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单双人转换的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398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可单双人转换的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单双人转换的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二孩家庭越来越多,双人儿童推车也越来越受欢迎。但目前市场上,双人儿童推车通常都是带有两个座位的,即使仅有一个小孩坐立,两个座位也是同时安装在推车上与该座位相应的位置上的;即使拆除一个座位,也不能改变仅有的一个座位在推车上的安装位置,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儿童推车作为单人车使用时的使用性能。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双人儿童推车,其杆件数量往往较多,结构复杂,且折叠后的体积也偏大,不便于用户的日常使用与收纳存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方便地在单人使用状态与双人使用状态进行转换的儿童推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单双人转换的儿童推车,包括车架、设于所述车架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于所述车架底后部的后轮组件,所述车架上至少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杆组件,所述横杆组件包括与所述车架相连接的固定杆、沿所述固定杆的长度延伸方向可滑动伸缩地设于所述固定杆左端部的左连杆、沿所述固定杆的长度延伸方向可滑动伸缩地设于所述固定杆右端部的右连杆,所述左连杆的左端部固定地设有第一托架,所述右连杆的右端部固定地设有第二托架,所述固定杆上固定地设有第三托架与第四托架,

所述儿童推车具有单人使用状态和双人使用状态,当所述儿童推车处于单人使用状态时,所述左连杆与右连杆分别相对所述固定杆收拢,所述第一托架与第二托架相配合以用于将单个儿童座兜嫁接至所述车架上;当所述儿童推车处于双人使用状态时,所述左连杆与所述右连杆分别相对所述固定杆展开,所述第一托架与所述第三托架之间相配合以将一个儿童座兜嫁接至所述车架上,所述第四托架与第二托架之间相配合而将另一个儿童座兜嫁接至所述车架上。

优选地,所述车架至少包括底支架组件、与所述底支架组件相连接的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至少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推杆侧杆、连接在两侧的所述推杆侧杆下部之间且用于与所述底支架组件相连接的下推杆连杆,所述下推杆连杆可沿左右方向伸缩地设置,当所述儿童推车处于单人使用状态时,所述下推杆连杆沿左右方向缩短;当所述儿童推车处于双人使用状态时,所述下推杆连杆分别沿左右方向展开。

进一步地,所述的横杆组件为所述的下推杆连杆,所述的第一托架、第三托架、第四托架及第二托架自所述下推杆连杆的长度延伸方向自左至右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下推杆连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推杆组件还包括连接在两侧的所述推杆侧杆上部之间的上推杆连杆,所述上推杆连杆也沿左右方向可伸缩地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支架组件包括前支架与后支架,所述前支架至少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支杆,所述后支架至少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后支杆,所述车架的左侧与右侧上,所述前支杆的上部与所述后支杆的上部相枢轴连接,所述横杆组件连接在两侧的所述前支杆之间或两侧的后支杆之间。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车架的左侧与右侧上,所述前支杆的上端部、所述后支杆的上端部、所述横杆组件上所述固定杆的轴端部这三者之间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底支架组件至少包括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后轮组件的后支架,所述后支架至少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横杆,每组所述后轮组件均包括后轮座、设于所述后轮座上的后轮、固设于所述后轮座上用于与所述后横杆相连接的后连接杆,所述的后连接杆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后连接杆滑动伸缩地与所述后横杆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支架组件还包括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前轮组件的前支架,所述前支架至少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横杆,每组所述前轮组件均包括前轮座、设于所述前轮座上的前轮、固设于所述前轮座上用于与所述前横杆相连接的前连接杆,所述的前连接杆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前连接杆滑动伸缩地与所述前横杆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架还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支杆,所述后支架还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后支杆,所述前横杆连接在两侧所述前支杆的下部之间,所述后横杆连接在两侧所述后支杆的下部之间,所述车架的左侧与右侧上,所述前支杆的上部、所述后支杆的上部、所述下推杆连杆之间相对转动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托架与所述第四托架共同通过一个托架座可拆卸或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杆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可单双人转换的儿童推车,其中通过在车架上设置可沿左右方向伸缩的横杆组件,以用于在横杆组件沿左右方向缩短时安装一个儿童座兜,在横杆组件沿左右方向伸长时安装两个儿童座兜,从而使得儿童推车可方便地在单人使用状态与双人使用状态之间进行转换,操作十分的方便,为用户的日常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的儿童推车的立体图,其中车架上嫁接单个儿童座兜;

附图2为附图1的正视图;

附图3为实施例1的儿童推车的立体图,其中车架上嫁接两个儿童座兜;

附图4为附图3的正视图;

附图5为实施例2的儿童推车的立体图,其中车架上嫁接单个儿童座兜;

附图6为附图5的正视图;

附图7为实施例2的儿童推车的立体图,其中车架上嫁接两个儿童座兜;

附图8为附图7的正视图;

其中:100、儿童座兜;101、座兜插接件;

1、前支架;11、前支杆;12、前横杆;2、后支架;21、后支杆;22、后横杆;

3、推杆组件;31、推杆侧杆;32、下推杆连杆(横杆组件);32a、固定杆;32b、左连杆;32c、右连杆;33、上推杆连杆;33a、第一杆;33b、第二杆;33c、第三杆;33d、第四杆;

4、前轮组件;41、前轮座;42、前轮;43、前连接杆;

5、后轮组件;51、后轮座;52、后轮;53、后连接杆;

6、第一托架;7、第二托架;8、第三托架;9、第四托架;10、托架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儿童推车,其包括车架、设于车架底前部的前轮组件4、设于车架底后部的后轮组件5。车架包括底支架组件、与该底支架组件相连接的推杆组件3,在这里,底支架组件包括前支架1和后支架2,前支架1的上部、后支架2的上部及推杆3的下部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具体地,前支架1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支杆11、连接在两侧前支杆11下部之间的前横杆12,前轮组件4有两组且分设于前支架1的下部左右两侧;后支架2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后支杆21、连接在两侧后支杆21下部之间的后横杆22,后轮组件5有两组且分设于后支架2的下部左右两侧。

推杆组件3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根推杆侧杆31、连接在两侧推杆侧杆31下部之间的下推杆连杆32、连接在两侧推杆侧杆31上部之间的上推杆连杆33,其中,下推杆连杆32、上推杆连杆33分别沿左右方向可伸缩地设置,推杆组件3通过下推杆连杆32与前支架1及后支架2相连接。

具体地,上推杆连杆33包括相固定连接且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杆33a和第二杆33b、滑动地插设在第一杆33a中的第三杆33c、滑动地插设在第二杆33b中的第四杆33d,第三杆33c与第四杆33d的端部分别与两侧的推杆侧杆31的上端部相固定连接。

下推杆连杆32包括用于与前支架1或后支架2相连接的固定杆32a、沿固定杆32a长度延伸方向可滑动伸缩地设于固定杆32a左端部的左连杆32b、沿固定杆32a长度延伸方向可滑动伸缩地设于固定杆32a右端部的右连杆32c,在这里,左连杆32b与右连杆32c分别滑动伸缩地插设在固定杆32a的杆腔中。在本实施例中,车架的左右两侧的每一侧上,前支杆11的上端部、后支杆12的上端部及固定杆32a的轴端部这三者之间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下推杆连杆32作为用于嫁接儿童座兜100的横杆组件,其中,左连杆32b的左端部固设有第一托架6、右连杆32c的右端部固设有第二托架7,固定杆32a的中间固设于第三托架8及第四托架9,该第三托架8与第四托架9共同通过托架座10可拆卸或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杆32a上。

儿童座兜10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能够与上述的第一托架6、第二托架7、第三托架8及第四托架9相配合连接的座兜插接件101,以用于将儿童座兜100嫁接至车架上使用。

该儿童推车具有嫁接一个儿童座兜100使用的单人使用状态和同时嫁接两个儿童座兜100使用的双人使用状态。

参见图1、图2所示,该儿童推车处于单人使用状态,此时,左连杆32b与右连杆32c分别相对固定杆32a收缩,使得第一托架6与第二托架7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儿童座兜100的宽度。将儿童座兜100两侧的座兜插接件101分别与第一托架6、第二托架7相配合插接,便可实现单个儿童座兜100的安装,使得该儿童推车承载一个小孩使用。该使用状态下,用户可将固定杆32a上的第三托架8与第四托架9拆卸下来。

在上述单人使用状态下,上推杆连杆33上,第三杆33c与第四杆33d分别相对第一杆33a与第二杆33b收拢,使得两侧的推杆侧杆31之间的间距与一个儿童座兜100的宽度相匹配,也便于大人的推行使用。

参见图3、图4所示,该儿童推车处于双人使用状态,第三托架8与第四托架9通过托架座10固定安装在固定杆32a上,此时,左连杆32b与右连杆32c分别相对固定杆32a滑动展开,使得第一托架6与第三托架8之间的间距与一个儿童座兜100的宽度相对应,同时使得第二托架7与第四托架9之间的间距与另一个儿童座兜100的宽度相对应。这样,一个儿童座兜100两侧的座兜插接件101分别与第一托架6与第三托架8相配合连接,另一个儿童座兜100两侧的座兜插接件101分别与第二托架7与第四托架9相配合连接,这样便将两个儿童座兜100同时安装至车架上,使得该儿童推车可同时承载两个小孩使用。

在上述双人使用状态下,上推杆连杆33上,第三杆33c与第四杆33d分别相对第一杆33a与第二杆33b横向展开,使得两侧的推杆侧杆31之间的间距与两个儿童座兜100的宽度相匹配,从而便于大人的推行使用。

综上,该儿童推车在单人使用状态与双人使用状态之间转换的过程中,前支架1与后支架2以及前轮组件4、后轮组件5均是保持不动的,而仅是将下推杆连杆32及上推杆连杆33沿横向展开,通过下推杆连杆32上各托架位置及间距的改变来对应地安装一个儿童座兜100或两个儿童座兜100,其转换操作方便,结构也十分的简单。

实施例2

参见图5至图8所示的儿童推车,其包括车架、设于车架底前部的前轮组件4、设于车架底后部的后轮组件5。该儿童推车与实施例1中的儿童推车的区别之处主要在于后轮组件5的设置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儿童推车在单人使用状态与双人使用状态之间进行转换时,两侧的后轮组件5之间的横向间距也相应地发生改变。

具体地,每组后轮组件5均包括后轮座51、设于后轮座51上的后轮52、固设于后轮座51上用于与后横杆22相连接的后连接杆53,该后连接杆53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侧的后连接杆53分别沿左右方向滑动地连接在后横杆22上。在这里,左侧的后连接杆53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地插设在后横杆22左侧的杆腔中,右侧的后连接杆53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地插设在后横杆22右侧的杆腔中。

当该儿童推车处于单人使用状态时,如图5、图6所示,用于安装儿童座兜100的下推杆连杆32沿横向缩短,两侧后轮组件5上的后连接杆53也收缩在后横杆22的杆腔中,使得两侧后轮52之间沿横向的间距与单人车推行相适应;当该儿童推车处于双人使用状态时,如图7、图8所示,用于安装儿童座兜100的下推杆连杆32沿横向伸长展开以供同时安装两个儿童座兜100,两侧的后连接杆53分别相对后横杆22展开而使得两侧的后轮52之间沿横向的间距拉长,从而与双人车推行相适应,进而使得儿童推车在转换为双人车状态时支承更为稳定。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儿童推车在单人使用状态与双人使用状态之间进行转换时,也可以使得两侧前轮组件4之间的横向间距相应地发生调整。该前轮组件4的设置可与实施例2中后轮组件5的设置相类似。具体为:每侧的前轮组件4均包括前轮座41、设于前轮座41上的前轮42、固设于前轮座41上用于与前横杆12相连接的前连接杆43,前连接杆43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侧的前连接杆43分别沿左右方向滑动地连接在前横杆12上。当儿童推车处于单人使用状态时,两侧的前连接杆43分别相对前横杆12收缩而使得两侧前轮42之间间距较小;当儿童推车处于双人使用状态时,两侧的前连接杆43分别相对前横杆12展开而使得两侧前轮42之间间距变大。

当然,在具有其他结构形式车架的儿童推车上,也可以通过设置如上述的下推杆连杆32相类似的横杆组件,以用于在横杆组件沿左右方向缩短时安装一个儿童座兜100,在横杆组件沿左右方向伸长时安装两个儿童座兜100,从而使得儿童推车可方便地在单人使用状态与双人使用状态之间进行转换,操作十分的方便,为用户的日常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