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客车用后降式弯曲型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147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混动客车用后降式弯曲型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动客车用后降式弯曲型车架,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左、右纵梁之间经若干个横梁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在所述的左纵梁的后端连接有左后纵梁,在所述的右纵梁的后端连接右后纵梁,在左后纵梁和右后纵梁的外侧壁上、由前至后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瓶支架和第二气瓶支架,在各气瓶支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紧固气瓶的螺栓连接孔。使装有天然气燃料的气瓶可以稳定的安装在车架上,并且本发明的支架可以使安装在车架上的气瓶不会占据客车内部的较大的空间。
【专利说明】混动客车用后降式弯曲型车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动客车用后降式弯曲型车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客车开始逐渐使用天然气作为动力原料,但是传统的客车的车架还不能很稳定的用来安装气瓶,因此需要一种适合安装气瓶的车架出现,从而确保气瓶能安全安装在车架上。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动客车用后降式弯曲型车架。
[0004]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动客车用后降式弯曲型车架,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左、右纵梁之间经若干个横梁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在所述的左纵梁的后端连接有左后纵梁,在所述的右纵梁的后端连接右后纵梁,在左后纵梁和右后纵梁的外侧壁上、由前至后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瓶支架和第二气瓶支架,在各气瓶支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紧固气瓶的螺栓连接孔。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纵梁与后纵梁之间的安装结构为,在纵梁的后端连接有向下设置有的垂板,垂板的上端与纵梁螺栓连接,垂板的下端与后纵梁螺栓连接,所述各气瓶支架上端面低于纵梁的上端面。
[0006]进一步的,所述垂板的形状为直角梯形结构。
[0007]进一步的,在左后纵梁和右后纵梁之间连接有若干根后横梁。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装有天然气燃料的气瓶可以稳定的安装在车架上,并且本发明的支架可以使安装在车架上的气瓶不会占据客车内部的较大的空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发明的车架的主视图;
[0010]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1]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2]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3]其中,1、左纵梁,2、右纵梁,3、左后纵梁,4、右后纵梁,5、第一气瓶支架,6、第二气瓶支架,7、后横梁,8、垂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混动客车用后降式弯曲型车架,包括左纵梁I和右纵梁2,左、右纵梁2之间经若干个横梁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在左纵梁I的后端连接有左后纵梁3,在右纵梁2的后端连接右后纵梁4,在左后纵梁3和右后纵梁4的外侧壁上、由前至后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瓶支架5和第二气瓶支架6,在各气瓶支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紧固气瓶的螺栓连接孔。
[0015]纵梁与后纵梁之间的安装结构为,在纵梁的后端连接有向下设置有的垂板8,垂板8的上端与纵梁螺栓连接,垂板8的下端与后纵梁螺栓连接,各气瓶支架上端面低于纵梁的上端面。该安装结构,可以使后纵梁与前侧的纵梁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容纳气瓶的台阶槽,气瓶设置在该台阶槽内不会占据客车车内的空间。
[0016]垂板8的形状为直角梯形结构。该垂板8上窄下款,因而可以将后纵梁和前方的纵梁连接的更加牢固,进而是气瓶在上端固定的更加牢固。
[0017]在左后纵梁3和右后纵梁4之间连接有若干根后横梁7。后横梁7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两根后纵梁因车体左右晃动而出现裂开的现象。
[0018]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动客车用后降式弯曲型车架,其特征是,包括左纵梁(I)和右纵梁(2),左、右纵梁之间经若干个横梁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在所述的左纵梁(I)的后端连接有左后纵梁(3),在所述的右纵梁(2)的后端连接右后纵梁(4),在左后纵梁(3)和右后纵梁(4)的外侧壁上、由前至后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瓶支架(5)和第二气瓶支架(6),在各气瓶支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紧固气瓶的螺栓连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客车用后降式弯曲型车架,其特征是,所述的纵梁与后纵梁之间的安装结构为,在纵梁的后端连接有向下设置有的垂板(8),垂板(8)的上端与纵梁螺栓连接,垂板(8)的下端与后纵梁螺栓连接,所述各气瓶支架上端面低于纵梁的上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动客车用后降式弯曲型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垂板(8)的形状为直角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客车用后降式弯曲型车架,其特征是,在左后纵梁(3)和右后纵梁(4)之间连接有若干根后横梁(7)。
【文档编号】B62D21/02GK104176127SQ201410437717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9日
【发明者】邹洪彬, 宋毅, 刘金斌, 徐紫芳, 何建 申请人:苏州友邦汽车底盘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