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座支管自带锁具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44589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座支管自带锁具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自行车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座支管自带锁具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全国各大城市道路的交通堵塞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汽车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防治汽车污染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全球性问题。近几年,国家政府部门鼓励国人在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来防治汽车污染。现在人们也意识到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各种危害,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选择把单车作为交通工具,单车出行可以大大减少污染,提高我们的空气质量的同时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骑车出行方便,但是,目前多数锁具属于单独的个体,且重量较大,不易携带,与单车分离也容易遗失,这就给使用时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单车自带锁具的方法,来弥补以上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自行车座支管自带锁具的方法,是将自行车中的一个部件,车座支管与锁功能和二为一,一体化设计的方法。

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自行车座支管自带锁具的方法含有:1.支管;2.锁舌;3.锁头;4.锁尾滑块;5.拉伸弹簧;6.软钢丝绳;7滑动孔。上述部件分为车座支管和内置软锁两大部分。其中,上述支管1的上部设置有滑动孔7;上述滑动孔7的直径大于软钢丝绳6的直径;上述拉伸弹簧5设置于支管1内部,安装在支管1的内底部;上述锁尾滑块4设置于支管1内部,与支管1内部的拉伸弹簧5顶部连接;上述锁头3为一根软钢丝绳,其中一端有锁头3,设置于主管1上滑动孔7的外部,另一端软钢丝绳6设置于主管1的内部与锁尾滑块4连接;上述锁舌2为一根软钢丝绳,其中一端有锁舌2,设置于主管1上滑动孔7的外部,另一端软钢丝绳6设置于主管1的内部与锁尾滑块4连接。

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自行车座支管自带锁具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优异之处在于,1.本发明将车座支管与锁功能和二为一,大大提高了出行的方便,解决了锁具不易携带或忘记携带的问题。2.本发明使用方便,结构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既适合单车生产厂家直接随单车成品出厂,也适合单独加工此车座支管后,零售于市场,这样所有不具备此功能的单车都可以单独购买此车座支管,将自行车座原支管换下即可使用,安装极为方便,且造价低廉,可自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自行车座支管自带锁具的方法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自行车座支管自带锁具的方法主管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发明设计的一种自行车座支管自带锁具的方法安装示意图

符号说明

1.支管; 2.锁舌; 3.锁头; 4.锁尾滑块; 5.拉伸弹簧;

6.软钢丝绳; 7.滑动孔 8.车架梁 9.车座

具体实施方法

以下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自行车座支管自带锁具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附图1、2、3为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自行车座支管自带锁具的方法,其中含有:1.支管;2.锁舌;3.锁头;4.锁尾滑块;5.拉伸弹簧;6.软钢丝绳;7滑动孔。本发明设计的车座支管分为车座支管和内置软锁两大部分。其中,上述支管1的上部设置有滑动孔7;上述滑动孔7的直径大于软钢丝绳6的直径;方便软钢丝绳6伸出和缩进于支管内。上述拉伸弹簧5设置于支管1内部,安装在支管1的内底部;上述锁尾滑块4设置于支管1内部,与支管1内部的拉伸弹簧5顶部连接;上述锁头3为一根软钢丝绳,其中一端有锁头3,设置于主管1上滑动孔7的外部,另一端软钢丝绳6设置于主管1的内部与锁尾滑块4连接;上述锁舌2为一根软钢丝绳,其中一端有锁舌2,设置于主管1上滑动孔7的外部,另一端软钢丝绳6设置于主管1的内部与锁尾滑块4连接。

本发明设计的锁头3、锁舌2设置在支管滑动孔7的外边;锁头3、锁舌2的钢丝软绳6设置在主管1的内部,通过锁尾滑块4连接与拉伸弹簧5上。锁头3、锁舌2直径要大于滑孔7的直径,可保证锁体不会全部缩于支管1内。

使用时,将锁头3、锁舌2拉出,锁头3锁舌2的软钢丝绳6的一部分通过滑动孔7暴露于主管1外,将2根软钢丝绳6拉伸至车轮处,将锁舌2插入锁头3内,锁住车轮即可。因软钢丝绳6的一端与拉伸弹簧5连接,开锁后,锁体会自动缩入支管1内,只留锁头3和锁舌2在外。

本发明设计的一种自行车座支管自带锁具的方法是通过内置拉伸弹簧连接软锁尾端,将部分锁体隐藏在主管内部,使用时拉出锁体即可,使用后部分锁体会自动缩回到主管中。

上述车座支管功能与正常标准车座支管功能一致,支管1上端安装通用车座9,支管1下端连接车架管8:利用车座支管内部空间将车软锁隐藏于车座支管内。

正如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