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123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平衡车,包括:车体;转向机构、伸缩机构及把手握,转向机构设置于车体上,用于控制车体转向;伸缩机构设置于转向机构上,伸缩机构在转动时带动转向机构转动以控制车体转向;把手握设置于伸缩机构上,把手握通过伸缩机构调整位置,并且,把手握带动伸缩机构转动,把手握具有连接部以及两夹持部,两个夹持部分别转动设置于连接部的两端。综上,上述自平衡车的转向装置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通过一把手握便可实现三种转向方式,操控方式简单,使用方便,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习惯通过手、腰部或者小腿灵活配置车体的转向的,驾驶便利,增添了自平衡两轮车独有的驾驶乐趣和体验。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代步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平衡车。 平衡车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电动车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的主要代步 工具,尤其是两轮代步车在观光或巡逻中更为实用。传统的两轮代步车有两种转向方式,分 别利用小腿或手实现对转向的控制。此种方式就需要短把手和长把手两个结构来实现,由 于两者属于独立的两个结构,人们需要分别购买两个结构来实现转向功能。不仅增加费用, 而且长把手和短把手的更换也较为麻烦。
[0003] 此外,现有的转向方式虽然可以利用手控把手进行自平衡两轮车的转向,但是这 大大增加了自平衡两轮车的体积,因此对存放空间要求较高,并且,人们在驾驶时需要双手 时刻握紧把手,不但驾驶不便,而且缺少了自平衡两轮车独有的驾驶乐趣和体验。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平衡两轮代步车的转向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 用方便,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习惯灵活配置车体转向的把手握。
[0005] 一种平衡车,包括:
[0006] 车体;
[0007]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用于控制车体转向;
[0008] 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设置于所述转向机构上,所述伸缩机构在转动时带动所 述转向机构转动以控制所述车体转向;及
[0009] 把手握,所述把手握设置于所述伸缩机构上,所述把手握通过所述伸缩机构调整 位置,并且,所述把手握带动所述伸缩机构转动,所述把手握具有连接部以及两夹持部,两 个所述夹持部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两端。
[0010]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杆主体、第一锁紧组件及第二锁紧组 件,所述伸缩杆主体包括支撑杆、第一伸缩杆及第二伸缩杆;
[0011] 所述支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向机构上;
[0012] 所述第一伸缩杆通过第一锁紧组件穿设于所述支撑杆上,用于在所述第一锁紧组 件处于松脱状态时,使所述第一伸缩杆相对所述支撑杆调节相对长度,并在所述第一锁紧 组件处于锁紧状态时,固定于所述支撑杆;
[0013] 所述第二伸缩杆通过第二锁紧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伸缩杆上,用于在所述第二锁 紧组件处于松脱状态时,使所述第二伸缩杆相对所述第一伸缩杆调节相对长度,并在所述 第二锁紧组件处于锁紧状态时,固定于所述第一伸缩杆;
[0014] 所述把手握的所述连接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杆上。
[0015]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套、固定件和锁紧件;
[0016] 所述锁紧套套设于所述伸缩杆主体上,所述锁紧套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孔;
[0017] 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锁紧套上,并位于所述贯穿孔的边缘,所述固定件端部开 设有通孔;
[0018] 所述锁紧件设有两凸部,所述凸部卡设于所述通孔中,并将所述锁紧件设置于所 述固定件上,所述锁紧件部分穿设所述贯穿孔,所述锁紧件穿设所述贯穿孔的一端呈凸轮 状。
[0019]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机构设置固定部与摆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于 所述车体上,所述摆动部铰接于所述固定部,所述伸缩机构设置于所述摆动部上。
[0020]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具有弧形区。
[0021]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握的两个弧形区相对设置,以使所述把手握的两个 所述夹持部相互配合,用于夹持使用者的腰部。
[0022]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握的两个弧形区相背设置,用于共同配合以夹持使 用者两腿部内侧。
[0023]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握还包括旋转轴,各所述夹持部分别通过所述旋转 轴与所述连接部旋转连接。
[0024]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衡车还包括重力感应系统,所述重力感应系统设置于 所述车体内,所述重力感应系统用于为所述车体提供动力,并调节所述车体的速度,以使所 述车体在相对的两个方向运动。
[0025]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力感应系统具有限速模块,所述限速模块用于感应所 述平衡车的速度,当所述平衡车的速度超过预设值时,所述限速模块用于调节并限制所述 平衡车的速度,以使所述平衡车的速度在预设值内。
[0026] 综上所述,上述自平衡车的转向装置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通过一把手握便可实 现三种转向方式,操控方式简单,使用方便,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习惯通过手、腰 部或者小腿灵活配置车体的转向的,驾驶便利,增添了自平衡两轮车独有的驾驶乐趣和体 验。
[0027] 限速模块的设置,令平衡车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安全,避免了平衡车由于速度过快 而发生的意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平衡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为图1所示的平衡车的第一锁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为图1所示的平衡车的把手握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为图1所示的平衡车的重力感应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0032] 图5至图7为图1所示的平衡车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平衡车10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平衡车10,包括:车体100、转向机构200、伸缩机构300、把手握400及设置于所述 车体100内部的重力感应系统(图未示)。转向机构200设置于车体100上,用于控制车 体100转向。伸缩机构300设置于转向机构200上,使得伸缩机构300在转动时带动转向 机构200转动控制车体100转向。把手握400设置于伸缩机构300上,把手握400通过伸 缩机构300调整位置,且把手握400带动伸缩机构300转动。重力感应系统用于为车体100 提供动力,并调节车体1〇〇的速度,以使车体1〇〇在相对的两个方向运动,如向前运动与向 后运动。
[0035] 车体100为板状结构,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轮子。根据实际需要,车体100至少一 个侧面朝向把手握400的方向延伸有挡板,这样可避免在行驶过程中,地面上的积水或其 他杂物飞溅到车内,污染车内环境或者伤害到使用者。挡板也可以为曲面,自车体100的边 缘向车体100的中部弯曲,这样能更好的避免迸溅,并减小车体100在行驶过程中的阻力。 或者,车体1〇〇设置两挡板,包括左挡板与右挡板,每一挡板具有两对插销,第一对插销插 入在把手握400的一侧,第二对插销插入车体100上,例如,把手握400的边缘与车体100 对应设置插槽,这样,易于安装与拆卸挡板。此外,挡板可以设置相互连接的一软胶部与一 硬胶部,软胶部靠近把手握400,硬胶部靠近车体100,这样,在使用平衡车时,软胶部可以 使用户舒适感更强,不易与用户身体发生硬性碰撞,从而获得更好的体验。软胶部上还可以 设置口袋部,用于容纳一些小物件,以方便用户使用。或者,挡板具有上横轴、中横轴与下横 轴,第一插销与软胶部分别固定设置于上横轴的两侧,软胶部与硬胶部分别固定设置于中 横轴的两侧,硬胶部与第二插销分别固定设置于下横轴的两侧;又如,采用另一软胶部取代 硬胶部,并且,两软胶部均为弹性件,这样,有利于收纳挡板。
[0036] 转向机构200设置固定部210与摆动部220。固定部210固定设置于车体100上, 摆动部220铰接于固定部210,并与伸缩机构300连接。摆动部220相对车体100摆动,并 控制车体100转向。
[0037] 根据实际情况,转向机构200也可为其他结构,如转向结构包括固定部与旋转部, 固定部固定设置于车体100上,旋转部转动设置于固定部,并与伸缩机构300连接。旋转部 相对车体100转动,并控制车体100转向。
[0038] 需要指出的是,转向机构200在车体100上的位置可调节,如转向机构200滑动设 置于车体100上,令转向机构200可位于车体100的边缘的中部或者车体100端部等,此时, 固定部210滑动设置于车体100上。这样令使用者可根据使用需要调整转向机构200的位 置,令操作更加便捷及舒适。
[0039] 根据实际情况,转向机构200设置有两限位部,限位部分别设置于摆动部220的摆 动方向的两侧,摆动部220向一侧摆动与限位部抵接,以使限位部限制摆动部220的摆动 角度,避免摆动部220摆动过大,使平衡车10转弯过于快,而令使用者在使用时发生危险。 其中,限位部可以为伸缩结构,通过调节限位部的高度,进而调节摆动部220的最大摆动角 度。限位部也可以为其他可调节结构,如限位部相对转向机构200的固定部210滑动,通过 滑动限位部,调节滑动部与固定部210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摆动部220的最大摆动角度。
[0040] 此外,转向机构200也可以包括微调机构,微调机构设置于车体100上,且微调机 构向把手握400方向延伸有操作杆,操作杆用于带动微调机构进行转向微调。微调机构可 与转向机构200连接,共同调整转向方向,也可单独设置,单独控制车体100的转向。微调 机构的设置,令车体100在转向时更加精准,进而令车体100在转向过程中更加灵活、稳定。 例如,微调机构设置齿轮微调模组,每次只能转一齿格,从而使车体在转向时更加精准
[0041] 伸缩机构300包括伸缩杆主体、第一锁紧组件340及第二锁紧组件350。伸缩杆主 体包括支撑杆310、第一伸缩杆320、第二伸缩杆330、第一锁紧组件340。
[0042] 支撑杆310固定设置于转向机构200上。
[0043] 第一伸缩杆320通过第一锁紧组件340穿设于支撑杆310上,用于在第一锁紧组 件340处于松脱状态时,使第一伸缩杆320相对支撑杆310调节相对长度,并在第一锁紧组 件340处于锁紧状态时,固定于支撑杆310。
[0044] 第二伸缩杆330通过另一紧组件可调节地穿设于第一伸缩杆320上,用于在第二 锁紧组件350处于松脱状态时,使第二伸缩杆330相对第一伸缩杆320调节相对长度,并在 第二锁紧组件350处于锁紧状态时,固定于第一伸缩杆320。把手握400固定设置于第二伸 缩杆330上。
[0045] 请一并参阅图2,其为图1所示的平衡车10的第一锁紧组件340的结构示意图。
[0046] 第一锁紧组件340,包括锁紧套341、固定件342和锁紧件343。锁紧套341套设于 支撑杆主体,即锁紧套341套设于支撑杆310及第一伸缩杆320上,锁紧套341的一侧开设 有贯穿孔341a。固定件342设置于锁紧套341上,并位于贯穿孔341a的边缘,固定件342 端部开设有通孔342a。锁紧件343设有两凸部343a,凸部343a卡设于通孔342a中,将锁 紧件343设置于固定件342上,锁紧件343部分穿设贯穿孔341a,锁紧件343穿设贯穿孔 341a的一端呈凸轮状。第二锁紧组件350与第一锁紧组件340的结构相同。此时,锁紧套 341套设于第一伸缩杆320及第二伸缩杆
[0047] 根据实际情况,伸缩机构300还可以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于第一伸缩杆320及 第二伸缩杆330的末端,当第一伸缩杆320伸出支撑杆310的距离或第二伸缩杆330伸出 第一伸缩杆320的距离最大时,限位件与第一锁紧组件340及第二锁紧组件350相抵接,用 于限制第一伸缩杆320伸出支撑杆310的距离及第二伸缩杆330伸出第一伸缩杆320的距 离,避免由于第一伸缩杆320或第二伸缩杆330伸出部分过多,而令伸缩杆机构的稳定性下 降。限位件也可以通过与支撑杆310或者第一伸缩杆320的卡接对第一伸缩杆320及第二 伸缩杆330进行限位,此时支撑杆310及第一伸缩杆320上设置卡接位,限位件卡接于卡接 位。
[0048] 或者,根据实际情况,伸缩机构300具有锁紧套件,用于将伸缩机构300锁紧于转 向机构200,使得伸缩机构300在转动时带动转向机构200转动以控制车体100转向。例 如,锁紧套件为一螺栓。
[0049] 需要指出的是,伸缩机构300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如第一伸缩杆320及第二伸缩杆 330分别与支撑杆310及第一伸缩杆320螺接,此时,第一伸缩杆320及第二伸缩杆330设 置外螺纹,支撑杆310与第一伸缩杆320设置内螺纹,第一伸缩杆320的外螺纹与支撑杆 310的内螺纹相螺接,并通过旋转第一伸缩杆320调节高度;第二伸缩杆330的外螺纹与第 一伸缩杆320的内螺纹相螺接,并通过旋转第二伸缩杆330调节高度。通过第一伸缩杆320 及第二伸缩杆330分别与支撑杆310及第一伸缩杆320螺接调节伸缩机构300的长度,令 伸缩机构300的伸缩更加稳定,不易晃动或脱离,进而增加了平衡车10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此外,也可以省略第二伸缩杆330,此时,把手握400设置于第一伸缩杆320上,并通过调节 第二伸缩杆330伸出支撑杆310的长度,调整伸缩机构300的长度。
[0050] 请一并参阅图3,其为图1所示的平衡车10的把手握400的结构示意图。
[0051] 把手握400具有两夹持部410、连接部420、旋转轴430及安装部440。两个夹持部 410通过旋转轴430分别转动设置于连接部420的两端,每一夹持部410具有弧形区411。 把手握400的两个弧形区411相对设置,以使把手握400的两个夹持部410相互配合,用于 夹持使用者的腰部。转动把手握400的两个旋转部,令把手握400的两个弧形区411相背 设置,用于共同配合以夹持使用者的腿部。安装部440设置于连接部420上,且安装部440 套设伸缩机构300,将把手握400固定设置于伸缩机构300上。
[0052] 例如,根据实际情况,夹持部410与连接部420为过盈配合,从而令夹持部410固 定于需要的位置。又如,夹持部410与连接部420之间也设置固定组件,用于将调整好角度 的夹持部410与连接部420固定,从而令夹持部410更加稳定地设置于连接部420上,且令 弧形区411更好的抵接使用者的腰部,且角度不会改变。此外,夹持部410与连接部420之 间也可以设置扭簧,进一步令夹持部410形状适配地抵接使用者的腰部,且当使用者转动 腰部时,夹持部410不易松动,可同步跟随使用者转动。夹持部410上也可以设置缓冲垫, 缓冲垫可为海绵等软质材料制成,增加使用者使用时的舒适度。又如,两所述连接部之间设 置一松紧带,在使用时围绕用户的腰部,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使得用户更容易准 确控制平衡车的转向。
[0053] 此外,连接部420也可以为伸缩结构,可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调节,令把手握 400的适用范围更广泛,不会因为使用者的身材不同而受到限制;使得体型偏瘦者与体型 偏胖者均可有效使用本发明各实施例所述的平衡车。
[0054]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安装部440转动设置于伸缩机构300上,即安装部440转动 到需要角度后,固定设置于该位置,如安装部440与伸缩机构300过盈配合等。这样,使用 者便可以通过不同的站位控制平衡车10,如侧身站在平衡车10上等。
[0055] 根据实际情况,平衡车10还可以包括座椅。座椅可调节高度地设置于车体100上。 这样,增加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并且座椅可以放置物品。车体100上也可以设置座椅调节 轨道,座椅通过所述座椅调节轨道设置于车体100的不同位置,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调整座 椅的位置,增加平衡车10的多用性及使用便捷性。座椅也可以设置于伸缩机构300上,并 通过伸缩机构300及座椅的调节机构共同调节座椅的高度。此外,座椅可通过转轴枢接于 座椅的固定处,当需要座椅时,抬起座椅使用,不需要时,旋转座椅令其与旋转机构平行,这 样在无需使用座椅时,座椅不会占用空间,影响使用者的操作。需要指出的是,当转向机构 200以旋转方式控制车体100转向时,座椅也可以设置于伸缩机构300上,并通过带动伸缩 机构300旋转,从而带动转向机构200旋转进行转向。
[0056] 此外,平衡车10还包括制动装置,制动装置设置于车身上,当使用者需要制动时, 可通过触发制动装置从而进行紧急刹车。进一步保障了使用者的安全。
[0057] 请一并参阅图4,其为图1所示的平衡车10的重力感应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0058] 重力感应系统包括:电源模块510、感应模块520、控制模块530、动力模块540及 限速模块550。
[0059] 电源模块510用于为感应模块520、控制模块530、动力模块540及限速模块550 提供电源。
[0060] 感应模块520用于感受车体100上承载的作用力,并发送感应信号至控制模块 530。
[0061] 控制模块530用于响应并分析感应模块520发送的感应信号,并发送前进或后退 信号至动力模块540。
[0062] 动力模块540用于响应控制模块530发送的前进或后退信号,并控制车体100前 进或后退。
[0063] 限速模块550用于感应平衡车10的速度,当平衡车10的速度超过预设值时,限速 模块550发送减速信号至控制模块530,控制模块530响应减速信号,并发送后退信号至动 力模块540,动力模块540响应后退信号,并控制车体100减速。限速模块550可调节并限 制平衡车10的速度,以使平衡车10的速度在预设值内,令平衡车10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安 全,避免了平衡车10由于速度过快而发生的意外。
[0064] 根据实际情况,平衡车10还可以包括定位系统,定位系统设置于车身上或者把手 上,用于对平衡车10定位。当发生意外或需要发送位置时,定位系统发送位置信号至使用 者的手机,或者其他接收系统,令他人可以快速定位使用者的位置。这样,当使用者需要求 救时,可以及时得到援助,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
[0065] 此外,平衡车10还可以包括感应系统,感应系统设置于车身上,用于感应平衡车 10附近的车辆或行人。当有车辆或者行人进入感应系统的感应范围内时,感应系统发出警 报。在使用过程中,感应系统可提醒使用者控制车速或及时转向,避免了由于使用者注意力 不集中而出现的盲点等,进一步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
[0066]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其分别为图1所示的平衡车10不同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67] 上述平衡车10,当使用者站在车体100上时,重力感应系统感应人体重力并为平 衡车10提供动力,平衡车10启动。当使用者身体前倾时,重力感应系统提供向前的加速度, 令平衡车10加速。当使用者身体后倾时,重力感应系统提供向后的加速度,令平衡车10减 速。
[0068] 平衡车10可通过手握骑行方式、腰部控制方式和腿部控制方式控制平衡车10转 向。如图5所示,当使用手握骑行方式时,调整把手握400的开口向外,伸缩机构300调整 到适合身高的位置。如图6所示,当从手握骑行转向方式改为腰部控制方式时,首先将把手 握400从第二伸缩杆330上取下,再将把手握400转度并重新安装在第二伸缩杆330上,然 后松开连接第二伸缩杆330及第一伸缩杆320的第二锁紧组件350,将锁紧件343向上掀 起,将第二伸缩杆330向第一伸缩杆320内缩短至适合腰部控制的高度,再通过该锁紧件 343锁紧第二伸缩杆330即可。如图7所示,当从腰部控制方式改为腿部控制方式时,首先 调整把手握400的开口向外,将把手握400的夹持部410转向后方,然后松开连接第一伸缩 杆320及支撑杆310的第一锁紧组件340,将锁紧件343向上掀起,将第一伸缩杆320向支 撑杆310内缩短至适合腿部控制的高度,再通过锁紧件343锁紧第一伸缩杆320即可。
[0069] 综上所述,上述自平衡车10的转向装置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通过一把手握400 便可实现三种转向方式,操控方式简单,使用方便,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习惯通过 手、腰部或者小腿灵活配置车体100的转向的,驾驶便利,增添了自平衡两轮车独有的驾驶 乐趣和体验。
[007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用于控制车体转向; 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设置于所述转向机构上,所述伸缩机构在转动时带动所述转 向机构转动以控制所述车体转向;及 把手握,所述把手握设置于所述伸缩机构上,所述把手握通过所述伸缩机构调整位置, 并且,所述把手握带动所述伸缩机构转动,所述把手握具有连接部以及两夹持部,两个所述 夹持部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两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杆主体、第一锁 紧组件及第二锁紧组件,所述伸缩杆主体包括支撑杆、第一伸缩杆及第二伸缩杆; 所述支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向机构上; 所述第一伸缩杆通过第一锁紧组件穿设于所述支撑杆上,用于在所述第一锁紧组件处 于松脱状态时,使所述第一伸缩杆相对所述支撑杆调节相对长度,并在所述第一锁紧组件 处于锁紧状态时,固定于所述支撑杆; 所述第二伸缩杆通过第二锁紧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伸缩杆上,用于在所述第二锁紧组 件处于松脱状态时,使所述第二伸缩杆相对所述第一伸缩杆调节相对长度,并在所述第二 锁紧组件处于锁紧状态时,固定于所述第一伸缩杆; 所述把手握的所述连接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杆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套、固定件和锁 紧件; 所述锁紧套套设于所述伸缩杆主体上,所述锁紧套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孔; 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锁紧套上,并位于所述贯穿孔的边缘,所述固定件端部开设有 通孔; 所述锁紧件设有两凸部,所述凸部卡设于所述通孔中,并将所述锁紧件设置于所述固 定件上,所述锁紧件部分穿设所述贯穿孔,所述锁紧件穿设所述贯穿孔的一端呈凸轮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设置固定部与摆动部,所 述固定部固定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摆动部铰接于所述固定部,所述伸缩机构设置于所 述摆动部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具有弧形区。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握的两个弧形区相对设置,以 使所述把手握的两个所述夹持部相互配合,用于夹持使用者的腰部。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握的两个弧形区相背设置,用 于共同配合以夹持使用者两腿部内侧。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握还包括旋转轴,各所述夹持 部分别通过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连接部旋转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车还包括重力感应系 统,所述重力感应系统设置于所述车体内,所述重力感应系统用于为所述车体提供动力,并 调节所述车体的速度,以使所述车体在相对的两个方向运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感应系统具有限速模块,所 述限速模块用于感应所述平衡车的速度,当所述平衡车的速度超过预设值时,所述限速模 块用于调节并限制所述平衡车的速度,以使所述平衡车的速度在预设值内。
【文档编号】B62K11/00GK104118508SQ201410385053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6日
【发明者】李玉成, 胡文武, 吴细龙 申请人:东莞易步机器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