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2163阅读:34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的传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三轮摩托车在不同路面上的运行能力,通常在三轮摩托车的后桥上安装有加力器。现有的加力器包括壳体,一花键轴可转动的支撑于壳体内腔,花键轴的轴段上依次周向固定有快速小齿轮、慢速小齿轮、盆齿,快速小齿轮和慢速小齿轮之间设置有传动齿和同步环组合,壳体的一轴向端通过轴承座固定有角齿轴,角齿轴的轴心线与花键轴的轴心线垂直,角齿轴的角齿位于壳体内腔中与花键轴上的盆齿啮合,壳体的另一轴向端设有两个用于安装差速器的支座,差速器的快速大齿轮和慢速大齿轮分别通过轴承支撑于用于安装差速装置的支座上,差速器的快速大齿轮和慢速大齿轮之间设置有内转体,内转体的两轴向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快速大齿轮和慢速大齿轮固定连接,这样当三轮摩托车行驶时,角齿轴输入的动力通过盆齿传递给花键轴,利用拨叉拨动同步环移动,使传动齿与快速小齿轮或慢速小齿轮啮合,完成快速和慢速之间的动力转换,并将动力通过快速大齿轮或慢速大齿轮传递给差速装置,从而实现动力的转换。但采用现有的加力器却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内转体的两轴向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快速大齿轮和慢速大齿轮固定连接,不仅容易产生装配累计误差,使内转体、快速大齿轮、慢速大齿轮的磨损加大,缩短了使用寿命,而且往往容易造成装配不精确,影响正常使用。2、由于内转体的两轴向端均为装配面,因此对这两个装配面都需要进行磨削等加工,费时费力,增加了加工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3、由于内转体、快速大齿轮、慢速大齿轮均为独立零部件,增加了安装空间和生产成本。4、由于花键轴与壳体之间具有轴向间隙,而现有的加力器中并未设置用于调节轴向间隙的装置,若轴向间隙过大,不仅会导致盆齿和角齿的安装距离和间隙加大,增大了噪音和缩短了盆、角齿使用寿命,甚至造成盆、角齿打坏,而且会导致锥度轴承间隙加大形成偏心旋转,致使轴承寿命低,且容易打坏,还会导致传动齿轴向窜动加大,增加了脱挡机率,严重影响了操控性;若轴向间隙过小则易导致转动不灵活,甚至抱死。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它结构简单,不仅能减小差速器的装配累计误差,降低齿轮的磨损,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提高装配精确度和强度,便于加工制造,降低了加工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端盖,使其能够对传动轴与端盖间的轴向间隙进行调整,提高了轴承、盆齿、角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噪音,并能有效的防止脱挡、抱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内腔中可转动的支撑有传动轴,传动轴的轴段上周向固定有盆齿,一角齿轴通过轴承支撑于壳体的轴承座上,所述角齿轴的轴心线与传动轴的轴心线垂直,且角齿轴的角齿位于壳体内腔中与传动轴上的盆齿啮合,所述传动轴的轴段上空套有快速双联齿轮和慢速双联齿轮,所述快速双联齿轮和慢速双联齿轮之间设置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周向固定在传动轴的轴段上,所述传动齿上套有一可轴向移动的同步环,所述壳体上固定有两个用于支撑差速器的支架,差速器可转动的支撑于两个支架之间,差速器壳体的一轴向端一体成型有慢速从动齿轮,另一轴向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快速从动齿轮,所述慢速从动齿轮和快速从动齿轮分别与慢速双联齿轮和快速双联齿轮啮合,差速器壳体的内腔中径向设有一行星轴,该行星轴上装配一对行星轴锥齿轮,差速器壳体的内腔中间隙配合有两个半轴锥齿轮,两个半轴锥齿轮位于同一轴心线上,且两半轴锥齿轮均与一对行星轴锥齿轮啮合。所述壳体的内腔设有与传动轴平行的拨叉轴,拨叉轴上固定的移动拨叉与同步环卡接配合,所述拨叉轴的一端外伸出壳体与手柄连接。所述差速器壳体的两轴向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于两个支架之间。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壁上沿径向设有对称的行星轴安装孔,所述行星轴安装孔与差速器壳体的内腔垂直且相通。所述差速器壳体的一轴向端端面设有销孔,销孔与行星轴安装孔相通,行星轴上设有供定位销穿过的孔,行星轴与差速器壳体通过定位销定位。所述壳体的壁上设有对称的传动轴安装孔,各传动轴安装孔处分别固定有一端
至JHL ο所述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上,端盖的一端具有轴向延伸段,所述轴向延伸段插入传动轴安装孔中,该轴向延伸段延伸端的端面沿轴向设有轴承装配孔,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滚子轴承支撑于各端盖轴向延伸段的轴承装配孔中。所述端盖上设有与轴承装配孔相通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的一端抵靠在滚子轴承上,另一端通过螺母锁紧固定。所述端盖轴向延伸段的轴承装配孔与传动轴之间具有轴向间隙。所述壳体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拉索固定支架和固定板,固定板位于壳体与控制拉索固定支架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壳体上固定有两个用于支撑差速器的支架,差速器可转动的支撑于两个支架之间,差速器壳体的一轴向端一体成型有慢速从动齿轮,另一轴向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快速从动齿轮,所述慢速从动齿轮和快速从动齿轮分别与慢速双联齿轮和快速双联齿轮啮合,差速器壳体的内腔中径向设有一行星轴,该行星轴上装配一对行星轴锥齿轮,差速器壳体的内腔中间隙配合有两个半轴锥齿轮,两个半轴锥齿轮位于同一轴心线上,且两半轴锥齿轮均与一对行星轴锥齿轮啮合,这样使角齿轴输入的动力能够通过角齿与传动轴上的盆齿啮合,将动力传递给传动轴,带动传动轴转动,利用移动拨叉拨动同步环移动,使同步环与快速双联齿轮或慢速双联齿轮啮合,完成快速和慢速之间的动力转换,并通过与快速双联齿轮啮合的快速从动齿轮或与慢速双联齿轮啮合的慢速从动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差速器,从而实现变速加力,以满足三轮摩托车在复杂路况的多种变速要求,提高了三轮摩托车在不同路面上的运行能力。由于本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的差速器中的慢速从动齿轮与差速器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不仅能够减小差速器的装配累计误差,降低齿轮的磨损,延长了齿轮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够提高装配精确度和连接强度,确保了正常使用,同时减少了装配面,更加便于加工,降低了加工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0015]由于所述壳体的内腔设有与传动轴平行的拨叉轴,拨叉轴上固定的移动拨叉与同步环卡接配合,所述拨叉轴的一端外伸出壳体与手柄连接,使其能够利用手柄进行远距离操作控制,进一步提高了操控性。由于壳体的壁上设有对称的传动轴安装孔,各传动轴安装孔处分别固定有一端盖,所述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上,端盖的一端具有轴向延伸段,所述轴向延伸段插入传动轴安装孔中,该轴向延伸段延伸端的端面沿轴向设有轴承装配孔,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滚子轴承支撑于各端盖轴向延伸段的轴承装配孔中,且端盖上设有与轴承装配孔相通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的一端抵靠在滚子轴承上,另一端通过螺母锁紧固定,这样使滚子轴承与端盖之间的轴向间隙能够通过调节螺钉进行调整,避免了因轴向间隙过大或过小,使盆齿、角齿、滚子轴承使用寿命短,甚至打坏,造成噪首大、脱挡、抱死等缺陷,进一步提闻了操控性。本实用新型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结构简单,不仅能减小差速器的装配累计误差,降低齿轮的磨损,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提高装配精确度和强度,便于加工制造,降低了加工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端盖,使其能够对传动轴与端盖间的轴向间隙进行调整,提高了轴承、盆齿、角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噪音,并能有效的防止脱挡、抱死。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向示意图。附图中,I为壳体,2为传动轴,3为快速双联齿轮,4为慢速双联齿轮,5为盆齿,6为传动齿,7为同步环,8为轴承座,9为角齿轴,9a为角齿,10为轴承,lla、llb为支架,12为差速器壳体,13为慢速从动齿轮,14为快速从动齿轮,15为行星轴,16为行星轴锥齿轮,17为半轴锥齿轮,18为螺栓,19为拨叉轴,20为移动拨叉,21为手柄,22为轴承,23为定位销,24为端盖,241为轴向延伸段,241a为轴承装配孔,242为螺纹孔,25为螺栓,26为滚子轴承,27为调节螺钉,28为螺母,29为螺栓,30为控制拉索固定支架,31为固定板,32为螺栓,33为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的一种实施例,该加力器包括壳体1,壳体的内腔中可转动的支撑有传动轴2,传动轴的轴段上周向固定有盆齿5,一角齿轴9通过轴承10支撑于壳体的轴承座8上,本实施例中轴承座8通过螺栓32固定在壳体I上,角齿轴9通过并排的三个轴承与轴承座8配合,轴承座8与角齿轴9之间的间隙用油封33密封。所述角齿轴9的轴心线与传动轴2的轴心线垂直,且角齿轴9的角齿9a位于壳体内腔中与传动轴上的盆齿5啮合,使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能够通过角齿轴9传递给传动轴2。所述传动轴的轴段上空套有快速双联齿轮3和慢速双联齿轮4,所述快速双联齿轮3和慢速双联齿轮4之间设置有传动齿6,所述传动齿周向固定在传动轴的轴段上,所述传动齿6上套有一可轴向移动的同步环7,所述壳体I的内腔设有与传动轴2平行的拨叉轴19,拨叉轴19上固定的移动拨叉20与同步环7卡接配合,所述拨叉轴19的一端外伸出壳体I与手柄21连接,通过操控手柄21,利用移动拨叉20拨动同步环7移动,使同步环7与快速双联齿轮或慢速双联齿轮啮合,以实现快速和慢速之间的动力转换。所述壳体的壁上设有对称的传动轴安装孔,各传动轴安装孔处分别固定有一端盖24,所述端盖24通过螺栓25固定在壳体I上,端盖的一端具有轴向延伸段241,所述轴向延伸段241插入传动轴安装孔中,该轴向延伸段延伸端的端面沿轴向设有轴承装配孔241a,所述传动轴2的两端分别通过滚子轴承26支撑于各端盖轴向延伸段的轴承装配孔241a中,且端盖轴向延伸段的轴承装配孔241a与传动轴2之间具有轴向间隙,所述端盖24上设有与轴承装配孔241a相通的螺纹孔242,所述螺纹孔242中螺纹连接有调节螺钉27,所述调节螺钉27的一端抵靠在滚子轴承26上,另一端通过螺母28锁紧固定,这样使滚子轴承26与端盖24之间的轴向间隙能够通过调节螺钉27和螺母28进行调整,避免了因轴向间隙过大或过小,使盆齿5、角齿9a、滚子轴承26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打坏,造成噪音大、脱挡、抱死等缺陷,提高了盆齿5、角齿9a、滚子轴承26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噪音,并能有效的防止脱挡、抱死,提高了操控性。所述壳体I上固定有两个用于支撑差速器的支架lla、llb,差速器可转动的支撑于两个支架IlaUlb之间,差速器壳体12的两轴向端分别通过轴承22支撑于两个支架IlaUlb之间。差速器壳体12的一轴向端一体成型有慢速从动齿轮13,另一轴向端通过螺栓18固定有快速从动齿轮14,所述慢速从动齿轮13和快速从动齿轮14分别与慢速双联齿轮4和快速双联齿轮3啮合,使传动轴2传递的动力能够通过与快速双联齿轮啮合的快速从动齿轮或与慢速双联齿轮啮合的慢速从动齿轮传递给差速器,以实现变速加力。差速器壳体的内腔中径向设有一行星轴15,该行星轴15上装配一对行星轴锥齿轮16,所述差速器壳体12的壁上沿径向设有对称的行星轴安装孔,用于安装行星轴15,所述行星轴安装孔与差速器壳体的内腔垂直且相通,并且差速器壳体12的一轴向端端面设有销孔,销孔与行星轴安装孔相通,行星轴15上设有供定位销23穿过的孔,行星轴15与差速器壳体12通过定位销23定位。差速器壳体的内腔中间隙配合有两个半轴锥齿轮17,两个半轴锥齿轮17位于同一轴心线上,且两半轴锥齿轮17均与一对行星轴锥齿轮16啮合。所述壳体I上通过螺栓29固定连接有控制拉索固定支架30和固定板31,固定板31位于壳体I与控制拉索固定支架30之间,使控制拉索能够安装固定在固定支架30上,以便于操作控制。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三轮摩托车的后桥上,当三轮摩托车行驶时,角齿轴输入的动力通过角齿与传动轴上的盆齿啮合,将动力传递给传动轴,带动传动轴转动,利用移动拨叉拨动同步环移动,使同步环与快速双联齿轮或慢速双联齿轮啮合,完成快速和慢速之间的动力转换,并通过与快速双联齿轮啮合的快速从动齿轮或与慢速双联齿轮啮合的慢速从动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差速器,从而实现变速加力,以满足三轮摩托车在复杂路况的多种变速要求,提高了三轮摩托车在不同路面上的运行能力。本实用新型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结构简单,不仅能减小差速器的装配累计误差,降低齿轮的磨损,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提高装配精确度和强度,便于加工制造,降低了加工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端盖,使其能够对传动轴与端盖间的轴向间隙进行调整,提高了轴承、盆齿、角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噪音,并能有效的防止脱挡、抱死。
权利要求1.一种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包括壳体(I),壳体的内腔中可转动的支撑有传动轴(2),传动轴的轴段上周向固定有盆齿(5),一角齿轴(9)通过轴承(10)支撑于壳体的轴承座(8 )上,所述角齿轴(9 )的轴心线与传动轴(2 )的轴心线垂直,且角齿轴(9 )的角齿(9a)位于壳体内腔中与传动轴上的盆齿(5)啮合,所述传动轴的轴段上空套有快速双联齿轮(3)和慢速双联齿轮(4 ),所述快速双联齿轮(3 )和慢速双联齿轮(4 )之间设置有传动齿(6 ),所述传动齿周向固定在传动轴的轴段上,所述传动齿(6 )上套有一可轴向移动的同步环(7 ),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上固定有两个用于支撑差速器的支架(lla、llb),差速器可转动的支撑于两个支架(IlaUlb)之间,差速器壳体(12)的一轴向端一体成型有慢速从动齿轮(13),另一轴向端通过螺栓(18)固定有快速从动齿轮(14),所述慢速从动齿轮(13)和快速从动齿轮(14)分别与慢速双联齿轮(4)和快速双联齿轮(3)啮合,差速器壳体的内腔中径向设有一行星轴(15),该行星轴(15)上装配一对行星轴锥齿轮(16),差速器壳体的内腔中间隙配合有两个半轴锥齿轮(17),两个半轴锥齿轮(17)位于同一轴心线上,且两半轴锥齿轮(17)均与一对行星轴锥齿轮(16)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的内腔设有与传动轴(2)平行的拨叉轴(19),拨叉轴(19)上固定的移动拨叉(20)与同步环(7)卡接配合,所述拨叉轴(19 )的一端外伸出壳体(I)与手柄(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2)的两轴向端分别通过轴承(22 )支撑于两个支架(I la、I Ib )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2)的壁上沿径向设有对称的行星轴安装孔,所述行星轴安装孔与差速器壳体的内腔垂直且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2)的一轴向端端面设有销孔,销孔与行星轴安装孔相通,行星轴(15)上设有供定位销(23)穿过的孔,行星轴(15)与差速器壳体(12)通过定位销(23)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壁上设有对称的传动轴安装孔,各传动轴安装孔处分别固定有一端盖(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4)通过螺栓(25)固定在壳体(I)上,端盖的一端具有轴向延伸段(241),所述轴向延伸段(241)插入传动轴安装孔中,该轴向延伸段延伸端的端面沿轴向设有轴承装配孔(241a),所述传动轴(2)的两端分别通过滚子轴承(26)支撑于各端盖轴向延伸段的轴承装配孔(241a)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4)上设有与轴承装配孔(241a)相通的螺纹孔(242),所述螺纹孔(242)中螺纹连接有调节螺钉(27),所述调节螺钉(27)的一端抵靠在滚子轴承(26)上,另一端通过螺母(28)锁紧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轴向延伸段的轴承装配孔(241a)与传动轴(2)之间具有轴向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上通过螺栓(29)固定连接有控制拉索固定支架(30)和固定板(31),固定板(31)位于壳体(I)与控制拉索固定支架(30)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腔支撑有传动轴,传动轴上的盆齿与角齿轴的角齿啮合,传动轴上的快速双联齿轮和慢速双联齿轮之间设置传动齿,传动齿上套有同步环,壳体上固定有两个用于支撑差速器的支架,差速器支撑于两支架之间,差速器壳体的一轴向端设有慢速从动齿轮,与慢速双联齿轮啮合,另一轴向端固定有快速从动齿轮,与快速双联齿轮啮合,差速器壳体的内腔中径向设有行星轴,行星轴上装配一对行星轴锥齿轮,差速器壳体的内腔中间隙配合有两个半轴锥齿轮,两半轴锥齿轮均与一对行星轴锥齿轮啮合。它既可减小装配累计误差,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又可调节轴向间隙,延长轴承、盆齿、角齿的使用寿命,降低噪音,防止脱挡、抱死。
文档编号B62M17/00GK202923827SQ201320051920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胡可怀 申请人:重庆富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