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推车的坐兜锁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684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儿童推车的坐兜锁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推车的坐兜锁定机构,它包括位于第一坐兜杆及第二坐兜杆之间的第一锁块及第二锁块、与第一锁块转动连接的牵引件、转动设置在底板上的锁定件,牵引件可相对底板前后滑动,锁定件具有相对的且自前向后排列的锁定件第一端和锁定件第二端,锁定件第一端开设有与牵引件相配合的卡槽,锁定件在第一工作位置时,牵引件卡在锁定件第一端的卡槽内,底板安装在第一坐兜杆及第二坐兜杆上;在第二工作位置时,牵引件脱离锁定件第一端的卡槽,第一挡部朝向第二锁块转动、第二挡部朝向第一锁块转动,底板可脱离第一坐兜杆及第二坐兜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推车的坐兜锁定机构,其可二次锁定,使用安全。
【专利说明】儿童推车的坐兜锁定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推车,特别是一种儿童推车的坐兜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儿童推车一般都包括车架和坐兜,车架和坐兜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出于便于收纳、运输以及方便更换坐兜的考虑,锁定机构通常具有锁定和解锁两个状态,当处于锁定状态时,车架与坐兜相连接;当处于解锁状态时,坐兜可脱离车架。现有技术中,一般只需通过对锁定机构施加一个牵弓I力或推力就可使得锁定机构解锁,极易因外界碰撞或误操作导致锁定机构非正常解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推车的坐兜锁定机构,其可二次锁定,使用安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儿童推车的坐兜锁定机构,儿童推车的车架包括用于支承坐兜的第一坐兜杆及第二坐兜杆,坐兜包括用于承载坐兜布套的底板,该锁定机构包括位于第一坐兜杆及第二坐兜杆之间的第一锁块及第二锁块、与所述第一锁块转动连接的牵引件、转动设置在底板上的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块具有沿其外缘顺序排列的四个位置,其第一位置通过一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底板下部、第二位置与第二锁块活动连接、第三位置与牵引件连接且通过一第一复位件与所述底板相连接、第四位置具有一可转动至第一坐兜杆下方的第一挡部,所述第二锁块具有沿其外缘顺序排列的三个位置,其第一位置通过一第二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下部、第二位置具有一可转动至第二坐兜杆下方的第二挡部、第三位置与第一锁块的第二位置活动连接,所述牵引件可相对底板前后滑动,所述锁定件具有相对的且自前向后排列的锁定件第一端和锁定件第二端,锁定件第一端开设有与牵引件相配合的卡槽,所述锁定件具有第一第二两个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时,牵引件卡在锁定件第一端的卡槽内,第一挡部位于第一坐兜杆的下方、第二挡部位于第二坐兜杆的下方,底板安装在第一坐兜杆及第二坐兜杆上;在第二工作位置时,牵引件脱离锁定件第一端的卡槽,牵引件相对底座滑动使得第一挡部朝向第二锁块转动、第二挡部朝向第一锁块转动,底板可脱离第一坐兜杆及第二坐兜杆。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锁块的四个位置构成第一锁块的四端。
[0007]优选地,所述第二锁块的三个位置构成第二锁块的三端。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复位件为拉簧,锁定件在第二工作位置时,牵引件沿自第一锁块朝向第二锁块的方向滑动,所述拉簧处于拉伸状态。
[0009]优选地,锁定件第二端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件。
[0010]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复位件为压簧,所述卡槽的开口向下,锁定件在第二工作位置时,锁定件第二端向下转动,所述压簧处于压缩状态。[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锁块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底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锁块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底板的左右两侧,至少一个第一锁块的第三位置通过一第一复位件与底板相连接。
[0012]更优选地,所述牵引件包括一沿坐兜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杆、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的拉杆,所述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锁块的第三位置连接,所述横杆的轴心线与拉杆的轴心线构成一夹角,所述夹角大于O小于等于90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夹角等于90度。
[0014]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底部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坐兜杆、第二坐兜杆相配合的凹槽,所述锁定件在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坐兜杆、第二坐兜杆分别卡在所述凹槽内。
[001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锁定件将牵引件锁定,在解锁坐兜时,既要转动锁定件,又要牵拉牵引件,防止因外界碰撞或误操作导致锁定机构非正常解锁,安全性更高,避免对坐兜内的儿童造成伤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坐兜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锁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解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底板;11、凹槽;2、第一坐兜杆;3、第二坐兜杆;4、第一锁块;41、第一转轴;42、拉簧;43、第一挡部;5、第二锁块;51、第二转轴;52、第二挡部;6、牵引件;61、横杆;62、拉杆;7、锁定件;71、锁定件第一端;711、卡槽;72、锁定件第二端;73、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2]结合图1、图2所示,一种儿童推车的坐兜锁定机构,儿童推车的车架包括用于支承坐兜的第一坐兜杆2及第二坐兜杆3,坐兜包括用于承载坐兜布套的底板I。第一坐兜杆2及第二坐兜杆3基本平行,且沿自前至后的方向并排设置。坐兜的底板I上还覆盖设置有盖板,盖板上设置有坐兜布套等,底板I和盖板之间形成有一空腔,该锁定机构大体位于该空腔内。
[0023]该锁定机构包括位于第一坐兜杆2及第二坐兜杆3之间的第一锁块4及第二锁块
5、与所述第一锁块4转动连接的牵引件6、转动设置在底板I上的锁定件7,所述第一锁块4具有沿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列的四端,其第一端通过一第一转轴41转动设置在底板I下部、第二端与第二锁块5活动连接、第三端与牵引件6连接且通过一第一复位件与所述底板I相连接、第四端具有一可转动至第一坐兜杆2下方的第一挡部43 ;所述第二锁块5具有沿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列的三端,其第一端通过一第二转轴51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板I下部、第二端具有一可转动至第二坐兜杆3下方的第二挡部52、第三端与第一锁块4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牵引件6可相对底板I前后滑动,所述锁定件7具有相对的锁定件第一端71和锁定件第二端72,锁定件第一端71上开设有与牵引件6相配合的卡槽711。
[0024]所述锁定件7具有第一第二两个工作位置,结合图3所示,锁定件7在第一工作位置时锁定结构为锁定状态,牵引件6卡在锁定件第一端71的卡槽711内,第一挡部43位于第一坐兜杆2的下方、第二挡部52位于第二坐兜杆3的下方,底板I安装在第一坐兜杆2及第二坐兜杆3上;结合图4所示,在第二工作位置时锁定机构为解锁状态,牵引件6脱离锁定件第一端71的卡槽711,牵引件6相对底座滑动使得第一挡部43朝向第二锁块5转动、第二挡部42朝向第一锁块4转动,底板I可脱离第一坐兜杆2及第二坐兜杆3。
[0025]结合图2所示,所述第一锁块4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底板I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锁块5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底板I的左右两侧,至少一个第一锁块4的第三端通过一第一复位件与底板I相连接。
[0026]所述牵引件6包括一沿坐兜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杆61、与所述横杆61固定连接的拉杆62,所述横杆6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锁块4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横杆61的轴心线与拉杆62的轴心线构成一夹角,所述夹角大于O小于等于90度,优选为90度,即拉杆62与横杆61相垂直。
[0027]锁定件7的中部通过一第三转轴转动设置在底板I上并具有相对的两端,锁定件第一端71朝向横杆61,锁定件第二端72与底板I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件,第二复位件为压簧73。所述卡槽711的开口向下,锁定件7在第二工作位置时,锁定件第二端72向下转动,所述压簧73处于压缩状态,同时横杆61位于锁定件第一端71的下方并逐步滑向第三转轴。
[0028]结合图3所示,当锁定机构在锁定状态时,第一挡部43和第二挡部52延伸至空腔之外,从而将第一坐兜杆2、第二坐兜杆3分别卡在底板I与第一挡部43、底板I与第二挡部52之间,坐兜底板被固定。锁定件第二端72至少部分延伸至该空腔外,以便于使用者向下推动锁定件7将锁定机构解锁。
[0029]所述第一复位件为拉簧42,锁定件7在第二工作位置时,随着使用者向后拉动拉杆62,横杆61沿自第一锁块朝向第二锁块的方向(即向后)滑动,所述拉簧42处于拉伸状态。
[0030]所述底板I的底部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坐兜杆2、第二坐兜杆3相配合的凹槽11,所述锁定件7在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坐兜杆2、第二坐兜杆3分别卡在所述凹槽11内。
[00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2]解锁时,使用者向下按锁定件第二端72,压簧73压缩的同时锁定件第一端71向上转动,使得卡槽711脱离横杆61,此时锁定件7在第二工作位置,使用者再向后拉动拉杆62使得横杆61随之向后滑动,横杆61带动第一锁块4沿一个方向转动,第一挡部43向后转动至空腔内并与第一坐兜杆2互不干涉,拉簧42被拉伸的同时第二锁块5在第一锁块4第二端的带动下沿相反方向转动,使得第二挡部52向前转动至空腔内并与第二坐兜杆3互不干涉,底板I可从车架上拆卸;
[0033]锁定时,随着使用者对拉杆62拉力的消失,拉簧42的复位力带动第一锁块4转会至初始位置同时带动横杆61向前滑动至初始位置,随着横杆61向前滑动,横杆61对其上方的锁定件第一端71的阻挡力消失,锁定件第二端72在压簧73的复位力作用下向上转动,使得卡槽711卡在横杆61上,底板I被锁定在车架上。[0034]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儿童推车的坐兜锁定机构,儿童推车的车架包括用于支承坐兜的第一坐兜杆及第二坐兜杆,坐兜包括用于承载坐兜布套的底板,其特征在于: 该锁定机构包括位于第一坐兜杆及第二坐兜杆之间的第一锁块及第二锁块、与所述第一锁块转动连接的牵引件、转动设置在底板上的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块具有沿其外缘顺序排列的四个位置,其第一位置通过一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底板下部、第二位置与第二锁块活动连接、第三位置与牵引件连接且通过一第一复位件与所述底板相连接、第四位置具有一可转动至第一坐兜杆下方的第一挡部,所述第二锁块具有沿其外缘顺序排列的三个位置,其第一位置通过一第二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下部、第二位置具有一可转动至第二坐兜杆下方的第二挡部、第三位置与第一锁块的第二位置活动连接,所述牵引件可相对底板前后滑动,所述锁定件具有相对的且自前向后排列的锁定件第一端和锁定件第二端,锁定件第一端开设有与牵引件相配合的卡槽,所述锁定件具有第一第二两个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时,牵引件卡在锁定件第一端的卡槽内,第一挡部位于第一坐兜杆的下方、第二挡部位于第二坐兜杆的下方,底板安装在第一坐兜杆及第二坐兜杆上;在第二工作位置时,牵引件脱离锁定件第一端的卡槽,牵引件相对底座滑动使得第一挡部朝向第二锁块转动、第二挡部朝向第一锁块转动,底板可脱离第一坐兜杆及第二坐兜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兜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块的四个位置构成第一锁块的四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兜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块的三个位置构成第二锁块的三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兜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件为拉簧,锁定件在第二工作位置时,牵引件沿自第一锁块朝向第二锁块的方向滑动,所述拉簧处于拉伸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兜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锁定件第二端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坐兜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件为压簧,所述卡槽的开口向下,锁定件在第二工作位置时,锁定件的第二位置向下转动,所述压簧处于压缩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兜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块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底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锁块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底板的左右两侧,至少一个第一锁块的第三位置通过一第一复位件与底板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坐兜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包括一沿坐兜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杆、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的拉杆,所述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各第一锁块的第三位置连接,所述横杆的轴心线与拉杆的轴心线构成一夹角,所述夹角大于O小于等于90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坐兜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等于9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兜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底部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坐兜杆、第二坐兜杆相配合的凹槽,所述锁定件在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坐兜杆、第二坐兜杆分别卡在所述凹槽内。
【文档编号】B62B9/12GK203581055SQ201320681790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日
【发明者】曹向闯 申请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