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7242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用于放置滑板的车身支架,车身支架的前端连接有向前突出的圆弧形的弧形车身,车身支架的前端斜向下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连接有转向座,转向座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有可随人体重心向侧边偏移而偏转的前轮连接杆,前轮连接杆的两端连接有可随前轮连接杆的偏转而转向的前轮。该滑板车行走稳定性能好,不易造成翻车且能根据操作者的重心改变而自动转向。
【专利说明】—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滑板车是一种简单的省力运动机械,使得其深受人们的青睐,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它进行运动娱乐,已有数十、上百年的历史了。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才在国内外流行起来,成为非常普及的一种青少年的运动器材。传统的滑板车包括把手杆、车身杆、车轮和踏板,它通过将车身杆和把手杆固定连接后,再将踏板与车身杆固定连接,使得形成稳固结构,再将车轮分别与车身杆的底部和踏板连接,使得整体形成滑板车结构。在使用时,操作者的一只脚站在车架上,用另一只脚蹬地,来驱动车子前进,这样的滑板车速度适中,好学易操纵,便于刹车,结构轻便,具有很好的平衡性,一般情况下不容易摔倒。但是它同样存在一些问题,这样的滑板车由于其车身杆的前端均为直杆,导致操作者的腿很容易碰触到车身杆,造成对腿部的伤害。严重的,在腿瞬间碰触到车身杆时,会因为较大的力使得车身杆带动把手偏转晃动,因而使得滑板车行走不稳,容易造成翻车。
[0003]另外,现有的滑板车在需要转向时,一般是采用人为转动把手来带动前轮进行转向,在进行转向后,再利用人为回转把手以进行直线行走,这种滑板车操作繁琐,不符合人性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该滑板车行走稳定性能好,不易造成翻车且能根据操作者的重心改变而自动转向。
[000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用于放置滑板的车身支架,所述车身支架的前端连接有向前突出的圆弧形的弧形车身,所述车身支架的前端斜向下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连接有转向座,所述转向座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有可随人体重心向侧边偏移而偏转的前轮连接杆,所述前轮连接杆的两端连接有可随所述前轮连接杆的偏转而转向的前轮。
[0007]其中,所述弧形车身的弦长为350?1400mm,所述弧形车身的圆心角为0.5?210度,所述弧形车身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的垂直距离为250?1300mm。
[0008]其中,所述弧形车身的弦长为350mm,所述弧形车身的圆心角为0.5度,所述弧形车身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的垂直距离为250mm。
[0009]其中,所述弧形车身的弦长为1400mm,所述弧形车身的圆心角为210度,所述弧形车身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的垂直距离为1300mm。
[0010]其中,所述车身支架包括与所述弧形车身的下端相连接且同圆心的第一段弧形架体,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切连接有弧形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反的第二段弧形架体;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与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半径均与所述弧形车身的半径一致;所述弧形车身与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通过插入所述形车身与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内部的中间连接件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半径与所述弧形车身的半径一致。
[0011]其中,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尾端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中安装后轮,且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在所述后轮的前侧设置有刹车片。
[0012]其中,所述滑板的前端设置有套接孔,所述滑板的后端设置有让位槽,所述滑板的前端通过所述套接孔套设于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上,且所述滑板的后端通过所述让位槽支撑于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上。
[0013]其中,所述前轮连接杆呈弧形状管结构,且所述前轮连接杆的中部朝向所述支撑杆的侧面开设有开口部,所述转向座套设在所述支撑杆的前端,所述支撑杆伸入所述开口部并通过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前轮连接杆与所述转向座,所述开口部中位于所述支撑杆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内侧与所述支撑杆的外侧之间形成前小后大的楔形空间,且所述楔形空间设置有与所述楔形空间形状相适应的缓冲垫,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开口部的侧边之间连接有防夹手套。
[0014]其中,所述前轮连接杆的内部两端对称设置有前轮固定座,所述前轮通过连接轴与所述前轮固定座连接;所述连接轴上套设有前轮装饰片。
[0015]其中,所述弧形车身的顶端设置有把管组件,所述把管组件包括横向设置于所述弧形车身的顶端的横把,所述横把的两端塞有管尾塞。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采用向前突出的弧形车身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竖直放置的直管,使得人在使用滑板车时,腿部刚好置于弧形车身的弧形部,并增大腿部与弧形车身之间的距离,形成较大的操作空间,从而使得腿部在弯曲向前用力时不易碰触弧形车身,进而可以避免因碰撞而造成滑板车晃动,最终避免翻车,操作方便,使用更加安全,并且向前突出的弧形车身的顶端靠向人的身体一侧,方便人手进行握持,较好地体现人机工程学设计理念,整个车架的弧形流线,一改现有滑板车的直线型结构,大大增强其外观效果;利用车身支架的前端斜向下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连接有转向座,转向座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有可随人体重心向侧边偏移而偏转的前轮连接杆,前轮连接杆的两端连接有可随前轮连接杆的偏转而转向的前轮,当人体重心从中间位置向着侧边偏转时,支撑杆的受力方向也会偏转,从而支撑杆传递给前轮连接杆的力的方向也会改变,导致前轮连接杆向着该侧边偏转,带动前轮发生偏转,以实现自动转向;并利用支撑杆与转向座的可转动连接,当人们在给弧形车身施加左右摇摆的驱动力时,前轮将受到左右摇摆的驱动而以S形的路线向前行走,进而利用S形的行走方式可以提供给滑板车前进的动力,因而,该滑板车只需在行走初期藉助脚踩地提供行驶动力,而在行走过程中就无需再次踩地提供持续行走的动力,进而使得操作更加简便,更加省力;因此,该滑板车操作简便,长时间使用时可以大大减轻对手臂扭转的需要,进而减轻手臂的用力,能够获得更加舒适的体验效果;并且其弧形车身的尺寸参数选值范围大,能够适应各种不同高度的需要,加工制造较为灵活,适用性更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的滑板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中的滑板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1中的滑板车的前轮连接杆与支撑杆及前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4中的前轮连接杆与支撑杆及前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车身支架;2_弧形车身;3_中间连接件;4_滑板;5-后轮;6-前轮;7-把管组件;8_前轮连接杆;9_刹车片;10_支撑杆;11_转向座;12_定位块;13_前轮固定座;14-防夹手套;15-反光片;16-缓冲垫;41_套接孔;42_让位槽;61_前轮装饰片;62_连接轴横把;72_管尾塞;81_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4]如图1至5所示,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用于放置滑板4的车身支架1,车身支架I的前端连接有向前突出的圆弧形的弧形车身2,车身支架I的前端斜向下连接有支撑杆10,支撑杆10连接有转向座11,转向座11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有可随人体重心向侧边偏移而偏转的前轮连接杆8,前轮连接杆8的两端连接有可随前轮连接杆8的偏转而转向的前轮6。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弧形车身2与车身支架1、以及支撑杆10、前轮连接杆8均采用管状的结构,以利于各个相邻部件之间的套接,使得连接方便且更加稳定,也能减轻整车的重量,方便搬运与携带。
[0026]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采用向前突出的弧形车身2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竖直放置的直管,使得人在使用滑板车时,腿部刚好置于弧形车身2的弧形部,并增大腿部与弧形车身2之间的距离,形成较大的操作空间,从而使得腿部在弯曲向前用力时不易碰触弧形车身2,进而可以避免因碰撞而造成滑板车晃动,最终避免翻车,操作方便,使用更加安全,并且向前突出的弧形车身2的顶端靠向人的身体一侧,方便人手进行握持,较好地体现人机工程学设计理念,整个车架的弧形流线,一改现有滑板车的直线型结构,大大增强其外观效果;利用车身支架I的前端斜向下连接有支撑杆10,支撑杆10连接有转向座11,转向座11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有可随人体重心向侧边偏移而偏转的前轮连接杆8,前轮连接杆8的两端连接有可随前轮连接杆8的偏转而转向的前轮6,当人体重心从中间位置向着侧边偏转时,支撑杆10的受力方向也会偏转,从而支撑杆10传递给前轮连接杆8的力的方向也会改变,导致前轮连接杆8向着该侧边偏转,带动前轮发生偏转,以实现自动转向;并利用支撑杆10与转向座11的可转动连接,当人们在给弧形车身2施加左右摇摆的驱动力时,前轮6将受到左右摇摆的驱动而以S形的路线向前行走,进而利用S形的行走方式可以提供给滑板车前进的动力,因而,该滑板车只需在行走初期藉助脚踩地提供行驶动力,而在行走过程中就无需再次踩地提供持续行走的动力,进而使得操作更加简便,更加省力;因此,该滑板车操作简便,长时间使用时可以大大减轻对手臂扭转的需要,进而减轻手臂的用力,能够获得更加舒适的体验效果;并且其弧形车身2的尺寸参数选值范围大,能够适应各种不同高度的需要,加工制造较为灵活,适用性更广,上述尺寸范围均是根据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进行设计的,这将使得该滑板车的车架能够满足儿童和成人的使用,增大其适用范围,并且使用更加舒适。
[0027]优选的,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350?1400mm,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0.5?210度,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250?1300mm。上述尺寸范围均是根据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进行设计的,并且其弧形车身2的尺寸参数选值范围大,能够适应各种不同高度的需要,加工制造较为灵活,适用性更广,这将使得该滑板车的车架能够满足儿童和成人的使用,使用更加舒适。
[00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350_,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0.5度,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250mm。此时,上述尺寸使得该滑板车的车架可以适应身高较矮的儿童使用。
[00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816_,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109度,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863mm。此时,上述尺寸使得该滑板车的车架可以适应大部分成年人的身高,以满足成人使用,具有较好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00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优选实施例,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1400_,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210度,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1300mm。此时,上述尺寸使得该滑板车可以适应少部分的身高较高的人群。
[0031]因此,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该滑板车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更多的人群使用,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理,使用更加舒适,适用范围更广。
[0032]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身支架I包括与弧形车身2的下端相连接且同圆心的第一段弧形架体,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切连接有弧形弯曲方向与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反的第二段弧形架体;第一段弧形架体与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半径均与弧形车身2的半径一致;弧形车身2与第一段弧形架体通过插入形车身2与第一段弧形架体内部的中间连接件3连接,中间连接件3的半径与弧形车身2的半径一致,使得中间连接件3在与弧形车身2、第一段弧形架体连接后受力沿着弧形方向分散,可以有效避免应力集中,进而提高车架的可靠性,使用更加安全。而对于第一段弧形架体与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圆心角范围可以根据待安装的滑板4的尺寸来进一步设定。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身支架I也可以是与弧形车身2相切连接的直架体,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弧形结构。中间连接件3可以完全伸入弧形车身2与第一段弧形架体的内部设置,也可以露出中间部分,以满足外观需要以及其它相关部件的连接需要来设定,并不仅限于此。
[0033]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尾端开设有通槽,通槽中安装后轮5,且第二段弧形架体在后轮5的前侧设置有刹车片9。利用刹车片9可以对后轮5上的污泥等进行实时刮除,以免后轮5与滑板4、以及第二段弧形架体之间因污泥填充而导致打滑,使得该滑板车可以行走在任何路面,当然,该刹车片9主要是用来刹车,需要刹车时,脚踩刹车片9的后段,使其与后轮5摩擦即可,方便操作,刹车力度根据挡泥板10与后轮5的摩擦大小决定,也就是脚踩的用力,刹车力就大,反之,则小。
[0034]滑板4的前端设置有套接孔41,滑板4的后端设置有让位槽42,滑板4的前端通过套接孔41套设于第一段弧形架体上,且滑板4的后端通过让位槽42支撑于第二段弧形架体上。在本实施例中,滑板4是通过套接孔41以及让位槽42支撑在车身支架I上,并利用螺钉连接固定。为了使得滑板4能够具有较强的支撑能力,不致于滑板4与车身支架I之间的间隔过大造成断裂,在弧形车身I的凹部设置有支撑块,滑板4置于支撑块上,以增大支撑面积,提高支撑强度,保证使用安全可靠,避免受伤。
[0035]其中,前轮连接杆8呈弧形状管结构,且前轮连接杆8的中部朝向支撑杆10的侧面开设有开口部81,转向座11套设在支撑杆10的前端,支撑杆10伸入开口部81并通过转轴连接前轮连接杆8与转向座11,开口部81中位于支撑杆1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块12,两个定位块12内侧与支撑杆10的外侧之间形成前小后大的楔形空间,且楔形空间设置有与楔形空间形状相适应的缓冲垫16,支撑杆10与开口部81的侧边之间连接有防夹手套14。
[0036]其中,前轮连接杆8的内部两端对称设置有前轮固定座13,前轮6通过连接轴62与前轮固定座13连接;连接轴62上套设有前轮装饰片61。利用前轮装饰片61不仅能够及时的对前轮6进行清理,以避免前轮6上粘接其它脏污,造成前轮运行不畅。
[0037]其中,弧形车身2的顶端设置有把管组件7,把管组件7包括横向设置于弧形车身2的顶端的横把71,横把71的两端塞有管尾塞72 ;并且,在管尾塞72的外侧设置有反光片,用以在光纤较暗的环境行走时起到提醒作用,使得行走更加安全。
[0038]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结构简单,能够根据人的重心改变而实现转向,操作过程大大简化,提高人机体验效果。而且利用弧形车身,加大了人腿与弧形车身之间的距离,以免碰触,增强操作安全性。
[0039]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用于放置滑板(4)的车身支架(I),所述车身支架(I)的前端连接有向前突出的圆弧形的弧形车身(2),所述车身支架(I)的前端斜向下连接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连接有转向座(11),所述转向座(11)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有可随人体重心向侧边偏移而偏转的前轮连接杆(8),所述前轮连接杆(8)的两端连接有可随所述前轮连接杆(8)的偏转而转向的前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350?1400mm,所述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0.5?210度,所述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250?13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350mm,所述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0.5度,所述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25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1400mm,所述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210度,所述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13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架(I)包括与所述弧形车身(2)的下端相连接且同圆心的第一段弧形架体,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切连接有弧形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反的第二段弧形架体;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与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半径均与所述弧形车身(2)的半径一致;所述弧形车身(2)与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通过插入所述形车身(2)与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内部的中间连接件(3)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3)的半径与所述弧形车身(2)的半径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尾端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中安装后轮(5),且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在所述后轮(5)的前侧设置有刹车片(9)。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4)的前端设置有套接孔(41),所述滑板(4)的后端设置有让位槽(42),所述滑板(4)的前端通过所述套接孔(41)套设于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上,且所述滑板(4)的后端通过所述让位槽(42)支撑于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连接杆(8)呈弧形状管结构,且所述前轮连接杆(8)的中部朝向所述支撑杆(10)的侧面开设有开口部(81),所述转向座(11)套设在所述支撑杆(10)的前端,所述支撑杆(10)伸入所述开口部(81)并通过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前轮连接杆(8)与所述转向座(11),所述开口部(81)中位于所述支撑杆(1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块(12),两个所述定位块(12)内侧与所述支撑杆(10)的外侧之间形成前小后大的楔形空间,且所述楔形空间设置有与所述楔形空间形状相适应的缓冲垫(16),所述支撑杆(10)与所述开口部(81)的侧边之间连接有防夹手套(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连接杆(8)的内部两端对称设置有前轮固定座(13),所述前轮(6)通过连接轴¢2)与所述前轮固定座(13)连接;所述连接轴¢2)上套设有前轮装饰片(6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车身(2)的顶端设置有把管组件(7),所述把管组件(7)包括横向设置于所述弧形车身(2)的顶端的横把(71),所述横把(71)的两端塞有管尾塞(72)。
【文档编号】B62K5/06GK204037786SQ201420366619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日
【发明者】李鸿嘉 申请人:上律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