套,所述脚踏板套制成允许前脚掌从中穿过的拱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垂直踏板自行车,包括车架、车轮、链轮、飞轮和中轴,所述链轮和飞轮之间传动配合,所述链轮固定在中轴之上,所述车架包括下管和座管,所述下管在靠近链轮的部位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两条滑道,每条滑道上各设置一个齿条,所述齿条与其对应的滑道滑动配合,该齿条的上部设有脚踏板;所述中轴上设置有两个大飞轮,所述大飞轮对称地设于座管两侧并分别与相应一侧的齿条啮合。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一个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设置于所述两个齿条之间并与两个齿条同时啮合,进而形成反向传动机构。上述传动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骑车者在使用垂直踏板自行车时,只需自由踩动脚踏板来驱动自行车而不需让大腿再做往复式的旋转运动,从而降低了因单一骑车动作而产生的疲劳。另外,通过在滑槽与齿条之间设置弹性部件后,所述带有踏板的齿条在踩踏后会自动恢复原位,使得骑车者无论是单独踩踏或是同时踩踏脚踏板都可以驱车前行,进而扩大了自行车的适用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有传动齿轮的传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弹簧或脚踏板套的传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中所示为车把、2为下管、3为座管、4为脚踏板、5为齿条、6为滑槽、7为滑道、8为大飞轮、9为中轴、10为芯子、11为千斤、12为外套、13为链轮、14为链条、15为飞轮、16为前轮、17为后轮、18为传动齿轮、19为弹性部件、20为车架、21为脚踏板套、22为齿牙、23为车后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I和2所示所述垂直踏板自行车,包括车架20、前轮16、后轮17、链轮13、飞轮15、中轴9和链条14,所述链轮13和飞轮15之间通过链条14传动配合,所述链轮13固定在中轴9之上,所述车架20包括下管2和座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2在靠近链轮13的部位设置有滑槽6,所述滑槽6上设置有两个滑道7,所述滑道7上设置有齿条5,该齿条5的上部设有脚踏板4,所述齿条5与滑槽6滑动配合;所述中轴9上设置有两个大飞轮8,所述大飞轮8对置地设于座管3两侧并分别与所述齿条5啮合。所述大飞轮8是由外套12、芯子10和千斤11构成的单向咬合齿轮机构,所述芯子10与中轴9固定连接。上述传动结构的工作原理骑车者向下踩动脚踏板4,脚踏板4下的齿条5沿滑槽6上的滑道7向下滑动,由于所述齿条5与大飞轮8啮合,所述齿条5将带动大飞轮8顺时针转动,由于大飞轮8为单向咬合齿轮机构,即在大飞轮8顺时针转动向前转动时,其内部的千斤11顶在芯子10的齿牙上并带动芯子10旋转,由于芯子10和链轮13与中轴9固定连接,所以大飞轮8通过中轴将力传递到链轮13上,进而带动自行车前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车架20的车后叉23上设置有一个传动齿轮18,所述传动齿轮18与所述两个大飞轮8同时哨合,进而形成反向传动机构。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后,当一侧的大飞轮8向前旋转时,另一侧的大飞轮8将在传动齿轮18的作用下向后旋转,由于两个大飞轮8本别与所述齿条5啮合,所以两个齿条5将在大飞轮8的带动下与大飞轮同时做反向运动,即一侧的齿条做下落运动时,另一侧的齿条将做上升运动,从而形成可交替踩踏的传动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滑槽6与齿条5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19,该弹性部件19在齿条5与滑槽6的滑动方向上具有伸缩弹性。设置弹性部件19可以用来替换上述的传动齿轮18,即无论骑车者同时踩踏脚踏板还是交替踩踏脚踏板都可以驱动自行车向前行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脚踏板4上设有脚踏板套21,所述脚踏板套21制成允许前脚掌从中穿过的拱形。在所述脚踏板4上设置脚踏板套21的目的是固定骑车者的脚部,使齿条5能够随着骑车者的脚部做上下运动,进而可以发挥出与弹性部件19相似的功能。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垂直踏板自行车,包括车架(20)、车轮(16,17)、链轮(13)、飞轮(15)和中轴(9),所述链轮(13)和飞轮(15)之间传动配合,所述链轮(13)固定在中轴(9)之上,所述车架(20)包括下管(2)和座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2)在靠近链轮(13)的部位设置有滑槽出),所述滑槽出)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两条滑道(7),每条滑道(7)上各设置一个齿条(5),所述齿条(5)与其对应的滑道(7)滑动配合,该齿条(5)的上部设有脚踏板(4);所述中轴(9)上设置有两个大飞轮(8),所述大飞轮(8)对称地设于座管(3)两侧并分别与相应一侧的齿条(5)哨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垂直踏板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飞轮(8)的内侧面设有一圈齿牙(22);所述车架(20)上设置有一个传动齿轮(18),所述传动齿轮(18)设置于所述两个大飞轮(8)之间并与两个大飞轮(8)内侧的齿牙(22)同时啮合,形成反向传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垂直踏板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飞轮(8)是由外套(12)、芯子(10)和千斤(11)构成的单向咬合齿轮机构,所述齿牙(22)设置于外套(12)上,所述芯子(10)与中轴(9)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垂直踏板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20)上设置有一个传动齿轮(18),所述传动齿轮(18)设置于所述两个齿条(5)之间并与两个齿条(5)同时啮合,进而形成反向传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垂直踏板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6)与齿条(5)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19),该弹性部件(19)在齿条(5)与滑槽(6)的滑动方向上具有伸缩弹性。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垂直踏板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4)上设有脚踏板套(21),所述脚踏板套(21)制成允许前脚掌从中穿过的拱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垂直踏板自行车,包括车架、车轮、链轮、飞轮和中轴,所述链轮和飞轮之间传动配合,所述链轮固定在中轴之上,所述车架包括下管和座管,所述下管在靠近链轮的部位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有两个滑道,所述滑道上设置有齿条,该齿条的上部设有脚踏板,所述齿条与滑槽滑动配合;所述中轴上设置有两个大飞轮,所述大飞轮对置地设于车架两侧并分别与所述齿条啮合。骑车者在使用垂直踏板自行车时,只需自由踩动脚踏板来驱动自行车而不需让大腿再做往复式的旋转运动,从而降低了因单一骑车动作而产生的疲劳。解决了现有传统自行车的传动结构单一,不适用于特殊人群的缺点。
文档编号B62M11/02GK202728493SQ20122029896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5日
发明者秦康妮, 冉平隆 申请人:秦康妮, 冉平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