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板车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板车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本体,所述固定装置本体包括连接座、及分别设置在连接座上的锁扣机构和束带装置,所述连接座包括旋转座及固定座,所述束带装置设置在固定座上,所述锁扣机构设置在旋转座上,所述旋转座与固定座能够相对旋转,所述束带装置能够固定至管件之上,由于采用束带固定的方式,并能相对转动,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横向、竖向、交叉、八字形等各类的童车后脚管结构上,并能适用与圆形、方形、椭圆形及其他不规则形状的管件之上,适用性强,且体积小、精巧轻便,不影响童车的折叠收纳,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锁扣机构连接尾板车/站板车,锁紧、拆卸非常快速,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
—种尾板车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将尾板车/站板车固定至童车上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童车的尾板车(站板车)通常固定至童车的尾部,用于放置物品或方便儿童站立,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將尾板车(站板车)固定于童车上的固定装置存在体积较大、固定方向单一的问题,只能适用于兩平行的童车后脚管,且锁固或拆解不夠快速。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小、精巧轻便、锁紧、拆卸方便并适用用于各类童车后脚管结构的尾板车固定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尾板车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本体,所述固定装置本体包括连接座、及分别设置在连接座上的锁扣机构和束带装置,所述束带装置能够固定至管件之上。
[0006]所述连接座包括旋转座及固定座,所述束带装置设置在固定座上,所述锁扣机构设置在旋转座上,所述旋转座与固定座能够相对旋转。
[0007]所述束带装置包括连接头及端部设置在连接头一侧的束带,所述束带上设置有若干扣孔,所述连接头另一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与扣孔对应的凸起,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与连接头对应的凹槽,所述连接头嵌入至该凹槽内,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与连接头侧面上的凸起对应并能够供束带穿入的束带孔。
[0008]所述旋转座与固定座通过一螺杆机构连接,所述螺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座端部的螺杆,所述螺杆穿过固定座后与连接头螺纹连接。
[0009]所述螺杆末端设置有一限位螺钉。
[0010]所述固定座两侧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橡胶垫,旋转旋转座,旋转座通过螺杆机构能够拉动束带装置。
[0011]所述锁扣机构包括锁扣及开设在旋转座上的扣孔,所述锁扣滑动设置在旋转座上并能打开或关闭扣孔。
[0012]所述锁扣机构还配置有一复位弹簧,所述锁扣通过一铆钉定位至旋转座上,该复位弹簧一端顶压在锁扣上,其另一端顶压在旋转座的铆钉上,使得所述复位弹簧给锁扣提供一复位关闭扣孔的弹力。
[0013]所述锁扣与扣孔对应端为一弧形斜面。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尾板车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座、及分别设置在连接座上的锁扣机构和束带装置,所述连接座包括旋转座及固定座,所述束带装置设置在固定座上,所述锁扣机构设置在旋转座上,所述旋转座与固定座能够相对旋转,所述束带装置能够固定至管件之上,由于采用束带固定的方式,并能相对转动,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横向、竖向、交叉、八字形等各类的童车后脚管结构上,并能适用与圆形、方形、椭圆形及其他不规则形状的管件之上,适用性强,且体积小、精巧轻便,不影响童车的折叠收纳,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锁扣机构连接尾板车/站板车,锁紧、拆卸非常快速,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竖向童车后脚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横向童车后脚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八字形童车后脚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交叉童车后脚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照图1、图2,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尾板车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本体9,所述固定装置本体9包括连接座、及分别设置在连接座上的锁扣机构和束带装置,所述束带装置能够固定至管件之上,所述连接座包括旋转座1及固定座2,所述束带装置设置在固定座2上,所述锁扣机构设置在旋转座1上,所述旋转座1与固定座2能够相对旋转,所述束带装置包括连接头31及端部设置在连接头31 一侧的束带32,所述束带32上设置有若干扣孔321,所述连接头31另一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与扣孔321对应的凸起311,所述固定座2上设置有与连接头31对应的凹槽,所述连接头31嵌入至该凹槽内,所述固定座2上设置有与连接头31侧面上的凸起311对应并能够供束带32穿入的束带孔21,所述束带32绕过管件后能够插入至束带孔21内,并通过凸起311与扣孔321的配合定位束带32,从而使得束带32锁紧管件。
[0023]如图所示,所述旋转座1与固定座2通过一螺杆机构连接,所述螺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座1端部的螺杆41,所述螺杆41穿过固定座2后与连接头31螺纹连接,所述螺杆41末端设置有一限位螺钉42,防止连接头31被旋出螺杆41 ;所述固定座2两侧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橡胶垫22,旋转旋转座1,旋转座1通过螺杆机构能够拉动束带装置,管件逐渐压紧橡胶垫22,使得束带装置的锁紧更为稳固可靠。
[0024]如图所示,所述锁扣机构包括锁扣51及开设在旋转座1上的扣孔11,所述锁扣51滑动设置在旋转座1上并能打开或关闭扣孔11,所述锁扣机构还配置有一复位弹簧52,所述锁扣通过一铆钉定位至旋转座上,该复位弹簧52 —端顶压在锁扣51上,其另一端顶压在旋转座1的铆钉12上,使得所述复位弹簧52给锁扣51提供一复位关闭扣孔11的弹力,所述锁扣51与扣孔11对应端为一弧形斜面511,尾板车/站板车上的连接件为一柱形扣件,该柱形扣件通过该弧形斜面511能够直接的扣入至扣孔11,并通过复位弹簧52自动锁死。
[0025]使用时,先将旋转座1旋至最松,将束带32绕过管件侧面并插入至束带孔21内,并通过凸起311与扣孔321的配合定位束带32,反向旋转旋转座1,旋转座1通过螺杆机构推动固定座2及橡胶垫22向外顶出,使得橡胶垫22压紧管件,即可将固定装置固定至童车后脚管上,尾板车/站板车上的柱形扣件,通过锁扣51的弧形斜面511直接的扣入至扣孔11,并通过复位弹簧52自动锁死,即可完成尾板车/站板车与童车的固定连接。
[0026]如图3、4、5、6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束带固定的方式,并能相对转动,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横向、竖向、交叉、八字形等各类的童车后脚管结构上,并能适用与圆形、方形、椭圆形及其他不规则形状的管件之上,适用性强,且体积小、精巧轻便,不影响童车的折叠收纳,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锁扣机构连接尾板车/站板车,锁紧、拆卸非常快速,使用方便。
[002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尾板车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本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本体(9)包括连接座、及分别设置在连接座上的锁扣机构和束带装置,所述束带装置能够固定至管件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板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旋转座(1)及固定座(2),所述束带装置设置在固定座(2)上,所述锁扣机构设置在旋转座(I)上,所述旋转座(I)与固定座(2 )能够相对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板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带装置包括连接头(31)及端部设置在连接头(31) —侧的束带(32),所述束带(32)上设置有若干扣孔(321),所述连接头(31)另一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与扣孔(321)对应的凸起(311),所述固定座(2)上设置有与连接头(31)对应的凹槽,所述连接头(31)嵌入至该凹槽内,所述固定座(2)上设置有与连接头(31)侧面上的凸起(311)对应并能够供束带(32)穿入的束带孔(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尾板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I)与固定座(2)通过一螺杆机构连接,所述螺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座(I)端部的螺杆(41),所述螺杆(41)穿过固定座(2)后与连接头(31)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尾板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41)末端设置有一限位螺钉(4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尾板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两侧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橡胶垫(22 ),旋转旋转座(I),旋转座(I)通过螺杆机构能够拉动束带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板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机构包括锁扣(51)及开设在旋转座(I)上的扣孔(11 ),所述锁扣(51)滑动设置在旋转座(I)上并能打开或关闭扣孔(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尾板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机构还配置有一复位弹簧(52),所述锁扣(51)通过一铆钉(12)定位至旋转座(I)上,该复位弹簧(52) —端顶压在锁扣(51)上,其另一端顶压在旋转座(I)的铆钉(12)上,使得所述复位弹簧(52)给锁扣(51)提供一复位关闭扣孔(11)的弹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尾板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51)与扣孔(11)对应端为一弧形斜面(511)。
【文档编号】B62J25/00GK204161548SQ201420345048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6日
【发明者】吴进和, 刘胜军, 张海波 申请人:吴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