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门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7548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车厢门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厢门板结构,包括外板和设有加强板的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和外板为整体冲压成型的“v”形结构;外板和内板之间的夹角为35~45°。该车厢门板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冲压、焊接、包边工艺性好且生产效率高,利于推广应用,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专利说明】车厢门板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指一种车厢门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下,提高产品的品质、降低产品的成本成为汽车企业的生命线。汽车研发人员需从技术结构上去思考,怎样在保证产品品质的情况下进行产品结构优化,以达到技术降成本的目的。现有技术中车厢本板组装采用焊接,先完成车厢门内板总成的焊接,然后完成车门内、外板的焊接,需要在内板上开很大的焊接工艺孔,再用盖板来封闭焊接工艺孔,一般来说,由于需要在内板上开孔很大,相应的使用的盖板也较大,所以这种门板结构的刚性不好。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冲压、焊接、包边工艺性好的车厢门板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厢门板结构,包括外板和设有加强板的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和内板为整体冲压成型的“V”形结构;外板和内板之间的夹角为35 ?45°。
[000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板和内板之间的夹角为40°。
[000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车厢门板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冲压、包边工艺性好且生产效率高,与传统的车厢门板结构相比较,该车厢门板结构在制造中省掉了车厢门内板总成焊接夹具、以及车厢门内外板之间的焊点,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厢门板冲压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厢门板包边后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厢门板包边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4是图3的A-A向结构示意图。
[0011]图5是传统车厢门板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外板,2、内板,3、加强板,a、传统车门外板,b、传统车门内板,C、盖板,d、焊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4]图中所示的车厢门板结构,包括外板I和设有加强板3的内板2,外板I和内板2为整体冲压成型的“V”形结构;外板I和内板2之间的夹角为α。
[0015]上述α为35?45° ;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外板I和内板2之间的夹角α为 40。。
[0016]传统的车厢门板结构为传统车门外板a与传统车门内板b分别冲压成型后,再进行焊接,且焊接操作性差,需在传统车门内板b上开工艺过孔,在焊点d上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装配盖板c对工艺孔进行密封,生产效率低。
[0017]本实用新型车厢门板结构为外板I和内板2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冲压成型,冲压成型的工序步骤为拉延、修边冲孔、翻边成型、折弯。
[0018]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皮卡、微卡车车厢门结构,由于本门板结构的外板I和内板2是一体成型的,使用本门板结构不需再在内板2上开孔用来焊接外板1,未包边前,外板I和内板2呈自然角度α,α为35-45°,优选40°,内板2和外板I呈α角度张开,可以保证车厢门加强板的焊接;与传统的车厢门板相比,应用本实用新型,成产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车厢门板结构,包括外板(I)和设有加强板(3)的内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I)和内板(2)为整体冲压成型的“V”形结构;外板(I)和内板(2)之间的夹角为35?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I)和内板(2)之间的夹角为40°。
【文档编号】B62D33/04GK203544165SQ201320723133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刘攀, 孙人杰, 吴会平, 杨喜红, 张篙, 吴维, 徐柳, 吴迪 申请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