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912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婴儿车(10)具有:婴儿车主体(11)、具有能够在限制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解除部件(41)和连接于解除部件的主操作部件(50)的折叠操作机构(40)、具有能够从限制折叠操作机构的操作的锁止位置移动至折叠操作机构能够进行操作的非锁止位置的限制解除操作部件的第一以及第二操作限制机构(55、66)。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在移动至非锁止位置时被保持于该位置,并且在主操作部件被操作时将解除对于非锁止位置的保持。
【专利说明】婴儿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折叠的婴儿车,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有效防止意外地开始进行折叠动作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如JP2009-35066A所公开,能够折叠的折叠式的婴儿车被广泛应用。在能够折叠的婴儿车上设置有用于使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的锁止单元,通过对该锁止单元进行操作,从而能够进行婴儿车的折叠操作。此外,为了防止意外地开始进行婴儿车的折叠动作,而在多数的婴儿车上设置有对锁止单元的操作进行限制的操作限制单元。
[0003]然而,在能够折叠的婴儿车中,仍期望能够容易地执行包括锁止单元以及操作限制单元的操作在内的用于折叠婴儿车的所有操作,以便能够在视线不离开婴儿的条件下进行折叠操作。典型地,优选为在保护者一手抱起婴儿的状态下,可用另一手进行用于折叠婴儿车的所有操作。不过,另一方面,如果使操作限制单元便于操作,则因误操作等造成意外开始折叠动作的可能性将增加。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抑制意外开始进行折叠动作,而在欲折叠时能够通过容易的操作进行折叠的可折叠的婴儿车。
[0005]本发明的婴儿车,具有:能够折叠的婴儿车主体;折叠操作机构,其具有解除部件和主操作部件,所述解除部件能够在限制所述婴儿车主体的折叠动作的限制位置与所述婴儿车主体能够进行折叠动作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主操作部件被连接于所述解除部件,且所述主操作部件在被操作时,使所述解除部件从所述限制位置向所述解除位置移动;第一操作限制机构,其具有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所述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能够从使用了所述主操作部件的所述解除部件的操作被限制的第一锁止位置移动至使用所述主操作部件的所述解除部件的操作能够进行的第一非锁止位置;第二操作限制机构,其具有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能够从使用所述主操作部件进行的所述解除部件的操作被限制的第二锁止位置移动至使用所述主操作部件进行的所述解除部件的操作能够进行的第二非锁止位置,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在被操作并而从所述第二锁止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时,被保持于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当在该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并且所述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位于所述第一非锁止位置的状态下,操作上述主操作部件时,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解除向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的保持。
[0006]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为,所述第一操作限制机构以及所述第二操作限制机构中的一方通过与所述主操作部件卡合来限制所述主操作部件的动作,使用所述主操作部件进行的所述解除部件的操作被限制,所述第一操作限制机构以及所述第二操作限制机构中的另一方通过与所述解除部件卡合来限制所述解除部件的动作,使用所述主操作部件而进行的所述解除部件的操作被限制。
[0007]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为,所述第二操作限制机构还具有操作限制部件,该操作限制部件被连接于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当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锁止位置时,所述操作限制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所述解除部件的从所述限制位置移动到所述解除位置的移动路径内。
[0008]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为,所述操作限制部件能够在卡合位置与非卡合位置之间摇动,其中,所述卡合位置为,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锁止位置时所述操作限制部件被配置的,所述非卡合位置为,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时所述操作限制部件被配置的位置,所述操作限制部件具有在位于所述卡合位置时能够与所述解除部件接触的接触部,在所述操作限制部件被配置于所述卡合位置的情况下,连结所述操作限制部件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操作限制部件的摇动轴线的方向,与所述解除部件的从所述限制位置趋向所述解除位置的移动方向平行,或者相对于所述解除部件的从所述限制位置趋向所述解除位置的移动方向,而向与所述操作限制部件配置于所述非卡合位置的情况相反的一侧倾斜。
[0009]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为,所述第二操作限制机构还具有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与所述操作限制部件之间,所述连接部件为能够独自立起的棒状的部件。
[0010]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为,所述婴儿车主体具有把手,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以能够沿所述把手在该把手的长边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被设置。
[0011]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为,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在所述第二锁止位置上与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相比而位于下方。
[0012]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为,在所述把手上设置有以朝外侧突出的方式被施力的保持部件,在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上形成有受纳所述保持部件的凹部,通过将所述保持部件卡合于该凹部处,从而使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被保持于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
[0013]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为,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在从所述第二锁止位置向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滑动时处于所述凹部的前方的位置处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与所述保持部件卡合并包括向所述凹部引导的斜面。
[0014]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为,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具有沿连结所述第二锁止位置与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的方向延伸并受纳从所述把手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的长槽,在所述长槽与所述突出片之间设置有推压部件,利用该推压部件将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从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朝向所述第二锁止位置推压。
[0015]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为,所述把手具有细长状的一对主部、和连结所述一对主部的中间部,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被设置于所述主部上,所述主操作部件被设置于所述中间部上,所述折叠操作机构具有将所述主操作部件的动作朝向所述解除部件进行传递的传递单元,所述传递单元包括保持解除部件,在所述传递单元将所述主操作部件的动作传递至所述解除部件从而使所述解除部件从从述限制位置向所述解除位置进行移动时,该保持解除部件以解除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与所述保持部件的卡合的方式对所述保持部件进行作用。
[0016]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为,所述保持解除部件以及所述保持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相对于所述保持解除部件的移动方向以及所述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的双方而倾斜的倾斜部,并经由该倾斜部使所述保持解除部件以及所述保持部件中的一方与另一方卡口 ο
[0017]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为,所述保持解除部件以及所述保持部件的一方贯通于所述保持解除部件以及所述保持部件的另一方而延伸。
[0018]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为,所述传递单元还具有在所述主操作部件与所述解除部件之间延伸的一个连接部件,或者具有在所述主操作部件与所述保持解除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件以及在所述保持解除部件与所述解除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连接部件。
[0019]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为,所述解除部件被设置为能够沿所述把手滑动该把手的长边方向,在所述解除部件与所述把手之间设置有施力部件(压缩弹簧),将上述解除部件从所述解除位置向所述限制位置施力。
[0020]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为,所述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在操作力未施加于所述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以及所述主操作部件的状态下,被从第一非锁止位置推压并向所述第一锁止位置返回,如果所述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非锁止位置且开始所述主操作部件的动作,则所述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与动作中的所述主操作部件卡合,被限制朝向所述第一锁止位置的恢复。
[0021]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为,所述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在所述第一锁止位置与所述主操作部件卡合,限制所述主操作部件的动作。
[0022]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可以为,婴儿车主体具有把手,所述折叠操作机构、所述第一操作限制解除机构以及所述第二操作限制解除机构被设置于把手上。
[0023]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抑制婴儿车意外开始折叠动作,又能够在打算折叠婴儿车时通过容易的操作折叠婴儿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且为表示婴儿车的立体图。
[0025]图2为表示处于把手被配置在后方位置(背面推车位置)的展开状态的婴儿车的侧视图。
[0026]图3为表示处于折叠状态的婴儿车的侧视图。
[0027]图4为从后方示出处于展开状态的婴儿车的部分立体图,且为用于对婴儿车的折叠操作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0028]图5为表示婴儿车的把手的一部分的剖视图,且为用于对婴儿车的折叠操作机构以及第一操作限制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0029]图6为与图5相对应的剖视图,且为以与图5不同的状态来表示婴儿车的折叠操作机构以及第一操作限制机构的图。
[0030]图7为表示婴儿车的把手的一部分的剖视图,且为用于对婴儿车的折叠操作机构以及第二操作限制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0031]图8为与图5相对应的剖视图,且为以与图5不同的状态来表示婴儿车的折叠操作机构以及第二操作限制机构的图。
[0032]图9为表示婴儿车的把手的一部分的剖视图,且为表示图8的状态下的第二操作限制机构的图。
[0033]图10为与图9相对应的剖视图,且为表示与图9不同的状态下的第二操作限制机构的图。
[0034]图11为表示被安装在婴儿车的折叠操作机构中的保持解除部件的俯视图。
[0035]图12为表示婴儿车的一个改变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7]图1?图11为用于对本发明的婴儿车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其中,图1?图3表示婴儿车的整体结构。经图示的婴儿车具有:婴儿车主体11,其能够折叠;折叠操作机构40,其将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主体11切换为能够折叠的状态;第一操作限制机构50以及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 ;其对折叠操作机构40的动作进行限制。图1?图3所示的婴儿车主体11具有:框架部20,其具有一对前腿22以及一对后腿24 ;手推把手36,其以能够摇动的方式与框架部20连结。在婴儿车主体11的各个前腿22的下端处保持有车轮(前轮)16,且在婴儿车主体11的各个后腿24的下端处保持有车轮(后轮)18。
[0038]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中,把手36相对于框架部20而能够摇动。把手36能够被固定于图1以及图2中实线所示的背面推车位置(后方位置)和图1以及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对面推车位置(前方位置)。将把手36形成为相对于框架部件20能够摇动的结构为已知的结构,例如可采用JP2008-254688A中公开的结构。
[003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婴儿车10如广泛普及的那样而被构成为能够折叠。作为具体的一个示例,婴儿车10能够以如上所述的方式被构成。
[0040]婴儿车主体11 (婴儿车10)整体上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横向中心面作为中心而成为大致对称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框架部20具有:一对前腿22,其分别被配置于左右;一对后腿24,其分别被配置于左右;一对扶手28,其分别被配置于左右;一对第一连杆部件26,其分别被配置于左右。前腿22的上方端部以能够转动(能够摇动)的方式与被配置于相对应的一侧(左侧或者右侧)的扶手28连结。同样,后腿24的上方端部以能够转动(能够摇动)的方式与被配置于相对应的一侧(左侧或者右侧)的扶手28连结。此外,第一连杆部件26的上方部分以能够转动(能够摇动)的方式与被配置于相对应的一侧(左侧或者右侧)的扶手28的后方部分连结。
[0041]框架部20还具有将左前腿与左第一连杆部件26进行连结的左第二连杆部件32,以及将右前腿22与右第一连杆部件26进行连结的右第二连杆部件32。各个第二连杆部件32的前方部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前腿22的中间部分,各第二连杆部件32的后方部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第一连杆部件26的下方部分。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利用配置于一对前腿22之间以及一对后腿24之间的板状的部件的侧部分构成第二连杆部件32。即,左第二连杆部件以及右第二连杆部件32作为板状部件的一部分被一体形成。
[0042]另外,框架部20还具有:连结左后腿24与左第一连杆部件26的左第三连杆部件34以及连结右后腿24与右第一连杆部件26的右第三连杆部件34。各第三连杆部件34的一部分以能够转动(能够摇动)的方式连结于后腿24的中间部分,其另一部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第一连杆部件26的下方部分。
[0043]把手36以能够摇动的方式连结于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框架部20。把手36具有:从框架部20延伸出的一对主部37、在一对主部37之间沿宽度方向延伸并连结一对主部37的中间部38,把手36整体形成为U字状。把手36将U字的两端部、即主部37的与中间部38相反侧的端部以能够转动(能够摇动)的方式连结于对应一侧的第三连杆部件34。此外,如图4所示,把手36相对于第三连杆部件34的转动轴线(摇动中心)同第三连杆部件34与第一连杆部件26的转动轴线以及第一连杆部件26与第二连杆部件32的转动轴线一致。
[0044]另外,如图4所示,处于背面推车位置的把手36通过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把手36的滑动保持部件39、设置于扶手28或者第一连杆部件26的第一把手保持部件27a的卡合以与第一连杆部件26大致平行延伸的方式被保持。另一方面,处于对面推车位置的把手36通过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把手36的滑动保持部件39和设置于扶手28的第二把手保持部件27b的卡合以朝前方上方延伸的方式被保持(参照图1的双点划线)。
[0045]此外,如图1所示,在把手36的右侧主部37的上方部分设置有制动操作单元13。通过操作制动操作单元13,能够经由操作传递单元14操作未图示的后轮18的制动机构。
[0046]另外,作为沿婴儿车10的横向(宽度方向)延伸的部件,设置有连结一对前腿22之间的脚踏17和连结一对后腿24之间的后方连结部件19。
[0047]具有以上的整体结构的婴儿车10能够通过使各结构部件相互转动的方式来进行折叠。具体地说,将配置于背面推车位置的把手36暂且向后上方拉起,然后向下方推压,由此使第三连杆部件34相对于后腿24绕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伴随于该操作,扶手28以及第二连杆部件32相对于第一连杆部件26绕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3所示,通过该操作,在侧向观察时,把手36与前腿22接近且被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且把手36的配置位置下降。如此,能够将婴儿车10 (婴儿车主体11)折叠,能够使婴儿车10的沿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尺寸小型化。另一方面,为了将婴儿车10(婴儿车主体11)由折叠状态展开,可以采用与上述的折叠操作相反的顺序。
[0048]另外,如图4所示,在第一连杆部件26设置有锁止部件30。锁止部件30能够沿第一连杆部件26的长边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杆部件26滑动。锁止部件30通过未图示的推压单元例如弹簧被朝向设置于第一连杆部件26的下方部分的第三连杆部件34推压。此外,如图4所示,锁止部件30被嵌入到第三连杆部件34。设置于第一连杆部件26的锁止部件30与第三连杆部件34卡合,由此限制第三连杆部件34相对于第一连杆部件26的转动,限制婴儿车主体11的折叠动作,将婴儿车主体11保持为展开状态。
[0049]另一方面,在婴儿车10设置有操作该锁止部件30的折叠操作机构40。如图4所示,锁止部件30具有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出的挡片31。另一方面,折叠操作机构40具有从下方抵接于挡片31的解除部件41。此外,当操作折叠操作机构40时,解除部件41将经由挡片31将锁止部件30而沿第一连杆部件26的长边方向抬起,从而解除锁止部件30与第三连杆部件34的卡合。即,通过折叠操作机构40操作解除部件41,能够使婴儿车主体11 (婴儿车10)形成为可折叠状态。关于折叠操作机构40,将与限制折叠操作机构40的操作的第一操作限制机构55以及第二操作限制机构一起在后文中叙述。
[0050]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未特别指明的情况下,相对于婴儿车的“前”、“后”、“上”以及“下”的用语所指的是以乘坐于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10的婴儿为基准的“前”、“后”、“上”以及“下”。因此,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同连结图1的纸面的左下与右上的方向相当。此外,只要没有特别指明,“前”是指乘车的婴儿面朝的一侧,图1的纸面的右上侧为婴儿车10的前侧。另一方面,婴儿车10的“上下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正交且与婴儿车10的接地面正交的方向。因此,当婴儿车10的接地面为水平面的情况下,“上下方向”是指垂直方向。另外,“横向”以及“宽度方向”是与“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都正交的方向。进而,“右”以及“左”也分别指以乘坐于婴儿车10的婴儿为基准的横向或者宽度方向的“右”以及“左”。因此,例如右侧的前腿22以及后腿24是指图1的近前侧所示的前腿22以及后腿24,左侧的前腿22以及后腿24是指图1的进深侧所示的前腿22以及后腿24。
[0051]接下来,主要参照图5?图11对折叠操作机构40,第一操作限制机构55以及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进行详细叙述。如图5?图11所示,折叠操作机构40具有:解除部件41,其能够在限制婴儿车主体11的折叠动作的限制位置和能够进行婴儿车主体11的折叠动作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主操作部件50,其连接于解除部件41,通过被操作而使解除部件41从限制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动。第一操作限制机构55具有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具有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该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61分别能够在限制使用主操作部件50对于解除部件41的操作的锁止位置和能够进行使用主操作部件50对于解除部件41的操作的非锁止位置之间移动。
[0052]首先,对折叠操作机构40进行说明。折叠操作机构40具有:能够在限制位置(图7所示的状态)与解除位置(图8所示的状态)之间移动的解除部件41、连接于解除部件41的主操作部件50,并且还具有将主操作部件50的动作向解除部件41传递的传递单元43。
[0053]如图5?图10所示,折叠操作机构40被设置于把手36上。如图1?图3、图5、图6所不,在把手36的中间部38的中央设置外壳95。利用该外壳95与一对筒状部件、例如一对金属制管主要构成把手36。如图5以及图6所示,经由设置于外壳95内的支承轴部件96,将折叠操作机构40的主操作部件5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外壳95。主操作部件50具有:被支承轴部件96贯通插入、且以支承轴部件96为中心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外壳95的转动部50b、和从主操作部件50b延伸出的控制杆部50a。控制杆部50a经由外壳95的第一开口 95a为从外壳95延伸出,可从外壳95的外部对主操作部件50进行操作。
[0054]另一方面,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把手36的主部37的下方部分,换言之在处于背面推车位置的把手36中的与锁止部件30沿宽度方向对置的部分设置有支承部件91。支承部件91固定于把手36的主部37的内部。在支承部件91设置有沿主部37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支承长孔91a。如图7以及图8所示,解除部件41配置于该支承长孔91a内,能够沿支承长孔91a内移动。即,解除部件41被支承长孔91a引导,沿着把手36的主部37的长边方向能够相对于主部37以及支承部件91滑动。
[0055]如图4、图7以及图8所示,解除部件41在把手36的主部37内,具有配置于支承部件91的支承长孔91a的主体部(解除部件主体部)41a和沿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从主体部41a突出的突出部(解除部件突出部、突出销钉)41b。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支承部件91与主体部41a之间设置有例如由压缩弹簧等构成的主推压部件49。利用该主推压部件49,将解除部件41沿着把手36的主部37朝向下方、即远离主操作部件50的方向推压。
[0056]突出部41b贯通在主部37形成的第一长孔37a,并向把手36外延伸。第一长孔37a沿突出部41b的移动方向、即沿主部37的长边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突出部41b能够从下方与设置于婴儿车主体11的第一连杆部件26上的锁止部件30的挡片31抵接。此夕卜,如果折叠操作机构40被操作且解除部件41沿主部37向上方滑动,则突出部41b从下方与挡片31抵接,锁止部件30沿着第一连杆部件26向上方滑动。如果锁止部件30向上方移动,则解除锁止部件30与第三连杆部件34的卡合,能够进行婴儿车主体11的折叠动作。即,在这里说明的例子中,应该由主推压部件49推压的位置为限制婴儿车主体11的折叠动作的解除部件41的限制位置。另一方面,克服主推压部件49的作用力沿主部37向上方移动的位置,是能够进行婴儿车主体11的折叠动作的解除部件41的解除位置。
[0057]接下来,对于折叠操作机构40的传递单元43进行说明。在图示的例子中,锁止部件30分别设置于左右的第一连杆部件26,解除部件41也与一对锁止部件30对应地被分别设置于把手36的左右的主部37。因此,传递单元43也与一对锁止部件30对应地设置为一对。此外,各传递单元43在设置于外壳95的主操作部件50和设置于主部37的解除部件41之间延伸。S卩,各传递单兀43在分别与外壳95连接并且同外壳95 —起构成把手36的筒状部件内延伸。
[0058]但是,如图1所示,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仅设置于左侧的主部37,未设置于右侧的主部37。因此,在图示的例子中,传递单元43的结构在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所设置的一侧与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所设置的一侧不同。
[0059]具体地说,如图5?图11所示,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所设置一侧的传递单元43、即左侧的传递单元43(图5以及图6中的附图的右侧的传递单元)具有:连接于主操作部件50的第一连接部件45、连接于解除部件41的第二连接部件46、连结第一连接部件45以及第二连接部件46的保持解除部件44。第一连接部件45以及第二连接部件46可通过金属线(钢丝)等的公知的单元构成。如图5?图8所示,第一连接部件45具有:两端连接于转动部50b以及保持解除部件44的由柔软的线等构成的第一线状部件45a ;将第一线状部件45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贯通插入的第一筒状部件45b。第一筒状部件45b的两端在位于转动部50b以及保持解除部件44的附近的位置固定于把手36。第二连接部件46具有:两端连接于保持解除部件44以及解除部件41的由柔软的线等构成的第二线状部件46a;将第二线状部件46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贯通插入的第二筒状部件45b。第二筒状部件46b的两端在处于保持解除部件44以及解除部件41的附近的位置固定于把手36。
[0060]另一方面,未设置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 —侧的传递单元43、即右侧的传递单元43(图5以及图6中的附图的左侧的传递单元)具有在主操作部件50与解除部件41之间延伸的连接部件47。在图示的例子中,连接部件47具有:两端连接于转动部50b以及解除部件41的由柔软的线等构成的线状部件47a和将线状部件47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贯通插入的筒状部件47b。筒状部件47b的两端在处于转动部50b以及解除部件41的附近的位置被固定于把手36。
[0061]如图5以及图6所示,线状部件45a、47a的一端所固定的主操作部件50的转动部50b具有圆板状的外轮郭。在由圆板状构成的转动部50b的外周面形成有能够卷绕线状部件45a、47a的引导槽52。此外,如果操作控制杆部50a使转动部50b从图5所示的主操作部件50的位置转动至图6所示的主操作部件50的位置,则线状部件45a、47a被从筒状部件45b、47b拉出至外壳95内,并卷绕于转动部50b的引导槽52。
[0062]此时,在右侧的传递单元43 (图5以及图6中的附图的左侧的传递单元),通过线状部件47a相对于筒状部件47b的相对移动,使解除部件41克服主推压部件49从限制位置移动至解除位置。在左侧的传递单元43 (图5以及图6中的附图的右侧的传递单元),通过第一线状部件45a相对于第一筒状部件45b的相对移动,经由保持解除部件44使第二线状部件46a从第二筒状部件46b拉出至第一连接部件45侧。结果,通过第二线状部件46a相对于第二筒状部件46b的相对移动,使解除部件41克服主推压部件49从限制位置(图7的位置)移动至解除位置(图8的位置)。
[0063]S卩,根据折叠操作机构40,通过操作主操作部件50,能使一对解除部件41分别从限制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动。因此,通过操作主操作部件50使一对锁止部件30移动,解除各锁止部件30与对应一侧的第三连杆部件34的卡合,能够将婴儿车主体11形成为可折叠的状态。另一方面,在主操作部件50未受到外力的状态下,通过来自主推压部件49的作用力,使解除部件41从解除位置移动至限制位置。伴随于此,各锁止部件30与对应一侧的第三连杆部件34卡合,婴儿车主体11的折叠动作被限制。此外,关于保持解除部件44,同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 —起将在后文中叙述。
[0064]接下来,对于第一操作限制机构55进行说明。如上所述,第一操作限制机构55具有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该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通过被操作能够从限制使用主操作部件50对于解除部件41的操作的第一锁止位置(图5的位置)移动至能够进行使用主操作部件50对于解除部件41的操作的第一非锁止位置(图6的位置)。
[0065]如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配置于折叠操作机构40的主操作部件50的附近。因此,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在第一锁止位置,与主操作部件50直接接触,将限制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的动作。即,第一操作限制机构55与折叠操作机构40的主操作部件50卡合来限制主操作部件50的动作,能够限制使用主操作部件50对于解除部件41的操作。
[0066]如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与主操作部件50相同配置于外壳95内。如图5以及图6所不,在外壳95内形成有与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卡合的引导槽97。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被引导槽97引导,且以只能够沿恒定的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于外壳95。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具有延伸进入外壳95的第二开口 95b内的操作凸部56a。经由该操作凸部56a,可从外壳95的外部对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进行操作。
[0067]如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作为板状的部件形成。在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设置有从板状的主体部向外壳95的内侧延伸出的操作限制卡合部(卡合突出部)57。该操作限制卡合部57能够与形成于主操作部件50的转动部50b的切口部(操作限制槽)51卡合。
[0068]如图5以及图6所不,在外壳95与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之间设置有例如由拉伸弹簧构成的第一限制推压部件59。该第一限制推压部件59将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从操作限制卡合部57离开主操作部件50的第一非锁止位置(图6的位置)向操作限制卡合部57与主操作部件50的切口部51卡合从而限制主操作部件50的动作的第一锁止位置(图5的位置)推压。即,当在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以及主操作部件50不加载操作力的情况下,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通过第一限制推压部件59从第一非锁止位置推压并返回第一锁止位置。
[0069]根据这样的结构,如果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被配置于第一非锁止位置并开始主操作部件50的动作,则即使将手撤离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也会与动作中的主操作部件50的转动部50b的外周面抵接,阻止朝向第一锁止位置的恢复。另一方面,如果主操作部件50的操作结束且通过来自主推压部件49的作用力使解除部件41回到限制位置,则通过来自第一限制推压部件59的作用力将使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自动地恢复至第一锁止位置。即,意欲将婴儿车10折叠的保护者,在操作部件50的操作开始之前的这段期间,只要克服第一限制推压部件59将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移动向第一非锁止位置便可。此外,在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下,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自动地恢复至第一锁止位置,能够有效地防止意外的婴儿车10(婴儿车主体11)的折叠操作。
[0070]此外,如图5所示,在第一非锁止位置,与切口部51抵接并限制主操作部件50的动作的操作限制卡合部57的抵接面57a同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相对于外壳95的滑动方向平行。因此,当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位于第一锁止位置时,即使被加载意欲操作主操作部件50的力,经由抵接面57a传递至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的力也不会朝向使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滑动的方向作用,或者至少不会形成使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滑动的较大的力。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因误操作等致使婴儿车主体11意外地开始折叠动作。
[0071]接下来,对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进行说明。如上所述,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具有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该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通过被操作能够从限制使用主操作部件50对于解除部件41的操作的第二锁止位置(图7的位置)移动至能够进行使用主操作部件50对于解除部件41的操作的第二非锁止位置(图8?图10的位置)。另外,该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如果被操作从第二锁止位置移动至第二非锁止位置则将保持于第二非锁止位置。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对于第二非锁止位置的保持,可通过在该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位于第二非锁止位置并且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位于第一非锁止位置的状态下操作主操作部件50来解除。
[0072]如图7以及图8所示,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具有连接于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的操作限制部件70。如图7所示,当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位于第二锁止位置时,操作限制部件70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解除部件41的从限制位置移动到解除位置的移动路径内。即,如果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位于第二锁止位置,则解除部件41将无法从限制位置移动至解除位置,无法实施对于婴儿车10(婴儿车主体11)的折叠动作。即,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与解除部件41卡合来限制解除部件41的动作,能够限制使用主操作部件50对于解除部件41的操作。
[0073]在图示的例子中,操作限制部件70经由摇动轴部件71以能够摇动的方式连结于支承部件91。操作限制部件70能够通过在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位于第二锁止位置时所配置的卡合位置(图7的位置)和在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位于第二非锁止位置时所配置的卡合位置(图8的位置)之间摇动来移动。
[0074]操作限制部件70具有当位于卡合位置时与解除部件41接触的接触部70a。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从与操作限制部件70的摇动轴线71a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也就是在图7以及图8中,在图7所示的操作限制部件70配置于卡合位置的情况下,连结操作限制部件70的接触部70a与操作限制部件70的摇动轴线71a的方向da,与解除部件41的从限制位置朝向解除位置的移动方向(也就是、主部37的长边方向)平行,或者相对于解除部件41的从限制位置趋向于解除位置的移动方向而朝向与操作限制部件70配置于非卡合位置的情况(图8的情况)时相反一侧倾斜。根据这样的结构,当操作限制部件70配置于卡合位置时,即使施加意欲操作主操作部件50的力,从解除部件41经由接触部70a向操作限制部件70传递的力也不朝使操作限制部件70摇动的方向作用,或者至少不产生使操作限制部件70摇动的较大的力。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因误操作等致使婴儿车主体11意外开始折叠动作。
[0075]如图7以及图8所示,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以能够沿把手36的主部37在该把手36的长边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设置。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作为一个例子形成为筒状,主部37通过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内。如图7以及图8所示,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具有贯通形成于把手36的主部37的第一长孔37a的保持销钉62。第二长孔37b沿主部37的长边方向延伸,通过该第二长孔37b与保持销钉62卡合,从而划分出把手36上的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的可滑动范围。
[0076]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在能够进行使用主操作部件50对于解除部件41的操作的第二非锁止位置,位于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的可滑动范围中的上方。另一方面,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在使用主操作部件50对于解除部件41的操作受限的第二锁止位置,位于第二非锁止位置的下方。即,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容易通过重力从第二非锁止位置配置于第二锁止位置。因此,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更为有效地发挥功能,能够有效地防止婴儿车主体11意外开始折叠动作。
[0077]在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的内面通过由筒状构成的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向外侧鼓出而形成长槽61c。长槽61c沿着连结第二锁止位置与第二非锁止位置的方向、SP把手36的主部37的长边方向延伸。另一方面,受推突出片86从把手36的主部37向外侧突出。受推突出片(突出片)86收容于长槽61c内。此外,除了上述的保持销钉62与第二长孔37b的卡合之外,利用受推突出片86与长槽61c的卡合来引导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相对于把手36的滑动,由此能够顺利抵进行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的滑动。
[0078]在长槽61c与突出片86之间设置有例如由压缩弹簧构成的第二限制推压部件89。该第二限制推压部件89从图8所示的第二非锁止位置朝向图7所示的第二锁止位置推压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即,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利用来自第二限制推压部件89的作用力,在未以后文中叙述的方式保持于第二非锁止位置的状态下,被从第二非锁止位置推压并向第一锁止位置返回。在这样的结构中,用于推压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的机构设置于把手36的外部,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把手36的内部空间。例如,无需过度增大或增粗把手36,便能够将解除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对于第二非锁止位置的保持的后述的机构配置于把手36的内部。
[0079]此外,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受推突出片86经由形成于把手36的主部37的插通孔(第二插通孔37d)被嵌入并保持于在后述的主部37的内部固定的外壳80。
[0080]如图7以及图8所示,从把手36的主部37以可没入把手36内的方式设置有朝外侧突出的保持部件85。保持部件85通过把手36的内部所设的保持推压部件88被朝向外侧推压。另一方面,在形成为筒状的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形成有受纳保持部件85的凹部61a。通过保持部件85的前端与该凹部61a卡合,使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保持于第二锁止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凹部61a作为贯通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的贯通孔形成。但是,凹部61a也可以作为具有底部的有底孔形成。
[0081]另外,如图7以及图8所示,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在与凹部61a相邻的位置具有引导部61b。引导部61b与保持部件85的前端卡合,并包含将保持部件85向凹部61a引导的斜面。引导部61b在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从第二锁止位置向第二非锁止位置滑动时处于凹部61a的前方的位置,设置于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引导部61b在凹部61a的上方,构成为壁面向外侧扩大的扩径部。根据这样的引导部61b,能够将从把手36突出的保持部件85顺利且稳定地沿与把手36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引导至凹部61a,并将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保持于第二非锁止位置。由此,能够容易且稳定地实施婴儿车的折叠操作。
[0082]如上所述,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的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与操作限制部件70被分离设置。因此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具有连接部件68作为将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的动作向操作限制部件70传递的传递单元。连接部件68设置于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18与操作限制部件70之间,连结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18与操作限制部件70。连接部件68由金属线(钢丝)等的公知的单元构成,作为一个例子可通过形成上述的传递单元43的由柔软的线等构成的线状部件与将该线状部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贯通插入的筒状部件的组合构成。
[0083]在图示的例子中,连接部件68是能够独自立起的棒状的部件,例如由可独自立起的金属棒构成。连接部件68的一端弯曲为环状,通过将上述的保持销钉62贯通插入于该轮状部而经由保持销钉62支承于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连接部件68的另一端被折弯,并沿与操作限制部件70的摇动轴线71a平行的方向延伸进而贯通操作限制部件70。操作限制部件70能够以连接部件68的另一端为中心相对于连接部件68转动。根据这样的连接部件68,能够通过极为廉价且单纯的结构将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的动作向操作限制部件70传递。
[0084]另外,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把手36的主部37内固定外壳80。外壳80由相互嵌合的第一部件81以及第二部件82形成。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外壳80的内部形成有供上述的保持解除部件44配置的收容空间83。保持解除部件44在收容空间83内能够沿把手36的主部37的长边方向移动(能够滑动)。如上所述,在保持解除部件44连接有第一连接部件45的第一线状部件45a的一端以及第二连接部件46的第二线状部件46a的一端。因此,在外壳80设置用于使第一线状部件45a通过的第一通过孔83a和用于使第二线状部件45b通过的第二通过孔83b。
[0085]与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卡合并将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卡止于第二非锁止位置的保持部件85被保持于外壳80内。此外,配置于外壳80内的保持解除部件44,在主操作部件50被操作且解除部件41从限制位置向解除位置拉起时,以与保持部件85卡合并将保持部件85引导至外壳80内的方式动作。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极为简单的结构,与主操作部件50的操作联动地自动解除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对于第二非锁止位置的保持。
[0086]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保持部件85具有扩径的凸缘部85b、位于凸缘部85b的两侧的突入部85a以及支承部85c。突入部85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贯通插入至在第一部件81设置的插通孔81a和在把手36的主部37设置的插通孔(第一插通孔)37c。突入部85a —边被插通孔81a以及插通孔37c引导一边相对于外壳80滑动,由此从把手36向外侧突出,能够与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的凹部61a卡合。另一方面,在与第一部件81的插通孔81a相对的位置,在第二部件82形成有支承凹部82a。在支承凹部82a支承有例如由压缩弹簧构成的保持推压部件88。保持推压部件88以保持部件85的突入部85a从把手36向外侧突出的方式推压保持部件85。另一方面,通过克服保持推压部件88的作用力将保持部件85导入至外壳80内,能够解除保持部件85与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的凹部61a的卡合。
[0087]在图示的例子中,保持部件85的支承部85c被插入至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保持推压部件88内,并支承保持推压部件88。另外,保持推压部件88的端部与保持部件85的凸缘部85b抵接。根据这样的方式,利用保持部件85的突入部85a被插通孔81a以及插通孔37c引导的组合,能够稳定且顺利抵进行保持部件85相对于把手36的动作。
[0088]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保持解除部件44配置于保持部件85的凸缘部85b与形成第一部件81的收容空间83的底面之间。保持解除部件44的厚度并非恒定。保持解除部件44的厚度,在使解除部件41从限制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动时的保持解除部件44的移动的处于前方一侧较薄,在该保持解除部件44的移动的处于后方一侧较厚。由此,通过沿把手36的主部37的长边方向移动的保持解除部件44与保持部件85卡合,能够使保持部件85朝与主部37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典型朝与主部37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0089]更具体地说,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保持解除部件44具有相对于保持解除部件44的移动方向以及保持部件85的移动方向双方倾斜的倾斜部44a。通过操作主操作部件50而移动的保持解除部件44的倾斜部44a与保持部件85的凸缘部85b抵接。倾斜部44a与凸缘部85b抵接,由此使保持部件85从第一部件81 —侧向第二部件一侧移动,能够将该保持部件85导入至外壳80内。由此,能够解除保持部件85与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的凹部61a的卡合。
[0090]此外,被解除与凹部61a的卡合的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通过来自第二限制推压部件89的作用力,从第二非锁止位置开始向第二锁止位置移动。即,根据设置于保持解除部件44的倾斜部44a,能够将保持解除部件44的动作变换方向,向保持部件85稳定地传递。由此,能够使用简单的结构,伴随于主操作部件50的操作更稳定且更可靠地自动解除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对于第二非锁止位置的保持。
[0091]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相对于保持解除部件44的移动方向以及保持部件85的移动方向双方倾斜的倾斜部44a设置于保持解除部件44。然而,相对于保持解除部件44的移动方向以及保持部件85的移动方向双方倾斜的倾斜部在设置于保持解除部件44以及保持部件85双方以及仅设置于保持部件85的情况下都可得到相同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例子,可以将凸缘部85b的与保持解除部件44相对的面形成为倾斜部。
[0092]另外,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保持部件85在收容空间83延伸,并与配置于收容空间83内的保持解除部件44卡合。如图9?图11所示,保持解除部件44形成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贯通孔44b。此外,保持部件85的突入部85a贯通保持解除部件44的贯通孔44b并延伸。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沿不同方向特别是正交的方向移动的保持解除部件44以及保持部件85相互引导各自的动作。由此,保持解除部件44以及保持部件85能够沿预定的方向顺利动作。另外,还能够将沿不同方向移动的保持解除部件44以及保持部件85配置在外壳80内的狭小的收容空间83内。
[0093]特别是在图示的例子中,如图11所示,在贯通孔44b的两侧形成倾斜部44a,在图11中以虚线示出外轮郭的保持部件85的凸缘部85b能够在两个位置与倾斜部44a卡合。由此,通过使用形成折叠操作机构40的传递单元43的一部分的保持解除部件44,能够更稳定地将保持部件85导入至把手36内。
[0094]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保持解除部件44形成贯通孔44b,将保持部件85贯通插入该贯通孔44b,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保持解除部件44贯通插入在保持部件85形成的贯通孔。
[0095]以下,对折叠由以上结构构成的婴儿车10时的顺序进行整理说明。
[0096]首先,使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的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沿着把手36的主部37从第二锁止位置滑动至第二非锁止位置。通过该操作,使从把手36向外侧突出的保持部件85嵌入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的凹部61a,将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保持于第二非锁止位置。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的从第二锁止位置朝向第二非锁止位置的移动经由连接部件68传递至操作限制部件70。操作限制部件70从阻止折叠操作机构40从解除部件41的限制位置朝向解除位置的移动的卡合位置向配置于限制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的解除部件41的移动路径外的卡合位置移动。即,利用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的操作解除由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对于解除部件41的移动的限制。
[0097]此外,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的滑动方向沿着把手36的长边方向。另一方面,保持部件85被朝把手36的外侧推压的方向为与把手36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典型为与把手36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因此,有效地防止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与保持部件85的卡合被意外解除的情况。另外,在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的朝向第二非锁止位置的移动过程中的处于凹部61a的前方的位置配置有引导部61b,该引导部61b与保持部件85的前端卡合从而将保持部件85压入把手36的内部,并且将该保持部件85的前端引导至凹部61a。因此,能够稳定且顺利地实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与保持部件85的卡合。
[0098]在操作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之后,接下来使第一操作限制机构55的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从第一锁止位置移动至第一非锁止位置。关于第一操作限制机构55的操作,仅仅是使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简单地滑动,并且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还被设置在便于操作的把手36的中间部38。进而,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的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通过保持部件85被保持于第二非锁止位置,因此无需用手把持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因此,能够极为容易地进行第一操作限制机构55的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的操作,解除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的操作限制卡合部57与折叠操作机构40的主操作部件50的卡合。由此,将第一操作限制机构55对于主操作部件50的移动的限制解除。
[0099]接下来,在将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维持于第一非锁止位置的状态下,操作折叠操作机构40的主操作部件50。由此,能够使折叠操作机构40的解除部件41从限制位置移动至解除位置。此时,伴随于解除部件41的动作,婴儿车主体11的锁止部件30被从第三连杆部件34拉开。S卩,锁止部件30与第三连杆部件34的卡合被解除,能够按照上述的顺序折叠婴儿车主体11。
[0100]折叠操作机构40的主操作部件50与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相同,被设置在便于操作的把手36的中间部38。并且,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以能够与主操作部件50直接卡合的程度配置于主操作部件50的附近。因此,能够将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维持在第一非锁止位置,并且容易操作主操作部件50。典型地,还能够用相同的手操作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与主操作部件50。即,能够一手抱住婴儿,而使用另一手进行婴儿车10的折置。
[0101]另外,如果操作主操作部件50使解除部件41移动,则将主操作部件50的动作向解除部件41传递的传递单元43将与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卡合的保持部件85导入把手36的内部。由此,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利用来自第二限制推压部件89的作用力开始从第二非锁止位置朝向第二锁止位置的移动。即,如果在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位于第二非锁止位置并且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位于第一非锁止位置的状态下操作主操作部件50,则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被自动解除对于第二非锁止位置的保持。因此,在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下,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自动地恢复至第二锁止位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婴儿车10 (婴儿车主体11)发生意外的折叠动作。
[0102]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婴儿车10具有:能够折叠的婴儿车主体11、远程操作将婴儿车主体11保持为展开状态下的锁止部件30的折叠操作机构40、限制折叠操作机构40的操作的第一操作限制机构55以及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即,只有解除第一操作限制机构55以及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双方,才能够开始折叠操作机构40。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婴儿车主体11意外开始折叠动作。
[0103]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果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被操作并从第二锁止位置移动至第二非锁止位置,则会保持于第二非锁止位置,并且如果在该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位于第二非锁止位置并且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位于第一非锁止位置的状态下操作主操作部件50,则会自动地解除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对于第二非锁止位置的保持。根据这样的婴儿车10,只要对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的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进行一次操作,便可将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保持于第二非锁止位置。因此,将手撤离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接着操作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以及主操作部50材,便能够折叠婴儿车主体11。即,无需同时操作主操作部件50、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以及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这三个部件,因此能够容易地执行婴儿车主体11的折叠操作。另外,如果在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56以及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分别位于非锁止位置的状态下操作主操作部件50,则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61对于第二非锁止位置的保持被自动解除。因此,随后,例如在将暂且折叠的婴儿车主体11再次展开时,第二操作限制解除机构60将有效发挥功能,能够有效地防止因误操作等致使婴儿车主体11意外开始折叠动作。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能够有效地抑制婴儿车10的意外开始折叠动作,另一方面在打算折叠时又能够通过容易的操作折叠婴儿车。
[0104]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操作限制机构55以及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的一方与主操作部件50卡合来限制主操作部件50的动作,限制使用主操作部件80对于解除部件41的操作,第一操作限制机构55以及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的另一方与解除部件41卡合来限制解除部件41的动作,限制使用主操作部件50对于解除部件41的操作。根据这样的婴儿车10,通过第一操作限制机构55以及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来分别单独地限制解除部件41的动作与主操作部件50的动作。因此,能够更为可靠地限制使用主操作部件50对于解除部件41的操作。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因误操作等致使婴儿车主体11意外开始折叠动作。
[0105]进而,折叠操作机构40、第一操作限制机构55以及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全部被设置于把手36,操作性优异。
[0106]此外,能够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加入各种变更。以下,对于变形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0107]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第二操作限制机构60所设置一侧的传递单元43、即左侧的传递单元43 (图5以及图6中的附图的右侧的传递单元)具有:连接于主操作部件50的第一连接部件45、连接于解除部件41的第二连接部件46、连结第一连接部件45以及第二连接部件46的保持解除部件44的例子。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传递单元43也可以具有单个的连接部件和保持于该连接部件上的保持解除部件44。更具体地说,可以利用两端连接于主操作部件50与解除部件41的线状部件和安装于该线状部件上的保持解除部件44构成传递单元43。或者这样的连接部件还可以具有供线状部件贯通插入的一个以上的筒状部件。筒状部件可在保持解除部件44与主操作部件50之间以及保持解除部件44与解除部件41之间中的一方或者双方配置。
[0108]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婴儿车10的婴儿车主体11的结构不过为简单的例子。例如如日本特开2011-148454所公开的婴儿车那样,可以以在沿前后方向折叠从而实现小型化后进而折叠从而在宽度方向也实现小型化的方式来构成婴儿车10的婴儿车主体11。具体地说,沿婴儿车主体1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部件、即把手36的中间部38、脚踏17以及后方连结部件19具有铰接点(弯曲点),这些的部件在如上述沿前后方向折叠以实现小型化后,进而可以以铰接点为中心进行弯曲。
[0109]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婴儿车10的婴儿车主体11中,示出把手13构成为能够在背面推车位置(后方位置)与对面推车位置(前方位置)之间摇动的例子。即,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把手36相对于第一连杆部件26被另外设置,把手36能够相对于婴儿车主体11的框架部20摇动的例子。然而,例如也可以如图12所示,构成为将把手36固定于后方位置从而无法从背面推车位置摇动的婴儿车主体11。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利用相当于把手36的主部37的下端部的部分构成一对第一连杆部件26。换言之,第一连杆部件26越过与扶手28的连结部位进一步延伸,构成把手36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婴儿车主体11中,设置于把手36的主部37的下方部分的解除部件41作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锁止部件30发挥功能,与第三连杆部件34卡合从而将婴儿车主体11维持为展开的状态。在这样的婴儿车10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0110]此外,以上对于针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变形的几个改变例进行了说明,当然可以适当组合多个改变例来进行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儿车,具有: 能够折叠的婴儿车主体; 折叠操作机构,其具有解除部件和主操作部件,所述解除部件能够在限制所述婴儿车主体的折叠动作的限制位置与所述婴儿车主体能够进行折叠动作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主操作部件被连接于所述解除部件,且所述主操作部件在被操作时,使所述解除部件从所述限制位置向所述解除位置移动; 第一操作限制机构,其具有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所述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能够从使用了所述主操作部件的所述解除部件的操作被限制的第一锁止位置移动至使用所述主操作部件的所述解除部件的操作能够进行的第一非锁止位置; 第二操作限制机构,其具有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能够从使用所述主操作部件进行的所述解除部件的操作被限制的第二锁止位置移动至使用所述主操作部件进行的所述解除部件的操作能够进行的第二非锁止位置, 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在被操作并而从所述第二锁止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时,被保持于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 当在该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并且所述第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位于所述第一非锁止位置的状态下,操作上述主操作部件时,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解除向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的保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第一操作限制机构以及所述第二操作限制机构中的一方通过与所述主操作部件卡合来限制所述主操作部件的动作,使用所述主操作部件进行的所述解除部件的操作被限制, 所述第一操作限制机构以及所述第二操作限制机构中的另一方通过与所述解除部件卡合来限制所述解除部件的动作,使用所述主操作部件而进行的所述解除部件的操作被限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第二操作限制机构还具有操作限制部件,该操作限制部件被连接于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 当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锁止位置时,所述操作限制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所述解除部件的从所述限制位置移动到所述解除位置的移动路径内。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操作限制部件能够在卡合位置与非卡合位置之间摇动,其中,所述卡合位置为,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锁止位置时所述操作限制部件被配置的,所述非卡合位置为,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时所述操作限制部件被配置的位置, 所述操作限制部件具有在位于所述卡合位置时能够与所述解除部件接触的接触部, 在所述操作限制部件被配置于所述卡合位置的情况下,连结所述操作限制部件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操作限制部件的摇动轴线的方向,与所述解除部件的从所述限制位置趋向所述解除位置的移动方向平行,或者相对于所述解除部件的从所述限制位置趋向所述解除位置的移动方向,而向与所述操作限制部件配置于所述非卡合位置的情况相反的一侧倾斜。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第二操作限制机构还具有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与所述操作限制部件之间, 所述连接部件为能够独自立起的棒状的部件。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婴儿车主体具有把手, 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以能够沿所述把手在该把手的长边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被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在所述第二锁止位置上与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相比而位于下方。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在所述把手上设置有以朝外侧突出的方式被施力的保持部件, 在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上形成有受纳所述保持部件的凹部,通过将所述保持部件卡合于该凹部处,从而使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被保持于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在从所述第二锁止位置向所述第二非锁止位置滑动时处于所述凹部的前方的位置处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与所述保持部件卡合并包括向所述凹部引导的斜面。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把手具有细长状的一对主部、和连结所述一对主部的中间部, 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被设置于所述主部上, 所述主操作部件被设置于所述中间部上, 所述折叠操作机构具有将所述主操作部件的动作朝向所述解除部件进行传递的传递单元, 所述传递单元包括保持解除部件,在所述传递单元将所述主操作部件的动作传递至所述解除部件从而使所述解除部件从从述限制位置向所述解除位置进行移动时,该保持解除部件以解除所述第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与所述保持部件的卡合的方式对所述保持部件进行作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保持解除部件以及所述保持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相对于所述保持解除部件的移动方向以及所述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的双方而倾斜的倾斜部,并经由该倾斜部使所述保持解除部件以及所述保持部件中的一方与另一方卡合。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保持解除部件以及所述保持部件的一方贯通于所述保持解除部件以及所述保持部件的另一方而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传递单元还具有在所述主操作部件与所述解除部件之间延伸的一个连接部件,或者具有在所述主操作部件与所述保持解除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件以及在所述保持 解除部件与所述解除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连接部件。
【文档编号】B62B7/08GK104185589SQ201380014718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6日
【发明者】舟仓健二 申请人:康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