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农机,具体是一种农机动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农机工作中,常用到了履带车轮,这种履带车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面不平整常发生无法正常通过的情况,甚至还会翻车,造成事故。如在遇到较陡土坡时,车辆无 法翻坡前进;如在遇到种植茶树的斜坡时,容易翻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机动力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机动力控制装置,包括传动架、动轮和履带,驱动装置通过主转轴连接所述传动架,所述传动架通过次转轴连接所述动轮,所述履带接触所述动轮,所述履带设置于所述传动架和所述动轮的外侧;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整流桥Q、电机M、双向可控硅VT、芯片IC、电位器RP、电容C1和电阻R1,所述整流桥Q引脚1连接220V交流电一端,整流桥Q引脚3连接电机M,电机M另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整流桥Q引脚4分别连接二极管VS正极、电容C1、芯片IC引脚1和电容C2,整流桥Q引脚2分别连接发光二极管VL1和双向可控硅VT的T1极,双向可控硅VT的T2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S负极、电容C1另一端、电阻R1、电阻R4和芯片IC引脚4,电阻R1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VL1负极,所述双向可控硅VT的G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L2正极,发光二极管VL2负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连接芯片IC引脚3,芯片IC引脚6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芯片IC引脚2和电位器RP滑片,芯片IC引脚7分别连接芯片IC引脚8、二极管VD1正极、二极管VD2负极和电阻R4另一端,二极管VD1负极连接电位器RP,电位器RP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连接二极管VD2正极,所述芯片IC型号为NE55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架包括主传动架和次传动架,所述主传动架通过活动轴连接所述次传动架,所述次传动架设置于所述主传动架的下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传动架的个数为复数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次传动架和活动轴的个数为复数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主传动架通过两个所述活动轴连接两个所述次传动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次转轴包括第一次转轴和第二次转轴,所述主动轮通过第一次转轴连接主传动架,所述从动轮通过第二次转轴连接次传动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次传动架包括第一架臂和第二架臂,所述第一架臂与所述第二架臂相互对称,所述第一架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架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架臂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次转轴连接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所述第二架臂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次转轴连接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履带车轮适应能力差,易翻车的问题,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价,高效且安全的运行,满足了生产的需要,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农机动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农机动力控制装置中驱动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一种农机动力控制装置,包括传动架、动轮和履带,驱动装置通过主转轴连接所述传动架,所述传动架通过次转轴连接所述动轮,所述履带接触所述动轮,所述履带设置于所述传动架和所述动轮的外侧;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整流桥Q、电机M、双向可控硅VT、芯片IC、电位器RP、电容C1和电阻R1,所述整流桥Q引脚1连接220V交流电一端,整流桥Q引脚3连接电机M,电机M另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整流桥Q引脚4分别连接二极管VS正极、电容C1、芯片IC引脚1和电容C2,整流桥Q引脚2分别连接发光二极管VL1和双向可控硅VT的T1极,双向可控硅VT的T2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S负极、电容C1另一端、电阻R1、电阻R4和芯片IC引脚4,电阻R1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VL1负极,所述双向可控硅VT的G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L2正极,发光二极管VL2负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连接芯片IC引脚3,芯片IC引脚6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芯片IC引脚2和电位器RP滑片,芯片IC引脚7分别连接芯片IC引脚8、二极管VD1正极、二极管VD2负极和电阻R4另一端,二极管VD1负极连接电位器RP,电位器RP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连接二极管VD2正极,所述芯片IC型号为NE555。所述传动架包括主传动架和次传动架,所述主传动架通过活动轴连接所述次传动架,所述次传动架设置于所述主传动架的下部。所述主传动架的个数为复数个。所述次传动架和活动轴的个数为复数个。每个所述主传动架通过两个所述活动轴连接两个所述次传动架。所述动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次转轴包括第一次转轴和第二次转轴,所述主动轮通过第一次转轴连接主传动架,所述从动轮通过第二次转轴连接次传动架。所述次传动架包括第一架臂和第二架臂,所述第一架臂与所述第二架臂相互对称,所述第一架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架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架臂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次转轴连接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所述第二架臂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次转轴连接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
请参阅图1~2,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农机传动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一种农机传动装置,其包括:农机传动装置,包括传动架(未图示)、动轮(未图示)和履带1,驱动装置(未图示)通过主转轴(未图示)连接所述传动架,所述传动架通过次转轴(未图示)连接所述动轮,所述履带1接触所述动轮,所述履带1设置于所述传动架和所述动轮的外侧。所述传动架包括主传动架2和次传动架3,所述主传动架2通过活动轴4连接所述次传动架3,所述次传动架3设置于所述主传动架2的下部。所述主传动架2的个数为复数个。所述次传动架3和活动轴4的个数为复数个。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主传动架2通过两个所述活动轴4连接两个所述次传动架3,这样,所述次传动架3随着所述主传动架2的前进或后退作相应运动。所述动轮包括主动轮5和从动轮6,所述次转轴包括第一次转轴7和第二次转轴,所述主动轮5通过第一次转轴7连接主传动架2,所述从动轮6通过第二次转轴8连接次传动架3。所述次传动架3包括第一架臂9和第二架臂10,所述第一架臂9与所述第二架臂10相互对称,所述第一架臂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架臂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架臂9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次转轴8连接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6,所述第二架臂10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次转轴8连接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6,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架臂9和第二架臂10构成类似于“人”字形平衡支架,平衡支架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从动轮6。所述平衡支架可以跟随着所述主动轮5转动。为了提高传动装置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所述第一架臂9与所述第二架臂10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优选的,所述第一架臂9与所述第二架臂10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或150度。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整流桥Q、电机M、双向可控硅VT、芯片IC、电位器RP、电容C1和电阻R1,所述整流桥Q引脚1连接220V交流电一端,整流桥Q引脚3连接电机M,电机M另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整流桥Q引脚4分别连接二极管VS正极、电容C1、芯片IC引脚1和电容C2,整流桥Q引脚2分别连接发光二极管VL1和双向可控硅VT的T1极,双向可控硅VT的T2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S负极、电容C1另一端、电阻R1、电阻R4和芯片IC引脚4,电阻R1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VL1负极,所述双向可控硅VT的G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L2正极,发光二极管VL2负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连接芯片IC引脚3,芯片IC引脚6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芯片IC引脚2和电位器RP滑片,芯片IC引脚7分别连接芯片IC引脚8、二极管VD1正极、二极管VD2负极和电阻R4另一端,二极管VD1负极连接电位器RP,电位器RP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连接二极管VD2正极,所述芯片IC型号为NE555。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当小车前进遇到障碍物时,先碰到障碍物的从动轮6则沿着障碍物边缘向上运动,后面没碰到障碍物的从动轮6则与之对应的移动。当前面的从动轮6越过障碍物而后从动轮6遇到障碍物的时候,前从动轮6向下移动,后从动轮6向上翘起然后越过障碍物在此过程中,主动轮5的高度保持不变,以此来保证小车的平稳性。
本发明电源电路由电机M、整流桥Q、发光二极管VL1、限流电阻R1、稳压二极管VS和滤波电容C1组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由芯片IC、电阻R3、R4、二极管VD1、VD2、电位器RP和电容C2组成;控制执行电路由双向可控硅VT、发光二极管VL2、整流桥Q和电阻R2组成。交流220V电压经M降压、Q整流、R1限流降压、VS稳压及C1滤波后,为IC提供6V直流电压,无稳态多谐振荡器振荡工作后,从IC的3脚输出振荡周期为T、占空比连续可调的振荡脉冲信号,通过R2和VL2去控制VT的导通状态,使电机M通电运转。
调节RP的阻值,可以改变脉冲占空比的大小(调节范围为1% -99%),调节电机M的运转速度。在脉冲占空比为50%左右时,电机M会周期性的启动和关闭,改变C2电容量的大小,可以改变无稳态多谐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从而改变电机M启动和关闭的变化周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