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撞装置的儿童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6846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儿童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防撞装置的儿童电动车。



背景技术:

儿童电动车是儿童可驾驶可坐的一类由电机驱动的玩具车,其外观不但美观可爱,而且还有趣味性,这种电动车时速适中,驾驶安全,比较适合儿童玩乐,目前市场上儿童电动车结构比较简单,车体都是采用塑料材质一体成型的,但是对于儿童使用而言,碰撞总是在所难免,所以车体容易损坏,进而造成整个儿童电动车不能使用。

另外,在儿童电动车使用场地,不同的儿童电动车相互撞击,由于现有儿童电动车缺少防撞装置,当儿童电动车发生碰撞时,将大部分撞击能量通过车体传递给驾驶车的儿童,容易造成儿童受伤,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减少儿童电动车在碰撞过程中对车的损害,同时也保证儿童使用安全的带防撞装置的儿童电动车。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防撞装置的儿童电动车,包括车体、电动驱动装置、用于控制儿童电动车运动方向的方向控制装置、位于所述车体底前部和底后部的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位于所述车体内的坐垫;坐垫一侧设置有用于保护儿童安全的安全带;所述方向控制装置包括方向盘;所述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设置有车轮拱板,车轮拱板与车体一体成型;所述车体中部设置有防撞装置,防撞装置位于车轮拱板上,且车体与防撞装置可拆式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撞装置包括由塑料材质制成的凸块和防撞条;凸块和防撞条一体成型;与此相对应的,所述车体形成有与凸块相卡合的凹槽;凸块卡合于凹槽内,并且防撞条贴合于车体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槽包括连接条和两个侧条,连接条和两个侧条一体成形,两个侧条位于连接条两侧,对称布设;两个侧条与连接条呈锐角连接;该凸块插入凹槽中,并与两个侧条和连接条相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撞装置的凸块插入凹槽后,最外侧防撞条的宽度,大于车轮拱板最外侧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撞条环形布设于车体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通过在车体上设置防撞装置,并且该防撞装置与车体可拆卸连接,可以在防撞装置损坏以后及时更换,同时,该防撞装置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塑料材质具有柔软的功能,通过撞击时的溃缩变形,吸收大部分能力,使得儿童安全得到大大提高;本装置还具有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A-A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车体1,前轮2,后轮3,坐垫4,方向盘5,车轮拱板6,防撞装置7,凸块7-1,防撞条7-2,凹槽8,连接条8-1,侧条8-2,安全带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带防撞装置的儿童电动车,包括车体1、电动驱动装置、用于控制儿童电动车运动方向的方向控制装置、位于所述车体1底前部和底后部的两个前轮2和两个后轮3、位于所述车体1内的坐垫4;坐垫4一侧设置有用于保护儿童安全的安全带9;所述方向控制装置包括方向盘5;方向盘5卡合连接于车体1前部,所述两个前轮2和两个后轮3设置有车轮拱板6,车轮拱板6与车体1一体成型;所述车体1中部设置有防撞装置7,防撞装置7位于车轮拱板6上,且车体1与防撞装置7可拆式连接;当发生碰撞时,通过撞击,防撞装置溃缩变形,吸收大部分能力,使得儿童安全得到大大提高。

防撞装置7包括由塑料材质制成的凸块7-1和防撞条7-2;凸块7-1和防撞条7-2一体成型;与此相对应的,所述车体1形成有与凸块7-1相卡合的凹(8;凸块7-1卡合于凹槽8内,并且防撞条7-2贴合于车体1上;通过车体1与防撞装置7可拆式连接,我们可以随时更换防撞装置7,方便实用,而一体成型的凸块7-1和防撞条7-2,保证了该防撞装置的整体强度和牢固度。

凹槽8包括连接条8-1和两个侧条8-2,连接条8-1和两个侧条8-2一体成形,两个侧条8-2位于连接条8-1两侧,对称布设;两个侧条8-2与连接条8-1呈锐角连接;该凸块7-1插入凹槽8中,并与两个侧条8-2和连接条8-1相接触;设置呈燕尾槽的凹槽8,使得凸块7-1与凹槽8的连接更加紧凑,保护儿童的使用安全。

防撞装置7的凸块7-1插入凹槽8后,最外侧防撞条7-2的宽度,大于车轮拱板6最外侧宽度;采用本方案,使得发生撞击时,防撞条7-2首先受到冲击,避免车体1或者车轮拱板6受到损坏,使车体1的使用寿命延长。

防撞条7-2环形布设于车体1上,从外观上看,防撞条7-2可以很自然的与车体1结合在一块,浑然成一体,具有很好的装饰性,成为儿童电动车外型的重要部件。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车体1,前轮2,后轮3,坐垫4,方向盘5,车轮拱板6,防撞装置7,凸块7-1,防撞条7-2,凹槽8,连接条8-1,侧条8-2,安全带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