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婴儿手推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领域,特指一种快速收合的婴儿手推折叠车。
技术背景:婴儿推车包括手把、关节、座架、后脚、车轮、座位和遮阳棚。卸除座位和遮阳棚后的框架称为车架车架上有收合机构使车架在使用时展开,存放时收合。传统婴儿推车的收合机构是手把通过铆钉连接固定于推把管上端的关节。按压收车控制装置,通过牵引索拉动锁栓,使其与关节脱开,翻转手把管即可完成婴儿推车的折叠;松开收车按钮,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锁栓复位。但是其弊端在于:在收合时需要完成多个车动作,例如:弯腰或用脚踢或蹲下解除后折组合的所得状态,弯腰大动作将手把管向前脚管折合等动作。收合动作繁琐复杂,有待 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收合的婴儿手推折叠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婴儿手推折叠车,包括:手把管、前脚管和前轮、后脚管和后轮,所述的手把管和前脚管之间可转动枢接,后脚管可转动枢接于手把管上,所述的后脚管上安装一座架管,于该座架管上安装一驱动婴儿车收合的收合机构;所述的收合机构包括:带卡槽的卡座、摆臂、卡扣和驱动组件,所述的摆臂一端卡嵌于卡槽中,另一端枢接于前脚管,卡扣安装于卡座上并对摆臂进行卡制,所述的驱动组件与卡扣接,驱动组件驱动卡扣释放摆臂,令摆臂可沿滑槽移动。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手把管上套接有上关节,前脚管上套接有下关节,上关节和下关节相互套叠连接并可相对转动,令手把管和前脚管间可转动枢接;所述的后脚管枢接于上关节。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座架管为“U”型管,座架管枢接于后脚管上。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卡座套设安装于“U”型管的开口端;所述摆臂一端成型有卡嵌于卡槽中的卡轴,摆臂的另一端通过销轴枢接于上关节和下关节叠接的轴心处;所述的卡扣上成型有卡制卡轴的钩部,卡扣的脚部穿出卡座的底部。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拉动卡扣转动的拉线和拉线固定座,拉线与卡扣的脚部连接拉动卡扣转动。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卡座底部成型有供拉线穿设的穿孔,前脚管壁上开设有供拉线穿设的通孔;所述的座架管上开设有供扣座穿过的条形槽。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驱动组件为驱动按键,该按键驱动与卡扣的脚部连接驱动卡扣转动;所述的座架管上开设有供扣座穿过的条形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婴儿车,其收合机构更为简单,能够方便快速的实现婴儿车的收合,在收合时解除卡扣对摆臂的卡制状态,施力使座架管的底部向上转动,同时带动摆臂与卡槽中移动,在移动在卡槽顶端时带动前脚管向后脚管收合,除去了传统婴儿车收合的繁琐动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I手把管 11上关节 2前脚管 21下关节22前轮3后脚管32后轮4座架管41条形槽 5收合机构 51卡座511卡槽52摆臂521卡轴53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见图1-4, 一种 婴儿手推折叠车,包括:手把管1、前脚管2和前轮22、后脚管3和后轮32,所述的手把管I和前脚管2之间可转动枢接,后脚管3可转动枢接于手把管I上,所述的后脚管3上安装一座架管4,于该座架管4上安装一驱动婴儿车收合的收合机构5 ;所述的收合机构5包括:带卡槽511的卡座51、摆臂52、卡扣53和驱动组件,所述的摆臂52一端卡嵌于卡槽511中,另一端枢接于前脚管2,卡扣53安装于卡座51上并对摆臂52进行卡制,所述的驱动组件与卡扣53接,驱动组件54驱动卡扣53释放摆臂52,令摆臂52可沿滑槽511移动。具体而言,所述的手把管I上套接有上关节11,前脚管2上套接有下关节21,上关节11和下关节21相互套叠连接并可相对转动,令手把管I和前脚管2间可转动枢接,后脚管3枢接于上关节11上,并可绕枢接处转动。座架管4为“U”型管,座架管4枢接于后脚管3上,可上下摆动,卡座51套设安装于“U”型管的开口端,摆臂52 —端成型有卡嵌于卡槽511中的卡轴521,摆臂52的另一端通过销轴枢接于上关节11和下关节21叠接的轴心处;卡扣53上成型有卡制卡轴521的钩部531,卡扣53的脚部穿出卡座的底部,座架管4上开设有供扣座穿过的条形槽41。所述的驱动组件驱动卡扣53转动,令卡扣53转动,该驱动组合件可以为拉线,婴儿车架上还设置有拉线固定座,拉线与卡扣53的脚部连接拉动卡扣53转动;于卡座51底部成型有供拉线穿设的穿孔,前脚管壁上开设有供拉线穿设的通孔,拉线与卡扣53的脚部连接后穿过卡座51底部的穿孔,再穿过前脚管壁上的通孔,拉线横过婴儿车的座位,将左、右两侧的驱动组件连接,拉动拉线时,同时驱动婴儿车左、右两侧的卡扣53,释放摆臂52。另外,该驱动组件还可以为驱动按键,通过该驱动按键驱动卡扣53转动,释放摆臂52。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在处于展开状态时,摆臂52滑动至卡槽511的末端,卡扣53的钩部531对摆臂52的进行卡制,令摆臂52固定于卡槽511中无法滑动。将婴儿车收合时,施力拉动拉线,使卡扣53在条形槽41中转动一定的角度,则卡扣53的钩部531向上翘起,释放摆臂52,若是采用驱动按键,则按下驱动按键使卡扣53的钩部531向上翘起,释放摆臂52。此时,拉动座架管4,使座架管4的底部向上转动,则卡座51相对地下移,同时摆臂52于卡槽511中滑动,滑动至卡槽511前端时无法再移动,此时便带动前摆动移动向后脚管3收合。同时,施力使手把管I转动向后脚管3收合即可。作用于拉线上的力消失后,卡扣53自动复位。在收合的过程中,手把管I和前脚管2之间是相互逆向转动向后脚管3收合的。在展开时,施力推动座架管4向与收合时相反的方向转动,同时带动摆臂52于卡槽511中中滑动,滑动至卡槽511后端时,在卡扣53其钩部531的倾斜面作用下滑入钩部531中,使摆臂52固定于卡座51上,座架管4继续转动,推动前脚管2展开,最后将手把管I向上转动,即完成了婴儿车的展开动作。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 内。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手推折叠车,包括:手把管(I)、前脚管(2)和前轮(22)、后脚管(3)和后轮(32),所述的手把管(I)和前脚管(2)之间可转动枢接,后脚管(3)可转动枢接于手把管(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脚管(3)上安装一座架管(4),于该座架管(4)上安装一驱动婴儿车收合的收合机构(5);所述的收合机构(5)包括:带卡槽(511)的卡座(51)、摆臂(52)、卡扣(53)和驱动组件,所述的摆臂(52) —端卡嵌于卡槽(511)中,另一端枢接于前脚管(2),卡扣(53)安装于卡座(51)上并对摆臂(52)进行卡制,所述的驱动组件与卡扣(53)接,驱动组件(54)驱动卡扣(53)释放摆臂(52),令摆臂(52)可沿滑槽(511)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手推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把管(I)上套接有上关节(11),前脚管(2)上套接有下关节(21),上关节(11)和下关节(21)相互套叠连接并可相对转动,令手把管(I)和前脚管(2)间可转动枢接;所述的后脚管(3)枢接于上关节(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手推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架管(4)为“U”型管,座架管(4)枢接于后脚管(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婴儿手推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座(51)套设安装于“U”型管的开口端;所述摆臂(52) —端成型有卡嵌于卡槽(511)中的卡轴(521),摆臂 (52)的另一端通过销轴枢接于上关节(11)和下关节(21)叠接的轴心处;所述的卡扣(53)上成型有卡制卡轴(521)的钩部(531),卡扣(53)的脚部穿出卡座(51)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手推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拉动卡扣(53)转动的拉线和拉线固定座,拉线与卡扣(53)的脚部连接拉动卡扣(53)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婴儿手推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座(51)底部成型有供拉线穿设的穿孔,前脚管壁上开设有供拉线穿设的通孔;所述的座架管(4)上开设有供扣座穿过的条形槽(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手推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组件为驱动按键,该按键驱动与卡扣(53)的脚部连接驱动卡扣(53)转动;所述的座架管(4)上开设有供扣座穿过的条形槽(4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婴儿手推折叠车,包括手把管、前脚管和前轮、后脚管和后轮,所述的手把管和前脚管之间可转动枢接,后脚管可转动枢接于手把管上,所述的后脚管上安装一座架管,于该座架管上安装一驱动婴儿车收合的收合机构;所述的收合机构包括带卡槽的卡座、摆臂、卡扣和驱动组件,所述的摆臂一端卡嵌于卡槽中,另一端枢接于前脚管,卡扣安装于卡座上并对摆臂进行卡制,所述的驱动组件与卡扣接,驱动组件驱动卡扣释放摆臂,令摆臂可沿滑槽移动。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婴儿车,其收合机构更为简单,能够方便快速的实现婴儿车的收合,除去了传统婴儿车收合的繁琐动作。
文档编号B62B7/06GK203094145SQ20132005129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崔建 申请人:崔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