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自行车折叠盒补强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215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自行车折叠盒补强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折叠自行车折叠盒补强构造 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折叠自行车的技术领域,尤指其技术上提供一种折叠自 行车的折叠盒结构改良,其中前折叠盒底侧切槽得焊设一 L型补强片,并使该L型补强片延 伸至该车架前折叠管底侧焊固,进而使得折叠盒与车架前折叠管的固定得以补强而强化。
背景技术
[0002]自行车的优点乃众所皆知,其不仅是不需要消耗汽油等能源,也因而可以省了大 笔的购买汽油的花费,而另一方面,因为不用汽油相对的也不会排放废气污染环境,所以在 现今限制排放废气的情况下,不排放废气的自行车必然会使各国政府努力推广,而自行车 不仅不会污染环境,又可以作为运动或休闲的器材,使得自行车可以历久不衰。然而因为自 行车其仍有占用较大空间的困扰,使得自行车无法进入捷运或放至汽车后行李箱,因而进 来折叠自行车已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0003]目前,折叠自行车一般都是利用折叠盒进行折叠,但相对的在折叠盒连接车架的 位置所承受的应力也会变大,然而因为折叠盒与车架管的端面密贴后,其只剩下折叠盒与 车架管端面周边可供焊接,其焊接的位置相对减少,而使得其能够承受的应力也降低,进而 使得折叠自行车由该折叠盒与车架管的端面焊接处断裂损坏的机率大幅升高,为其缺点。[0004]是以,针对上述习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 结构,实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也是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0005]有鉴于此,实用新型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 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折叠自行车的技术领域,尤指其技术上提供一种折叠自 行车的折叠盒结构改良,其中前折叠盒底侧切槽得焊设一 L型补强片,并使该L型补强片延 伸至该车架前折叠管底侧焊固,进而使得折叠盒与车架前折叠管的固定得以补强而强化。[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折叠盒补强构造,包含有一种折叠自行车折叠盒 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0008]一前折叠盒,该前折叠盒后端面设有一第一叠合面,该前折叠盒其一侧边凸设有 一第一枢接套,该第一枢接套内设有一第一枢接孔,该前折叠盒另一侧边凸设有两枢接凸 耳;[0009]一后折叠盒,该后折叠盒前端面设有一第二叠合面,该后折叠盒其一侧边凸设有 一第二枢接套,该第二枢接套内设有一第二枢接孔,该后折叠盒另一侧边凸设有一第三枢 接套,该第三枢接套内设一第三枢接 孔;[0010]一内枢轴,该前折叠盒与该后折叠盒侧边的该第一、二枢接套第一、二枢接孔对 齐,藉由该内枢轴相互串连枢接;[0011]一快拆固定件,该快拆固定件一端枢接至该后折叠盒第三枢接套第三枢接孔,该快拆固定件另一端枢接至该前折叠盒枢接凸耳;[0012]一车架前折叠管,该车架前折叠管端面与该前折叠盒前端面密贴,再以周边焊接 方式固定该车架前折叠管端面与该前折叠盒前端面;[0013]一车架后折叠管,该车架后折叠管端面与该后折叠盒后端面密贴,再以周边焊接 方式固定该车架后折叠管端面与该后折叠盒后端面;以及[0014]一 L型补强片,该前折叠盒底侧设有凹入的一切槽往该前折叠盒前端面贯通,该 后折叠盒该第二叠合面周边设一周边凸缘,该后折叠盒底侧的该周边凸缘处凹设有一切口 对应该切槽,该L型补强片一短边焊接固定在该切槽的一凹入部,该L型补强片一长边沿 该切槽往该前折叠盒前端面突出,并延伸至该车架前折叠管底侧位置,并该L型补强片周 边焊接固定该车架前折叠管底侧及该前折叠盒底侧与该切槽及该凹入部,进而使得该前折 叠盒与该车架前折叠管的固定得以补强而强化。[0015]该前折叠盒该第一叠合面上设有数补强省料槽及数叠合凸点。[0016]该后折叠盒该第二叠合面上设有数补强省料槽及数叠合凸点,该第二叠合面数叠 合凸点与该第一叠合面数叠合凸点可相互叠合。[0017]该前折叠盒与后折叠盒一侧边藉由该内枢轴相互串连枢接,一车架前折叠管,该 车架前折叠管端面与前折叠盒前端面密贴,再以周边焊接方式固定该车架前折叠管端面与 前折叠盒前端面,一车架后折叠管,该车架后折叠管端面与后折叠盒后端面密贴,再以周边 焊接方式固定该车架后折叠管端面与后折叠盒后端面;主要该前折叠盒底侧设有凹入的一 切槽往前端面贯通,该后折叠盒底侧的周边凸缘凹设有一切口对应该切槽,一 L型补强片, 该L型补强片短边焊接固定在该切槽的凹入部,该L型补强片长边沿该切槽往前端面突出, 并延伸至该车架前折叠管底侧位置,并该L型补强片周边焊接固定该车架前折叠管底侧及 该前折叠盒底侧与切槽及凹入部,进而使得该折叠盒与该车架前折叠管的固定得以补强而 强化。[0018]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 说明于后,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立体折叠状态示意图。[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展开平面示意图。[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侧剖示图。[0024]其中:10、前折叠盒;11、第一叠合面;111、补强省料槽; 112、叠合凸点;12、第一枢接套;121、第一枢接孔;13、枢接凸耳;14、前端面;15、切槽; 151凹入部;[0025]20、后折叠盒;21、第二叠合面;211、补强省料槽;212、叠合凸点;22、 第二枢接套;221、第二枢接孔;23、第三枢接套;231、第三枢接孔;24、后端面; 25、周边凸缘;251、切口;[0026]30、内枢轴;[0027]40、快拆固定件;[0028]50、车架前折叠管;[0029]60、车架后折叠管;[0030]70、L型补强片;71、短边;72、长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折叠盒补强构造的设计。[0032]为使贵审查委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 识,配合实施方式及附图详述如下:[0033]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折叠盒补强构造,包含有:[0034]一前折叠盒10,该前折叠盒10后端面设有一第一叠合面11,该第一叠合面11上 设有数补强省料槽111及数叠合凸点112,该前折叠盒10其一侧边凸设有一第一枢接套 12,该第一枢接套12内设有一第一枢接孔121,该前折叠盒10另一侧边凸设有两枢接凸耳 13 ;[0035]一后折叠盒20,该后折叠盒20前端面设有一第二叠合面21,该第二叠合面21上 设有数补强省料槽211及数叠合凸点212,该第二叠合面21数叠合凸点212与第一叠合面 11数叠合凸点112可相互叠合;该后折叠盒20其一侧边凸设有一第二枢接套22,该第二枢 接套22内设一第二枢接孔221,该后折叠盒20另一侧边凸设有一第三枢接套23,该第三枢 接套23内设一第三枢接孔231 ;[0036]一内枢轴30,该前折叠盒10与该后折叠盒20 —侧边的该第一、二枢接套12、22第 一、二枢接孔121、221对齐,藉由该内枢轴30相互串连枢接;[0037]一快拆固定件40,该快拆固定件40 —端枢接至该后折叠盒20第三枢接套23第三 枢接孔231,该快拆固定件40另一端枢接至该前折叠盒10枢接凸耳13 ;[0038]—车架前折叠管50,该车架前折叠管50端面与该前折叠盒10前端面14密贴,再 以周边焊接方式固定该车架前折叠管50端面与前折叠盒10前端面14 ;[0039]一车架后折叠管60,该车架后折叠管60端面与后折叠盒20后端面24密贴,再以 周边焊接方式固定该车架后折叠管60端面与后折叠盒20后端面24 ;[0040]一 L型补强片70,该前折叠盒10底侧设有凹入的一切槽15往前端面14贯通,该 后折叠盒20底侧的周边凸缘25凹设有一切口 251对应该切槽15,该L型补强片70短边 71焊接固定在该切槽15的凹入部151,该L型补强片70长边72沿该切槽15往前端面14 突出,并延伸至该车架前折叠管50底侧位置,并该L型补强片70周边焊接固定该车架前折 叠管50底侧及该前折叠盒10底侧与切槽15及凹入部151,进而使得该前折叠盒10与该车 架前折叠管50的固定得以补强而强化。[0041]参阅图2所示,该快拆固定件40快速拆开后,该前折叠盒10及该车架前折叠管50 即可开始以该内枢轴30 (如图1所示)为轴心而旋转拆叠。[0042]参阅图3所示,该前折叠盒10及该车架前折叠管50转回成自行车状态时,该快拆 固定件40得以压平靠向该车架前折叠管50,以锁固该前、后折叠盒10、20,使其保持自行车 状态而利于骑乘及确保行车安全,不会任意松脱。[0043]由其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折叠盒补强构造,确为业界首见而符合新型专利的新颖性要件,而其全面性的创新设计,符合新型专利的进步性要件,而其前折叠 盒底侧切槽得焊设一 L型补强片,并使该L型补强片延伸至该车架前折叠管底侧焊固,进而 使得折叠盒与车架前折叠管的固定得以补强而强化,符合较佳的产业利用性。[004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 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 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自行车折叠盒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前折叠盒,该前折叠盒后端面设有一第一叠合面,该前折叠盒其一侧边凸设有一第 一枢接套,该第一枢接套内设有一第一枢接孔,该前折叠盒另一侧边凸设有两枢接凸耳; 一后折叠盒,该后折叠盒前端面设有一第二叠合面,该后折叠盒其一侧边凸设有一第 二枢接套,该第二枢接套内设有一第二枢接孔,该后折叠盒另一侧边凸设有一第三枢接套, 该第三枢接套内设一第三枢接 孔;一内枢轴,该前折叠盒与该后折叠盒侧边的该第一、二枢接套第一、二枢接孔对齐,藉 由该内枢轴相互串连枢接;一快拆固定件,该快拆固定件一端枢接至该后折叠盒第三枢接套第三枢接孔,该快拆 固定件另一端枢接至该前折叠盒枢接凸耳;一车架前折叠管,该车架前折叠管端面与该前折叠盒前端面密贴,再以周边焊接方式 固定该车架前折叠管端面与该前折叠盒前端面;一车架后折叠管,该车架后折叠管端面与该后折叠盒后端面密贴,再以周边焊接方式 固定该车架后折叠管端面与该后折叠盒后端面;以及一 L型补强片,该前折叠盒底侧设有凹入的一切槽往该前折叠盒前端面贯通,该后折 叠盒该第二叠合面周边设一周边凸缘,该后折叠盒底侧的该周边凸缘处凹设有一切口对应 该切槽,该L型补强片一短边焊接固定在该切槽的一凹入部,该L型补强片一长边沿该切 槽往该前折叠盒前端面突出,并延伸至该车架前折叠管底侧位置,并该L型补强片周边焊 接固定该车架前折叠管底侧及该前折叠盒底侧与该切槽及该凹入部,进而使得该前折叠盒 与该车架前折叠管的固定得以补强而强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折叠盒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前折叠盒该第一 叠合面上设有数补强省料槽及数叠合凸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折叠盒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后折叠盒该第二 叠合面上设有数补强省料槽及数叠合凸点,该第二叠合面数叠合凸点与该第一叠合面数叠 合凸点可相互叠合。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自行车折叠盒补强构造,包括前折叠盒与后折叠盒一侧边藉由内枢轴枢接,车架前折叠管端面与前折叠盒前端面密贴再周边焊接固定,车架后折叠管端面与后折叠盒后端面密贴再周边焊接固定;主要前折叠盒底侧设有凹入的一切槽往前端面贯通,后折叠盒底侧的周边凸缘凹设有一切口对应该切槽,一L型补强片短边焊接固定在该切槽的凹入部,L型补强片长边沿该切槽往前端面突出,并延伸至车架前折叠管底侧位置,并L型补强片周边焊接固定车架前折叠管底侧及前折叠盒底侧与切槽及凹入部,进而使得折叠盒与车架前折叠管的固定得以补强而强化。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3158163SQ20132005111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黄士维 申请人:黄士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